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优步危机(uber在中国为什么竞争不过滴滴?)

优步危机(uber在中国为什么竞争不过滴滴?)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uber在中国为什么竞争不过滴滴?
  • 2、无人驾驶兴起,Uber是否会有存亡危机?
  • 3、因为疫情,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适不适合创业呢?
  • 4、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
  • 5、滴滴不在,如果黑车垄断,我们的安全谁来保证?难道要不出门吗?
  • 6、滴滴和优步合并,从国际战略来看,有什么利弊?
  • 7、出行领域,未来是无人驾驶的天下,滴滴和uber估值那么高,能守得住吗?
  • 8、滴滴的危机公关能力不行根子在于利益心太重,一个平台公司扣点达25%,你怎么看?
  • 正文

    1、uber在中国为什么竞争不过滴滴?

    滴滴打车公司一直在欺骗着全国的滴滴车主 事情是这样的,我前段时间注册了个滴滴快车我是车主,一共做了9天共接了49单,有几块一单,也有十几二三十块一单,总共收到的费用正好一千块,按照滴滴公司的资金分层原则,有20%的服务费就是200块,还有每单如0.5元什么费49单算是25块,加上每单1.77%的什么管理费49单是13块多算给他们15块,那总共给他们的费用我应该是200+25+15=240元,大家可以看看规则里都有的,除此外再没有其他费用了,那我应得的酬劳就应该是1000-240=760元,但他们打到我帐上只有650元,还有一百多元去向不明,打客服电话打了一个多月,每次都是在核实中,分明不想退给我,想一了百了,我想跟全国的滴滴车主说,你们算下你们心帐吧,别一直蒙在鼓里了,你们的帐绝对有出入,等你们也算出来了,就一起揭发他们的黑目,不要让更多的滴滴车主被骗。柳青的滴商公司是吸血鬼,柳青,我讲的就是你,我等你还给千千万万滴滴车主的血汗钱。柳青你妈的有种你找我我电话地址你公司有的,別他妈你进进出出各种场合这么风光,都他妈拿全国滴滴车主的血汗钱铺路的,有种出来和全国滴滴车主算下帐,滴滴车主除交给你们的费用外,无端少的钱去哪了,別他妈的老叫人删我贴,你他妈没胆站出来,伪君子。我就要发得铺天盖地,也希望更多朋友帮转,让更多人知道黑幕,同时也等看滴滴公司的人找我。

    2、无人驾驶兴起,Uber是否会有存亡危机?

    答案是肯定的,Uber 肯定会有存亡危机,给大家理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Uber的成本几乎可随规模无限递减的 Uber 模式,这一点本来是很难被颠覆的,问题是就像Uber差点颠覆了出租车行业一样,一旦无人驾驶成熟了,Uber的业务也会被颠覆掉,毕竟都无人驾驶了,我要有人类司机的来干嘛? 2015 年 2 月的时候,硅谷就在传50 多个一流传感器科学家被 Uber 招至门下,而 Uber 创始人兼当时 CEO Travis 甚至公开说过:Uber 最终会用完全用车替代掉人力。所以Uber现在的business也是很尴尬了,一旦无人驾驶了,Uber就会得罪大批司机,让之前他们费力讨好的司机们下岗。

    实际上,Uber早就打算革命了,只不过现在他们还是高度依赖人力司机前行罢了。

    美国出租车司机数字是 23 万。有美国记者曾经问过 Travis 这些司机怎么办?他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啊,不是总是那么如意的。我们都得找办法顺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所以应该这么看这个问题:

    1)答案是肯定的,Uber 肯定会因为无人驾驶到来而有“存亡危机”;

    2)正因为看到了自己会在无人驾驶到来时有“存亡危机”,所以 Uber 很早就开始发展无人驾驶;

    3)但不能说 Uber 发展无人驾驶,是在革自己的命。因为无人驾驶目前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清晰,就是 Uber 这样的商业模式:乘客这一端,让没有司机的无人驾驶车随叫随到。也就是说,Uber 过去铺好的摊子仍然有利于它在无人驾驶的竞争中胜出。因此最多只能说:Uber 会革掉司机的命。

    3、因为疫情,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适不适合创业呢?

    目前非常不适合创业,原因如下:

    1.疫情刚刚结束,百废待兴,正在运转中的企业尚不能短期从疫情中恢复元气,初创企业更加步履艰辛。

    2.创业风险极高,如果你觉得股市亏损概率80%很高的话,那就不要创业了,因为创业是九死一生。

    可以先小做下股票,遇到点儿挫折就不会盲目的进行创业了。

    3.创业要资本,资源,能力,见识。缺一不可。不要凭着勇气去创业,勇气在困难面前是如此的渺小。

    4.钱不多千万不要创业,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尽量保存好现金流,等待冬天过去再做打算。

    4、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

    周期性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固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导致的无序生产——所引发的。——只能缓解,无可救药!

    5、滴滴不在,如果黑车垄断,我们的安全谁来保证?难道要不出门吗?

