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为什么一些人说“凯旋而归”的用法是错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为什么一些人说“凯旋而归”的用法是错的?
凯旋而归,虽是意思字义重复,但意义不同,凯旋而归是胜利后的归来,怎说是重复。
2、凯旋摩托车质量怎么样?
这个牌子我还真听说过,但是没见过真车。
15万落地能买到的拉力摩托车很多啊,宝马、本田、川崎、KTM都有这个价位的车型,而且知名度高于凯旋,包括以后的改装、保养、维修也会比凯旋更方便。
3、哈雷48还是凯旋120,怎么选择?
我觉得哈雷吧,哈雷比凯旋量大吧
4、凯旋street twin和本田CB650R怎么选?
专业解析摩托车故障,精准推荐所需车型。大家好,我是 骑士分享 欢迎您的关注!
主要平时通勤代步,凯旋Street Twin和本田CB650R,如何选?同样是摩友咋差别咋就这么大呢?这代步的规格实在是有点高,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对于这个级别的车型来说纠结很正常,尤其是对于两款价格基本接近的车型,那么左右为难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一旦入手就不允许后悔了。凯旋street Twin(以下简称凯旋900) 售价9.98万CB650R 售价105800
这两款车型如果用作平时代步的话,骑士分享以肤浅的认知来看凯旋900会更适合,虽然在外观和气势方面,这款车看着要腼腆一点,但它的车型定位更符合平时代步的骑行需求,本田CB650R显然会更符合玩乐状态下的骑行。动力方面,凯旋900属于那种比较腼腆实用型的动力表现,这款车所搭载的双缸水冷电喷发动机在3230rpm时就可以释放出约等于80N.m的最大扭矩,这显然就是完全复制了汽车的动力表现,所以不管是平时代步,还是巡航状态它的动力输出不需要你多给油,就能满足对动力的需求。
这样的动力调校除了比较适合代步状态下的骑行以外,还有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会比较省油,根据资料显示它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在3.9L左右,这个水平不就是一款400cc车型的表现吗,当然买这类车型的摩友也不会特意在意油耗表现,但就排量而言油耗绝对出色。当然这样的表现还不足以引起摩友们对于这款车型的刮目相看,而它的配置绝对可以刷新我们对这款复古车型的认知USB,胎压检测,液晶仪表,滑动离合器,ABS,KYB减震器等对于这个级别的车型来说没有必要过度吹嘘,它最牛逼的应该是循迹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行车安全,所以对于平时的代步骑行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以上就是关于凯旋900的一些简要介绍,而本田CB650R虽然也是一款比较优秀的车型,但这款车更适合玩乐状态下的玩耍,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它四缸引擎的特性才能完全释放出来,所以平时代步为主的需求下选择凯旋900会更适合一些,因为它各方面的车型设定会更符合题主的需求。
5、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犯"凯旋而归"式的错误?
如果从字面上来讲,“凯旋而归”涉嫌语义重复,是一个错误的用法;但是,如果从语法规则形成原理的角度而言,类似“凯旋而归”的说法早在唐宋时代就已经非常常见,属于语法里的词义虚化偏指现象,它是正确的。类似这样的表述还有“除夕之夜”、“邂逅相遇”、“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等。
从字面上来看,“凯旋而归”是个错误的说法如果从字面上来讲,“凯旋而归”确实是一个涉嫌语义重复的错误。
所谓“凯旋”,其中的“凯”指凯歌,指古代军队中打了胜仗以后演奏的得胜乐曲,是名词;在“凯旋”这个词语中,“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演奏凯歌。“凯旋”中的“旋”意思是“返回、折回”。按照这个解释,“凯旋”的字面意思是奏着凯歌返回。
因此,“凯旋”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军队奏着凯歌胜利返回,之后,“凯旋”的词义范围扩大,一切的“胜利归来”都可以叫“凯旋”(词义泛化)。如:
航天英雄聂海胜、费俊龙在圆满地完成了“神六”的飞行任务后凯旋。
在“凯旋而归”这个成语中,“凯旋”本身就有胜利归来的意思,后面再加一个“归”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胜利归来归来,词义重复。所以,从字面上来看,“凯旋而归”、“凯旋归来”等是词义重复的错误说法。
从语法规则形成的角度来看,“凯旋而归”不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所谓语法,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意即,只要绝大多数的人都同意了,日常都在使用的语言规则,就是语法。所以,现代汉语标准语在解释语法时会说: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按照语法的普遍、常用规则,只要“凯旋而归”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表述,那么它就不是一个错误的说法。
事实上,在“凯旋”后面再重复地加“归”、“而归”等词的用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了,宋代已经非常常见,元明清到现代更多。如:
军营内,地上或生黄。照得敌人兵与马,凯旋归国长威光。天下举宫商。(唐·易静 《兵要望江南》)
背城傥借一,观我凯旋归。(宋·黄庭坚 《奉次斌老送瘿木棋局八韵》)
且说晋师凯旋而归,参见晋襄公,呈上先轸的遗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第四十六回》)
人们为什么会有“凯旋而归”的说法?众所周知,“凯旋”是指胜利归来,那么人们为何又会在“凯旋”之后又加“归”、“而归"等词呢?
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跟词汇的意义的虚化有关。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词因为常常跟某种意义关联,所以这些词慢慢地就虚化成了偏指这种意义的词语。
“凯旋”的意思是”胜利归来“,经常跟“胜利”关联,在日常使用中逐渐虚化为偏指“胜利”的词语,“凯旋”后面不仅仅能加“归”、“而归”、“归来”,而且还能加“而去”,如朱自清曾写道:
在沉默中得着胜利,凯旋而去。
这个例子更能说明“凯旋”已经虚化偏指“胜利”了。
再如“除夕”由“大年三十的晚上”虚化偏指“大年三十”;“邂逅”由“没有约定遇见,或者偶然遇见”虚化偏指“没有约定,偶然”;“忍俊不禁”由“忍不住笑起来”虚化偏指“忍不住”等。
这样的例子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非常常见,汉语中的很多语法形式、语法词、偏义复词等都是这么发展而来的。
写在后面的话目前,像“凯旋而归”、“除夕之夜”、“邂逅相遇”、“暗自窃喜”、“忍俊不禁地笑起来”等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表述了,其中也不乏一些文字大家。
尤其是倍受某些语言专家诟病的“忍俊不禁地笑起来”用法,在一些著名作家的名篇里居然也非常常见,如:
等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郭沫若《石榴》)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只能这么理解——所谓语法,源于约定俗成,意即:当某种语法形式得到了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可,大家都这么说时,这种语言形式就会成为语法规范(世界上所有的语法规范都是这么来的)。
基于语法形成的原理,如果“凯旋而归”等说法为大众所接受,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表述,我们就不能说它们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