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机油增多(丰田卡罗拉双挚机油会增多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丰田卡罗拉双挚机油会增多吗?
丰田卡罗拉双擎版确定机油增多
丰田汽车机油增多与乳化问题并不“挑车”,并不是所谓的纯燃油动力汽车是问题车,ECVT混合动力汽车就不会有问题,这点在本田汽车上也已经有所证实。丰田的机油增多设计装备NA发动机的全系车型,其中还涵盖了北美汽车市场销售的混动汽车,关于问题分析放在第二节,重点了解一下北美问题丰田车的解决方案。
北美丰田预计召回4.4万台混动汽车IIHS于2020.020.05日发布了召回公告,要求召回搭载2.5L-ECVT系统的亚洲龙、凯美瑞、雷克萨斯ES,以及部分2019/2020年款的RAV4燃油版与油电混合版本,共计44191台。原因正在于发动机油乳化以及可能造成发动机过热,从而增加车辆熄火、碰撞以及自燃的风险。召回解决的方案的最终可能性:更换发动机总成才能彻底解决。
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作为合资品牌,其量产车在出现相同问题的前提下,目前既没有提出过召回也没有公布解决方案。甚至有些机构提出了所谓“机油乳化增多”是“季节性故障”,不影响车辆正常使用的说法。差异化的处理方案足以说明了丰田汽车面对北美与中国汽车市场用户,其态度的巨大差异,通俗的描述则是压根不在意这帮车盲的感受。
机油乳化的核心-非机油增多导致参考本田汽车的机油增多案例,其原因多在于汽油从燃烧室因喷油湿壁,造成汽油被高压压入曲轴箱导致与机油混合。混合之后会造成“汽机油混合油液”总量的提升,而内燃机在运行时必然产生高温,高温会造成混合油液的蒸发以造成箱体内的压力升高。增多后造成了总量的增加,蒸发后的压力则会超过标准值,这些内部压力会撑破缸盖缸垫导致密封性变差,以至于防冻冷却液的水道与机油油道混合,从而产生化学反应并造成乳化。
关键点:丰田NA顺序不同本田问题车的顺序为:先增多后乳化
丰田问题车的顺序为:先乳化后增多
理论上机油增多问题要先出现,否则曲轴箱箱体的压力不会异常。但是丰田汽车却是先乳化后明显增多,这一顺序说明的问题是缸盖本身就存在问题;也就是北美丰田召回车辆终于确定的“病因”——防冻冷却液渗漏导致机油乳化增多,其根本原因是缸盖的材料强度不合格(或不达标),造成缸盖在发动机运行中因热胀冷缩现象导致应力不均,使得缸盖产生裂缝造成冷却液渗漏!
丰田汽车有普通燃油动力汽车与ECVT混合动力汽车两大类,然而两类车装备的发动机并没有本质区别——同为活塞往复式内燃式热机,仅有的差异是普通燃油车使用低扭稍强一些的NA自吸发动机;ECVT为了降低油耗而刻意降低动力,使用的是相同机型的米勒循环内燃机。这些机器的硬件结构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活塞往复运转的系统都一样,所以只要是钢材存在问题那就会涵盖所有的同类型量产车。
总结:丰田卡罗拉、雷凌、凯美瑞、亚洲龙、RAV4荣放以及雷克萨斯一些车,其燃油版与油电混合版本无一例外均存在上述问题,且即使选择进口北美版本也没跑了。所以这批车的用户需要尽快处理这一问题,处理的方式自然是更换缸盖或者直接更换总成,不可能有其他方式可以根除这一材料缺陷导致的问题。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2、丰田机油增多怎么回事?
