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哪个省(景德镇属于几线城市,在江西以及全国是个怎样的地位?)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景德镇属于几线城市,在江西以及全国是个怎样的地位?
景德镇属四线城市,虽然是一个面积只有5256平方千米,人口仅百来万的小地级市。但名气大,在国内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出名的多。这个地方有一个中国人民大多烂熟于心的东西--陶瓷。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中国自公元10世纪开始向朝鲜、日本和欧洲传播制陶技艺和工业文明,已成为西方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昌南(景德镇古称昌南镇)—China—中国,陶瓷与国齐名,景德镇既是世界陶瓷的圣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元代忽必烈称帝前设置浮梁瓷局,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年设御窑厂,御瓷生产迄今已有64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景德镇博采众长,广泛吸纳全国各地名窑精华,生产的瓷器逐渐形成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也是世界的“瓷都”。
说到景德镇这个名字,这里倒是有一则小故事。中国二字的英文称呼是为“china”,若是翻一翻词典,不难发现其实“china”倒还有另一个注解,意为“瓷器”。而更加巧的是,景德镇向来是以优质的造瓷技术才出名的。但是,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巧合。若是仔细些,不难发现“china”正是“昌南”二字的谐音了。景德镇市在唐武德四年(621年)称昌南镇。
景德镇是中国的文化名片,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曾代表了中华盛世的辉煌,可惜近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今日景德镇的城市综合实力与昔日景德镇的名气已严重不符。支柱产业—陶瓷的发展也面临困局。今日的景德镇陶瓷并未在行业内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甚至在一些方面落后于国内名气小的其他产瓷区。以2011 年为例,景德镇实现陶瓷工业总产值192.6 亿元,同期潮州则超过了500 亿元,是景德镇的2.5倍。 除了陶瓷外,景德镇的经济发展、城市面貌在全国根本排不上号,已经被沿海发达城市甩出几条街的距离。甚至在江西省内也严重拖后腿。我们从2016年江西经济运行情况公析,就可以看出景德镇在江西省内的地位了。1,生产总值方面,从绝对值看,景德镇市以840亿元排名全省倒数第二;2,从GDP增速看,景德镇增长仅为8.6%,排名全省最后;3,财政总收入方面,从绝对值看,景德镇市仅有115.82亿,排名最后。
景德镇市,隶属于江西省,别名 “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紧邻安徽省。座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73%。
景德镇市位于“六山”“两湖”(庐山、黄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及千岛湖、鄱阳湖)的中心区,拥有皖赣铁路,杭瑞、景鹰、德昌、景婺黄四条高速公路,景德镇机场是全国100个重点支线机场之一,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交通便捷。
景德镇是中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景德镇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突出文化和生态特色,以陶瓷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20个,其中,5A级景区1个(古窑民俗博览区),4A级景区7个。
2、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位于我国哪个省?
江西省,这个是常识。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俯岭南而达广州,省会为南昌市。全省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临江。整个地势由外向里、由南向北倾斜。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设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11个设区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人口4140万。地理、气候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矿产资源丰富,在中国已探明储量的220多种矿产中,江西有101种,保有储量居中国前十位的有54种。经济,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福利事业等发展较快。
景德镇,别名“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与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为邻,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位于长江之南,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市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和景德镇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有13个街道、39个乡镇、3个国有农林牧渔场、131个社区居委会、502个村委会。全市土地面积527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0多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0.6万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赣语是景德镇的代表方言。景德镇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景德镇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3、景德镇是哪个省的?
景德镇市, 别名 “瓷都”,为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紧邻安徽省。座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
4、景德镇是哪个省?
景德镇属于江西省。位于江西东北部,座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介于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之间,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制,撤销鹅湖、蛟潭两区。1992年9月,乐平县撤县建市(县级市)。2009年,景德镇市辖乐平市、浮梁县和珠山、昌江两区。扩展资料景德镇属丘陵地带,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市区内平均海拔32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于与安徽休宁接壤的省界地带,海拔1618米。景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根据1981—2010年最新气象数据,景德镇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有气象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41.8℃(1967年8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10.9℃(1963年1月13日)。景德镇春季气候多变,时冷时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气流交汇于境内,阴雨连绵;前夏梅雨期间,降雨集中,大、暴雨频繁,5、6、7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350毫米,极易导致洪涝灾害发生,出梅后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且湿度较高,会使人感到闷热难耐。秋季气温较为温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亚(或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 昌江、西河、南河,昌江为流经景德镇市的最大河流,西河、南河是其重要支流,于景德镇市区注入昌江。昌江发源于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处的山区,大致呈北南走向,由北向南注入鄱阳湖。历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镇对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
5、景德镇是哪个省的?
江西景德镇在江西省景德镇市。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土地面积5256平方公里,紧邻安徽省。座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地。 景德镇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属楚国东南境,秦属九江郡番县,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三国时为吴地,东晋设镇,始称“昌南”,汉易名“新平”,辖于江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梁”,北宋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定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随后从浮梁县分出,置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并入景德镇市,成为市郊区。1983年7月,上饶地区的乐平县、原波阳县(即鄱阳县)的鲇鱼山乡和荷塘垦殖场同时划属景德镇。1988年10月,浮梁县恢复建制。1992年9月,乐平县被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
6、景德镇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景德镇不属于那个市,它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市,一个隶属于江西省的直辖市。
江西景德镇是中国独有的以陶瓷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是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凝结了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珍贵的陶瓷古迹,精湛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优雅的瓷乐演奏,秀丽的田园风光,构成了景德镇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 景德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镇市市树:樟树,景德镇市的市花:茶花。
景德镇陶瓷
CHINA的故事,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景德镇官方也以此为荣,在对外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时加以引用。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
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陶瓷需求大量增加。
当时不但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
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