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汽车对比评测(哪个车评最客观?)

汽车对比评测(哪个车评最客观?)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哪个车评最客观?
  • 2、为什么很多的车评在评同级别国产车时很少拿比亚迪的车做对比的?
  • 3、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算是纸上谈兵吗?
  • 4、你开过哪些体验感很好的汽车?怎么样?
  • 5、大家觉得哪个车网站评价,评论评测汽车比较客观?
  • 6、38号车评对长城魏VV7的评测,能不能说明VV7不是一辆好车?
  • 7、关于38号测评魏派汽车视频疑问?
  • 正文

    1、哪个车评最客观?

    YYP颜宇鹏

    实际上平时很喜欢大家别言论这个节目,有情怀,有知识的剖析分解,有知识的干货分享。也很理性公道。

    2、为什么很多的车评在评同级别国产车时很少拿比亚迪的车做对比的?

    首先,车评都是为了营销。而营销,就是要突出产品的卖点。那怎么突出?就是找几辆差不多价位,级别的车,把要评测的车的优点,和别的车的缺点做个比较,然后拿几个不重要的缺点再说一下。毕竟都是优点的车,也不存在。但是你让车评人跟比亚迪去比,怎么比?比啥都不行,比亚迪玩剩下的东西,标配的东西都比你先进,还价格低。如果真要拉上比亚迪,那只能去比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主观意识去比。比如说比亚迪车标,比亚迪谐音,比亚迪档次,比亚迪售后,和听说比亚迪的什么什么。其实我支持吐槽,但首先你得是车主,你才有权利去吐槽。就好比你会无聊到去接孩子放学,跑到隔壁学校说你们学校太差劲了,这这这不行,那那那不行,所以我把孩子送隔壁上学了。有意思么?

    3、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算是纸上谈兵吗?

    纸上谈兵指的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但汽车本质来说是工业产品,它有着较为严格的工程学逻辑,所以通过对比参数来买车不能被定义为纸上谈兵。

    比如我们通过轴距来判断车内的横向空间感,一般情况是对的。轴距是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就同布置(比如都是前置前驱)的车型而言,车长被确定后,轴距是影响横向乘坐空间的重要因素。

    当然,大家会拿出一些反例,比如宝马车型轴距普遍很长,但车内空间却与之不相称。这是因为这类车型的前悬很短,前悬是前轮中心到车头的距离,它变短了,会增加轴距但不会贡献给车内空间。

    不过我们不能就此判定对比参数有错,我们只是没有充分理解各参数的关联。为什么这么说,再比如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如果大家关注动力输出曲线图并配合车重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会更准确。

    我们消费者不会这么深刻理解汽车的工程学逻辑,而且各参数之间还会产生此消彼长之势,确实很难通过简单的数据评价,所以会认为眼见为实才是王道。这么做无可厚非,也是最直接可靠的做法。

    总结来说,对比参数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表现了一款车的技术水准,适合做初步筛选。不过汽车终究是拿来用的,落到每一个人的使用体验会有所不同,所以在锁定目标车型后,还是要去实际试驾下比较好。

    4、你开过哪些体验感很好的汽车?怎么样?

    我作为业余车评人和汽车爱好者,最近几年试驾过的车没有100款也有80款了。要说体验感很好的,点名两款车:上代A6L 45TFSI quattro、现款十代雅阁混动。

    2018款A6L 45TFSI

    A6L 45TFSI quattro运动型,搭载低功率版3.0l V6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72马力(200kw),峰扭400Nm,配7速双离合,全时四驱,2018款指导价为51.28万元,当时优惠18个点,裸车42万,落地不到48万,是BBA这个价位唯一的大排量6缸车,可谓超值。

    作为运动版本,18款A6L 45TFSI配上了Sline套件,包括叶子板Sline标、Sline包围、红色刹车卡钳、三幅方向盘、黑色中网(选装)等等。

    动力输出——润物细无声

    3.0L V6机械增压,配合全时四驱,虽然只是低功率版,但动力依然强大,更重要的是出力线性:

    红绿灯起步,1/3油门深度,加速过程气定神闲,不到10秒就加速到70km/h的城市道路限速。而且有意思的是,实际加速能力明显强于主观感受,仿佛一不留神就要超速。

    进入高速从60-130km/h中途急加速,动力强大而且绵绵不绝,不像大多数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那种中低转速爆发、高转速反而因为恒功率标定造成扭矩衰退的感觉。

