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车司机杀人(昨天,常德滴滴司机陈某被19岁厌世大学生杨某杀害,如何看待网约车司机这个职业?)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昨天,常德滴滴司机陈某被19岁厌世大学生杨某杀害,如何看待网约车司机这个职业?
我个人意见说法不相同,网约公司堵不住网约车主漏洞,不法向关注好解释,第一网约公司发展行业比较快,管理审核没有严格与公安配合,户口本没有上网约平台严格审查,有婚姻,无无婚姻,还是哀配偶,光一个身份证及人头像推荐,让车主做网约司机,例如网约平台熟人,亲戚,好友推荐车主上网约平台,没有严格审核及公安部能查出合不合格网约车主行业,近几年各地有网约车主犯法,也违纪犯罪上申,没有配合公安机关严格审查,网约平台司以拒绝不法网约司机,到低黑网约司机是怎么来的,造成众多正规网约司机无法接,侮辱吵骂怒恨,任何行业做到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那就从零做到百分之九十以责任,网约司机犯罪犯法,平台在忙配合公安做到切低查案,给自已平台伸级,也给大众网民一公平交待,决不估息犯罪人,以严查严格审批完善任务,
2、网约车司机深夜被害,凶手为19岁男孩,保障了乘客安全,谁来保障司机安全?
为什么19岁还叫男孩?不是自己是成年人了吗?
3、8月25日乐清一女子乘坐滴滴顺风遇害,滴滴到底有没有责任?你怎么看?
又一起悲剧,作为资深的顺风车车主想说,滴滴平台难辞其咎。
滴滴在五月空姐被害案后,经整改重新上线,取消了个人自定义头像、个人信息、评价和标签的显示,但就在前两天,当我打开客户端时发现,个人头像的显示功能又上线了。今天中午再打开,忽然发现又回到了虚拟头像,我以为自己眼花,上了微博才知道又有悲剧发生,估计是系统因此又紧急关闭了这项功能。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个人头像功能重新上线的时间和悲剧时间吻合,不是偶然的,它帮助人渣精准选择和锁定受害人。否则,在虚拟头像的情况并且一天只能接四单的情况下,犯罪的时间成本会成倍提升。而且滴滴并没有真正从五月的事件中吸取教训。这次的司机,同样是在一两天前刚被女乘客投诉过骚扰(而且从乘客的描述来看,其实已经上升到了人身威胁的程度),滴滴号称的零容忍呢?取证困难绝对不是不作为的理由。
这次悲剧发生在光天化日而不是深夜。这次的受害乘客,在车上就通过各种方式求救,滴滴不但迟迟不响应,而且还和警方踢皮球。说好的即时相应机制和与警方的协调机制,不存在的。
至于每一单人脸识别、人车一致、实时路线记录、晚11时后只能同性别乘客坐车,这些在空姐遇害案之后上线的功能,这些功能看似有用,其实还不如关闭一个头像功能来得有用。这个功能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潜在的罪犯去挑选潜在的受害者。
精虫上脑的人渣在起意之后是顾不上考虑“被抓怎么办”这种问题的。最直接靠谱的办法就是不要让他们找到目标。尤其是在一个几乎密闭、司机和乘客的掌控能力完全不对等的环境之下。
偏偏这些潜在的罪犯还都没前科,难以筛查。有前科的都去做快车了……(2016年经深圳公安部门初步排查,深圳网约车驾驶员群体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计有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但至少,滴滴快车是个类似出租车的正常营生,而顺风车的利润刚够补贴油费,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上下班有规律接单的,大概率是另有所图。
滴滴的最新声明(上图)
滴滴两天前重新开放显示头像功能,帮助潜在罪犯寻找受害者,是做恶。
滴滴忽视严重投诉,直接纵容了又一次的悲剧,是做恶。
滴滴号称整改,却对和警方的协调响应机制毫无作为,是做恶。
司机杀人,确实是小概率事件,出租车司机也杀人。但像滴滴这样,明明在技术上完全有能力去更好保护用户的公司,却一次又一次成了罪犯的帮凶。
做恶的滴滴,没有资格喊冤。
4、21岁空姐滴滴打车惨遭司机杀害,女性单独打车需要注意什么?
