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而不是(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而不是人民为国家而存在,这种说法正确吗?)

而不是(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而不是人民为国家而存在,这种说法正确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而不是人民为国家而存在,这种说法正确吗?
  • 2、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买棉服而不是羽绒服呢?
  • 3、为什么都说中科院是真正搞科研的地方,而不是高校?
  • 4、毁掉孩子的正是家长而不是老师,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 5、既然提倡男女平等,为什么男方还要给女方彩礼,而不是女方给男方彩礼?
  • 6、为什么宋朝是正统,而不是金或者辽?
  • 7、为什么现代科学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
  • 正文

    1、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而不是人民为国家而存在,这种说法正确吗?

    没有人民那来的国家?国家是以人民而诞生出来的。古人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国家一定是以人民而存在。

    2、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买棉服而不是羽绒服呢?

    很多人选择棉服是觉得不用刻意的去想着怎么洗,随便放洗衣机里都可以洗,价格不贵,穿一年就不想穿了,羽绒服相对来说价格比棉服高点,很多人觉得羽绒服难打理又贵,个别又会跑羽绒,其实好的羽绒是不会跑毛的,现在款式做的都是比较时常有气质的,找到好的货源,一件普通棉袄的价钱也可以买件长款羽绒服,并且还是品牌的,我个人比较怕冷,大部分选择都是买的羽绒服。

    3、为什么都说中科院是真正搞科研的地方,而不是高校?

    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个话以前这么说是对的,现在可能还真不是了。中科院现在的这种玩法,逼得很多人确实是疲于“搞科研”,但是真正在“研究科学”的人又有多少呢?这种体制,还能玩多久?

    中科院从一开始设立,确实是国家层面研究科学问题的主要场所(苏联模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二者分工定位不同,至少在90年代之前,迟至2000年前后,很多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都是中科院挑头研发、建设的,它对于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比如之前那一批国家实验室(不是国重)里面,中科院占了很大比重,为什么近年来地位下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了呢?我认为原因有:

    ①PI制。这种玩法从北京开始推向全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来的研究室结构被打破,变成了一个个科研“小作坊”,形成了“大老板-小老板-博后-学生”这种金字塔层级,组里面分工基本就是大老板到处搞钱、小老板写文章追热点、博后带学生做实验、学生让你干啥你就干啥、高年级带低年级,每个人都在为PI大老板服务,没有了科研协作,只有流水线作业、生产文章。还有一个恶果就是,真正的助研、副研等科研人员、这些应该做实验的人、善于做实验的人不做实验了,他们主要负责写文章、找idea、开会、写本子等等,一线工作都是学生来干(等技能和经验积累差不多也该毕业了),真正有实验技能和独立思维、经验的人却在干一些办公室工作、在电脑前面“做实验”“搞科研”。

    ②唯论文。在“破四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中科院系统是一切以文章说话,追热点、炒概念、follow、idea、credit、seminar,这些东西,懂的人自然都懂,笑一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成批量制造热点、高IF文章,真正的用处和转化呢?很难说。科研人员天天面对巨大的文章压力、升职压力、基金压力,一切以短平快出文章为主,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埋头解决“卡脖子”问题?嘿嘿嘿。

    ③配套设施和服务不行。这是现在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原来很多大型单位,都有“办社会”的职能,比如科学院原来附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还有分房子、澡堂、理发店、卫生所等等,在原来起到了很大的“后顾无忧”的作用,现在这些都没有了,为什么人们挤破头去大学?小孩入托入学都不解决,人都没有地方住没钱买房,怎么科研?工资水平除了大老板,副研、助研跟大学的副高、中级差不多甚至更少,大学的一些隐性福利也没有(比如附属学校和食堂),实际上收入还不如大学。

    利益相关,祖辈1955年开始就从兰州军区调入、参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建设,父母在中科院兰州某所工作,本人科学院家属院长大,硕士博士在中科院北京某所就读,算是“科三代”,对于中科院有很深的感情,同学邻居有很多科院子弟,但是目前很少见有子弟继续在这里工作的,中科院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中科院科研水平吊打大学的现象也在快速消失,如果中科院还是这个玩法,未来科研主力就不会是科学院了,请看现在的重大计划、大科学工程、杰青优青、学生考研保研去向等等,这里面中科院单位还有多少优势?科学院该何去何从?

    4、毁掉孩子的正是家长而不是老师,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是家长毁掉了孩子,这话有道理,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什么说呢?理由如下:

    ㈠,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使孩子每天忙于应付各种学习任务,没有闲暇时间玩耍,阅读,失去童年的快乐。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㈡,一些家长过度的溺爱,包揽一切。孩子没有实践的机会,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就少,对别人的付出不会在意和珍惜,这不仅使孩子将来缺乏生活能力,也影响了孩子情感的发展。

    ㈢,还有一些家长总是爱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常说的语言是:“你看人家谁谁谁,再看你如何如何……”这是家长毁掉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撒手锏。可不少家长自觉不自觉的,经常的在说这样的话。当然,毁掉孩子的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方面。

    那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呢?

