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是什么意思(摄影的白平衡和色温是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摄影的白平衡和色温是什么意思?
摄影中的色温与白平衡对照片的色彩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们在摄影中应该正确理解色温,恰当选择白平衡,才能有利于更好的还原画面的本来的色彩和感觉。当然,我们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白平衡而产生不同效果的照片。
一、什么是色温。色温就是色彩的温度。任何物体受热都会开始发光,当温度处于绝对零度时,都是黑色的,随着温度升高,黑体开始发生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升温的不同阶段,物体呈现的颜色不断变化,在不同温度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用K表示。所以,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比如:白天色温5100-5500K,阴天6000-6300K,日光灯4000-4500K等,在我们的相机说明书中都有说明。
二、什么是白平衡。就是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调整好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使其混合后成为白色,使摄影系统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设置白平衡的目的,就是对拍摄环境的光源属性进行设置,减少照片的色偏现象或彻底消除。不同的白平衡设置,画面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三、不同的白平衡设置,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在我们的数码相机中,都有白平衡设置,有的还有色温的设置。只要我们在拍摄中,正确识别光源种类,并在数码相机中选择正确的白平衡模式就可以了。一般的都有自动白平衡、日光模式、阴天模式等等,有的还有手动模式等。但有时为了营造不同效果,白天选择荧光灯模式,夜间选择日光模式等等。这些都需要拍摄者对其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而有意为之的。
2、色温(K)是啥意思?
色温3000K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为3000开尔文,如图所示的色温带: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在摄影、录像、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绝对黑体的辐射和光源在可见区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3、色温是什么意思?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一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开尔文)、如果某一光源发出的光,与某一温度下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相同。即称为某K色温。色温是一种温度衡量方法,通常用在物理和天文学领域,这个概念基于一个虚构黑色物体,在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其物体呈现为不同颜色。扩展资料1、控制色彩的气氛。不同色温产生不同氛围。2、控制画面的饱和度。暖色温会增加暖色的饱和度降低冷色的饱和度;冷色温能增加冷色的饱和度降低暖色的饱和度。3、控制画面的通透度。和控制饱和度有关系,适当的色彩饱和与搭配,能更突出画面的质感与细节。
4、色温k什么意思?
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亚热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5、什么是色温?
色温是发光体表面的温度,所产生出的频谱与光源的强度大小无关,也就是说,此光源照到一张白纸时看起来的感觉; 如在钨丝灯光下看一张白纸就是红红的,在日光灯下(4500K)就有点偏黄,在日正当中时有点偏紫,所以在赤道地区的风景海水特别的湛蓝,蓝到有点偏紫(约13000K~15000K) 。 以钨丝灯泡来说,钨丝被通电加热到约2200K,其所产生的光线是近于红色;日光灯是用电子撞击荧光体,其撞击时所产生的色温是约4500K ;标准CRT电视的p22荧光体被电子撞击时所产生约7300K的色温。而我们中国人习惯的电脑显示器的色温则是93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