我认为是设计有缺陷,本田crv设计是杠内直喷,在低温的时候汽油容易直接喷到气缸臂上就带到机油里面了,这带本田发动机气缸臂采用的是网状的所以汽油残留在气缸臂上要是低温运行的情况汽油很容易到机油里面,现在丰田有些发动机采用的是低温采用歧管喷射,达到一定温度在采用杠内直喷,问题就解决了
3、新荣放机油增多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荣放RAV4-机油增多是事实
丰田近期量产车出现机油增多与机油乳化问题的汽车包括哪些?这一问题应该是一些日系车粉丝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有些消费者似乎还等着“抄底”。诡异的心态暂且不论,从涉及两大问题的问题车及其技术水平,分析这些车的品质似乎才是重点。
问题车包括:
雷凌
奕泽
荣放
卡罗拉
凯美瑞
亚洲龙
雷克萨斯等
这些车的共同点为装备NA自然吸气发动机,类型涵盖普通奥拓循环与米勒循环两大类。也就是说普通的燃油车以及油电混合汽车都没跑了,下面可以分析导致普遍性故障出现的原因了。
参考北美丰田召回车丰田与雷克萨斯的美版荣放、亚洲龙以及ES等车出现了同样的问题,相关机构总结的问题原因均指向了缸盖渗漏防冻冷却液,这与预测的原因基本一致。内燃式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如不通过水循环冷却系统则无法恒温,这会造成缸体材料局部高温导致损坏。所以冷却液的从缸盖循环流动是非常重要的,而冷却管路的密封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泄露则会造成两大问题。
知识点1:防冻冷却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为EG/PG或甘油三种物质。其中以低成本且流动性较强的EG(乙二醇)为主,很有意思的是EG与水都能与机油发生化学反应,使机油逐渐失去润滑清洁等各种功能。机油的形态会逐渐呈现为乳状物,流动性会大打折扣以造成发动机磨损的加剧。最终机油会在充分反应后成为膏状物,发动机等于基本失去了润滑能力。
知识点2:冷却液的渗漏会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造成所谓的“机油增多”,指冷却液与机油混合造成总量的增加。贮存机油的曲轴箱内应该加注多少升液体是有标准量的,因为在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高温会让机油温度升高而部分蒸发。蒸发会造成曲轴箱内部压力升高,如果混合油液总量增加则会造成内部压力超标,结果会是进一步破坏缸盖的密封性以造成乳化并开始恶循环线。
北美丰田汽车出现的机油乳化与增多问题影响很严重,发动机很有可能异常高温、绝对会加大磨损、同时有可能造成行驶中车辆失控。于是这些问题车在北美进行了召回处理,处理方式似乎除了更换缸盖与异常磨损的缸套活塞以外,就只剩下了更换发动机总成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了。而国内合资生产的丰田汽车在出现同类问题后却被告知为“正常现象”,难道是故障点不一样,或者是引发故障的原因不同?
故障原因-相同其他品牌涉及“机油增多”的问题机与丰田不同,原因多为活塞气缸设计存在缺陷,导致汽油从燃烧室窜入曲轴箱造成机油增多,随即因压力异常导致缸盖破损造成机油乳化。而丰田是因为缸盖损坏导致机油乳化并伴随机油增多,故障点是不同的;不过北美丰田与合资生产的丰田却相同,原因基本为缸盖密封性破坏造成冷却液渗漏——什么原因会导致缸盖密封性被破坏呢?
参考【知识点2】的描述,机油增多导致曲轴箱压力异常会破坏缸盖密封,通俗的描述则是因热胀冷缩导致压力异常而造成破坏。但如果缸盖使用的钢材本就不合格的话,热胀冷缩则会实现出现在缸盖上;在运行时高温膨胀造成应力不均,低温冷却收缩后则会出现裂缝,冷却液就从这些裂缝中逐渐与机油混合造成乳化,随之而来的则是总量的增加。这就应该是这批NA自吸机头的故障点了,日系车企在钢材方面的选择标准总是很低。
重点:北美各大结构均认为这一批问题车存在安全隐患,在国内丰田却没有任何态度。但是两个区域的丰田汽车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这种态度的差异化是不是说明了车辆有什么不同呢?——答案应为车辆问题相同,但是人不同。很多外国品牌的汽车在欧美销售的车辆配置更高,车身结构用料更扎实,而且价格更低;在中国汽车市场生产的同款车却是各种简配,且使用这种落后的NA发动机与低端的CVT变速箱,这难道不是歧视吗?所以此类问题车与问题品牌是否值得“抄底”,就看有没有自尊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4、亚洲龙,凯美瑞,还有全新荣放最近的机油增多事件,大家怎么看?
