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转子发动机(马自达为什么喜欢转子发动机?)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马自达为什么喜欢转子发动机?
虽然马自达没有承认,但民间早已认为“转子”是马自达的精神图腾。“有钱造转子,没钱卖车造转子”是坊间的一句玩笑话,却也足见马自达对转子的着迷。
问马自达为什么喜欢转子,这是一个动态过程。
我们知道转子发动机有很多好处,比如尺寸小、重量轻、振动和噪声低,还能直接将可燃气的燃烧膨胀力转化为驱动扭矩。由于没有摇臂,连杆等高转速运动机械部件,在高负荷运动中更可靠和更耐久。
马自达在1967年推出了第一款双转子发动机,仅1升的排量却能获得110马力。1991年推出的787B车型至今还是勒芒24小时赛上唯一夺冠的非活塞式赛车。
8090一代被转子吸引,很可能是因为《头文字D》的高桥兄弟,这对赤城红太阳的领军人物分别驾驶的是马自达RX7二代(FC)和三代(FD),那时,转子是课后的必备谈资。
不过转子引擎因为容易油封材料磨损而造成漏气,会增加油耗与污染,其独特的机械结构也会造成维修困难。赛车因不考虑日常使用无所谓,但民用车就不行了。
所以后来马自达相继停产了转子车型,像马自达RX-8停产就让不少人难过。
为了复活转子,马自达没少努力。曾有消息称,马自达将上市一款纯电动汽车,并将选装一台转子发动机。这款转子发动机将是一个单盘式发动机,不会使用涡轮增压器,并将作为一个发电机被使用,目的是用来增程。所以和纯电动汽车配合下的转子,其实有点为了上而上。
而且从马自达一贯的调性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高压缩比设定,但转子发动机的压缩比很低,调性不和。
其实现在马自达已经没有大力投入转子研发了,要说还依然不放弃,我觉得是因为转子成就了马自达“执拗的工程师”的名声,作为一家体量较小的企业(相比于丰田、本田、日产),他们确实需要个性标签来吸引粉丝。
2、“转子发动机”和“创驰蓝天”真的是马自达粉的热爱吗?
对于马自达来说,确实是一个有故事的品牌。从全球的影响力和销量来看,马自达并不占优势,远没有丰田本田那么普及。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能代表一个汽车品牌的规模和销售能力是否强大,但并不完全代别一个品牌的技术和理念。
“转子发动机”和“创驰蓝天技术”确实都是马自达的黑科技项目。
汽车内燃机百年历史以来,实现量车中的内燃机形式也就2种:往复式发动机、旋转式发动机。往复式发动机是运用最广泛成本控制最优秀的汽车内燃机运动方式,它又包括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直列、V形、W形、水平对置。量产的旋转式内燃机汽车就一家,来自马自达。虽然1.3L的排量可以爆发出200多匹的马力,但这种内燃机的经济性很差,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都远高于往复式内燃机,所以并不能得到普及!转子发动机的代表作:RX7和RX8等都被视为经典。可以说,转子发动机是上个世纪马自达对内燃机形式的执着,但最终被现实打败,成为回忆!
“创驰蓝天技术”是马自达目前最成熟的技术之一,目前量产的很多车型都使用了这套技术。创驰蓝天技术,并不是某一个部件的技术,他是发动机技术、底盘技术、电子技术等的结合体,将汽车的每个部分都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驾驶感受、和燃油经济性。
我想,目前很多的马自达粉,更多的不是因为它的转子发动机和创驰蓝天技术,而是它的产品本身的驾驶感受。和众多的中低端车型相比,马自达的产品总是要更好开些、更紧凑些、更有驾驶乐趣些!有句话说:“马自达是东瀛宝马”我想这句话可能不全对,但马自达的的产品整体上确实在同价位中操控更好。
为什么会喜欢马自达这个品牌?
定事出有因!
