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乳化(车辆机油出现乳化,危害很大吗,怎么看机油是不是乳化了?)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车辆机油出现乳化,危害很大吗,怎么看机油是不是乳化了?
汽车发动机涉及机油的两大严重故障排名如下
机油增多
机油乳化
机油:发动机润滑油的别称(engine oil),这种油液本称之为发动机的“血液”,其作用之大可见一斑。机油的功能涵盖润滑减磨,清洁稳定,密封防漏,减震缓冲等等;如机油工况(性能)良好,那么发动机则能够有效的运转以保证使用寿命的合理性,而增多与乳化则会严重破坏机油的性能,本篇将分为两章解析有关机油的故障点。
机油增多概念解析说明:发动机机油有三种类型,级别最低的是矿物机油,最高的是全合成机油,中等标准是矿物机油与合成机油混合的半合成类型。三种机油的区别实际为基础油,矿物机油是通过原油提炼得到的产物,合成机油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式制造的机油,半合成自然是两种基础油的混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没有制造机油的能力与任何可能性,所谓的机油增多并不是机油自身的增多!
机油增多的概念:其他油液与机油混合造成总量的增加,机油从单纯的润滑油变成了一种“问题混合溶液”。机油的贮存位置是发动机的曲轴箱,油底壳正是曲轴箱贮存机油的下半部分箱体;而曲轴箱与“汽油工作室”——发动机气缸燃烧室是相对隔离的,因为有活塞环与机油的配合而能起到隔离作用,通俗的描述为汽油不应该通过活塞环进入曲轴箱,结构特点参考下图。
知识点:发动机窜气理论上也不会造成机油增多。窜气的概念指气缸燃烧室内膨胀做功的瞬间压力过大,没有充分燃烧的混合汽油的“准废气”会被通过活塞压入曲轴箱。不过这些混合汽油的废气并不会在箱体内液化以造成“汽机油混合增多”,因为曲轴箱有强制通风设计;进入箱体内的废气会被近期负压的吸力吸走,进入进气系统二次参与燃烧,原理参考下图。
综上所述,工况正常或设计无缺陷的发动机,理论上汽油是不会进入曲轴箱与机油混合的。但如果设计存在缺陷就另当别论了,比如活塞与气缸不匹配,造成两者之间的间隙(缝隙)较大;那么在喷油的过程中部分飞溅到缸壁上的液态汽油,在压缩冲程中(四冲程发动机第二动作)会因为缸内压力的提升,被高压压到活塞下面的位置。
这种状态与“强制通风”没有关系,因为此时还没有开始第三步的燃烧膨胀做功。而开始第三步时发动机为在活塞下方喷射机油,通过活塞自身的下行运动碾压形成机油油膜(润滑);重点是此时喷射机油的瞬间就会造成机油与压缩冲程中,压入活塞之下的汽油混合,总量也就自然而然的增多了。在这种问题运行状态持续的过程中,混合汽机油的总量在不断的增加,然而汽油并没有润滑能力所以发动机磨损会加重,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油动车装备的内燃式发动机在运行时会有非常高的温度,高温会造成曲轴箱内的机油蒸发造成内部压力的提升,所以加注机油才会有标准量的要求,超量会造成内部压力升高。而汽机油混合增多同样会造成过量蒸发而异常升高压力,这种高压会逐渐破坏掉用以密封的缸盖。缸盖中不仅有润滑油的油道,同时还有防冻冷却液的水道;一旦密封性破坏则会造成机油与防冻冷却液的混合,结果则出现了因设计缺陷造成机油增多、因机油增多造成机油乳化的问题,请看第二章。
机油乳化-机油增多的顺序机油乳化概念:机油逐渐从流动性很好润滑油状态,变成流动性很差且润滑清洁防蚀等各种性能变差的状态,这一过程中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磨损。而最终机油连乳化状态都不是了,而是类似于“奶油”的膏状物,此时机油基本完全失去各项能力包括润滑,同时在机油泵的作用下也难以流动,这连最基础的减震与辅助冷却都做不到了。所以机油乳化是非常严重的故障!需要及时大修。
知识点1:第一章说明的了机油增多会造成机油乳化,原因为曲轴箱压力异常升高,导致破坏了缸盖的密封性,最终两点故障同时存在而基本确定发动机的“准报废状态”。以这种顺序出现的问题机比较多,曾经的长安476ZQCF型(装备CS75)的老款车是,本田地球梦发动机匹配的全系量产车是,且至今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长安已经解决),现代汽车的机油增多问题也基本相当。
知识点2:参考丰田汽车NA技术发动机大面积的机油乳化与增多问题,这些机器就要特殊一些。因为很多机器是先乳化后增多,或乳化与增多同步;这与上述几个品牌的问题机顺序不同,因为并不是因为机油增多升压导致密封被破坏。其顺序是因为缸盖本就存在密封性的问题,导致防冻冷却液渗漏而进入曲轴箱与机油混合——顺序为先微量增多并开始化学反应乳化,之后大量增多而逐渐报废发动机。其问题应在于机体材料不合格而导致热胀冷缩时应力不均造成裂隙,钢材问题是大问题。
上述两类问题机是发动机的“恶性故障”,是设计或材料缺陷打造的不合格品。如出现这些问题基本只能通过更换核心零部件或总成解决,单纯以修改ECU程序是“治标不治本”;这就像一个人得了某种恶疾导致疼痛难忍,不用靶向性治疗反而不断喂食止痛药,难道这不是掩盖症状的自欺欺人吗?所以在发现问题后就要及时维修或换件,没有其他任何办法可以解决,此类机器至少应该通过召回方式处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首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2、机油乳化是什么原因?