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2.5L发动机上面。
榛名说车原创手打,禁止转发至其他平台。
其实我和机油打交道得很长时间了。
从入驻以来,先是赶上本田机油门,又赶上长安机油门和现代机油门,今年丰田机油门又让我赶上了。
我干脆改名说机油得了。
开始得纠正大伙的认知一下:
这个问题的出现和汽油机柴油机无关,自吸出这个问题概率小点但不是不可能。
柴油机早喷也会造成湿璧效应,其实丰田的2.5L机油增多和乳化是直喷留下的缺陷。
提升ECU的程序有用么?当然是有用的,电喷时代ECU决定了喷油量和喷油时间。
启动的瞬间,发动机的转速其实并不高也就才100RPM。我说的汽油机,别给我拿柴油机出来抬杠!丰田在国内卖的亚洲龙凯美瑞都是汽油车。
由于是自吸我就不讲什么低速早燃了。
冷启动时候,发动机进气量小,空气流速低,汽油雾化效果差。
现在大家开车都少了一个暖机过程,而是直接进入怠速和低负载工况了。
加速工况进气量突然加大,燃油蒸发减少,液体燃料的惯性存在,大量燃油附着在进气管、进气阀、进气道表面形成湿璧效应。
如果短期内停机,一时间看不出来,用车长了就会造成机油增多机油乳化。
此时发动机气缸壁和燃烧室的温度比较低,还会有部分燃油凝结在管壁上。
但是国内的早高峰大家都懂,不是在国外让你从stop牌,一脚踩到交规的巡航时速。这就造成了很多车主到了目的地,温度还没上来。
印证我判断的是论坛里面几个上岁数的老司机,他们有化油器时代留下来的热车习惯,所以他们的机器没有问题。
综上所述,改变ECU的程序是有助于提高暖机速度的从而解决问题的。
但是仅靠ECU还不够。
物理结构的升级才是关键:机油增多不是问题,解决的思路是关键。
其实直喷机都有这个问题,说是正常现象对工程师和科研单位都是对的。问题是,现在丰田的机油尺HOLD不住了。
啥意思呢?
白话说其实就是有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燃油稀释是直喷引擎的正常现象,1920年就有工程师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写了篇幅不短的论文。
有兴趣的朋友+自己英文词汇量很大的可以去读一下。
机油和汽油本来是各行其道,但是说,活塞不可能做到全封闭。
活塞可能把汽油挂进曲轴箱,也可能让机油从缸壁上进燃烧室。
温度高这东西会被强制通风系统送进燃烧室烧掉,但是温度不高就尬了,汽油机油混一起,时间长了就开始GG思密达了。
一台四冲程发动机,曲轴转两圈喷一次油,那么转速1500转喷几次呢?
温度没上来,发动机又停机了,这对发动机是个神坑。
燃油稀释会降低机油黏度,使机油附着性变差,油膜强度降低, 使机油的劣化加速,增加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异常磨损的风险。
机油乳化出现之后照抄本田的作业咋都一模一样呢?
出现机油乳化,液面增高,拉缸,缺缸,那就不是ECU能单纯搞定的了。
今年2020年,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和这个问题对抗百年。哪怕是百年福特都曾经因为这个问题召回过,解决之路还是成熟的:
曲轴箱配备升温设备
更换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设计和阀体
调整油泵和PCM控制程序
榛名给车主的暂时建议:必须关闭自动启停系统
尽量检查自己的机油液面,闻到汽油味去4S店,换一下机油。
开车前尽量提前热机,水温上来了再开
切换到运动模式或者手动模式拉高转速
有空跑跑高速蒸发一下机油
5、卡罗拉1.2T机油增多吗?
最近的丰田车型大规模的爆发了机油增多,其涉及到的具体车型包括凯美瑞、亚洲龙、新rav4荣放和雷克萨斯es等,当然,也不是只有这些车型的混动版本才会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而是包括2.0l、2.5l和2.5l车型在内的全系都会出现机油增多。
上述车型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用丰田的最新tnga架构来制造的!那么,同样是用丰田最新的tnga平台制造出来的雷凌和卡罗拉,是否也会机油增多呢?
