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多点电喷和直喷哪个好(发动机的供油方式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更好,各自的优缺点都是啥?)

多点电喷和直喷哪个好(发动机的供油方式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更好,各自的优缺点都是啥?)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发动机的供油方式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更好,各自的优缺点都是啥?
  • 2、汽车发动机多点电喷和直喷有什么区别?哪个好点,请大神们指导指导?
  • 3、缸内直喷还是多点电喷好?
  • 正文

    1、发动机的供油方式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更好,各自的优缺点都是啥?

    发动机按照供油方式有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两种,这是现在发动机最多使用的,而且技术和运用越来越多使用的是缸内直喷,相对多点电喷的发动机,直喷的喷油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动力。下面来分析下这两种供油方式的特点。

    多点电喷技术

    如下图所示是多点电喷组成,可以看到喷油器是安装在进气歧管上,在发动机压缩行程的末端,喷油器喷油与空气形成混合气,在气门打开的时候就进入燃烧室燃烧做功。由于这种喷射方式在直接在进气门前方喷射,所以会容易在进气门上产生积碳,而且混合气形成的空燃比混合也不是很好。

    缸内直喷技术

    如下图所示是缸内直喷喷油系统原理图,主要是将喷油器安装在缸盖上直接向缸内喷油,这种喷油方式的优点就是喷入的燃油压力高,有利于燃油雾化,可以减少油耗和提高发动机功率,缺点就是这个喷油系统对燃油的要求高,否则很容易出现喷油器拥堵的情况;另一方面维修保养的成本更高,比如像本田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在每次保养的时候需要添加一瓶燃油添加剂(100多),不然喷油器很容易损坏。

    如下图所示是缸内直喷喷油系统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到,主要由油箱、低压油泵、油管、高压油泵和喷油器等组成,该高压油泵由凸轮轴驱动,凸轮轴转一圈高压油泵来回工作4次,高压油泵产生的压力可以达到10兆帕以上,喷油器的喷油时间在千分之一秒内,在喷油的时候,火花塞周围的地方可以有较浓的混合气,在其他区域是较稀的混合气,这也就是稀薄燃烧。

    总结:直喷和多点电喷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直喷的发动机更好一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对燃油的品质要求高。希望以上的知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汽车发动机多点电喷和直喷有什么区别?哪个好点,请大神们指导指导?

    多点电喷、缸内直喷,两种发动机技术属于两代产物,合格的量产机一定是直喷发动机更出色。

    多点电喷技术

    发动机从化油器时代升级为电子控制喷射后并不是直接到多点电喷,第一种电控喷油为单点电喷,结构如下。

    A图显示在进气歧管根部布局喷油嘴,喷油嘴在这一位置虽然通过能够通过空气流量传感器来分析调整喷油量以控制空燃比,但结构模拟图也能很清晰的反映出缺陷。进气歧管针对不同气缸的长途是不同的,空气与燃油在根部混合之后进入到各个气缸会出现混合比例误差,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不同气缸内的爆燃状态不同,产生的有效功也会有较大区别。这会导致发动机运行的不稳定以及增加不完全燃烧的排放量,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升级为B图的多点电喷。

    多点电喷在每个气缸的进气口之前的位置布局喷油嘴,进气量通过歧管根部达到各个进气管之后才会按照进气量调整喷油量;精准的空燃比控制不仅降低了排放物而且降低了油耗,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也有极大进步。

    缸内直喷技术

    多点电喷相比单点电喷进步明显是事实,不过多点电喷仍会受到进气环境的影响,而且分别计算喷油量精准也只是相对而言,为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则出现了缸内直喷技术。

    缸内直喷是把布局在歧管上的多个喷油嘴集成为单个直接插入到气缸内部,空气流量传感器直接将进气总量的数据反馈给ECU最终计算出总喷油量,总量计算后分别喷入气缸可以实现“绝对”精准的空燃比。

    重点是直喷技术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喷出的雾化燃油是集中在火花塞周围的,气体进入气缸内后环绕包裹住汽油可以减少燃烧后热量往缸体的传导,热能可以更多的转化为机械能提升热效率,所以直喷发动机的动力往往更强而且油耗更低。

    两代喷油技术的对比缸内直喷发动机是有明显优势的,为数不多的缺点是喷油嘴布局在气缸内更容易产生积碳,所以在使用直喷发动机的过程中应养成高转带档滑行的习惯,在每一次的驾驶行为中通过高压排气可以有效的清理出浅附着的积碳。

    直喷发动机可以理解为驾驶者之车,得到性能降低油耗的同时则需要用“驾驶者”的方式去预防,积碳问题一旦不是问题缸内直喷发动机也就没有明显缺点了。

    上文为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3、缸内直喷还是多点电喷好?

