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三江平原是哪三江(三江平原是指哪三江?)

三江平原是哪三江(三江平原是指哪三江?)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三江平原是指哪三江?
  • 2、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哪三条江,汇入地点何处?
  • 3、三江平原是指哪三江?
  • 4、三江平原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指哪三江?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特点?
  • 5、黑龙江的三江在那啊?
  • 6、三江平原指的是哪“三江”?
  • 7、三江平原是哪三条河冲击而成?
  • 正文

    1、三江平原是指哪三江?

    三江平原是指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在三江盆地的西南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扩展资料:三江平原被公认为全世界土壤最肥沃的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东北黑土平原核心区,耕地面积达10万亩以上,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5%,高的可达10%,是全国平均值的5~6倍。三江平原是生产条件、生产成本具有相对优势的重要农产品产区,应围绕发展绿色水稻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优化粮食主体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优化经营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农产品优良品质。

    2、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哪三条江,汇入地点何处?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平原的东北部,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带,这里多沼泽低地,狭义上的北大荒,指的就是三江平原地区。三江中的松花江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于同江市东北约7公里处由右岸注入黑龙江。乌苏里江也是黑龙江支流,还是中俄两国的界河,流至抚远黑瞎子岛与黑龙江合流。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三国的大河,在汇入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之后在俄罗斯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

    3、三江平原是指哪三江?

    三江 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 东北平原 东北部,中国最大的 沼泽 分布区。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 乌苏 里江和松花江 ,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 耕地面积 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4、三江平原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指哪三江?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特点?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这里的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沼泽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这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分布有藏羚羊、白唇鹿、盘羊等珍稀动物。

    5、黑龙江的三江在那啊?

    黑龙江三江是指: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因“三江平原”而世人皆知。三江平原,在东北平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黑龙江:黑龙江总长度,自海拉尔河源起4440公里(一说4370公里 ),以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南侧)为源头计算约5498公里 ,中俄界河长3000公里,俄罗斯境内长14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5.6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乌苏里江是黑龙江南岸的一大支流,也是中国东北部俄罗斯边境上的一条重要界河。乌苏里江全长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积几近十九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黑龙江省境内6.15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盛产大马哈鱼、甲鱼等。中、下游可通航300一1000吨船舶。松花江: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

    6、三江平原指的是哪“三江”?

    东北平原分为三块,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农业社会为主,兼有少量渔猎。

    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以渔猎采集为主,并有少量农耕。

    气候寒冷并非是古代东北农业主要集中在辽河平原的主要原因。辽河平原冬季并不比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温暖多少,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三十度。但是辽河平原在春秋战国就进入了农业社会,松嫩平原直到清代才开始向农业社会转变,三江平原直到建国后才得到大规模开发。而且东北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可以达到近三十度,足以进行农耕。

    西伯利亚冬季气温可达零下四十到六十度,远比东北冷。可是人类在2万年前就在西伯利亚生活了,并由西伯利亚进入美洲。因为两万年前,人类就学会用兽骨为针,兽皮为原料制作衣服与靴子。从史前西伯利亚遗址来看,当地猎人们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贫穷,反而相当富足。许多墓地中有毛皮衣服,靴子,武器,手工制品等陪葬品。因为史前西伯利亚有猛犸象活动,可以提供大量肉食(史前从西欧到西伯利亚都有以猛犸象为主要猎物的猎象部落)。而且寒冷是天然的杀菌剂,猎人们并不担心食物变质,可以放心地将剩余肉类储存起来以渡过灾年。直到猛犸象灭绝后,当地渔猎部落才陷入贫困。

    相比于西伯利亚,东北降水更加丰富,更适合渔猎,因而人口更加密集。这些部落有时会因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从事一定农耕,但是农耕很少成为主流。司马迁认为辽东虽然气候寒冷,但地广人稀,有渔盐捕猎之利,当地人生活相对富足。

    因而,古代农民生活水平并不总是高于猎人与采集者。一般情况下,渔猎采集族群并没有向农业社会转变的动力。(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农业革命后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全球通史》第二章这样描述

    如果有关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早在农业革命之前的数千年前就已为人类所知道,那么,为什么还要推迟如此之久才付诸实践呢?一个原因是,缺乏这样做的动力。与我们通常设想的相反,靠捕捉小动物为生的原始人在正常情况下过的并不是受饥挨饿的生活。他们从来不使自己的人口增长超出食物来源所许可的范围。相反,倒是采取堕胎、停止哺乳和杀死新生婴儿等办法来降低自己的人口数,以度过一年中食物来源不足的月份。因而,狩猎社会能在供求平衡的状态下舒舒服服地过上数千年而未生长出一种要求根本变革的推动力。在正常情况下,原始人不仅有充足的食物,而且还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只要狩猎到足够的动物,采集到足够的植物果实,他们就不再有任何进一步工作的动机。有位权威人士说,"大量的资料表明,狩猎、采集者不仅有充足的食物,还享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而且事实上,比现代产业工人、农业工人、甚至考古学教授所享有的还要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所发生的问题自然不再是人类为什么要长期地过渔猎、采集生活,而是为什么不再过这种生活。

    东北渔猎部族很少有动力,开垦耕地,进行农耕。

    农业能够取代渔猎采集的重要动力是农民因为人口压力,不断开垦土地。

    战国末,辽东人口可能仅有十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居住在襄平(今辽阳)附近。襄平城以西几十里外就是辽泽,辽泽是古代关东大沼泽,以辽河为中心,最宽二百里,长千里,难以开发。襄平城以东几十里是辽东丘陵,绵延百里,部族林立。古代在山区中建立统治极为困难,即使到了明清,湘西、鄂西、川渝与云贵山区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向中央政府纳税的族群。1573年,明王朝调兵十四万,进攻宜宾地区的僰人,历时半年,攻克僰人最后的堡垒九丝城,才开始在当地山区建立统治。辽东丘陵也是如此,建州女真大本营赫图阿拉城就建立在辽东丘陵中。赫图阿拉城几十公里外,是当年高句丽人的纥升骨城遗址。纥升骨城是高句丽人建立的第一个城市,也是高句丽最早的首都。高句丽人发源于长白山脉与辽东丘陵,习惯依山建城,在山上建立山城堡垒,在山下建立供经贸的市区,纥升骨城,丸都城,平壤城(就是今天的朝鲜首都)皆如此。

    所以古代关东情况是这样的。辽河平原以东是千里辽泽,阻碍关东与关内交流。辽河平原以西是辽东丘陵,是各个山区部族领地。辽河平原以北是北方渔猎部族领地,西北方草原是游牧民族领地。向北开垦耕地,会遭到山区、林区与草原三个方向不同族群攻击。这与乌克兰平原很晚才得到开发的原因相似,乌克兰平原长期是东欧游牧民族领地,在乌克兰开垦耕地会遭到游牧民族劫掠。直到十八世纪,俄国军事力量压倒了鞑靼人,乌克兰平原才得到大规模开发,成为俄国粮仓。

    另外,战争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金代黄龙府(今长春市)附近,女真人已经开始向农业社会转化了,但是蒙古入侵,杀死了大量人口,当地部族又回到了渔猎状态。公孙氏,高句丽,渤海国,辽国等的灭亡都使得不少农业区重新转入渔猎。

    7、三江平原是哪三条河冲击而成?

    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由于长期的构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积,所形成的低洼平坦的平原。横亘于中部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即狭义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一湖积沼泽化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一兴凯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此同时,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今后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防涝为主,涝旱兼治,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景观和珍禽、名贵鱼种的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