嗯,实事求是的告诉你,雷凌和卡罗拉机油增多的现象,也是有的,而且也是同样以混动车型居多,有图有真相:
而且丰田的机油增多,并不是跟厂家说的那样,只有在短途短距离行驶时才会发生,而是哪怕你跑了2百里的高速,停车检测照样也是机油增多。
至于机油增多是否像丰田说的那样,属于正常,不影响使用呢?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如果机油增多不影响使用的话,那么,以后保养时也不用专门买机油了!直接加汽油就行。因为机油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汽油掺到了机油里,丰田说了,不影响使用!按照丰田的这个理论,发动机里完全加汽油,看来也没事。——当然,您可千万别当真,不然,真能毁坏发动机!汽油本来就是清洗机油的最佳溶剂,只要机油里掺进了汽油,就会让机油失去原有的效力和保护作用,从而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回到正题,那么,卡罗拉1.2t到底会不会机油增多呢?世上并没有绝对的事,卡罗拉1.2t和雷凌1.2t,关于机油增多的投诉也是有的,只是没有像混动车型那样普遍而已。至于现在为什么看不到丰田车型关于机油增多方面的投诉了?或者说,是不是丰田车的机油增多已经完美的解决了?嗯,可以告诉你的是,确实已经被丰田公关给解决了!所以,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投诉,你都查不到了!在企业公关这个领域,实话说,丰田还是比较擅长的,有着极其深厚的功力,能把网络上所有对丰田不利的声音全给抹除掉,剩下的只有丰田大法好!这也就是所谓的:丰田!专业公关三十年!
6、大家怎么看待近期网曝部分丰田凯美瑞、亚洲龙、荣放机油增多?
在今年2月初的时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就曾要求丰田召回2019~2020年之间所生产的部分车型,由于发动机制造缺陷导致内部出现裂纹,导致冷却液或机油泄漏,存在安全隐患。 这其中,主要涉及的车型就是混动凯美瑞、混动亚洲龙、雷克萨斯ES300h以及混动RAV4,召回车型共计44000辆。
在其声明中丰田表示,受影响的车辆可能安装了一个制造错误的发动机缸体,这将导致发动机正常工况运行期间令内部或外部冷却剂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召回的均为丰田全球引以为傲的TNGA架构GA-K平台研发(B级车研发平台)的车型,而其零部件的共通性是导致冷却液或机油泄漏的主要诱因。
7、怎么看待最近热议的丰田亚洲龙等车的机油增多及乳化现象?如何避免,值得入手吗?
近日,关于丰田机油增多的新闻越演越烈,从最初的亚洲龙到荣放,再到如今雷克萨斯和凯美瑞等车型,几乎丰田TNGA架构下所有车型都被卷入这次机油风波。不过距该事件爆发以来已经过去近两周的时间,丰田官方也迟迟未作出任何声明。
虽然丰田尚未官方表态,但今日对各丰田4S店下发了关于机油增多一事的解决办法。该文件内容显示,丰田不认为机油增多是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并解释称机油页面高度超过机油尺卡尺F刻度线(最高处)和机油盖内侧乳化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现象。并希望各大4S店能够对客户进行解释。换言而知,丰田认为机油增多是正常现象,并不会对此进行任何措施或者补偿用户。
此外,据该文件内容显示,丰田还将客户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都一一作出了回答,该内容整理如下:
问题1:关于机油上升
丰田表示:1 发动机工厂以 F 刻度线为准注入机油,但有一定的公差。实际注入机油时有超过机 油卡尺 F 线的情况,但仍在规定范围内。2 在车辆保养更换机油时,也有可能超过机油液面 F 线。3 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在低温冷启动时,极少量的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经过活塞环与缸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机油,这属于正常现象。4 对机油液面高度测量时,地面是否平整,机油温度等也对液面高度有影响。
总结一下,丰田认为机油增多就是加多了、测量不准,还有可能极少部分出现汽油进入气缸内,并且这也是正常的。
问题2:丰田认为机油增多的正常范围值是多少?
