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温器的作用(节温器的作用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节温器的作用是什么?
节温器也叫调温器,节温器只有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发动机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节温器有开启过早或延迟、有卡滞或关闭不严等情况,都应该及时进行更换,否则后果很严重。
节温器的作用和原理节温器的作用就是根据冷却液(防冻液)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冷却液量,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范围,达到调节冷却系统散热能力的目的,从而保证发动机能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节温器是安装在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的管路中,当冷却液温度低于70℃的时候,节温器膨胀筒是处于收缩的状态,节温器的主阀门关闭,冷却液不循环。当发动机温度迅速上升,冷却液温度达到70℃-80℃的时候,节温器的膨胀筒开始膨胀,节温器的主阀门逐渐自动打开,散热器内的冷却液开始循环流动。 保持节温器良好状态节温器主阀门开启一定要正时是节温器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首要条件,提前或延迟开启主阀门都会造成发动机工作异常。如果主阀门提前开启,发动机的预热时间就慢,发动机的温度迟迟上不来。如果主阀门延迟开启,就会造成发动机的温度过热。
当汽车发动机冷启动时,冷却液箱(水箱)的上水室进水管的地方有冷却液溢出,当冷却液温度上升到70℃左右时,上水室进水管的地方不再有冷却液溢出,如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节温器的主阀门不能正常关闭或开启。检查节温器是否正常启动发动机后,打开散热器的加水口盖,如果观察散热器内的冷却液平静,则表明节温器的工作正常。如果冷却液温度在70℃以下,这个时候观察散热器进水管的地方有冷却液流动并且温热,就说明节温器的主阀门关闭不严,造成冷却液提前开始循环流动。
启动发动机后,观察冷却液温度上升状态,如果一开始上升很快,当冷却液温度达到80℃后,冷却液温度上升开始变慢,这种状态就表示节温器工作正常。如果冷却液温度达到80℃后温度上升仍然很快,内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冷却液就会突然沸腾溢出,这种情况就表示节温器的主阀门比较卡有阻滞。2、节温器的作用?
节温器就是起到节约能耗的作用,因为它的具体作用是让车的温度还没有达到正常温度前处在关闭状态,这个发动机的水就只能在水箱的上半部循环,就是所谓的小循环,起到让发动机快速升温,因为在低温状态下是很耗油和对车损坏最大的,随之就是带来的积碳的一些列的问题,然后在超过正常温度后就能打开,让水在整个水箱大循环,起到快速散热,节温器基本就这个作用了.以前的桑车好多人在夏天的时候把节温器给拆了,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没有节温器来控制水的循环范围和速度,在高速状态下水温会很低的,应为水一直循环流动可以带走很多热能,车就一直处在低温状态会增加了耗油量,长期行使还会对车造成一定的影响.
3、汽车节温器损坏的原因分析?为什么?
节温器是否正常工作与发动机运转情况有直接关系,节温器失效是指节温器不能打开、打开阀门的高度不及时或不能完全打开。节温器失效后对发动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有的车主在节温器失效损坏后也不更换,认为对发动机没有影响也是错误的认识。下面的内容是对节温器损坏的原因进行的分析,希望车主能够重视对节温器的使用。
节温器损坏的原因节温器根据的作用原理,安装在散热器的进水口或者是气缸盖出水口的位置。节温器的内部结构是固体的石蜡,像一些比较好一点的车使用的是电子节温器,内部的阀门是由电子元件精确控制。机械控制的节温器有阀门刚开始开起的温度和全开的温度,电子节温器能够根据温度的高低能实现阀门的无极控制,也就是说温度每高一度这个阀门会打开一点。
下图所示是节温器的内部结构,节温器根据阀门的多少分为双阀门和单阀门的,最上面的那个阀门称为主阀门,如果是双阀门的结构下面的阀门都称之为副阀门。节温器对冷却系统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打开和关闭主阀门封闭出水口的通道,当发动机的水温高了,主阀门打开,发动机水套里面的冷却液就流向散热器的进水口。
比如我们以大众的捷达发动机的节温器进行分析,当冷却的温度达到82度的时候,节温器的主阀门打开同时逐渐关闭旁通道的阀门,直到发动机的水温达到95度的时候,节温器主阀门完全打开,旁通道的阀门完全关闭,此时发动机内部进行大循环;当发动机的温度低于82度的时候,主阀门关闭旁通阀打开此时发动机进行小循环。
节温器损坏的故障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节温器打不开节能器打不开,首先第1个原因是内部卡滞,从节温器的构造图我们可以知道,节温器主阀门的打开主要是靠内部的推杆推动主阀门使主阀门打开,如果这个推杆损坏节温器会打不开。
第2个原因是节温器的外壳破裂、内部的石蜡物体泄露或是节温器老化密封不良。出现这两个情况只能是更换节温器,不能够维修。
节温器打开不灵敏这个情况包括打开不良或者是打开迟滞,比如说当90度时要求节温器全部打开,但是节温器打开的高度不够多,冷却系统只能是处于大循环和小循环之间的混合循环。第2个的情况是要求节温器在打开温度时打开,但是实际上没有打开,或者是在节温器达到最高温度的时候才打开。这个情况下节温器损坏的原因是里面的石蜡有可能出现问题。
节温器处于常开的位置这个情况就是节温器的主阀门不管水温的高低一直处于打开的位置,有可能的原因是节温器的回位弹簧损坏了。
