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你如何评价电影《大黄蜂》?)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你如何评价电影《大黄蜂》?
即便不承认,内心也住着一个汽车人,看着《变形金刚》动画片长大的一代,早已结婚生子,可一旦提起儿时的美好,总会想起那些守着电视机的时光。
于是,当卖拷贝(迈克尔·贝)染指《变形金刚》真人版,毫不犹豫的三刷加点赞。 时过境迁,好好的“三部曲”,并没有让卖拷贝为了卖拷贝,而生生掰出来“第二季”。
当特效堆到无以复加,商业化加强到影响剧情,连世界大战都变得索然无味时,仅凭《变形金刚》这个金字招牌,《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都能换回6.05亿美元的票房。
唯特效论已经不行了,但《变形金刚》的招牌不能倒。想要榨干最后一滴油水的派拉蒙,想到了化整为零的好点子。
于是,才有了为汽车人中的一个汽车英雄,单独立传的独立大电影《大黄蜂》。 豆瓣7.2分的评分,虽不能与正统的“三部曲”抗衡,但好过第四、第五部《变形金刚》绰绰有余。
若论累计票房,还未下映的《大黄蜂》,以8亿元领跑国内院线,全球票房累计3.6亿元,回本是没问题,考虑到大黄蜂的超高人气,怕是只多不少。 先不论是被萌宠拐得满屏求养大黄蜂,还是被少女养成记打动、落泪,至少《变形金刚》系列的观众人群和口碑,有了更多样性的激活和拓展。
《大黄蜂》的上映,正是为此而来。 不是《变形金刚》的铁粉,没资格数落《大黄蜂》所谓的数祖忘典,但也不想和“把大黄蜂当宠物狗”的粉丝向观众撕逼,因为在我看来,派拉蒙似乎要变招玩大局。
众所周知,漫威DC的超级英雄宇宙电影,是先推人气王英雄,再推出各自的英雄联盟,那么,厚实程度远不如漫威DC的《变形金刚》,要走一条从汽车人联盟,到英雄、枭雄单飞的路子,也是基于现实的选择。
《大黄蜂》之后的《擎天柱》怕是板上钉钉了。 瞎说一通,回到本片。
换成动画片导演的《大黄蜂》,落脚于成长的烦恼,针对青少年和合家欢。故事老套了点,逻辑对不上的地方也不少,但如果从扩大观影群体的角度来说,不怕玩套路,就怕看不懂。
作为一部与《变形金刚》系列,画风不尽相同的作品,青春喜剧风的《大黄蜂》,有温情、有幽默、有清晰的成长轨迹,有激烈的机器人之战,有感情真挚的超种族友谊,虽然引起核心粉丝和直男癌观众的不满,但大黄蜂和少女养成戏份,圈了更多观众的粉。
是引出新路,还是带到沟里,《大黄蜂》的好与坏仁者见仁,但有一点能肯定,以后还能看到更多《变形金刚》电影,这就知足了。
2、《大黄蜂》为何能在国内大受欢迎?
不请自来。
这是多个因素的原因。
《变形金刚》系列在国内的热度尽管《变形金刚》系列已经被《速度与激情》系列取代了国内最火好莱坞IP的宝座,而且《变形金刚5》败坏了口碑,但俗话都有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次的《大黄蜂》是《变形金刚》系列的最新作,尽管只是外传,但先期就肯定能吸引到不少观众去看的。
大黄蜂本身的人气在《变形金刚》系列的电影中,大黄蜂的戏份与人气是非常高的,以前积累的人气加上这次又是主角,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不少人气。
电影质量的问题《大黄蜂》跟正传5部的《变形金刚》完全不一一样,侧重点不再全部放在特效,前5部《变形金刚》的主打卖点就是大场面跟特效,结果导致的问题是剧情方面从第一部的及格到第五部的崩溃。
而这次《大黄蜂》侧重点放在了剧情,变形金刚的战斗当然还有,但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占据整部电影的核心。
尽管因为风格的转换丧失了部分倾向于“看特效”的观众,但是,至少电影的整体质量属于比较明显的比《变形金刚5》要好,根据派拉蒙影业母公司CEO的说法,《大黄蜂》这部电影目前利润丰厚也可以反映出这点。
大黄蜂=男主角说回大黄蜂这部电影…实际上把大黄蜂类比成“从仙界流落到凡间失忆了的男主”,又或者是“在与兽人战斗中失忆的精灵王子”之类的,也毫无违和感….
这种设定,在国内其实还是挺有受众的….
3、电影《大黄蜂》为什么可以口碑炸裂?