机油乳化,就是机油变成了一种乳状的液体,看起来是乳白色,和奶水差不多的外观,也有点像是比较稀的那种面粉糊,本质是机油里边混入一种和机油不能互相溶解的液体造成的,常见是混入水引起的,和温度有一定关系,比如北方就比南方多,乳化后的机油不能继续使用了,因为各项性能指标已经不行了,请关注:容济点火器
左边是正常机油,右边是乳化后的机油,看起来就和一瓶牛奶比较接近了,而且还有点泡泡呢。
水进入有里边,油水不能互溶,而以前加入在机油里边的一些添加剂,就会跑到水里边,这时候机油的清洁分散能力,中和酸能力已经抗氧化性都严重下降,只要机油里边的含水量超过千分之二,就一定要换机油了。
另外不容型号的机油混合使用,也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乳化现象,过了保质期的机油也可能会乳化,要注意辨别使用。
3、如何判断机油是否乳化?
你好,我是热爱汽车的珠海交警。
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辨别自己的爱车到底是不是发生了机油乳化,或者是对于机油乳化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机油乳化的原因一般来说真正的机油乳化,主要是因为发动机出现漏水及裂纹,导致冷却水进入机油,最终形成机油乳化。
那么该如何辨别自己的车辆是否真的是机油乳化呢?其实非常容易。抽出机油尺观察带出的少量机油。如果抽出的机油呈乳白色、并且带有汽泡,那么此时大概率可以断定发生机油乳化现象。
但是,还有一些车友的是另外一种情况,在机油尺上带出的少量机油并没有发生机油乳化,而是在机油加注盖内侧等部位会有乳化现象的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车友大可放心,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这是因为,发动机反复在无法充分暖机(水温在80度以下)的状态(低速短距离,气温10度/30分钟)下使用时,发动机内的少量的结露水不能蒸发,且混入到发动机机油里。
在机油加注盖内侧等部位会有乳化现象的发生。车辆中高速行驶后发动机充分暖机,随着发动机机油温度的上升,混入到发动机机油中的少量水分蒸发后,乳化现象就会消失,这也属于正常现象,绝对不是品质问题。不会影响发动机机油的润滑性能,也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造成影响。
4、雷凌机油乳化吗?你怎么看?
丰田汽车装备NA发动机的量产车均设计机油乳化问题-雷凌并不例外
广汽丰田
一汽丰田
雷克萨斯
丰田三大合资品牌的NA动力均涉及机油增多与机油乳化问题,量产车从低端车卡罗拉类型到高价低端车凯美瑞、亚洲龙、荣放RAV4以及雷车系列无一例外。相关质量投诉问题皆有据可依,这一次不论丰田汽车用什么“包不住火”了;那么什么是机油乳化,为什么会机油增多,丰田的机油增多与本田现代长安等品牌的问题车有什么区别呢?
知识点:机油增多与乳化的关系与顺序机油增多的概念:
汽油与机油混合造成总量增加
防冻冷却液与机油混合增加总量
机油本身并不会无缘无故的变多,制造机油的工艺是非常复杂的,这种润滑油不可能“自然天成”。所以所谓的增多是其他油液的混入曲轴箱,与固定量贮存的机油融合后导致总量的增加,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问题1:假设汽油与机油混合!
