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工作原理(托森差速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托森差速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托森差速器中的“拖森”一词表示:转矩—灵活,拖森差速器采用涡轮—涡杆传动的不可逆性来工作,即涡杆可以使涡轮自由转动,而涡轮不能使涡杆自由转动。
拖森差速器主要由差速器壳、涡轮、涡轮轴、直齿圆柱齿轮以及涡杆组成。差速器壳通过螺栓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连接,涡轮轴沿着差速器壳分别为前后两组,每组三根涡轮轴沿差速器壳圆形等弦长安装,每根涡轮轴上空套有1个涡轮和2个直齿圆柱齿轮,而且涡轮和两侧的直齿圆柱齿轮刚性连接。
同一弦长位置的前后涡轮轴上的直齿圆柱齿轮相互结合,与同侧半轴分别相连的2个涡轮杆位于差速壳内,2个涡轮杆分别与轴向位置的3个涡轮结合。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传来的转矩,经差速器壳、涡轮轴、涡轮传递给2个涡杆,然后分配给两侧半轴。
2、汽车的差速器的作用是什么?
汽车差速器的作用-转弯
「差速器」这一名词在讨论越野车型中常常提及,往往会和“差速锁”并列解析。其功能对于越野车爱好者而言多多少少有些反感,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陷车都是因为“差速器导致”;当然这是因为这些车可能没有差速锁,下面就来学习几个知识点,感受一下“器&锁”会带来哪些不同的体验吧。
转弯轨迹如果善于观察细节总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汽车在转弯时四个车轮行驶出的距离是不等长的,外侧车轮划过的长度会大于内侧车轮,前后同侧车轮的长度也不相同。也就是说汽车转弯时四个车轮的「转速」完全不同,因为车轮的周长是相同的,只有在周长等长的前提下以不同转速,才能实习不同长度的轨迹。
图1:四个车轮行驶轨迹的四条线
图2:以四个车轮的轮毂中心延伸出直线,以交汇点为圆心、达到四个车轮中心点的距离为「半径」,似乎四条半径的长度完全不一致,那么周长(轨迹长度)也必然不同了。
直线行驶假设四个车轮不能实现以不同转速运转会怎样?轮胎周长相同,转弯半径各不相同。此时如果四个车轮都只能以相同转速运转的话,汽车似乎就没法转弯了吧?!——答案真实如此,因为转弯需要四轮行驶出不同的长度,车轮转速一致后的「行驶距离等长」,在这种状态下汽车只能走直线。如果在摩擦系数很大的铺装路面上强行转弯,内侧车轮就会强行“弹起”单侧车身造成「汽车侧翻」。
解决方式:差速器!上述场景在最早研发汽车时受到了困扰,不过随即就有解决方案出现了。那就是传动轴安装「差速器」,发动机的动力会通过变速箱、传动轴传递到差速器,差速器连接两侧半轴,半轴连接车轮。汽车在行驶中车轮会有滚动阻力,在转弯时四个车轮的“滚阻”会完全不同;差速器则能够按照“滚阻”的大小,自动向两侧车轮分配动力,标准为阻力大的车轮获得动力少、阻力小的车轮获得的动力多——动力决定车轮转速的高低!参考下图:差速器分动的概念。
差速锁的概念「差速器」可以保证四个车轮都能以不同的转速运转,依靠滚动阻力自行调整。但对于越野车型而言也就是个大缺点了,因为滚动阻力小的车轮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动力,滚阻小就意味着车轮要打滑,此时为其输出更大的动力则必然严重打滑,车辆也就无法脱困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就得让四个车轮以相同的转速运转,或者说获得相同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脱困,但是越野车在泥泞路面上难道不需要转弯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越野车也是需要转弯的;不过越野路面多为泥泞非铺装路面,与车轮的摩擦系数会非常的低。在四轮以相同转速运转的状态下强行转弯,此时内侧车轮只会“强行打滑”摩擦地面,并不会因为摩擦系数过大而翘起车身;所以越野车只需要在非铺装路面强行转弯(铺装路面则为后驱加差速器),依靠前轮的导向功能“滑动”到目标轨迹即可,这就是「差速器」和「差速锁」的功能,供参考。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3、差速器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汽车行驶时,传动轴传过来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传递到环齿轮上,环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轴一起旋转,同时带动侧齿轮转动,从而推动驱动轮前进。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轮受到的阻力一样,行星齿轮不自转,把动力传递到两个半轴上,这时左右车轮转速一样(相当于刚性连接);当车辆转弯时,左右车轮受到的阻力不一样,行星齿轮绕着半轴转动并同时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车轮能够与不同的速度旋转,保证汽车顺利过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