    挂上S档,油门异常灵敏,发动机出力明显更加生猛,变速箱响应很快,5000转以上没有涡轮机那种明显的扭矩衰减。

    大排量机械增压的特性、255mm的胎宽再加上四驱系统的帮忙,前后轮动力分配合理,地板油起步又快又稳,没有轮胎打滑和变速箱闯动。

    行驶品质——不说你都不知道是双离合

    六缸发动机有做工冲程叠加效应,震动和噪音方面确实有着四缸机无法比拟的物理优势,再加上它C级行政座驾的定位,点火启动明显比我自己的蔚揽B8安静、平稳得多。高转声浪也比较细腻耐听,没有四缸机那么强的颗粒感。整车的隔音和滤震性也十分出色。

    A6L 45TFSI用的也是双离合变速箱,不过或许是纵置结构和调校水准更高,驾驶体验确实比大众品牌的双离合完善得多,可以说是我开过的最平顺又不过分牺牲换挡速度的双离合车型了。作为两台大众的车主,本人对DSG的经典顿挫可是深有体会,这次有意把试驾车往顿挫工况上逼,全程路况也是加加减减,也有暴力提速,但小10公里的试驾路程(包括大段城市道路和小段高速)下来一直没有得逞。这台车起步干脆、平稳,滑行减速时逆序降挡没有拖拽感,正常驾驶时不论升降挡都很好地兼顾了换挡速度和平顺性,刷新了我对双离合驾驶感受的认知。

    驾驶感受这么出色的豪华品牌6缸行政级轿车,落地不到50万,我觉得还是挺香的。

    10代雅阁混动

    知乎上有位题主裸车24万提了顶配雅阁混动,说他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然而在我看来,他买到的是同价位机械素质、绝对动力性、动力响应速度、行驶平顺性、静谧性、油耗、乘坐舒适性、空间、后备厢实用性、配置都最优秀且相对均衡的好车。

    10代雅阁混动我先后试驾过4次,分享一下它的优点吧。

    行驶品质出色

    1.平顺性好。由于雅阁混动采用双电机非直连混动结构,工作逻辑是电动机充当驱动主力。除了中高速巡航是发动机通过离合器直接驱动车轮外,其余工况都类似增程式混动车的驱动逻辑——发动机和车轮是断开的,由电动机驱动,发动机只是负责发电,即使急加速工况也是如此。从结构原理层面就决定了发动机的无论启动与否都是零顿挫,动力衔接和油电切换更顺滑。

    2.这一代雅阁混动的发动机比老款大幅优化了NVH,发动机工作期间传递到车内的噪音和震动小得多,强于8代凯美瑞混动。

    3.混动车的刹车往往有电制动(动能回收)和机械制动两股制动力,雅阁混动对于二者的协同标定处理得非常自然,制动力更线性,脚感上察觉不到电制动和机械制动的过渡和切换。虽然同为混动,凯美瑞混动和后来的亚洲龙混动在这方面就略逊一筹。

    4.由于电动机直接驱动,动力响应非常快,超车时不用等降挡补油拉转速,动力随叫随到,而且动力输出非常线性。

    5.底盘滤震性也很有高档感,对于路面颠簸的吸收比较柔韧,大部分日常路面的震动都能一次化解完毕,没有余震,不对称过减速带也不会反复横摆。

    6.转向手感出色,阻尼和回正力的大小恰到好处,并且随车速随转向角度的变化也比较线性。

    7.绝对动力性在50万内HEV中最强,反超凯美瑞混动。根据车托之家的0-100km/h加速测试,雅阁混动从9.5代的8秒出头提升到10代的8秒内,而凯美瑞混动7代能跑进8秒,到了现在的8代反而只有8.3-8.4秒,比9.5代雅阁混动还慢了。要知道8代凯美瑞混动和10代雅阁混动的标称综合功率和车重几乎都是一致的。