    缸内直喷

    缸内直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也是现在比较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是用高压力直接将燃油喷射到气缸的燃烧室里面。不同于原来的将喷油嘴放在进气门前面,这样到达进气门的不再是油气混合而是纯净的空气。 这样使得缸内直喷的发动机可以根据进气门开启的时间,来知道进入汽缸燃烧的空气量的多少,才按照当时的车辆工作需要来喷出相应的燃油量。

    优点:

    1、油耗量低,升功率大,压缩比高达12,与同排量的一般发动机相比功率与扭矩都提高了10%。

    2、直喷发动机高压燃油喷入燃烧室,是以细小的雾状进入的,当它蒸发时吸收热量,可冷却气缸,从而减少排放。

    缺点:

    1、零组件复杂,而且价格通常要贵。

    2、技术要求比较高,缸内直喷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就是“分层燃烧”的实现。

    单点电喷

    我们知道,发动机是由多个气缸组成,先后有序地共同工作着的。所以一开始人们想到,在入口的地方(进气总管)喷油,每个气缸自己分配就行了。其结构更加简单,不过受到结构、工作状态的影响,大家分到的量不一样。渐渐地它也退出了市场舞台。

    优点: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空燃比控制不如多点喷射发动机精确,排放标准较差。

    多点电喷

    汽车发动机的电喷装置一般是由喷油油路、传感器组和电子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的。如果喷射器安装在原来化油器位置上,即整个发动机只有一个汽油喷射点,这就是单点电喷;如果喷射器安装在每个气缸的进气管上,即汽油的喷射是由多个地方(至少每个气缸都有一个喷射点)喷人气缸的,这就是多点电喷。

    优点:

    1、结构简单,对喷油器要求不高,维修保养和可靠性方面表现较好。

    2、对油品要求不高。

    缺点:

    1、虽然改善了单点电喷混合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但是在燃油雾化和油气混合方面依然没有做到更加完美。

    2、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成本高。

    技术对比:

    多点电喷技术更加成熟,价格便宜,燃烧效率高,同时维护保养比较方便、便宜。可采用顺序喷射,因此空燃比的控制更精确,所以排放较好,但是省油程度上不如缸内直喷技术。缸内直喷技术更加先进,在燃油效率、省油程度、排放方面都比多点电喷要更好。

    直喷和电喷谁更容易积碳?

    喷油系统的位置不同,也就导致了积碳形成的位置有所不同,我们都知道汽油本身就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对积碳有一定的清洗能力,所以一般直喷发动机的积碳主要集中在进气门的背面,因为汽油喷不到,而电喷发动机的缸内积碳比较顽固。

    都是缸内直喷,但国内相比国外,发动机产生的积碳似乎要多出很多倍。其实,这和国内实际的道路交通环境有着相互联系。经常的拥堵和低速儒行跟车,让缸内直喷发动机中的燃油混合气温度明显上升,理论上会降低燃烧效率。之所以国外的缸内直喷发动机积碳较少,也要归功于大部分时间,车辆以正常速度行驶,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要更高,自然产生积碳的概率就会降低。

    直喷真的很省油吗?

    举个例子,前面提到了,直喷发动机需要配合很多其他技术实现效率最大化,但比如引进国内的很多直喷发动机阉割了分层燃烧技术,那它的表现肯定就不如宣传的那么好了。因为油耗的问题和太多因素相关,变速箱匹配、车重、驾驶习惯、路况等等都会有更大的影响,直喷技术只代表了工程师在燃油喷射形式方面的努力,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说,直喷就一定能省很多油。

    总的来说,家庭用车就选多点电喷,多点电喷更加可靠,维修保养的费用低,油耗不见得非常高。缸内直喷理论上有很多优点,但是用起来并非那么好,动力表现并非完美,油耗表现也不至于非常优秀。当然啦,缸内直喷是趋势,优点是无法替代的。多点电喷也有瓶颈,也许终将会被取代。

    混合喷射,未来的选择?

    面对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规,缸内直喷发动机有些难以招架了。于是研发人员又想起了歧管喷射,并把其加入到了直喷发动机之中,形成了一套混合喷射系统。

    低负荷工况时,歧管喷油嘴在气缸进气行程时喷油,混合气进入气缸,再配合压缩行程时气缸内喷油嘴喷油,从而实现分层燃烧;高负荷工况时,只在压缩行程进行缸内直喷。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还避免了上面提到的在低负荷工况下因氧气过量导致的排放问题。实际上,混合喷射也不是什么新技术了,早在十年前,丰田就已经在2GR-FSE发动机上配备了D4-S混合喷射技术。大家熟悉的丰田86、斯巴鲁BRZ、本田NSX上也用到了这项技术。在未来,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相信混合喷射技术还会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