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秦始皇为何给中国取名为“中华”?此中华是何意?)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秦始皇为何给中国取名为“中华”?此中华是何意?
首先,我没有听说过秦始皇为国家起名为中华的说法,许是我孤陋寡闻,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
我从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中国与华夏。
2、中、华是什么意思?
中国与华夏“中国”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西周的一个青铜器的铭文中,这个青铜器被命名为“何尊”,铭文有这么一句话: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大意是说周武王灭商后祭天说:我住到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民众。
可见,在西周时期,中国的意思是:天下的中心。
西周天子所在地为天下的中心,这个地方就是中原,也就是最开始的中国。
这实际上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
华夏这个词,同样出现在周朝。
华夏也称为“夏”、“诸夏”,在周朝时,天子为了管理天下,会在“中国”之外分封很多诸侯,那些听话懂礼貌的诸侯,就被称为“诸夏”。
我们把天下看做一个圆,圆心就是周天子的中国,外面一层是诸侯,又分为内臣、外臣,再往外面一圈就是朝贡国,他们没有被周天子统治,但是他们要臣服于周天子。
在朝贡国之外,就是蛮夷了,分别是:北狄南蛮、西戎东夷。
再往外就是化外之地,差不多就是野人的意思。
中与华我们在理解一个汉语词汇的时候,如果单独以词的意思去理解,就会有局限性,这叫“词本位”。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去理解,那就应该把词分开,从字的意思去理解,这叫“字本位”。
中华这个词,我们要彻底理解,就要从“字本位”分别去理解中、华两个字在汉语中的意思。
中:
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具有褒义的字,中是一种人文哲学,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的体现。
中有不偏、中正、好的意思,比如在“中原”这个词里面,中就是好的意思。中国人提倡中庸之道:
中者,不偏也,天下之大本,故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庸者,不易也,万物之根基,故君子固本,本固速成;中,君子之道的根本。
在地理上,中,则是指中原河洛地区。
华:
华更是一个了不得的字,你翻遍词典,很少能找到一个跟“华”字有关、纯粹的贬义词。华为黑粉就不用抬杠了啊。
华字来源于华胥氏,是一个上古姓氏:
华胥生了个男娃,叫伏羲,生了个女娃,叫女娲,伏羲和女娲生了个娃,叫少典。少典娶了有蟜氏,生了两个娃,分别是黄帝、炎帝。华胥是炎黄之祖,我们中国人称炎黄子孙,可见华这个字于中国人有多么重大的渊源。
2、“中华”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这个名是谁取的?
“中华”这一名称与华夏民族的聚居地有关,华夏民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地区。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出生于黄河中游,之后建立的夏、商、周王朝的国君都是他的后裔,自称“华”或“夏”,即中原地带,他们认为此地居四方之中,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便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
“中华”后来成为对中国的代称有一个历史过程,真正确定“中华”这一称呼的那就是秦始皇。他在统一六国之后,好大喜功,不仅给自己取了个好名字。从圣王“三皇五帝”中取名曰“皇帝”,也给大一统的国家取名曰“中华”。
“中”即地理位置之“中央”,春秋战国中原地区主要是指黄河流域一带,而秦国的发源地却不在这个范围内,并且偏离政治中心,秦朝建后,秦始皇便以都城为中心。
“华”指的是华夏民族,特指汉族,周代文献《左传》记载,“西周分封八百诸侯国,是为诸夏”。也就是说,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也就是华夏人,当时秦国人被称为“黔人”,为蛮狄之族。然而秦始皇认为经过“诸夏之战”、春秋战国的大乱,各国之间的血脉早已交融,就无谓华夏、蛮夷之分,都是华夏民族。
归之,秦始皇各取“中原”、“华夏”各一字而称“中华”,结合了地理位置和血脉才是中华大地,疆域和人民是国家的核心,不可侵犯,所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作者:滢心
3、为什么我国叫中华?