以本田长安现代为例,其发动机多为设计工艺缺陷导致汽油窜入曲轴箱,指缸内直喷喷油嘴在喷油过程中将部分燃油喷射到缸壁上,在压缩冲程中因高压力导致湿壁汽油通过过于大的活塞间隙被压入活塞以下。而活塞下方需要通过喷射机油实现对活塞的润滑,汽油达到这一位置后就会与机油混合,积少成多则会造成总量的增加。
汽油并不具备润滑能力,所以与机油混合后首先会造成发动机磨损程度的加剧。其次发动机应该加注多少毫升的机油是有标准数值的,不宜多也不宜少;因为内燃式发动机运行中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高温传导至曲轴箱会造成机油升温并蒸发。机油从液态变成气态会出现体积的膨胀,也就是内压升高(从内部往外撑曲轴箱);机油只有按照设计标准量才不会造成压力过高,如果高压会怎样呢?
汽油与机油混合造成总量的增加之后,汽油与机油同时在高温环境中蒸发为气态,其箱体内压必然会超标;在高压下则会造成压力损坏掉密封件——缸盖,在这一位置有机油的润滑油道,同时也有防冻冷却液的循环水道。一旦缸盖密封性被曲轴箱超标内压破坏,那么防冻冷却液就会与机油混合;这种溶液的主要成分为水与乙二醇(EG),巧了:这两种物质都会与机油产生化学反应,使之出现乳化的问题!
发动机机油总会有【0W-20】的数字与字母组合标准(这里为举例说明/数字可变)。W是winter的缩写,与数字组合代表不同标准的低温流动性与机油冰点;横杆后的数字代表的是机油的高温粘度,指发动机达到理想运行温度后的流动性。重点:机油乳化后会改变两个标准的流动性,机油的润滑能力会极速变差增加发动机的磨损;最终机油不再是流动性很差的乳状物,而是和奶油一样基本不具备流动性的膏状物,如发现乳化不及时基本等于默认加速发动机报废!
问题2:丰田汽车增多与乳化的特殊性!
参考卡罗拉雷凌凯美瑞等车,这些车大多是在没有明显发现增多的前提下,首先发现了机油乳化问题。那么这台机器则有可能是【防冻冷却液型增多问题机】,因为水与乙二醇会快速的出现反应并乳化机油,其次才是缓缓的出现机油增多;也就是说这些机器可能会先加速磨损报废,而缸盖密封性的破坏并不是因为增多——而是因为材料不合格。
缸盖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会受到非常高温度的加热,而在熄火后又会被自然低温降温,这在低温环境普遍在零摄氏度以下、运行温度普遍在100摄氏度左右的冬季会有更大的温差。高温会造成金属材料的膨胀,低温会造成金属材料的缩小——热胀冷缩,如果材料品质过低造成应力不均则有可能导致缸盖出现缝隙,防冻冷却液就这样与水混合了,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质量缺陷,是标准的工业垃圾。
机油增多与乳化能“自愈”吗?汽油机油增多可随温度缓解
防冻冷却液类型无法缓解
两类型的增多与乳化都是质量缺陷——均不可能自愈!不过汽油类的机油增多在夏季增多的程度会低一些,因为冷启动时发动机会加浓喷油造成严重湿壁,冬季低温热机过程缓慢(时间长),湿壁导致的机油增多速度会很快;反之夏季高温热机时间增多的速度也会缓慢一些,所以这些机器属于“季节病”,但不论如何都是问题机了。
防冻冷却液类型的问题机则无解,因为缸盖损坏了就是损坏了——汽油机油增多的活塞间隙大,但能够依靠温度调整加浓喷油的时间“掩盖症状”,但是缸盖损坏那就是漏了,而防冻冷却液却是一年四季用车都需要进行循环的。所以这一类别的问题更严重,质量缺陷怕是只有更换总成才能解决了。
总结:对于这些车实际关注点并不是新车,因为那叫愿者上钩活他的该;但是二手车市场的日系车被炒作的很严重,对于不懂车的消费者要特别留意,否则入手那就是后悔莫及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5、如何避免机油乳化?
机油乳化的原因就是因为进入了水分!
车辆涉水行驶后容易造成机油乳化,涉水行驶一定要记得!慢!稳!不能停!(车速一定要慢!速度一定要稳!车在水中不要停不要熄火!熄火后一定不能打火!打保险公司拖车拖出去。)如果车辆从来没有在水中行驶过,加的不是假机油!车子还有质保!就直接去4s店索赔吧
6、你认为汽车发动机机油增加或者是机油乳化是怎么造成的?
你好!我觉得发动机机油增加或机油进水引起的。
1.发动机经过水温过高以后,缸盖容易变形,气缸垫容易腐蚀老化。从而导致了发动机水道渗水到油道里面,引起的发动机机油增加。
2.发动机机油进水以后,经过高温把水和机油混合从而产生机油乳化。可以打开发动机加油盖可以看见。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了,喜欢的可以点赞。
7、机油盖有少量的乳化现象,这正常吗?