丰田认为如过机油液面超过机油刻度尺F 线 25mm,才属于有问题。换句话说,即便是超出F线,但未达到25mm丰田认为都没有问题。
问题3:是否是 TNGA 特有的现象?
丰田表示,针对用户有关上述现象的信息,结合以往调查的结果,在同样的使用条件,无论是何种汽油发动机都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注意,丰田认为任何汽油机都会出现机油增多。
问题4:相较燃油车型,混动版车型的反映的情况更多,是否是混动系统的问题?
丰田表示,所有的汽油发动机都会出现同样的现象。但低速行驶时,和汽油版车型相比,混动版车型的汽油发动机更为频繁地启动停止,机油增多的现象较容易出现。换句话说,就是认为是有机油存在的现象,但是丰田认为这是正常的,且混动比燃油更容易出现也是正常的。
有意思的是,这份官方下发给4s店的文件中还提到了“该问题是否和本田CR-V属于同样问题?”而丰田给出的回答是:丰田的车辆经过调查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本田机油增多就是存在质量问题,而丰田机油增多就是没有问题?
结语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本田机油一事,最终以本田召回所有机油增多的车型而告终,有趣的是,起初本田也发布官方声明称机油增多是正常现象,且并不会减少发动机寿命。而丰田这次也认为机油增多是正常现象,那么,机油增多究竟是正常现象?本田只是迫于压力才召回?还是丰田不愿意承担巨额的召回费用和口碑影响呢?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其实说到最后我还是认为丰田汽车还是可以入手的,毕竟车子经过市场检验那么多年了,也是老品牌了,我相信丰田会处理好的。
8、雷克萨斯ES机油也出现增多问题了吗?
多谢邀请回答!
315晚会的正式宣布延迟,不知有没有让部分车企稍微放心了一些。但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9年投诉情况统计来看,“汽车与零部件”一项却远超服装行列和食品行列,登上了投诉榜榜首,言下之意,汽车行业将会是今年315晚会的“大热门”。换言之,面对着延迟播出的315晚会,各个车企依然不可有任何的松懈。
实际上,若是放在几年前,雷克萨斯一般都是难以与315晚会联想起来。因为雷克萨斯一直以来营造的品牌形象,就是进口品质、就是匠人精神。但来到近年,随着雷克萨斯在销售服务、产品质量上出现的频频负面消息,其实早已经表明这种情况开始有所转变。特别,是最近深陷多事之秋的雷克萨斯。
多事之秋的雷克萨斯,又再面临严重一击?
说是多事之秋,倒不如用祸不单行来形容雷克萨斯更为贴切。因为早在2019年准备结束之时,雷克萨斯就因为加价行为收到了一份大罚单。
据显示,在2019年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对雷克萨斯厂家限制经销商最低售价等行为作出处罚,罚款金额达到了8761.31万元。而且,对于雷克萨斯的加价现象,早已经不是最近才冒出的行为。据资料显示,原江苏省物价局早在2017年就对丰田汽车(中国)进行立案调查。而小编在2019年的315晚会前,发布的《315临近,雷克萨斯捆绑式销售曝光!“跪舔式”销售成空话?》一文中也提到了雷克萨斯的捆绑式销售。
而这个八千多万元罚单的发出,就已经表明雷克萨斯的售价坚挺、一车难求,其实不过是自己弄出来的饥饿营销罢了。当然,八千多万元对于雷克萨斯的加价利润来说只是微不足道,但对于雷克萨斯的销售口碑来说,无疑就是重创一击。
当然,多事之秋,雷克萨斯面临的危机当然不仅是一份罚单。在罚单开出不久,一则发生在广州的NX车型自燃事件,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而再之后,雷克萨斯的全新MPV——LM,其夸张的加价幅度同样备受争议。可以说,在加收金融服务费、捆绑式销售、不开发票或分开开票的加价等等销售层面上的不公平对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有关部门关注之时,单单是一个加价,就足以让雷克萨斯有所警醒。
不过,从投诉案例来看,除了是销售服务以外,在质量问题上,雷克萨斯恐怕又将再面临严重一击。
“受牵连”的机油增多,数量远比想象庞大?