    你提这问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在中国从不缺少墙倒众人推的人,而你这时候出来扶墙,勇气可嘉!没有滴滴,生活照样过,只是叫车没那么方便了,比如你得事先到街上打车,而不能坐在家里叫车,等车来了才下去,顶着猛烈的阳光或顷盆大雨。如果是高峰时间段,还打不到车,更可恶的是好不容易拦到一辆,司机还挑客,不载你。这时你可以骑车,可以走路,按推墙人的理论是你还活着,只是生活出行不方便而已。其实我们用的火,不知少死了多少人,用的电不知电死了多少人,只是大家都离不开,所以没人提出禁止用火,用电。这次推墙的人,绝大部分肯定是不怎么出行,或是自己有车的人。反正自己不用,就推吧!

    6、滴滴和优步合并,从国际战略来看,有什么利弊?

    滴滴的国际战略就是资本的故事而已。滴滴在海外布局主要对手就是Uber,与优步中国合并是急于结束国内市场的竞争。事实证明合并之后并没有结束国内的竞争,新政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让滴滴的C2C模式落后于B2C模式,目前拿到牌照的城市数量远不及神州专车与首汽约车,目前大量在线运营车辆随时可能被罚款,而能够按规定开放数据的城市更少。国内市场才是滴滴国际战略的核心。

    实际上,合并帮助了Uber摆脱了中国市场面临的新政危机,等于是这个大麻烦扔给了滴滴独自去面对,而滴滴给出的条件又让Uber在中国的投资获得了非常高的估值回报,也就是说合并后账面上对投资人的回报是很高的,为进一步融资做了很好的背书。滴滴等于在国际战略中先资敌无数,然后再跟自己也有投资的Uber展开竞争。现在滴滴要海外上市还要不断的融资,估值高的吓人,然而盈利遥遥无期!

    7、出行领域,未来是无人驾驶的天下,滴滴和uber估值那么高,能守得住吗?

    据外媒报道,全球最大打车应用Uber可能明年初首次公开募股(IPO),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华尔街投行对它的估值预期高达1200亿美元。

    Uber估值是否溢价?

    Uber的估值迅速飙升,在上个月该公司的估值约为760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一倍。

    美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Lyft,已经选择了摩根大通、瑞士信贷以及杰富瑞作为其首次公开募股的承销商,IPO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进行。据相关数据,Lyft预计最新估值151亿美元。

    Uber最大的美国竞争对手Lyft公司也在努力上市,这意味着两家公司几乎可以同时向承销商和投资者展示。如果Lyft可以先于Uber进行IPO,那么它的估值可能会影响Uber的估值。(来源财经下午茶)

    Workiva公司的首席财务官Stuart Miller说:“如果你是第一个,你可以选择你的对比对象。如果你是第二个,那就是只有一个对比。”他表示,如果Lyft抢先一步IPO,也可能引发人们怀疑Uber的估值是否严重溢价。

    Uber和Lyft估值之间的差异反映了Uber的业务多样性和地理覆盖范围。与Lyft仅在两个国家运营相比,Uber在65个国家开展业务。Uber拥有食品配送服务UberEats,仅此一项价值就高达200亿美元。它拥有中国滴滴和新加坡Grab等初创公司的股份。同时,该公司还宣布将成立一个新的拖车租赁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Uber一直在不断开拓新的业务,以借此提高估值。除了UberEats外,还包括自动驾驶、共享单车、滑板车以及直升飞机,

    然而,Uber的最终估值可能较少依赖于公司的业务本身,而更多地依赖于公司的目标以及它计划如何实现目标。

    Uber面临内忧外患

    然而,高估值却掩盖不了亏损的事实。

    今年第二季度,Uber交易额达到12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1%,营收增长了51%,达到27亿美元。Uber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二季度亏损额达到6.59亿美元,相比于第一季度,亏损额在扩大。

    Uber海外市场发展并不理想。继2016年Uber退出了中国市场之后,今年3月,Uber出售了东南亚的业务,宣告退出东南亚市场。即便是在本土市场,Uber也遭到了Lyft的冲击。过去一年中,Lyft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在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Lyft在美国打车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35%,而其在去年1月时份额仅为22%。

    与此同时,Uber公司内部频繁传出负面新闻。在经历了高层震荡、性骚扰以及涉嫌窃取谷歌商业机密等一系列事件后,Uber遭遇了严重的舆论危机。(来源财经下午茶)

    面对目前内忧外患的局面,Uber选择提前进行IPO或许是无奈之举,因为竞争对手如Lyft和滴滴,都有IPO计划。一旦被对手抢先IPO,很有可能影响其估值。然而,率先进行IPO也有被做空的可能性。

    所以,无论Uber能否以1200亿美元估值,对该公司而言,这条路注定不好走。

    8、滴滴的危机公关能力不行根子在于利益心太重,一个平台公司扣点达25%,你怎么看?

    重要的事说三遍,三遍,三遍,根本不是提成高,而是没有封顶线,应该一线城市封顶没单25元,二线城市封顶15元,三线城市封顶5元。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单500元滴滴提成能到150元,司机除去油费返程过路费其他费用大概200多元,司机得到的是500-150-200=不到150元。滴滴比司机的收入还要多,而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有这么黑的公司吗?

    所以政府应该肩负起真正的责任,否决滴滴定价权和提成必须封顶,不要被滴滴宣传舆论左右,滴滴根本不是所谓互联网科技公司,而是一个经过层层包装的传销中介公司。而且道德底线低下。企业文化开历史倒车,他们追求的是洗脑式奴才化管理。

    这种公司关掉才是中国社会之幸,才会真正激发国人创造精神,避免进入新型垄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