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油是如何产生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石油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不用讨论,都是有教科书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2、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吗?
我认为古生物其分子为碳水化物,而油,气也是,古生物降解合成的油,气为在最浅层,量为少数,深层大量的油,气,煤炭皆由地核自身合成,一千米以下的地油气就是一个证据(自身合成)
以前我说过,地球万物都是其自身合成,地核合成水,和二氧化炭,再由地幔高温,高压(吸能)形成炭水化合物油气,开采后烧烧又放能再回到水,二氧化炭,
植物纤维素也是水和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吸能),只是无高压,理类似。
宇宙所有星球应都是太空暗物质(微粒子)在核心高温,高压,或核聚变下慢慢生成,由小到大。
3、我国石油储量怎么样?为何大量进口石油还出口石油?
曾经,因为工农业基础薄弱,石油消费量并不算大,我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1985年出口量超过了3600万吨,创汇超过67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出口总额的25%,这在如今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
1993年石油进口量超过了石油出口量,我国成为瞬间逆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占据总消费量的61%以上,如今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与消费国。
第一,石油总储量丰富,开采不易中国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截止2015年,已探明石油地质总储量1250亿吨,而可开采储量仅仅300亿吨左右。
如今,每年我们的石油消费量超过6亿吨,但本身的石油产量不过2亿吨不到,而且还在逐年递减当中,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虽然海洋也拥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我国的石油主要开采都分布在陆地与少部分的近海区域。比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松辽平原、柴达木盆地、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等。
第二,海洋石油资源丰富,但开采极少四大海洋中,渤海是著名的石油资源丰富之地,东海天然气资源丰富,轻质石油资源也不少;南海更是被称作“第二个波斯湾”,在曾母暗沙、礼乐滩等众多区域石油储量更加丰富。
然而,因为技术原因与其他某些原因,对于自家地盘上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开发,并不充分。除了渤海,以及南海北部、东海极少量区域有油气资源开发,其他区域相当少。
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出口石油。即便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美国,每年也大规模出口石油资源。我们的石油主要出口向朝鲜,自然,出口石油也不是为了赚钱。
我们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于中东、俄罗斯与非洲。近些年来,来自于中亚、巴西、委内瑞拉、加拿大等地的石油也越来越多。
4、石油是怎么产生的?开采来的石油又主要是用做哪些地方?
我是石油工人的后代,如今是石化企业的一名工程师。我的儿子在读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我们家三代都是石油人。这是一种缘分,值得骄傲,更加值得珍惜和爱护!
前一个问题,俺家大学生可以回答的很专业,他学的就是石油勘查设计的专业。我百了一下:石油的产生是经过了漫长生物沉淀演化而来。它们被埋藏在岩石下的地层里,由我们的石油工人通过钻井进行开采,是石油工业的初级产品。它怎么样来的并不重要,知道它是怎么没的我认为更有意义!记住一点:它不能够再生,是一种宝贵的不能再生的资源。
至于开采出来的石油可以用在哪些领域,那就太广泛了。都知道我们日常开的汽车,坐的飞机燃料就是石油的副产品。而作为石化工人,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冶炼石油,得到很多化工类产品,再通过工艺调整后产出成品或半成品。然后将它们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装置生产的高腈San树脂,就是很典型的应用,目前它是出口到国外做高端的打火机外壳,这种树脂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再比如,冰箱,电视机的面板等等。
石油的衍生产品应用太广了,作为石化类企业,这其中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 现在国内很多大型的石油石化企业都在上大型的项目,都是百万吨级。用规模来降低经营的成本,这也倒逼一些化工企业要改变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
大庆油田开采石油60年来,始终高产稳产,创造了无限辉煌,而身处其中的石化企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资源的逐渐枯竭,摆在每一个石油人的面前。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只能向前。不在其中是无法体会这里面的含义。
我们三代人为之奋斗的事业里,融入了我们的青春和感情,这是无法用金钱利益等来衡量的。亲眼见证它的一步一步改革,我仍然坚信,我们的石化拥有美好的明天。
姐今天在家里的微信群晒了一张照片儿。这是她退休后收到的退休证,巧合的是正好和女儿收到的毕业证一天送达。六月份刚刚退休的70后感慨地说:“都是今天收到的,我也想吟诗一首,可写不出来[呲牙]”
是啊,有多少为了石化企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和汗水的人们,他们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却可汇成一句话:在他们的内心,对这个企业还是充满了感激和信赖!
要说开采出来的石油用在了哪些地方?我说它都在我们的心里了。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把它描绘成了一幅壮丽的图画,这个过程也让我每每都是充满了一种期待!
5、石油价格还会回升吗?
原油价格肯定会回升,但问题是什么时候?目前貌似正在下跌的兴头上。
今天布伦特油价跌幅要小于美国WTI油价跌幅。因为美国国内需求目前担忧更加严重。美国为对抗疫情也呼吁人们没事儿不要出门,这对美国需求的打击更大。因此WTI油价跌幅更甚。美股今天(3月18日周三)估计又要下跌甚至熔断,所以美国国内的悲观情绪更大。
何时反弹呢?各方都是在基于理性地在猜。
乐观的话,6、7、8月份,如果随着天气变暖疫情得到控制的话,那么需求会逐渐反弹。也就是说第三季度开始,油价应该可以反弹。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限制国际航班,开始限制人们出行,而这对石油消费的影响是致命的。
我们来看看波音公司的股票。已经腰斩以上了。
本轮油价下跌何时是底呢?高盛最新的预测是,第二季度WTI油价均价将跌至每桶22美元,布伦特将跌至每桶20美元(如果真高盛所说,WTI油价和布伦特油价的价差将发生逆转,之前都是WTI油价便宜。不知道是不是国内媒体把两个数字报道反了,不管怎样,价格都比现在还要低3、4美元左右)。
从投资的角度看,恐怕时间比点位更有判断价值。疫情看不到曙光的话,油价也难以看到曙光。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6、石油会不会被抽干?