    空间、舒适性好

    前后座椅舒适度好评,尤其是后排,坐垫够长、够软,够厚,靠背角度、腿部空间、头部空间都很出色,没有被后座下面的电池组侵占,比我自己的蔚揽舒服多了,靠背角度和头部空间也优于凯美瑞混动(后排靠背可调的顶配版除外)。旋钮和按键阻尼紧致,触感反馈清晰,有利于盲操。储物空间丰富,中控和扶手箱储物格很大,方便放手机和其他随身物件。全景天窗的遮阳板是能完全遮光的硬质材料,这一点特别贴心!我自己的蔚揽(迈腾也一样)还有奥迪、沃尔沃全系现款车型的全景天窗,都只有一层薄薄的遮阳帘,夏天一暴晒就是个天然浴霸,头顶特别烤。和汽油版同样规格的全尺寸后备厢,不再被电池侵占,并且全系支持后排座椅放倒。

    当然,有几个缺点也很明显。

    我开的是顶配试驾车,配备的18寸优科豪马轮胎的胎噪不是一般的大,而且音色比较刺耳。

    2.自动驻车功能仍然默认关闭,每次启动车子需要手动激活,很不适应。一般带这个功能的车要么是默认激活,要么是记住用户最后一次设定。

    3.受制于电池容量,如果从起步持续地板油,100km/h以上后劲相对薄弱,时速40-80只需要3秒多,但80-120就需要近6秒,不如2.5L+行星齿轮传统的凯美瑞。

    4.由于电池容量小,理论上长距离爬坡和连续激烈驾驶会导致电量只能保持在低位,影响动力性(HEV通病)。至于多长多陡的坡会使电量入不敷出,还请车主补充。

    5.中控屏幕角度过仰,驾驶员头紧贴着车顶仍然不能直视屏幕,而且反光严重,按键位置离驾驶员较远,除非你是抱着方向盘开车。

    6.近光灯照射角度过低(在车内调到最高也很低,估计只能到机舱里调大灯螺栓才能改善)

    7.后排中央地台隆起的长宽高尺寸不适合放脚,中间坐人只能叉着腿。

    8.副驾全系只有4向调节,同级别主流产品哪怕手动副驾座椅都是6向调节起步。

    以上就是我个人觉得体验最好的两款车,欢迎和各位车友交流讨论。

    5、大家觉得哪个车网站评价,评论评测汽车比较客观?

    国内的车评网站没有相对客观的,即便评测车型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毕竟这些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赞助与广告,他们不会自己断自己的财路,不过有些个人创办的评测视频,还是比较客观的,因为他们主要是收入来源还是点击率和播放率,不过也有个别无良的汽车评测人各种喜欢收日本某厂的赞助,各种夸,如果你是想要买车,可以直接将自己的购买范围,和关注的车型发布出来,让大家综合评价一下

    6、38号车评对长城魏VV7的评测,能不能说明VV7不是一辆好车?

    作为快三年的车主,我想我最有发言权。

    为什么vv7这么好的车不被车评人认可,难道你们对标的都是五十万以上的级别吗?你要客观,把它当二三十万级别来对标,站在普通消息者角度去看问题,普通消费不懂,难道你也不懂吗?国产车有那么好,真的难能可贵!你们车评人也都是国产的,难道你们都没瑕疵吗?

    说正题,vv7二三十万里的好车。

    外观:不作评论,每个人审美观不同。个人喜欢,威猛大气,前卫,是外观先吸引了我。

    底盘:扎实,很整,很稳。高速的表现很惊喜,至于有人说转弯侧倾明显,没错,但这是向舒适性妥协的结果,正常范围,你想想,2.95米的轴距,有几个车不侧倾的,但它是可控范围内的,加上有车身稳定系统等配置加持,会给你很大信心。有次我七十公里时速调头,因为第一次试没有底,以为要翻,但在没到极限时,ESP,刹车辅助都开启了,完成了过弯调头,一点没失控。因为我前方是障碍物,如果过不来要撞或侧翻,当时自己都吓一跳,但有惊无险,对它更有信心。

    空间:比较大,毕竟是中型车,除后备箱相对小点,但也够用,谁家的后备箱一天到晚的塞满东西,一年你也用不了一回。最好看是车头长,很好看很大气,附合豪车的设计,超爱。

    配置:不用多说,赞一个。

    舒适性:只有坐过才知道,舒服,加上空间大,后排三人行轻松,最别是长途,加上很好的隔音,这车真值。

    隔音:二三十万中的车,数一数二。特别高速巡航,那隔音真好。我原车是佳通,高速就胎噪突出点,风噪很小,如果把轮胎换成米其林,完美。不过佳通就很出色了。

    油耗:正常,不像别人说的很费油。要知道是一辆二吨的中型车,别拿紧凑型来比,对比汉兰达和观道才对。车要大油要省,不现实,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觉得可能吗?我的油耗市区12个,市效10个,高速8个多。你要觉得中型车这油耗算高,开奇瑞qq好了。别说什么怠速没计油耗,我是以公里数和用去的油量算出来的,绝对准。我是正常驾驶习惯,偶尔激情下。

    刹车:偏软,习惯了没问题,本人不喜欢德系杀车,低速点头的感觉。vv7别人说刹车距离长,可能是和后段刹车没那么有劲有关,多用点力就好,有ABS不会抱死,效果也好很多。刹车算是一个小缺点吧!

