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万粉丝博主都造假,有视频有真相的时代结束了…

今天,狐妹想和大家聊聊前不久“一个视频引发的狗血故事”。

500 多万粉的博主,费尽心思拍了个 8 分钟的视频,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自己的“病情”,许多网友被他的“悲情小作文”感染,甚至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00

没想到“内容纯属虚构”??‍‍‍‍‍‍‍‍

00

合着这整整 8 分钟的视频只有这一秒是真实的?

不用怀疑,他是真有“病”,而且“病”的不轻。

很快这位博主就被网友们骂上了热搜第一。

00

最后,喜提官方通报,平台封号一条龙,还惊动了北京网信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狐妹一样,对现在的热点事件开始真伪难辨。

公众情绪屡屡被短视频新闻牵着鼻子走,犹如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

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沦为了国内最大的虚假信息“批发市场”。

00

短视频新闻最常见的炮制方式就是摆拍。

今年 2 月份,安徽阜阳一女子被前夫“家暴”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视频中,男子一边叫骂一边对女子拳打脚踢,画面十分惨烈。

00

性别议题一向最敏感,网友们对女子心生怜悯,纷纷艾特妇联寻求帮助。

然而,反转来的猝不及防。

随后,警方发布通告称这视频是当事人与其前夫合作摆拍,两人多次排练,拍完还有说有笑一起看电视,简直是太荒谬了。

00

为了增加真实性,女子在直播时还煞有介事的表示已经报警了,把大家骗的一愣一愣的。

这种“狼来了”故事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要说摆拍界的翘楚,那当属大凉山的流水线网红们。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名为“云南波波”的博主化身慈善大使(没错,狐妹今天就点名道姓了),在凉山一个村子里,给了老人 3000 ,拍完视频就要回去了 2800 。

00

这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背后,都是伪装的慈善,真实的生意。

实际上,这样的摆拍在凉山不是个例。

在这里演剧本赚流量的网红鼻祖,当属曾经风光一时的“韩文团队”。

韩文早就参透了大凉山的流量密码,那就是找最穷的人拍视频卖惨,视频中的小主人公,要么父母双亡,要么家徒四壁,反正怎么离奇怎么编。

00

到 2020 年,打着助农的旗号直播捞金,就积累了 70 多万粉丝,韩文在大凉山“慈善圈”混得风生水起。

直到 2021 年,“韩文团队”的假公益往事才一并被侦查,韩文在被行政拘留七天后,“败走”大凉山。

00

除了摆拍,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方式还有胡编乱造。

以前都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现在标榜“有视频有真相”的短视频,不过是图片谣言的“升级版”。

随便一个视频,都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加工成为热点新闻。

之前成都太古里“国企领导牵手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恨不得一天八百个热搜。

00

后来便有人照葫芦画瓢,编造出了“中铁三局局长和女子逛街”的假新闻。

00

还有,曾经轰动一时的“柬埔寨血奴案”。

00

编一个耸人的剧本,摆拍一个吓人的短视频,搞一个震惊全国的大新闻,然后引发网友关注和评论,甚至还惊动了警方。

这和报假警有什么区别?一群人忙活到最后,忽然告诉大家这个新闻是编的。

更有胆大包天者不仅造假新闻,还假冒新闻官媒。

00

什么“某某办事宝”、“某某地生活号”等等,大多数都是擅自取名,实际上就是个人账号。

00

再配上模糊画面和神秘音效,那以假乱真的程度要多离谱有多离谱。

短视频平台的虚假新闻为什么能如此泛滥?

狐妹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唯流量论”。

UGC 模式之下,短视频新闻创作门槛低,内容池早就饱和了,讲究的是黄金三秒原则:“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00

你别说,挖空心思制造假新闻这一招还真有效果,数据显示假新闻转发的概率比真实信息高出 70%。

00

所以,不仅是这些伪造新闻官媒的假账号,就连正儿八经带蓝 V 的号,也开始走偏了。

拿到消息,改改标题,稍做包装就转发了。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游客手机掉西湖,打捞被要 1500 ”的新闻还记得吧?

00

在人们纷纷谴责高额打捞费的质疑声中,西湖景区回应,简单打捞是不收费的,视频中的男子也根本不是打捞队人员。

00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天有 97 家蓝 V 标识的账号未经核实就转发了这个假新闻。

要我说,假新闻其实不就是谣言么。

00

据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统计显示,近五分之一的网络谣言都配有短视频。

对当事人什么影响就不用我多说了,被网暴的,被人肉的,疯的疯,癫的癫,挂的挂,惨不忍睹。

00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

虚假博主搁平台上吃饱喝足,那不得感谢平台不杀之恩嘛,但反过来,平台见了博主还得磕几个响头呢,何苦为了公道断了自己财路嘛你说是不是?

说白了,一切都是利益惹的祸。

包括现在铺天盖地的那些“新黄色新闻”。

就是那种大黄字幕,加几句电话“采访”的新闻短视频。

00

假不假不知道, 20 秒的视频,内容基本毫无营养,甚至完全不知所云,但动不动就收获成百上千万的转赞评。

恐怕当事人都觉得莫名其妙,单纯“觉得好玩随手就拍了下来,没想到后来火了”。

00

其实吃瓜群众也就是图一乐,谁会去深度思考呢。

00

而平台和算法却深谙广大“乐子人”的心态,用流量的压力,迫使各大媒体产出毫无营养的“新黄色新闻”。

00

所以,尽管信息极度过剩,公众所拥有的社会知情权却越来越少。

新闻书写空间似乎就那么大点,不是情侣拌嘴,搞男女对立,就是娱乐八卦,网红城市。

虚假新闻和“新黄色新闻”再这样野蛮生长下去,我们普通人该信谁呢?

如果新闻带给公众的不是反思,而是乐子,那未免也太可悲了吧?

狐妹觉得,无论是用户,还是媒体,都不应该成为短视频算法逻辑的傀儡。

参考资料:

乌鸦校尉:装穷卖惨、演偶遇、假助农……大凉山网红为了火脸都不要了?

开屏新闻:视频造假泛滥成灾,平台不能再当甩手掌柜

黄河新闻网:没有新闻就制造新闻,短视频摆拍造假如何治?

人民日报:摆拍短视频要从严整治

江苏新闻广播:阅读量破亿的造谣视频,媒体为何争相转发?

知著网:“新黄色新闻”泛滥:短视频正在“杀死”新闻?

本文地址:https://qasks.com/archives/1703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