机油乳化就是机油已经严重变质了,这样的机油已经对发动机有一定损伤了(但还不太严重)。遇到这种情况,不用多想,直接到维修店里,让它们清洗发动机,彻底洗干净变质机油后再重新换新的机油。
机油乳化是怎么出现的呢?一方面是气温低,机油本身抗低温性能差,在低温下出现乳化现象。第二种是发动机曾经进过水,机油含水量太大导致变质失效。这是最常见的两种原因,当然不排除发动机本身曲轴箱通风差,导致的机油乳化,这属于设计缺陷了,比较罕见。
8、机油乳化和使用假机油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机油乳化和假机油是有一定关系的!甚至有必然的联系!
什么是机油乳化:所谓的机油乳化就是机油内含有一定量的水,充分混合以后不停被搅拌的情况下,水和油混合在一起产生的油水交融乳化现象,也就是说机油如果想要乳化,有几个必要的前提,一是机油内必须进入水,二是必须充分融合,三是长时间短途低温行驶。
发动机废气窜入曲轴箱带进水蒸气发动机燃烧室和曲轴箱之间靠活塞环和机油进行密封,由于活塞环有一定的空隙,燃烧室不可能完全密封,在高温高压环境,一定会有些许废气通过缝隙进入曲轴箱,而发动机废气中,汽油燃烧以后生成一定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通常会随着废气进入曲轴箱。
曲轴强制通风程序会及时排出废气通常来说,为了防止机油变质,发动机都设计有曲轴通风程序,通过PCV阀将这些废气及时排出,但是,在发动机低温时,由于机油温度比较低,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机油会凝结成水,进入机油内,这样机油内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水混合,不过通常情况下这些水会随着发动机机油温度逐渐升高而被气化排出。
机油内一般加入有防水添加剂避免机油乳化虽然发动机温度升高以后,水蒸气可以被气化排出,但是,如果在北方冬季低温长时间短途行驶,发动机水温温度往往没有达到工作温度就会停车熄火,这样的驾驶习惯导致发动机机油内不可避免的存留水分。而为了避免机油和水充分溶解,机油内通常都会加入防水剂,这样当发动机温度逐渐升高以后,这些水分通常会被气化成水蒸气,随着曲轴强制通风排出,一般来说,正品优质机油通常在保质期内不会产生机油乳化现象。
机油添加剂的保质期一般只有8-10个月通常情况下,机油的保质期实际上指的就是机油添加剂的保质期,在保质期内,由于有防水添加剂的保护,机油并不会乳化,但是,一旦添加剂过期变质以后,残留到机油内的水就会迅速和机油充分混合,发动机内不停的被曲轴搅动下,就会逐渐产生乳化现象。因此,通常机油从10个月以后就会逐渐的有可能乳化,不过这也要根据实际的用车习惯,在我国高温地区机油乳化现象很少见,但是在我国北方冬季,长期短途行驶时,机油乳化现象就会多一些。
机油的品质影响机油乳化通常来说,矿物质机油的基础油通常是一类基础油和二类基础油,更容易乳化,全合成机油通常是由三类、四类机油作为基础油,相对抗乳化效果更好一些。
机油乳化和假机油是有必然的联系的根据前面所说的,机油添加剂是保护机油不被乳化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假机油受限于成本,并不会加入机油添加剂,很有可能是以次充好,以矿物质机油冒充合成机油,这样在一定情况下,就会导致机油很容易产生乳化。
机油乳化的后果机油一旦进入乳化流程,就不可避免,说明防水剂已经生效,随着发动机的运转,越来越多的水分混入机油,最终导致全部机油乳化,机油乳化以后,基本上失去润滑效果,导致发动机严重磨损,这是比较严重的伤害。
如何判定机油是否乳化实际上如果不能确认自己购买的是“保真”机油的话,为了避免因为机油乳化影响发动机寿命,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降低低温短途行驶的频率,特别是不足一公里的短途行驶,能避免就避免,如果每次发动机都可以达到水温90摄氏度,这样就可以及时排出水分,此外定期长途跑一跑高速,使发动机高温运转,有助于水分的排出。
2、勤检查,定期抽出机油尺检查机油的颜色,通常机油颜色发黑是正常的,如果机油加注口有些许的白色乳化痕迹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有大量的乳化痕迹就需要特别注意。
3、如果机油一旦出现乳化迹象,如果真的无法断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缩短保养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