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哪几个,哪五个国家?)

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哪几个,哪五个国家?)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哪几个,哪五个国家?
  • 2、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共有多少个成员国?
  • 3、联合国是如何建立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如何产生的?
  • 4、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哪五国?
  • 5、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如何产生的?
  • 6、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
  • 7、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是哪几个?
  • 8、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什么用?为什么只有五个国家?
  • 9、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哪些国?
  • 正文

    1、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哪几个,哪五个国家?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分别有: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美国。

    在1944年8月21日到10月7日,中、美、英等各国的国家代表相聚华盛顿的一家庄园里举行了会议,会议确定了联合国建立的各种问题和方法。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联合国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在现在,美国的霸权主义越来越明显,联合国越来越约束不了美国的霸权做法,也有传闻称作为联合国金主之一的美国不想再出钱缴费了。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就说过,如果让他来打造联合国,只会有一个常任理事国。

    这就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在新时代的今天,国际社会受霸权主义的压迫极度不和平,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从未放弃努力自强,我们深知,落后就要挨打。

    2、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共有多少个成员国?

    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了。他们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方,这五大国有着更多的权利。

    美、俄、英、法、中,别名“五大流氓国”,究竟为何?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这个“一票否决权”,即我说行才行,你说再多都不好使。这让一些小国家连基本的话语权都没有了,一旦触犯大国利益,都会被驳回。

    正因如此,小国家将五大国称为不讲道理的“流氓国”。不过说起来,咱们中国可有点憋屈。因为这项权利用的最多的其实是美国和俄罗斯(原苏联),英国和法国也是听美国老大哥的。

    接下来用数字说话,美俄双方由于历史等因素一直互相瞧不上,二者相互制约。否决权自然成了限制对方野心的最好武器。

    时至今日,俄罗斯使用否决权共133次,其中苏维埃时期121次,俄罗斯联邦12次。美国一共81次,双方“互否”累计高于200次,也正因为事事摇头,苏联代表还曾获得“摇头先生”的绰号。

    其次就是两棵墙头草,英国累计34次,法国20次。而我们中国,以和为贵,保持中立态度。即便大权在手,也只用过14次。

    而这14次,有10次是和友国俄罗斯(苏联)达成共识,就叙利亚问题共同使用的。还有一次是因为涉及台湾问题,不得不用。“流氓”的另一个原因,我想就是军事力量了。联合国建立之初就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二战胜利后,战败国的军事力量被严格制约,五大国则有权保留最强军事。

    故而发展至今,五大国被公认为世界最强军事前五。另一方面,其嘴上说着倡导和平,杜绝核武器等等,实际上五大国却具有分分钟摧毁小国家的能力。

    小国家惹不起还提心吊胆,只能骂“臭流氓”。加上其他国家由于军备发展被限制,也就不得不购买武器,五大国也自然成了最大的“军火商人”。

    这样一来,这个新型集团(常任理事国)。光明正大不违法的有权有钱又有枪,其他国家怎能不眼红。不过敢怒不敢言,只好起一个“流氓”的绰号了。

    联合国还有10个“非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理会建立之初至1965年,一共设置了10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每个当选国家任期两年,每年通过选举换掉五个,具体按地区分配名额。这些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共同构成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虽然非常任没有一票否决权,但有一个9票通过权。

    即一个提案需要五大国全票赞成,非常任9票以上支持才算通过。如此一来,起码话语权有增无减,入选非常任有益无害,各国家挤破了脑袋也要拼一把。

    说到这,就得提一下我们的老邻居――日本了。日本是非常希望加入常任理事国的,不过一票否决权就注定不会让他成功。

    此外,五大国都是二战战胜方,而日本曾是洗不白的法西斯,按照联合国成立至今的章程,并没有打算纳新人,更何况曾经的敌人。

    常任无望,只好另谋出路了。2013年11月24日,日本外务省透露,其所需选票已经搞定,胜券在握。截止2013,日本已经担任了10次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至于如何搞定的,只能说全靠钱。日本外务省在2014年度安排了1亿4000万日元的“选举对策费”。这些钱用来干嘛呢,“拉关系”。日本准备邀请态度未定的64个国家的联合国大使访问日本,好吃好喝招待一下,再谈谈合作、谈谈理想就成了。