要数近日最受关注的汽车质量案例,一汽丰田多款车型曝出的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根据第三方投诉网站可以看到,近日有不少一汽丰田荣放和亚洲龙的车主发布投诉,表示自己的车辆出现了机油增多甚至是机油乳化的问题。可以肯定,机油增多以及机油乳化对于车辆发动机的使用而言绝对是一个坏消息。而且,要知道不少车主都是新车落地就出现了如此问题,所以种种矛头,都已经直指是发动机出现了质量问题。
事实上对于这次的机油增多和机油乳化案例,有两点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就是车辆发生该质量问题的地区,其在南方、北方都有出现;另一个,那就是其涉及的动力系统,均是丰田的2.5L双擎动力。
如此一来,其涉及的车型和数量无疑就十分值得引起注意了。因为搭载了该2.5L双擎动力的车型,除了丰田品牌以外,雷克萨斯其实也在广泛使用。那么作为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又能否独善其身?从投诉来看,答案却是否定的。
从第三方投诉网站来看,从3月9日开始,雷克萨斯因为机油增多的投诉可谓是快速增长,而从3月6日现时,雷克萨斯车型机油增多的投诉数量就已经达到了35例,而投诉的均是搭载了该2.5L双擎动力的雷克萨斯ES 300H车型。
事实上近年来雷克萨斯销量能够持续增长,雷克萨斯ES绝对是最大功臣车型,而且,雷克萨斯的双擎车型销量占比也在不断提高。那么这就意味着,这次雷克萨斯涉及的机油增多车型数量,可能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庞大。不过意料之外的是,一直讲究匠心、品质的雷克萨斯,到现时依然没有任何的声明和表示。
冷却液泄漏成疑点,是否存在区别对待?
在今年年初起,丰田集团就宣布在全球范围召回超320万辆汽车,其中包括丰田品牌和雷克萨斯品牌,原因就是燃油泵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熄火的情况出现。但细究其中,其除了召回总数比较庞大以外,还有一个数量较小的召回是值得留意的。
据有媒体报道,2020年2月7日丰田汽车集团正式在北美召回约52000辆丰田和雷克萨斯的汽车,其中就包括了丰田Avalon混动版、丰田Camry、Camry混动版、RAV4混动以及雷克萨斯ES300h。而这约52000辆汽车中,美国市场就占了44000辆。
而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在于召回原因。据了解,这约52000辆汽车的召回原因就是车辆安装了一个制造错误的发动机缸体,导致车辆可能会有冷却液泄漏的现象。事实上机油增多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液体进入到机油中,导致机油变质和液面升高。因此网络就有声音猜测,冷却液泄漏其实也有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机油增多。
那么若是真是如此,无疑就又一个质疑抛给雷克萨斯了,为何这个冷却液泄漏的召回只是集中在北美市场,而国内市场却没有呢?截然不同的态度,雷克萨斯此举是否就是区别对待的召回呢?当然,机油增多是否因为冷却液泄漏引起,还需要雷克萨斯官方给出权威回应,但对于广大车主来说,就需要多加注意了。
总结
在市场连续两年下行、在车型售价依然坚挺的前提下,雷克萨斯依然稳步上涨,很大程度,依靠的其实就是其品牌口碑,包括销售服务上的口碑,包括质量上的口碑。但从加价的罚款,再到投诉量继续飙升的机油增多事件,雷克萨斯多个的销量支撑点却都在遭受到冲击。
因此,2月份销量的大幅滑坡,其实就是最好的一个说明。当一车难求变成饥饿营销,当进口品质变成出现问题却视而不见,我们早应该对雷克萨斯的神话和信仰,重新审视了。
9、丰田机油增多涉及到哪几款车?
丰田机油增多涉及到的几款车网友反馈如下:丰田凯美瑞、丰田亚洲龙、丰田rav4、丰田雷凌、雷克萨斯es、雷克萨斯ux、雷克萨斯rx。
10、请问各位大神19款1.2t卡罗拉怎么样,会有机油增多的现象吗?
我的是19雷凌。估计差不多。上班很近。市区油耗7个油左右,郊区5个油左右。东北这么冷。都没出现机油乳化增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