    变速箱:优点是升降档很平顺,做的很好,降档也及时没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急加速时,降档反应慢点,感觉有点连接不上,如果这点做好就完美了,听说2020款已经改善了很多,可以去试驾下就有底了。但我说老款也是可以,毕竟已经不错了,我们日常用也没问题,喜欢激情驾驶的恐怕接受不了,我现在是习惯了,急加速时,一脚下去,抬起,再踩下去,这感觉会好很多。

    动力:初段不强劲,够用,只要舍得给油,涡轮介入后感觉还是很强劲的。我们平时驾驶足够了。

    总结:优点很多,缺点就是急加速降档慢一拍,刹车后段力度差点需要多用点力踩,但都可以接受。

    总的来说是辆好车,我是以普通消费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解释的,我十多年驾龄和快三年vv7的使用感受,给大家一个真实的反馈。

    7、关于38号测评魏派汽车视频疑问?

    这样对待国产,38号,我挺你!

    首先来回答一下题主的几点提问。

    题主质疑38号测评油耗的方法,以及油耗测试的合理性。首先可以确定38号测油耗的方式是不透明的,但是他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评测。这是最直接明了反应了vv7c超豪华版的相对油耗高这一事实。相信这没有什么问题吧!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合理性的问题。我们对比下其他两辆车对比车雪佛兰探界者和广汽传祺GS8的官方数据和其他车评平台给出的数据看就可以看出38号测评的数据是真实,有限,且明显的。第二个问题油耗为何炒这么热,很多合资车都这么做,为什么很少人炒,故意的?还是骨子里的自卑自贱。我觉得题主是想表达合资车都是虚标油耗的所以国产车虚标也是可以原谅的。对于这种强盗逻辑我是不能认同的。明知是错还去做,然后口口声声说什么我也没办法,我也是被逼的,不这样活不下去。这种堕落的想法没啥好说的。对于极限的测试方法测试合理与否的提问说实话我真的说不来。不过我在此指正一个题主的一个问题就是,题主觉得他带头盔去测有点小题大作了。我觉得这只是出于安全考虑才带的头盔,应该只是跑圈测试场地的规定。题主可不必多想。至于为何不这样测合资车。说不定就这么测了呢!只是合资车没这个问题就没播啊!刹车距离是在什么速度下测出来的。这个确实没有说出来,也没有说刹车距离有多远。这也是我在看视频时候的疑问。这也体现了38号测评存在数据不透明,测试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最后一个问题题主是想说38号测评有问题,对其客观性产生质疑,结论混乱没有说服力,过于夸张。我觉得最后一点是风格的问题,没啥好说的。结论混乱,没有说服力,这是38号评测的缺陷,也是他改进的方向。到就算有缺陷至少他的思想也是对的把,有问题就提,不是为了黑,也是为了国产企业的成长。至于客观性,这些问题是不是乱说,至少从第一点的油耗来看是没有乱说的。至于其他我们管不了。这是长城厂家的事,要是这些不属实,那长城应该发声明,或者再强硬一些和罗永浩一样上优酷方面对质啊!可是我们看到长城不仅在微博上删除了相关视频这是不是心虚的表现呢?如果只是想为了降低错误消息传播的影响为什么不马上站出来声明,如果没有这些问题那么应该很快就能解释吧!可是现在都没有什么动静。怎么回事呢。最后在回答了题主的所有问题后我想说很多人都说现在的人崇洋媚外,跪久了站不起来了。确实有些人对外国崇拜的过头了。但是我们也不能被"爱国"绑架了啊!什么是理性爱国不止是文明守法的爱国,也是不加包庇的爱国。不能因为他是自家孩子就可以错了也包庇。溺爱送孩子上断头台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我认为对待国产厂家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38号,要夸也要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