    第一,家长要重视自身的学习,当好家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很快长大,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只关注孩子知识的学习。

    第二,孩子的爱商,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爱,懂得爱,不仅爱父母,爱亲人,爱同学爱老师,还要爱我们的国家,爱自然,爱这个世界。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孩子有了这样的丰富情感,那就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正能量的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这样的孩子将来怎能不成功呢?

    第三,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教给孩子的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思想方法,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关爱,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家长陪养一个好孩子任重,道也挺远。

    总之,当一个优秀的家长,培养优秀的孩子,不合格的家长的确能毁掉孩子。希望朋友们议论点评。

    5、既然提倡男女平等,为什么男方还要给女方彩礼,而不是女方给男方彩礼?

    男女平等不是按照要不要彩礼来划分的,做男人可别在彩礼这这传统风俗上这么较真,这么较真你注定是孤家寡人!女人可以给你彩礼,你能代替女人十月怀胎生孩子吗?男女平等不是你这个平等法!!!当然,彩礼数额方面是支持你较真的(支持抵制天价彩礼),但彩礼这个数千年的习俗你就别挑战了!女人为什么要彩礼?

    因为怀孕生孩子的是女人,她们挺着大肚子,有时会失去工作,没有收入,这时候彩礼就是一份保障!

    没有彩礼,怕是有些心怀不轨的男人,等女人结婚生子以后,一脚把女人踹了。女人能得到什么呢?钱和孩子都得不到。

    而彩礼,很好的约束了一部分没有良心的男人这么做。

    毕竟付出代价娶来的媳妇,抛弃起来心里至少会三思一下。

    男女平等,说的是人格方面的平等。其他方面男女很难平等,尤其生孩子,男人你能替代女人生孩子吗?

    真正聪明的人,他们会从“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方面来理解男女平等,而不是彩礼!

    再说,女人要了彩礼,也会带来嫁妆和她自己,你觉得付出彩礼你很亏?

    只要彩礼数额不是天价,而是合乎公序良俗的数额,花钱少又何妨?

    男人啊,只要你找对女人,女人回馈你的,永远比你给她的彩礼多。

    你给女人一份彩礼,她回馈你她这个人和一个家。

    你给女人一点爱,她回馈你一个孩子。

    你给女人一份真心,她回馈你洗衣做饭一辈子。

    你还觉得男人付出一些彩礼,很亏吗?她们给你的,比你投资其他合适多了!

    6、为什么宋朝是正统,而不是金或者辽?

    两宋不同于之前的汉、唐,也不同于之后的元、明、清,这段历史时期是一个民族政权并的的阶段,与之并立的辽、金、蒙古等国势也很强盛。最终,金灭了北宋,元(蒙古)灭了南宋。

    在我们后人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朝代的更替多常会说“唐、宋、元、明、清”,也就是以两宋为正统。

    这是因为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是中华文明、中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北宋统一黄河流域,南宋虽南下偏安,但也传承了中原文明。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有今朝为前朝修史的惯例。一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朝要学习前朝兴亡的教训,以求长治久安。再则,也是今朝盛世和历史责任担当的体现,正所谓:“盛世修史”。

    两宋、夏、辽、金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元朝也为辽和金修了史,列入了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之中,这也是对辽、金对于中华文明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肯定。

    7、为什么现代科学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

    这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吧。

    指南针是我国发明的,但只是将一块磁石磨成针状,放到光滑的物体上,便制成了指南针,用于航海辩别方向,也用于看风水的罗盘,因为人们相信指南针指南是神力使为,而却没人去研究磁现像,制做指南针、罗盘也就成了匠人们的工作,而欧洲人却完成了系统的电磁理论。

    火药也是中国发明的,据说是位练丹的道士,将硫磺硝石放入丹炉练丹,谁知却把丹炉给烧了,从此便有了火药。

    人们只知道将火药用于烟花爆竹、用于火铳火枪,却没人去研究火药为什么能爆炸,所以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火药,仍然是低威力的黑火药。

    而火药传入欧洲之后,马上就有人进行火药的研究,弄明白火药能瞬间燃烧的科学原理,欧洲各国甚至成立了火药研究局,就连牛顿都在英国火药局干过,所以很快欧洲便有了威力更大的无烟火药,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更进一步发明出了炸药。

    而火药的老祖宗中国,却仍是匠人们在作坊里用碾子碾压着硫磺木炭土硝制做着古老的黑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