3、马自达转子发动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马自达其实研究转子发动机也是被逼的,当年马自达并非什么一流汽车厂商,差点被丰田和日产给收购。于是马自达将转子发动机当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逼上梁山。为了生存下来,才将所有精力放在转子发动机上,放手一搏。
马自达的山本建一组织精英,量产了转子发动机,创造惊艳车界的跑车,拯救了马自达。
转子发动机对比当年的普通四冲程发动机的优点很明显:结构简单、体积重量更小、重心更低、运转更平稳、震动更小,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比较小的排量获得更大的动力,以rx-8的发动机举例,1.3L排量,可以输出接近2.5L自吸或者1.8T级别的动力。
转子发动机的缺点也很明显,转子转一圈要做三次功,更高转速和更强动力带来的是更高的油耗,燃烧效率低,燃烧不充分,所以废气排放严重超标。由于结构不同,各国征收税费也都会按照双倍计算,更高的税费。
转子发动机最大的缺点就是由于密封的方式不同,转子运转时的烧机油和磨损情况严重,比起四冲程发动机,寿命要短得多,几万公里就要大修,十万公里甚至可能需要更换发动机,这就必然适应不了车辆的使用需求,自然也就没能发扬光大。
不过当年马自达后来是由于经营问题,中断了转子发动机的研发。现在马自达又有重新复活转子发动机的计划,也许依托现在更新的材料、科技技术,可能解决转子发动机的缺点,搞出新的黑科技,这也说不定呢。
唯电醒世原创回答。更多新能源汽车深度经验分享,请关注头条号唯电。
4、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如果加上涡轮镇压会怎么样?
RotaryEngine,简称RE。谈起RE的话,相信绝大部分人会立刻与Mazda这个名字挂钩。Rotary Engine最初的名字为WankelEngine(汪克尔引擎),取发明家菲力•汪克尔(FelixHeinrich Wankel)的姓氏作命名。Rotary Engine之所以被广泛认知,那真的要归功于Mazda。自从Mazda购得汪克尔引擎的版权后,以“RE”转子引擎作为命名,并诞生了不少传奇运动车型,“转子引擎”也随之然深入民心。
1960年,Mazda向德国NSU提出汪克尔引擎专利申请草签,然而NSU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1、十年契约金为二亿八千万日元;2、东洋工业必须无条件为NSU提供产品专利权;3、每一台搭载汪克尔引擎的汽车,都必须向NSU交付版权税。这完全是一面倒的条款,二亿八千万日元相当于当时东洋工业八千名员工的薪酬。更要命的是,NSU送往Mazda的试作引擎“40A”,基本上是一台残缺品。引擎空转时,本体发生激烈的振动,且不断涌出白烟,燃油的消费量高得惊人,而最大的致命伤就是缸内出现波状磨损痕迹,这些波状损痕被称为“恶魔的爪痕”。引擎自身的开发可以算是成功的,可那是根本谈不上实用化的水平,prototype 40A只能够连续工作40小时。面对一重接一重的开发困难,转子47士所做的研究却迎来了如潮般的恶评,不论是来自社外还是社内,转子引擎研究就好像一个无底洞穴。虽然如此,RE研究部仍然继续着看不到尽头的研究,耗费着不胜点算的时间、精力、资金,以热情作为动力的燃料。
那些日子里,研究部47士过着夜里也梦见RE的日子。1963年的东京汽车展上,Mazda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希望的光梢,一副勾画了一台外型设计新颖并充满科幻色彩的汽车概念图,那就是Mazda的转子汽车CosmoSport。伴随着CosmoSport的,还有Mazda的2号试作型转子引擎,搭载排量400cc转子两枚的L8A。这台代号L8A的转子引擎,采用干式油底壳设计,转子半径由40A的90mm扩张至98mm。为解决汪克尔引擎遗传的最大问题“恶魔的爪痕”,L8A的转子顶端装有铸铁制的中控顶端密封片(apex seals),通过改变转子与缸壁的共振频率,以达到减少缸壁内的磨损。而40A超高油耗方面,通过更换耐热橡胶油封来解决。作为实验,L8A更派生出单、三、四转子的版本。L8A的出现,成为了打开束缚“梦之引擎”枷锁的钥匙。
图:Mazda的首台,同时是世界上首台实用化兼量产化的转子引擎车,Mazda Cosmo Sport。
1964年的第十一届东京车展上,搭载L8A的试作型CosmoSport正式亮相,由社长松田恒次亲自手持方向盘驾临。车展完结后,松田社长亲自驾驶着CosmoSport返回广岛,沿途上更拜访了首相池田勇人、后援住友银行还有各个零件供应商。当拜访首相府时,松田与山本二人更获得了池田首相亲自的鼓励。
