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莫斯科红场飞机事件(什么是"红场飞机事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莫斯科红场飞机事件(什么是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什么是"红场飞机事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 2、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时,美国空军为何没有击落被劫持的客机?
  • 3、德国青年曾经驾驶飞机飞抵红场,引发了苏联和全世界的关注,是怎么回事?
  • 4、为什么鲁斯特能把飞机降落在红场?
  • 正文

    1、什么是"红场飞机事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红场飞机事件是20世纪80年代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1987年5月28日,19岁的联邦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的塞斯纳172- RSKYHAWK飞机闯过苏联防空系统的层层警戒,降落在了莫斯科红场上。鲁斯特降落后,即以非法入境和扰乱航空秩序罪被判监禁4年。鲁斯特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前苏联的很多高官因此丢掉了乌纱帽。

      鲁斯特之所以能够成功降落红场,既与他的飞行技术有关,也得益于一系列巧合。鲁斯特飞行时虽然关闭了除无线电罗盘以外的一切无线通讯设备,14:29分飞到爱沙尼亚的时候,还是被塔林防空系统捕捉到了。之后两架米格-23升空对塞斯纳进行监视,但是塞斯纳俯冲了一下,就从米格-23的视线和雷达里消失掉了。5分钟后它又出现在雷达里,由于再次出现后的塞斯纳与之前的飞行高度和轨迹迥然不同,工作人员认为它不是刚才那架流氓飞机。塞斯纳做了一个我是自己人的答复后,两架米格飞机返航。鲁斯特的塞斯纳出现在雷达中时,总是恰好有其他飞机在附近执行任务,飞临莫斯科时,又恰好因为某个“大人物”的命令,莫斯科市的雷达监控关闭了20分钟。就在这20分钟的间隙里,鲁斯特驾驶的塞斯纳降落在红场里。

      红场飞机事件的发生,说明前苏联的防空系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无懈可击,也为西方国家研究苏联雷达系统监控的规律和漏洞提供了思路,也将雷达监控盲区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2、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时,美国空军为何没有击落被劫持的客机?

    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也暴露出美国本土防空的问题,从客机被劫持到撞上世贸大楼,应该说国民警卫队空中力量的反应时间太慢。但是劫持客机前后时间也很短,从脱离航线到撞击大楼大约有20多分钟左右。

    但这个时间应该够一支处于戒备状态的空军战机起飞并拦截,只能说第一反应时间太短,第二美空军、国民警卫队也完全没有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美空军两架战斗机在8时46分起飞,但无法确定客机的位置,这就是一个漏洞。防空司令部花了数分钟时间确定位置,但为时已晚。

    不过撞击五角大楼的客机在9时37分才撞击,其中有大半个小时的时间,理论上拦截时间是够的,但问题出在指挥上。

    而且9时32分,联合航空93号航班确定被劫持,但美空军战机也没有出现,而是乘客的反击才使得劫机没有得逞,最后还是坠毁了。美军战机没有击落客机一个原因是指挥问题,第二个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准备。

    3、德国青年曾经驾驶飞机飞抵红场,引发了苏联和全世界的关注,是怎么回事?

    1987年5月28日,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1架塞斯纳172型轻型飞机,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起飞后,突然飞人苏联西部边境领空,一路东进,在苏军戒备森严的防空网里整整飞行了5个小时,安然地抵达强大的防空探测系统和火力度击系统防护下的莫斯科红场。

    众所周知,在华约和北约激烈对抗的冷战时期,苏联为了保卫莫斯科以及本土腹地,在其西部设立了一道令人生畏的多层次高中低立体防空网,部署了成千上万枚各型萨姆防空导弹和成百上千架作战飞机,时刻守卫着它的领空。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在边境上编织的各种防空网的雷达密度和精度都非常高。用“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来形容也不过分。

    然而,一位刚刚19岁总飞行时数才40小时的业余飞行员,却在苏联强大的防空网中飞行了1000公里。在他长达5个小时的飞行中,没有1架战斗机升空追击,没有一枚防空导弹发射攻击。这位在飞行的过程中一直提心吊胆的小伙子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希特勒百万大军未能攻破的防线,居然被他花几个小时便打破了。

    鲁斯特在红场降落后,还悠然地给游人发放纪念品,大有英雄功成名就的自豪感。他哪里会想到,自己这空中一游,却在苏联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号称“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空网”对1架轻型飞机几个小时的“人侵”竟毫无反应,可见其漏洞百出,不堪一击。从噩梦中醒来的苏联政府开始追究责任,苏军一些高级将领被摘了乌纱帽:国防部长索科洛夫被解职,防空军司令科夫杜洛夫更难辞其咎,丢掉了司令的宝座。

    4、为什么鲁斯特能把飞机降落在红场?

    年5月,德国汉堡市航空俱乐部青年驾驶员马蒂亚斯?鲁斯特,驾驶一架赛纳斯“大鹰”172轻型飞机,从芬兰赫尔辛基的机场起飞,穿越苏联多道防空阵地,在它的境内飞行5个小时并深入700多千米,最后安全降落在莫斯科红场。

    这一事件顿时震动了全世界。事件发生以后,一个非常简单而又不可思议的问题困扰着军界:这种最大飞行速度只不过228千米/小时的运动飞机,以500米的高度飞行,为什么会突破如此现代化的防空体系呢?这显然是对现代防空系统效能的一次极大的嘲讽,打破了现代防空体系固若金汤的神话。首先,这一事件说明现代防空体系对付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能力仍然较弱,雷达警戒存在不少盲区,只要选择正确的突防航线和适当的飞行高度,突防成功率仍然很高。其次,空中突击只要准备充分,行动突然而隐蔽,地面雷达就难以发现。第三,先进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离不开人的因素,警惕性不高、战备制度不严的军队,难以应付突发事件。第四,劣势装备的一方仍可利用优势装备的弱点,完成预期的作战目的。因此,鲁斯特事件给现代防空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也给劣势装备空中突防带来了希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各国在军队建设上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