    不过尽管手段千千万,日本想要进常任理事国的道路依然十分艰难。万不得已之时,中国还有一票否决权。

    不管国际形势如何,中国依然要有大国风度。任尔等张牙舞爪,我自淡然一笑,看你折腾看你闹

    3、联合国是如何建立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如何产生的?

    早在1941年,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就已经形成了对"联合国"概念的构思,目的就是能够更加有效、紧密的团结起来对抗轴心国。而联合国的前身则是成立于一战背景下的国际联盟。

    但是由于国际联盟的存在并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也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最主要的是美国当时并非国际联盟成员,所以另起炉灶也在意料之中。

    1941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达成共识:形成国际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两人因此签署了《大西洋宪章》,以确保共识的有效性。而"联合国"这一名称正是来自总统罗斯福的提议。

    紧接着在1943年12月1号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苏联也提议尽早建立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次年举办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美、苏、英、中几个主要国家就联合国的一些具体细则再次达成共识。

    1945年4月25号,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共同起草了《联合国宪章》,该宪章于当年10月24号正式生效,这也意味着联合国组织正式成立。

    而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产生是在1945年6月26号召开的旧金山会议上确定的。至于五大常任理事国确定的基础则是"旧金山制宪会议的发起国"。最终,美英苏中法五大常任理事国正式确立。因为俄罗斯是苏联解体后的政治遗产继承国,所以代替苏联入常。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4、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是哪五国?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的,但是要说这联合国或五大常任理事国是怎么来的事,很多人并不一定是全面了解的,所以我就在此稍稍的延伸一下,做个简单的回答吧。

    最早追溯到1943年的10月,当时的苏联与美国英国在莫斯科开会,经美苏中英四国签署的”四国关于普通安全的宣言,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意向。

    1944年8月21日一一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建议中法苏英美一起为旧金山会议的发起国。当年的6月,旧金山制宪会议 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在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了当时的中华民国、法兰西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1971年10月25日(北京时间10月26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表决通过了由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提出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驱逐蒋介石代表的2758号决议,这个决议有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

    这样的话,所谓的中华民国的席次就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替,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席次就由俄罗斯所代替,形成了现在的中、美、俄、英、法的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局面。

    5、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如何产生的?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由中国、英国,苏联、美国四个创始国,和后来加入的法国担任。

    法国对二战的胜利贡献较小,而且是后来者,

    为什么还是要选择法国呢?

    一、对抗击纳粹德国有一定的帮助。

    法国虽然在二战中投降法西斯德国,但是即使投降后,但是抗击纳粹并未停止,尤其戴高乐为领袖的自由法国军事力量,对抗击纳粹德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二、法国大的影响力。

    二战前,法国的工业,军事,政治都有大的影响力。

    即使投降后。法国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并未减弱很多。

    三、法语大的人口基数及分布范围

    法语无论从人群分布,还是人口基数在全球都是位于前列的。

    四、英国拉拢法国,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四个创始国中,以法国实力最弱,中国虽然工业较弱,但有大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基数。而苏联和美国两大国更是从各方面都强于法国。

    因此法国急需拉拢一个西欧国家,以增强地区话语权。

    因此。法国的加入可以说有多方面愿意。

    6、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国有安理会否决权。

    7、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是哪几个?