1966年10月,第十三届日本汽车展上,CosmoSport正式量产款现身并在随后到来的1967年春季正式发售。CosmoSport正式量产款上,搭载Mazda成功研发的量产化转子引擎10A。这款代号0810的10A转子引擎的出现,证明了Mazda开发转子引擎的成功,它是世界上首款成功实现实用并量产化的汪克尔引擎/转子引擎。10A采用双转子型设计,单个转子排量491cc,转子直径为60mm,造就了往后推出市面的主流转子尺寸。10A的缸体采用铝合金砂铸,其铝合金经过碳化处理以加强刚性,为抗磨损,缸内更经过硬质镀铬表面处理;偏心轴采用昂贵的铬钼钢制成,转子本体则由铸铁制成,其顶端密封片则采用与缸体相同的碳化铝合金制作,综合以上技术,10A的连续运作时间成功地增加至400小时。经过长年的研究,“恶魔的爪痕”最终被转子47士所击退。
图:转子三个端点分别有为顶端密封片专设的槽。
图:图中所示,乃是10A转子采用的Apex Seals顶端封片。
10A系列转子引擎的出现,开办了Mazda的转子系谱。由于转子引擎紧凑的设计,因此,一些现有搭载传统引擎的车型能够直接移植转子引擎,这造就Mazda的转子量产化计划的前提条件。为求实现量产化的效果,Mazda在当时的主力车型,Familia的第二代之上成功移植代号0820的10A转子引擎,Familia
RotaryCoupe/MazdaR100成为了Mazda第二台搭载转子引擎的车型。1968年,Cosmo小改款,引擎改为马力更高的0813型10A引擎。1972年,10A系列的最后一款转子引擎0866出现在MazdaRX-3 Savanna。
图:82年推出的第三代Cosmo,开始出现配备强制进气的涡轮增压版12A转子引擎。
Cosmo的成功推出,确实获得不少性能车迷的欢心,转子引擎逐渐被认知为与性能挂钩的引擎。踏入70年代,Mazda在10A的基础上制作出加长版的12A,单个转子的排量由491cc增加至573cc。可惜,好景不长,70年代正是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之年。在那个年头,想要性能就必定要牺牲经济性,Mazda推出的各类转子引擎车型遭到石油危机的严重打击,销量节节败退,东洋工业差点就要面临破产的危机。RE研究部甚至被公司内部称之为“战犯”,部门内的研究员成天遭受到公司其他部门的嘲讽。
那个时候,多得住友银行的资金支持,才让Mazda免去倒闭的危机。住友银行为了营救并改善Mazda的经营危机,特别增立了融资第二部门,向Mazda的经营部门派遣协作员。一位当时被派遣的住友银行协作员向Mazda提议,“RE引擎必须只搭载在性能车上”,这时候的Mazda才恍然大悟,那帮机械狂热分子才被灌入了些商业意识。经历了此次危机后,Mazda也意识到了国际化、情报化时代的来临。1977年搭载12A的SavannaRX-7发表之际,未发售前已经收到了订单。1979年,Mazda更推出了低油耗版本的Lean-burn 12A。
随着RX-7系列的诞生,Mazda的运动之风便逐渐成熟。1984年推出的13B-RESI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搭载车辆为第一代RX-7(FB),第三代Cosmo;1986年推出的13B-DEI,采用电子燃油喷射之余,更有串联双涡轮技术的加入,最大马力到达200的瓶口,其搭载车型为第二代RX-7(FC3S);1992年第三代RX-7(FD3S)搭载的13B-REW,搭载串联双涡轮,并且每隔两年一次改良,马力输出由255匹,升幅至265匹、280匹,其引擎详细就不再一一列举。迄今为止,Mazda推出过的转子引擎型号一共有10A、12A、12A Turbo、12B、13A、13B-AP、13B-RESI、13B-DEI、13B-REW、13B-REWTT、20B REW、26B、13B-MSP、16X,几十多年来,由汪克尔引擎到转子引擎,经历了多少沧桑才酿造出这些子嗣?!
80年代经过福特的收购,Mazda开拓出前驱市场后,市场经营恢复稳定状态。78年开始出现的RX-7系列,引领了全球的转子风潮。由12A发展至1984年推出13B RE-EGI,由1986年推出13B-DEI发展1992年推出的13B-REW,看着RX-7系列由1978年诞生到2002年停产的24个年头,2003年搭载13B-MSP的RX-8继位,2007年MazdaTaiki(大气)的发表,新世纪转子引擎16X Renesis一直在水底下蠢蠢欲动,转子引擎一直以来都是Mazda的精神领袖。面临着环保新时代的降临,转子引擎的发展究竟又何去何从呢?
5、请问马自达的车是不是全是转子发动机的?
不是,只有马自达RX系列的才是。
转子发动机利用行星齿轮等技术,让发动机取消了正常的行程,减少了体积和重量还有排量,但是却拥有极高的功率和转速,但是其发动机内部很复杂,大量生产的话维护保养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目前只在RX系列跑车上采用。
不过马自达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量产转子发动机车型的品牌。 RX7 和RX8在国内都有过并可以买到。
马自达其他的车型,原先的323、626都只是普通发动机,后被福特公司收购部分股份后,改款的车型都以运动为主,如马自达3和马自达6,但仍然是普通的发动机,只是调教比较运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