一个21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离开了,留下了空等孩子归来的父亲,原本幸福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碎,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叹息。
案件的原委目前警方没有公布,但通过新闻的描述我们可以合理猜测:“嫌疑人多半是见色起意,害怕罪行暴露而杀人灭口”。这起案件向广大经常单独出行的年轻女性朋友们敲响了警钟,那么该如何保护自己尽可能的避免受到伤害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选择正规的运营车辆很多年轻单身女性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外出办事临时需要打车。一般人要么选择的士,要么从网络平台上面联系车辆,后者的便捷性要优于的士,所以成为了年轻人的第一选择,但不可控风险比较高,因为参与运营的车辆都是私家车,这个时候一定要在手机上详细了解车主的登记信息,看清楚对方是否有不良记录,一旦发现马上重新选择,车辆到达后,尽可能的记下车牌号码,上车的时候给亲人打个电话,告知自己的具体上车地点以及乘载车辆的车牌号码,说的时候一定要大声点,让司机也听得清楚,这样可以给予对方强大的心理威慑,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出门前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有一些小物件对单身女性预防色狼危害很有帮助,最受欢迎的是防狼喷雾,遇到欲行不轨的歹徒时,趁其不备直喷双眼,可令其在短时间内失去犯罪能力,从而获得逃生机会。有条件的女性朋友还可以学习一下防狼术,这是一种简单的格斗技巧,主要是针对犯罪分子身体的脆弱部位进行打击,从而令其失去行动能力,详细的攻略网络上基本都有,实战的话可以请专业的教练来指导,听说很多女性朋友学会后效果不错。
无力抵抗时,应先保全自己的性命。如果最终走到了这一步,想要逃脱侵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千万别在言语上对犯罪分子进行刺激,这很容易导致对方情绪激动,不计后果杀人灭口,最好的办法是装可怜,求对方放自己一条生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个人如果不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多半不会冲动杀人,强奸罪和杀人罪哪一个更重,他们心里应该是掂量的清楚的。(图片均引用自网络,如有冒犯,请联系答主删除)
期待警方早日缉拿凶手,告慰那位伤心欲绝的父亲,相关平台应该对这起悲剧承担相应的责任,严格监管措施,给广大用户一个真诚的交代。
孩子,一路走好,愿恶人得报,悲剧不再重演?
5、滴滴司机受滴滴平台指派接送乘客,导致被害,滴滴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
滴滴必须负起全部责任。
第一,滴滴平台只是针对了司机需要的种种考核,不然你跑不了滴滴。而乘客没有,只要你有手机,你就可以用滴滴打车。
第二,滴滴也好,的士也好,都是有平台支持,既然滴滴担任了这个平台,那么滴滴司机出了意外,滴滴平台就必须负担起所有责任,因为订单是通过平台转接的,而不是滴滴司机自己路边随意接的,你们平台考核了滴滴司机的所有信息,而没有考核乘客的情况是否属于安全级别。
第三,我们先不讨论滴滴有没有赔钱,我只知道,滴滴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推出各种优惠政策(邀请新朋友送消费劵),根本不会对乘客新用户注册有任何的要求限制,前段时间的滴滴司机杀害乘客事件,滴滴平台推出了很严厉的滴滴司机考核指标,而这次的滴滴乘客杀害滴滴司机事件,直接性的指出滴滴平台的问题所在。
6、你觉得滴滴司机杀人事件会如何判?
首先这不仅是一起杀人事件,而是一起先强奸后杀人事件,犯罪性质极其恶劣。
而且犯罪人在犯罪行为后并没有主动自首,而是逃离现场隐藏自己的犯罪事实。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犯罪人在被警方抓获时仍在宾馆内与他人开房。
以上所有犯罪行为以及犯罪后的行为绝对可以判处其死刑。
而距离上一次滴滴顺风车惨案发生时间还不到3个月,滴滴出行目前还处在整改期。
在整改期内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无论如何滴滴出行也无法逃脱责任。
而就在今天,滴滴出行正式宣布下线顺风车业务。
同时免去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以及客服部副总裁两位高管。
人民日报特评:滴滴女乘客死于谋杀,也死于机构的麻木。
据悉在受害人朋友以及警方先后两次联系滴滴客服,请求对方告知顺风车司机车辆信息时,均遭到了滴滴客服的拒绝。
整改期内的不作为,对于有可能发生的犯罪事件的麻木行为,滴滴出行已经彻底丧失了道德。
有网友评论:顺风车没有错,错的是司机。
这句话看上去没毛病,可是在整改期内作为顺风车的平台滴滴出行在面对受害人朋友和警方的要求时,做出的拒绝行为,这符合整改吗?
三个月内两名女性先后被害,顺风车业务确定没有一丝一毫需要改变的?
最后,犯罪者无疑会收到死刑判决。但对于滴滴出行在整改期内仍然坚持顺风车业务,并在乘客也就是滴滴的用户,向滴滴平台寻求帮助时,滴滴客服一意孤行拒绝提供车辆信息的行为,必须给予处罚和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