中华,德中发华
中,种也。华,花也。中华,德中发华之谓也。
中、种同音义通,种有根本本源的意思,有信息整体的意思,也有中道的意思。然而国名不能用种子的种,要用中,因为中是中道中德,是更抽象的有哲学意义的词。华有花的意思,但同样华是一切事物发华的意思,有事物绽放其生命精彩的意思,花则只有植物开花的意思。故此,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叫中华。中言其内修禀赋,华言其文化发华繁盛。
那个种就是羲黄文化就是易道.经过几千年的发华,以中华华夏之地为中心,不断扩大年轮。黄帝时代初步确立文明根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把羲黄文化到王官之学的文脉阐发得更丰富、更深邃、更体系化。秦朝用郡县制统一诸侯国。汉朝初步确立东方帝国地位。以后分裂时期基本都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统一时也有进一步的势力扩张。唐朝扩大比较有国际化规模。辽宋夏金时文化得到承前启后的发展,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元、明向全球扩大,虽然其影响是世界性的,起到高端文明向低端传递文明因素的作用,但可惜政治军事势力只完成扩张半个地球的任务。
清代文明脚步迟滞,西方得到发展,而后经过战火洗礼,中华迸发出新的活力,东西方文明交汇,我们一定会融会创新出新的文化和文明成果。今天中华复兴,就是要扩张中华文明到全球。经济力量先行,文化随后,军事力量做保证和护卫,则中华发出的光华一定会舒枝展叶,给世界带来新的文明时代。
德中发华,几百年一枯荣。草木一岁一枯荣,此是常理。以易学类象思维,则国家盛衰可以以草木枯荣取象。故此中华国运衰微时可以视为枯凋,国运兴盛强大时可以视为荣发。 中华文化为得道发华的文化,这个道的核心内容就是中道。内修得道也是一个中,外用和合也是一个中。内修文化有道家一脉,有儒家一脉,后来还有佛家一脉,其他法家讲的修养,兵家讲的修养,政治家讲的修养在此之下。外用则儒家仁政治平,墨家兼爱非攻,黄老无为而治,法家法术势,墨经科学、逻辑,管子经济轻重之术,技术有考工记,数学有九章算术,外交有纵横之策,兵家用兵思想,等等,第次展开,非常完整的文脉。这是中华从羲黄文化源头到春秋战国诸子思想上发出来的华。到秦汉为此文化的政治上发的华。汉朝是一个顶点,初步确立中华在东方的帝国地位。以后几百年近千年一个枯荣。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枯凋的时期,但文化有玄学和佛教的发展。至隋唐而迎来一个新的政治的荣发时期。唐代是一个顶点,基本进一步发展为有国际影响的帝国。
唐代灭亡,五代辽宋夏金是又一个政治枯凋时期,但文化就有理学、心学的发展,科技就有数学及指南针、火药火器、印刷术等的发展。到元、明迎来一个新的政治发荣时期,至少说扩张了半个地球。元代在陆路上扩张到历史上最大,蒙古帝国几乎扫平了整个欧亚大陆,虽非汉族力量,但可以代表东方力量。金哀宗说:蒙古的征伐,赖北方之马力,中国之技巧。而明代郑和航海在水路拓展到了东南亚、印度洋。孟席斯说郑和船队航行到了世界,但资料还不足。即便如此,郑和航海的影响也是前无古人的,是中华文化扩张的一次展现,也是近代航海的开端。
清代文化沉寂,清末西方侵略,国家内乱,是一个政治衰落枯凋时期,但新文化运动也造就一批大师级人物和新的文化争鸣时期。如果说民国类似秦、隋那样的短暂朝代。则共和国应该类似汉唐那样的强盛时期。故此,我们应该会创造一个新的中华文化政治荣发时期,他的发展自然应该把枝叶舒展到全世界!
4、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这个中,也是我们的河洛、太极、儒家文化,下面说说个人的理解,供参考。
从上面的洛书可以看到,5为中,与它相交的直线,不管怎样横拉斜扯,得出的数字均为10,10是河图数(先天数),也就是万物浑然一体,道家的无极,就省略不说了,只要知道10是一个圆满数,包含了一切。
拿人与社会来做表达就是,人要有天使的一面,当然也要有魔鬼的一面,文武兼修,德艺兼备……等等,才是圆满,这也是“仁”的概念,“仁”就是阴阳同体,也就是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说仁者无敌,这是“体”。
体用体用,有体就有“用”,在“用”的方面,要以中庸之道为旨,5即为中点,用文字表达即是以不变应万变,有进有退,以求阴阳两端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圆满的太极数。所以古人自称“吾”,即有守中之意。
顺便说说太极中庸吧,太极,有三个特点,阴阳对立、互化、统一,世界所有事物都包含阴阳两个对立面,但对立了,要互化、互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向着阳,阳向着阴,才能互化,才能相互吸取、融洽,最终成为一个圆融和合的太极,才能生生不息,这是太极图的智慧含义,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如果阴阳对立,不是走向互化,那就成了矛盾了,从而走向矛盾互斗,互斗的结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从而分了,这与太极是背道而驰的,因为矛盾看的不是圆满这一个参照物,它看的参照物飘忽不定,显然,黑格尔是没看懂中国文化,给鼓捣出一个矛盾出来。
其实还有很多内涵,比如太极文化的包容、同化,包中,不是折中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如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点赞或者下面留言互动,感谢阅读!
5、历史上日本为何曾自称小中华,日本承认现在的中国是中华文明吗?
目中无人的小日本,自以为是的狂傲。中华文明不需要任何外族承认,若论祖先们的仁慈精神,小日本的很多风俗、习气、文化类,均是从华夏一脉传递出去的。中华大地文明五千年,上知乾坤、下通民风,小日本人有多少文明创造?不认祖宗,必是小我之境。
6、中华民族的“中华”一词从哪儿来?
大约在5000多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的时候,这个族就称“华”了。直到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了“中华”的族称,这是“中华民族”族称的内部成因。
到了19世界末,作为近代名族学专业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词汇也就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族称的外部成因。
从“华”到“中华”再到“中华民族”的演变,族称虽有细微变化,但内涵一致,即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也包括对“华”的含义。
对“华”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民族,自认为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周朝人喜欢红色,而“华”是花的本字,“华夏”、“中华”用于表示光彩、文采、繁盛、精华、青春、美丽、富贵等含义不变。
7、中华文化起源于周朝吗?如果不是,那么起源于何时何地
答:谢邀!中华文化不是起源于周朝。最早文化应该起源于夏朝!这是有历史记录的开始,夏朝之前已有三皇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