讨论石油会不会被抽干就跟讨论蚊子会不会灭绝一样。这要从三个角度分析——
一,石油是不是可再生资源。传统的观念认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化学能源。但这一观点正在日益遭受挑战。庞大的海洋,还有好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丰富的深海石油资源我们还未开发,这些海洋石油到底来源于何处,人类还在研究。至少以目前的石油储量来说,人类再毫无节制的用个几百年没问题。
二,石油的消耗速度。20年前,我们还不是家家都有车。20年后的今天,家家几乎都有车了。科技的发展就是这么让人震惊!与此同时,我们对石油(汽油)的需求日益庞大,给人的感觉好像是石油的消耗会越来越快。但你们不知道的是,德国2020年将停止生产消耗石油的汽车,只准生产电动汽车。可以想象,再过20年,我们的大街上跑的汽车基本上都是电动汽车。消耗石油的汽车只会在特殊的领域出现,比如坦克车,工程车等等。所以,未来我们对石油的消耗速度会降低的。需求降低,谁还玩命开采石油?无利可图!
三,可替代能源。现在各发达国家都在对可替代能源进行积极地研究。化学能源造成的温室效应会促使所有发达国家共同研究可替代能源。无论是太阳能还是核能,甚至地热等清洁能源,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所以,20年或者30年之后,谁再说他的车还是用汽油的,我们就像见到上个世纪的人一样,满脸的鄙夷之色。那个时候,人类早已从太空中获得新的能源,太空发电技术早已普及,石油白送都没人要。
7、石油能否被取代?
如果五六百年之后。地球的煤石油天然气用尽。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能源的三大基石,这个假设动摇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但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也许大家都有一些想法,但可能都只是考虑到了这些燃料的能源利用方面,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意识到这些资源的工业原料作用,因为能源是可以被替代的,但工业原料却很难找到替代物!
一、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的能源功能被替代吗?
似乎这并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能源被定义为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假如失去了石油、煤炭与天然气,能够替代的太阳能、水利以及潮汐与风能 ,还有核裂变能和聚变能!几乎所有用火的场合都能用电来代替,而且可做得更清洁,当然可能某些特定应用火可能无法替代,但相信即使是沼气或者一氧化碳或者氢气都可以人工制造代替,应该不可能会成为绝对的障碍!真正难以替代的场合是交通运输业:
1.汽车
现在电动汽车最难的并不是控制或者动力系统,而是储能!这个技术制约了电动汽车几十年的发展,甚至电动汽车早在百年前就出现了,一直没有推广这是有原因的!但现在储能技术正在进步,电动汽车已经比较普遍,尽管距离代替油车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这已经提上日程,相信在未来100年内,100%替代是没有悬念的!
2.飞机
这个是最难替代的,因为电动机效率再高也只能是螺旋桨或者涵道风扇,超音速是不可能了,难道真的回归大型螺旋桨时代?
非常明显上图空客的电动飞机用的是涵道风扇!也许未来直接使用空气的离子发动机面世之后会迎刃而解!离子发动机是将空气电离后在电场加速下向后排出产生反推的发动机,但在当前模式下仅仅只能在真空中使用,而且推力极其微弱!
3.船运
船运行业,无论内河运输还是远洋运输,对质量增加是最不敏感的,因此用电动来代替当前的柴油动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相对于船舶的巨大面积,太阳能电池和风能的补充是最方便不过!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核动力也可以上船舶,中小型电动,大中型以及超大型核动力,完美解决问题!
“北极级”核动力破冰船“亚马尔半岛号”!
4.火箭发射
当然如果实现了空气离子推进发动机的话,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没有实现,而这些石油天然气与煤炭都没了的话,就只能一门心思考虑电磁发射了,即建立一条巨大的高耸入云(至少也要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的电磁轨道,经过长长的轨道加速,最终在出口处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太空!更多油品资讯油品信息调油技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油品圈。(当然也可以人工制造甲烷或者生物质柴油来制造火箭燃料,或者其他化学合成,甚至氢氧火箭,这方面可能问题并不是特别大)
二、作为极其重要化工原料的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能被替代吗?
其实这还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本可以轻易取得的原料现在却要人工合成,这将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如果还没有实现核聚变的话这绝对是一个能源的无底洞,尽管有研究表明可以生物材料来部分替代石油的原材料功能,或者用植物成分来制造PE塑料等,但这仅仅是实验性质或者小规模范围内,假如要以普遍大规模来代替哪怕仅仅是日常塑胶用料也是不可能,更不要说各种极端要求的石油化工领域,比如耐酸,强碱以及高辐射领域的各种材料!
全世界石油开采量中约有6%被用于塑料生产,理论上使用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以及合成的化合物再与二氧化碳反应,最终将可能得到多种聚合物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但这只能部分取代石油基的原料!大量的材料仍然无法满足要求,未来如果石油真正枯竭,这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局面,如何来解决石油的化工原料替代!
综上所述,作为能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比较容易被替代,但作为化工原料的功能,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至少在现代是极难被替代的,也许500年后技术进步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