如果这次不拍好,他得回去继承千亿家产了
4、如何评价电影《大黄蜂》?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谢邀。
TO 奈特:
迷友们该交的份子钱都已经交了。
下一步续作里麻烦把本作中前5分钟的角色戏份增至50分钟……
对了,最好再来几个合体金刚。就是像下图这样有手有脚,不是菊花嘴的那种。
谢谢~好看的话我会继续去买你家鞋子的。
5、舰载机苏33,歼15和超级大黄蜂性能谁好一些?
这三型号舰载机都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舰载战斗机,名声都不小。歼-15飞鲨,F/A-18E/F“超级大黄蜂”和苏-33“海侧卫”作为中美俄正在装备中的三款主力舰载机,三型舰载机的性能究竟谁更出色,一直以来都是军迷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而由于长期受到“雄猫吹”和歼-15脱胎换骨于苏-33影响,国内军迷一直都普遍认为歼-15是性能最强的“海四代”,其次是苏-33,最后是多用途舰载机F/A-18E/F,超级大黄蜂是在最大飞行速度上不如歼-15和苏-33。然而,需要注意,歼-15舰载机或许并没有那么优秀,而F/A-18E/F的性能也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差劲。
机动性能方面,歼-15舰载机,苏-33舰载机虽然有着更高的飞行速度,超过2.0马赫。但是,根据俄罗斯中央流体研究院TsAGI对苏-27SK(侧卫系列中机动性能最优越的型号之一,专职制空)飞行性能数据的计算报告和美国2002年发布的F/A-18E飞行手册,美国的F/A-18E/F在低空持续盘旋角速度、低空瞬时盘旋角速度、最大应急过载、可控攻角、俯仰轴敏捷性、其他轴向敏捷性和超常规机动等评判战机机动性的关键指标上,都优于甚至远超以机动性著称的苏-27SK战斗机。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低空持续盘旋角速度:F/A-18E/F为20.6度/秒,苏-27SK为19.2度/秒,而歼-15则约为17.8度/秒。低空瞬时盘旋角速度;F/A-18E/F战机为29度/秒,而歼-15战机为25.5度/秒。可控攻角,F/A-18E/F由于气动边条效率更高,最大攻角超过100度,而侧卫系列普遍为24度,歼-15气动布局改动不大,推测也应该为24度。
此外,F/A-18E/F舰载机还可以在正常挂载甚至是重挂载模式下,进行眼镜蛇机动、落叶飘机动和Pirouette机动等超机动,而且超级大黄蜂还能在超机动后迅速改平。相对的,苏-27SK和歼15代表的侧卫系列其气动布局要求战机必须无挂载才能进行眼镜蛇机动和落叶飘机动,且不能进行P芭蕾舞机动,完成眼镜蛇机动后需要15秒才能改平,也就是说,侧卫系列所谓的超机动更多是表演意义上的。
其他国家航空军事专家的分析也指出,超级大黄蜂的机动能力,尤其是高攻角下的超机动能力,几乎领先侧卫系列一代,即便是号称超级侧卫的苏-35战机,在亚音速空战格斗中也很难击败F/A-18E/F。另外,值得注意,F/A-18E/F在数次国外演练中,曾多次在近距离格斗中击败米格-29、苏-30MKM、阵风M等战机。有趣的是,同样被认为机体笨重,机动性差的F-35战机,根据洛马的飞行性能测算,该机其实也有着相当出色的加速能力、大迎角机动性能等优越机动特征,不比F/A-18E/F等四代机差,甚至更加优越。
事实上,以上数据只要懂得一些最基本的空气动力学知识,人们都能计算出歼-15的整体机动性能和具体指标其实与F/A-18E/F存在着着较大的差距,苏-33亦是如此。而且,歼-15和苏-33的航程优势也正在被美军对F/A-18E/F所做出的一系列改进抹去,美国正在进行的F/A-18E/F改进计划中明确包涵为超级大黄蜂增加不影响飞机机动性能的保形油箱和推力更大,更省油的F414增强型性能引擎,届时,F/A-18E/F的作战半径将从700公里提升到1100公里,与歼-15和苏-33舰载机1200公里的作战半径已经非常接近,这还没考虑到美国的MQ-25隐身无人舰载加油机即将投入服役,更重要的是歼-15和苏-33在部分情况下,无法满弹满油从滑跃航母上起飞,挂载能力还是有点折扣的,不过我国的弹射版歼-15出来之后,这种差距会小得多。
再对比一下雷达,F/A-18E/F装备的是APG-79有源电子相控阵雷达(AESA),该雷达将为网络中心数据共享提供有利条件,雷达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外,还可在更远的距离上提供即时的空对空和空对地探测能力,从而为飞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感知能力,图像分辨率以及瞄准和跟踪范围都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机械扫描阵列雷达。凭借其开放式系统架构和紧凑的零件,它以更小,更轻的体积,提供了更强的功能。该机还装备了ATFLIR前视红外瞄准吊舱,ALR-67(V)3数字雷达预警接收器,ALE-50牵引式诱饵,各种美军主流导弹和炸弹。