节温器损坏的判断方法节温器最准确的判断方法建议是从车上面拆下来,再拆下来之前首先要排放冷却液。先把节温器放在充满水的容器中进行加热,在节温器外壳上面标有节温器开启的温度,我们需要把水加热到这个温度。
当加热到这个温度的时候,我们等5分钟看一下节温器的主阀门是不是打开,然后把水加热到节温器全开的温度,大概是在打开的温度加10度左右。我们这时候测一下节温器阀门打开的高度是不是5~7毫米之间,如果我们测得的这两个数据不符合标准,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项不符合,都是需要更换节温器的,检查的方法可以参考下图。
节温器损坏后对发动机的影响节温器损坏会造成冷却系统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发动机温度过低,冷凝的气体会稀释附着在气缸壁上的机油,加剧发动机磨损,另一方面会在燃烧时产生水分,影响燃烧效果。
发动机温度过高,充气量减少,混合气过浓。润滑油因为高温变质,旋转件间的油膜被破坏,润滑不良,发动机机械部件性能下降,可能会造成发动机轴瓦和曲轴、连杆弯曲变形造成曲轴不能运转;活塞环断裂后的碎片会刮花气缸壁,气缸压力下降。
发动机不可以在不稳定和温度不均的环境内工作,否则都会引起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保持节温器良好的性能,才能保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总结与建议节温器是发动机控制水温的控制元件,在众多的冷却系统零部件中,价格是比较低廉的,而且也很容易买到。虽然体积不大,但是对发动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一旦失效会使发动机不能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工作。
在夏天的时候不建议车主使用拆下节温器来达到降低发动机工作温度的方法,这样会造成发动机在冷启动时较长时间内达不到暖机温度,使发动机热效率降低、零部件过渡磨损。在行车过程中,既要保证水温不能过高,也要防止水温过低。
4、发动机不放节温器可以吗?
天气越来越热了,有些车出现了发动机高温的故障。一些老司机为了治理这种故障,就把节温器拆了。那么这样做可以吗?
这是一些修大货车的修理工经常干的一件事,发动机高温,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节温器。很多大货车还真是这样,把节温器拆了,发动机就不高温了。这样一些老司机就把拆节温器当做治理发动机高温的绝招。但这样做对发动机是有很大伤害的。
发动机节温器的作用是调节发动机的冷却强度,使发动机在冷启动阶段快速升温,快速度过冷启动阶段,避免发动机长时间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因为发动机在冷启动阶段磨损量是很大的。
发动机在设计时是按照热态来设计的,发动机的各部间隙在热态时才能达到最佳,在冷态时各部间隙偏大,不利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当冷却水温度过低时,会使燃油燃烧恶化,油耗增加,加剧磨损,机油黏度增加,发动机功率降低。试验表明,汽车行驶时冷却水温度为40~50摄氏度时,发动机磨损增加60%~80%,功率降低25%,油耗增多8%~10%,并且发动机的磨损80%是发生在汽车冷启动的时候。所以发动机的温度并非越低越好,一般应控制在80~90摄氏度之间。现在有些高性能发动机,使用了优秀的热管理系统,发动机温度可以高达100摄氏度。
所以,用拆除节温器来防止发动机高温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可能导致发动机高温的原因很多,我们要仔细排查,而不能一拆了之。
5、汽车上的节温器有什么作用?
1、节温器的作用是使发动机不至于过冷。比如说,在发动机正常工作以后,在冬天开速时,如果没有节温器,发动机的温度可能会太低。这时候,发动机需要暂时终止水不循环来保证发动机温度不至于过低。
2、简介
节温器(thermostat)是根据冷却水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节温器必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否则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如节温器主阀门开启过迟,就会引起发动机过热;主阀门开启过早,则使发动机预热时间延长,使发动机温度过低。
节温器是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是一种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热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空气、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3、工作原理
主要使用的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当冷却温度低于规定值时,节温器感温体内的精致石蜡呈固态,节温器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的通道,冷却液经水泵返回发动机,进行发动机内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开始融化逐渐变为液体,体积随之增大并压迫橡胶管使其收缩。在橡胶管收缩的同时对推杆作用以向上的推力,推杆对阀门有向下的反推力使阀门开启。这时冷却液经由散热器和节温器阀,再经水泵流回发动机,进行大循环。节温器大多数布置气缸盖出水管路中,这样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排除冷却系统中的气泡;缺点是节温器在工作时经常开闭,产生振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