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是什么意思(上车饺子下车面有什么寓意?)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上车饺子下车面有什么寓意?
在北方传统习俗中,有“上车饺子,下车面”一说,这是指送行的时候给被送人吃饺子,接风时给被接的人吃面条。也有说“送客饺子,迎客面”的,还有说“出门饺子,回家面”,或“上马饺子,下马面”的。这一习俗历史久远,寓意深长,一直被百姓沿用至今,已成为人们迎来送往的一个重要礼节。
饺子,也叫扁食,水包子。现在的我们对它已经看得不为重了,平时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到它。而过去不行,只能在重大节日或是祭祖、敬拜天地鬼神等隆重场合时才可以享用。因此,在人们即将离别时,以饺子相送,表达了对人的敬重。
饺子的外形酷似过去的金元宝,寓意出门的人要发大财。旧时人们出行大都出于探亲、经商、淘金的目的,送上美好的祝愿,以表心内之情。
因为饺子是包起来的,象征团聚,送行吃饺子的寓意就是盼望团圆。旧时出趟门不容易,交通不便、车马劳顿、路有凶险。能否安全、平安令人担忧挂念,不像现在交通快捷,四通八达,方便安全。对旧时出行者曾有民间谚语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出十日,为风雨计;外出百日,为寒暑计;外出千里,为生死计。”“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父母在,不远行。”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出行的艰辛、凶险的牵挂和担忧,以及情感方面痛苦的折磨。出远门吃饺子有不舍亲友再次团聚之意。
饺子皮薄馅多,而且馅都是剁碎的肉菜,易于下咽,而且对北方人来说也算耐饿的食物了,吃罢了再喝点饺子汤钩钩缝,也应了“原汤化原食”之说了呢,所以出远门吃一顿饺子,至少能舒服半程旅途呢饺子是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饺子的皮儿相当于汉字“回”的外框,而饺子馅相当于“回”字的里框,就是说,一个“饺子”可以形似“回”字,远行者临行前,家人或朋友请他吃饺子,希望远行者能够安安全全,顺利归来。
面,即面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而且它的花色品种繁多,诸如混汤面、炸酱面、炒面、冷面、麻辣面、方便面等等。但面条用在这里却另有一番寓意。在民俗中,它象征着“长”和“常”。如在婚礼、生育、寿宴等仪式中采用,寓示着子孙绵长,富贵长寿;在待客仪式中,它寓示着常来常往、亲情永远;在迎归仪式中,它寓示着庆贺胜利凯旋、回归,从此不再分离。
朋友来到要吃面,此谓"长接"。表示从此以后可以长久团聚。面条有长远缠绵之意,远方来客无论亲朋好友,进门就希望多待几日,好好叙叙旧,唠唠磕。
2、上车饺子下车面,南北方都有这个习俗吗?有什么典故?
我的家乡在东北,这里有这样一个民俗,那就是家里有人要出门之际,亲人们便会端上热腾腾的饺子壮行,取意:“上车饺子下车面”。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个习俗有什么典故或寓意呢?这里就来探究一下。
先来说“上车饺子”。“上车饺子”的寓意很丰富。
首先,祝福出门之人发财。这是由饺子的形状和读音来寓意的,饺子形状象元宝,读音似古代货币“交子”,古人便赋予其发财之意。
其次,企盼出门人早日回家团圆。古代不论从交通还是社会治安角度,都远非今日可比,所以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之类的说法。因饺子是包起来的,象征团圆,所以古人便以饺子送行,以示企盼平安归来。
再次,祝愿出门有人有个好脚力。饺子的谐音与脚相似,便有了:出门人吃了饺子,便会有个好脚力之说。这也是当时交通不便的生动写照。
最后,更是对出门人的尊敬、爱戴。古人生活远不如今天,一般只有重大节日才可能吃上一顿饺子,所以,在送行时送上饺子,表现出对出门人深深的敬爱之情。
再来说“下车面”。“下车面”的寓意同样也很丰富。
首先,预示着长相伴不分离。面,即面条,在民俗中象征着“长”或“常”,所以古人便以面作为迎宾的食品,取意欢庆凯旋,不再分离。
其次,希望归来之人好好休息解乏。面与“眠”谐音,吃完顺溜溜的面条,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再次,表示热情好客,挽留对方。面条形似绳索,古人用以表示缠住人或马的脚,寓意留客。
最后,暗示牵挂之心终于放下。一根根面条,仿似一条条牵挂之线,只待平安归来,吃下热乎乎的面,牵挂之心方可安放。
“上车饺子下车面”,此时无声胜有声。愿这一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发扬。3、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这句俗语对吗?
上车意味着离别,饺子是包起来的,象征团团圆圆。上车吃饺子,表示早日能够团圆。面条是长长的。送人如果吃面条的话,不好,意思就是送的越远越好,再见很难。
4、北京地铁内对别人说“下车吗?”“下吗?",是文明有礼还是语言暴力?
❤️《归尘清风拂面》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亲爱的提问读者,您好,《归尘清风拂面》十五岁,独闯大北京城,同样遇到过,您今天问到的问题…
今天,让我来说说,您的不解…
问题中,你提到北京地铁,经常有人说,有人问,您下车吗?这句话…
其实,北京人,还是很热情的,我在北京的时候,受到众多老北京人,对我的关爱…
地铁中,如果有人问你,下车吗?你千万不要误会,他们有什么歧视,或是不文明,或是什么所谓的,语言暴力…
他们是真诚的,且善意的提醒你:千万别坐车,坐过了站点!或是忘记了下车…
北京,毕竟是中国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心脏,是中华十四亿,华夏儿女的期望…
在北京的人,是有着良好的,文化熏陶,还有优良的贵族气息,还有高文化,高素质,高修养的,集聚地…
他们来自,各个国家,来自中国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
他们的高贵,他们的聪敏,他们的北京腔,他们的爱心,他们善意的提醒:你下车吗…
北京,那是咱众多老百姓,追随,向往的梦之路,也是国外人,对咱中国敬崇的,如天堂般的,美好世界…
5、下车冯妇是什么意思?
冯妇,男,战国晋国人,冯妇是人名,不是说此人是姓冯的妇女。
出处
战国《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翻译: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士,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冯妇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众人都很高兴,这件事却被士人们当成了笑话。”
扩展资料:
冯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立志成为善人,不再博虎,但受不了众人怂恿,又重操故技而为士者所耻笑。后常以“冯妇”代指,如“重作冯妇”或“又作冯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