    现在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渊源如下:

    罗斯福提出“四警察”思想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 府第一次共同宣布,一致赞同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倡导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上的教训,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了关于建立国际组织的较为具体的计划。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世界性的,而非地区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1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警察”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

    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于1943年11月29日下午,同斯大林举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谈。会谈中,罗斯福详细叙述了对联合国组织机构的设想,其中也包括“世界警察”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由三个层次的机构组成:最低一级为全体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成员国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意见,并向一个较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间一个层次是执行委员会,参加者为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再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洲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自治领,总共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一切军事以外的问题,它所作出的决议对各有关国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最高一级为“四警察”机构,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这个机构将有权快速处理任何对和平构成威胁的事件和突发事变。

    在回答斯大林提问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说,在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警察”有两种对付方法:一种情况是,如果威胁起因于一个小国的革命或扩张,“四警察”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界并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更严重,四大国即以“警察”身份行事,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通牒被拒绝,就将立即对该国实施轰炸和可能的军事进攻。

    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加强制裁权的主张,他认为,联合国的最高一级机构不仅应当有权作出决定,还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围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的道路。

    斯大林强调说,为了防止侵略,只靠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必须有权在欧洲和远东占领重要的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在它们出现发动侵略的危险时,就把它们打下去。

    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早在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时,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把审议《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列入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过异议。苏方的真实意图是要排斥中国,但它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由三国会议来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是不合适的。赫尔坚持要把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将不惜以会议达不成协议为代价。最后莫洛托夫作了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执政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替代方案。他建议组建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由美国、英国、苏联,可能再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是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方案很周密,言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不让中国进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国也主张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统治世界。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他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五大常任理事国正式确立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各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

    会议在讨论安理会的组成时,美国最初的方案是由4个常任理事国和7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后来又提出吸收法国作第五个常任理事国,接着又补充说,晚些时候还可能建议增加一个拉美国家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经苏联代表询问,美国代表说,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国坚持认为,巴西的人口、面积和资源使它有充分的理由加入常任理事国。此外,巴西在二战中为反法西斯盟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苏联代表葛罗米柯说,苏方认为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暂时限定为四大国,以后法国加入后限定为五大国。英国代表也表示,希望理事会还是不要有第六个常任席位,并补充说,只要一突破增加法国作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这个框框,理事会就会受到强大压力,就会有提出进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要求。后来,美国代表又提出,应该将以后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条款列入基本文件,但英国和苏联代表对此均持否定态度。最后三方一致同意,除法国之外不再增加常任理事国。

    在1945年2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与会各国作出在旧金山召开制宪会议的决定时,建议中国和法国同苏美英一起,共同作为旧金山会议的发起国(当时法国已成立临时政府)。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法国同意参加会议,但决定不担任发起国,因为法国认为它没有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协商,不能要求其他国家在没有自己参与制定的宪章上签字。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宪章同时也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这被称为“否决权”,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地区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希望建立一种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冷战开始后,美苏在全球各地角逐,为了破坏对方的行动计划,两国频繁动用否决权而使“大国一致”原则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大国一致”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有效性。它对于防范地区冲突,遏制某些大国谋求地区霸权发挥了积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联合国宪章》中稳定和行之有效的原则。

    常任理事国机制发挥巨大作用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种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会总共批准执行了约55项维持和平行动,有力阻止和减缓了地区冲突的发展和扩大。这一机制在经历了冷战后愈发显示出其生命力。

    随着联合国会员国的增加和世界各地区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联合国也面临着新的改革。但联合国的改革,尤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2003年11月7日,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演说中说,改革不是为了剥夺目前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权力,而是为了使安理会通过的决议更具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更容易为全世界所接受。言外之意是,维护目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机制的稳定性应是首先要考虑的。舆论也普遍认为,对于常任理事国的改革应当慎重,充分发挥现在常任理事国机制才是联合国改革的正确方向之一。

    8、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什么用?为什么只有五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的宗旨是以大国作为世界警察维持世界和平,当时世界几大列强经过二战打的没剩几个了,最后常任理事国就由二战战胜国中的五个强国担任,分别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国。

    其他的几个列强,如德国、日本、意大利,因为是战败国,所以被排除了。《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七条   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二、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  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备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大国一致原则”与“五常”的否决权

    9、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哪些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