(APG-79的探测距离性能可与F-35APG-81媲美,但优于现在苏-33和歼-15的雷达 )
在这一点上,F/A-18E/F的雷达占有一定优势,性能比苏-33和歼-15的要先进。该机经过改进之后,还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可以使用最新的AGM-158隐身巡航导弹。经过改进,F/A-18E/F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还有就是F/A-18E/F部署的比较多,战斗力也比较强,综合实力比较强。目前,在F-35逐渐加入舰载机部队之前,这段空挡时间,FA-18E/F依然是美国航母的主力舰载机,随着美国航母四处执行任务。
综上所述,勿要神话歼-15和苏-33代表的侧卫系列,歼-15战机的服役本质上只是解决我国舰载机的有无问题,假如不是设定歼-15战机配置歼-16和歼-20的航电系统,目前歼-15战机或许根本就不具备和4.5代,当然目前还是优于苏-33,毕竟用了国产的航电设备和武器,诞生的比较晚,还具备一定的上升空间。
不过,歼-15如果换上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换装与歼-16、歼-20同等的攻击武器,比如霹雳-10和霹雳-15空空导弹,再加上弹射版本,发动机再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相信不久的未来,全新打造的歼-15战机,综合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样会加强不少,与F/A-18E/F相比就有一定优势了,相信很快这一天会到来。
6、大黄蜂在变形金刚中排第几?
不请自来,虽然我们是高达号,不过变形金刚也算是机甲不是嘛。
题主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变形金刚宇宙来说。
首先在最早的变形金刚动画中,也就是86版(俗称的G1)。在这部动画中,大黄蜂就是个侦察兵,斥候,汽车人的吉祥物?大部分时候是斯派克的坐骑。从大小来说,大黄蜂与人类斯派克大小比远远小于和其他汽车人。论战斗力也属于开几枪做做样子,毕竟太小了。
在领袖之证中设定和86版差不多,也是作为侦察兵。昵称为“小蜂”(bee)。变形成黄黑相间的肌肉车。平时会载着人类拉菲上学。还有一点这个版本中的大黄蜂参考电影设定,发声器在内战时被破坏,所以只能通过电子音来“说话”,人类中只有拉菲听得懂。
而在变形金刚:领袖的挑战中,大黄蜂作为前领袖卫队成员,在前作的故事结束后退隐,并担任起了巡逻警察,在一次追捕横炮的行动中,意外地看到擎天柱的灵魂显现,根据这位已故领袖的指引,带领着铁腕和横炮来到地球,抓捕从艾之墓号监狱飞船上逃离的囚犯,之后逐渐明白了领袖的真正含义,并开始挑起大梁,成为一名得到擎天柱认可的领袖。
在电影中大黄蜂身为擎天柱大哥特派到地球的博派先遣队员,吃苦耐劳的大黄蜂专心从事着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搜集情报,隐蔽行踪,找到火种源秘密的知情人。此版本大黄蜂可以变形为一辆经典卡玛罗轿车,机器人形态下装备两支导弹发射枪!
7、电影《大黄蜂》是《变形金刚》系列的第六部吗?观看后如何评价?
谢邀,个人觉得《大黄蜂》算不上真人版《变形金刚》的第六部,是一部独立电影,硬要说跟真人系列有什么关联的话,那就是大黄蜂的形象还是延续使用了真人系列的设计,并且在片尾重新扫描成为科迈罗形态,算是对第一部真人版做了个前传的概念。
关于《大黄蜂》的观感,首先是致敬。电影弥漫着浓浓的八十年代情怀,从各种八十年代经典款式的汽车,到背景音乐的各种八十年代流行金曲,再到人们的服饰,家具电器,生活用具,都体现了导演对于美国人口逝去的“黄金年代”的怀念;再来是老变迷们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对于变形金刚G1动画的致敬。对于一代70 80的变形金刚粉来说,G1动画在心中的地位是真人系列五部电影无法比拟的。在开头赛博坦行星上的一段打戏里,擎天柱 阿尔西 声波 震荡波等一众变形金刚的人气角色纷纷以G1的形态亮相,让一众老粉丝们(包括我)都激动不已。
再者,这部变形金刚电影实际上算是一部外星机器人元素的青春成长电影。女主在经历了丧父之痛面对母亲组成的新家庭,面对继父,同母异父的弟弟,新的朋友感到得手足无措,以及此类影片里都会出现的自以为优越而经常嘲笑他人的“讨厌鬼”同龄人,十足的美式青春片的底子,再加上憨态可掬,蠢萌可爱的大黄蜂的精彩表演,以及共同对抗霸天虎拯救世界的剧情,让这部电影在青春片的老套路里也算是吹进了一丝清新的味道。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质量不错的动作风格的青春片,带着搞笑,也带着致敬和怀旧,带着青春的迷茫,也带着走出迷茫的新生,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8、科迈罗,的大黄蜂是不是最垃圾的跑车?
科迈罗的大黄蜂在跑车中较次。但性价比还行,外观拉风,性能不是用来飙车的话足够,比2.0T的TT和Z4声浪大一点。
9、《大黄蜂》怎么样?值得一看吗?
《变形金刚》电影系列的最新作品,独立外传电影《大黄蜂》已经在中国大陆的电影院线上映。总的来说,拾部君觉得《大黄蜂》这部电影从故事的核心主题以及机体设计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是对此前《变形金刚》电影系列的一次重大改变。
《大黄蜂》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80年代末的美国,那个时候美苏还处在冷战阶段,正因为《大黄蜂》有着这样的故事背景,所以在电影中很明显地安插了很多当时的欧美流行音乐,这种怀旧的感觉从《大黄蜂》正片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停下来。即使这部电影有着怀旧的外衣,但是其故事核心还是一部青春成长的电影,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迎合主流观众的青少年电影。
《大黄蜂》的女主角查莉是一名已经丧父的少女,查莉一直对父亲过世的事情念念不忘,以致于原本在高台跳水领域造诣颇深的查莉,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而没有勇气和决心再次挑战高台跳水,查莉父亲因为突发心脏病逝世的那一刻之前,查莉才在高台跳水比赛中获奖,当时查莉的父亲一直在旁边为她加油打气。
受到父亲的影响,查莉对于汽车修理有着非常大的执念,在查莉家的车库内,有一辆很长时间都修不好的汽车,查莉很想修好它,因为查莉觉得只要修好这辆车,去世的父亲就会回应她的思念。查莉喜欢修理汽车,而且她拥有丰富的汽车修理技术,年近18岁的查莉还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是查莉的家人没有很好地回应她的请求,而且光靠查莉在游乐园的打工所得,查莉还是比较难能够买到一辆汽车,哪怕这辆汽车是二手的。
另一方面,汽车人B127,也就是之后的大黄蜂,受汽车人指挥官擎天柱所托,要来到地球建立汽车人的基地,接着等待汽车人的来临。从电影中变形金刚交战的画面来看,除了各种已经看习惯的特效以外,在变形金刚的机体设计上,这部电影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变身形态,在敌方阵营那一边,这些变形机器人可以有多段式变形,敌方机器人可以变成汽车形态,可以变成战斗机形态,当然也可以直接从汽车或者战斗机形态变形成战斗机器人,这样的多段式变形理念让拾部君想起了《超时空要塞》动画系列中,河森正治所设计的那些战斗机型的多段式变形机器人。
要说《大黄蜂》这部电影对以往《变形金刚》电影系列有哪些颠覆的地方的话,首先就是机体设计了,尤其是大黄蜂的机体设计,来到地球以后的大黄蜂,其汽车形态就是一辆老式的甲壳虫汽车,这辆汽车后来被查莉在汽车修理店发现,并且汽车修理店的老板还将大黄蜂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查莉。汽车形态的大黄蜂已经没有前作那么硬朗了,甚至在大黄蜂变成汽车人之后,大黄蜂的外形竟然还有些许软萌的感觉。拾部君对于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部电影的内核并没有那么硬派,况且主角还是一名刚满18岁的女生,大黄蜂的设计要符合女主角的调性。
颠覆的地方接着就是查莉与大黄蜂相遇之后进行各种互动的场景。大黄蜂这个名字还是查莉为B127起的,那时候的大黄蜂由于语言中枢被切断,所以大黄蜂不能自主说话,后来查莉为大黄蜂安装了汽车收音机,大黄蜂才得以利用汽车电台里的各种数据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大黄蜂记忆模块损坏,大黄蜂失忆了,他记不得自己来地球要做什么。
正是因为上述两个因素,查莉在与大黄蜂互动的时候,曾经是汽车人战士的大黄蜂竟然表现得像是一只萌宠一样,查莉为了让周围的人感觉不到大黄蜂的异常,查莉一直在训练大黄蜂如何隐藏汽车人的身份,大黄蜂还真的就像宠物一样,在被训练的过程中给查莉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当然,查莉与大黄蜂相处的过程中,温馨快乐的事情还是占大多数的,查莉也因为大黄蜂的陪伴,她得到了成长。
希望你喜欢,如果觉得有用,请“点赞”表示您的支持,谢谢哦!
关注有态度的【拾部次元】,为您筛选好动漫,让您放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