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是哪三清(“三清”指的是是哪三清?)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三清”指的是是哪三清?
三清是指道教的三位至高神。
不过也有不同版本
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
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天中尊贵难得之存在,故名天尊。
三清代表“道”也是开天辟地、历劫度人、传道授法的先天尊神。大道(真一之炁)一炁化三清。
“三一”即老子《道德经》里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混元生六道万物,人、动物、魔都在六道之内”,只有修成神仙才能跳出三界六道。
《崆峒问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是为天宗。”
魏晋
时期道教神仙
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
写的《真灵位业图
》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级左位50余神,右位30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
、颜回
、庄子
,第七等级的秦始皇
、汉高祖
、齐桓公
、晋文公
、魏武帝
、刘备
、李广
、韩遂
、孙策
、徐庶
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魏华存
、许穆
、许拥是道教上清派
的创始人,徐来勒、葛玄
是灵宝派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
是天师道的鼻祖,葛洪
是道教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
、唐尧
、虞舜
、夏禹
,第四阶次的赤松子
、鬼谷子
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高人,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
关系密切,像老子的弟子孔子
也拉进神谱,被道教封神。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陶弘景
的《真灵位业图
》神谱只是上清派
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
、元始天王
、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
以元始天尊
、太上老君
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
则尊老子
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
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
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
”,即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1]、道德天尊
。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
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三清”尊神的建立,却经历了一较长的发展过程。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例如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和张陵等人所造作的道书,皆托名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内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乃至全真道道统渊源,仍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钟离权,钟离权
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东晋中后期上清
、灵宝
等道派
出现后,对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这两派的经书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摆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有些经书甚至把它作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这种分歧,在《魏书
·释老志》和《隋书·经籍志》对道教
的介绍中,便可明显地看出来。《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2]②这显然是反映了天师道
以老子
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书
》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则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3]①这明显是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
也是元始天尊所传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三个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经书既有大中小之分,则造说这些经书的教主也势必会有先后等级的差别,在《云笈七笺》卷六《三洞经教部》之《三洞并序》里即称:“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③那末,在三洞尊神之间,如何划分先后等级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经》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气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说:“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④即是说,三洞的本元,都是来自同一的道气,只是应用不同,才分为三个不同的名称。尽管如此,但具体到究竟是由谁一气化三清呢?则又有不同说法。一种意见是认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气所化而成。如大约为东晋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说:“三天最上号日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①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三清尊神之间先后等级的实质问题,而且还会引来住大罗天的尊神是谁,三清尊神是否为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问题,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张之。《三洞并序》引证《业报经》和《应化经》说:“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②这就说,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的化身,三洞经书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所说,这样对道教各派便不会产生等级高下之分,导致教派之间的矛盾了。不过这很明显是代表上清派的说法,《隋书·经籍志》采用之。道教
的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老子
一气所化,这主要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其渊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产生之前,就开始对老子进行神化。东汉明帝(57_75在位)、章帝(76—88在位)之时,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圣母埤》即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①这里便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为造物主,当然也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了。早期道教继承并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
》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4]②传为张陵(或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5]③。《云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之所共宗。”④其后南宋谢守灏所撰编的《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⑤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⑥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⑦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①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②又说:“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日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2、三清天尊和鸿钧老祖的关系是什么,三清是鸿钧的徒弟吗?
鸿钧、三清在封神演义里是师徒关系。
但是道家好像是根本不承认鸿钧的存在,对通天教主好像也没有供奉,或者说通天教主在封神系统里和道家系统里的性情不一样。
真正在年轻人里面火起来,是因为洪荒流小说的兴起,然后很多人开始拿西游记套封神演义,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论证,辩论。
比如,封神演义里描写准提道人的诗歌和西游记菩提祖师的诗歌一样,原本在没有版权意识年代的抄袭,变成了论证的依据。
这些都是小说!没有依据的!
都是作者通过想象力加工出来的!
比如,谁见过或者听说道家供奉三清的?
这个年代模仿很恐怖的,尤其是洪荒流的小说,都是一个套路,斩三尸成圣,紫虚宫听道,红云被杀,东皇太一,这些都是近几年套路出来的,信你就上当了!
假如,一个更火的小说出来,推出来一个全新的系统,也许之前的洪荒理论都被推翻。
3、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的三清,和《西游记》中的三清是一样的吗?
老子的一气化三清和《西游记》的三清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问题真的能问倒很多人,对那个老子《道德经》又不熟,对老子的故事更加了解的人是少的不得了。与老子缘份不深。
老子的一气化三清,就是说老子现在成道了,他过去世修行的时候,三次三世修行表现了三个故事,总结起来就是老子一个人,三世每世名字不相同。三世修行每世修行都十分出色。
一般的对手,老子根本就不用一气化三清的法门,遇到强劲的对手,就使用了一气化三清的法力了。能与一气化三清抗衡的还真的没几个修行者。
《西游记》的三清就是代表三位上仙,一:太上老君:二:元始天尊,三:多宝天尊。
所以一气化三清就是一个人经过三世修行跟《西游记》的三清就是三个人在一起,含义大不相同。
无量天尊
4、三清是什么意思?
信用卡里的一清二清三清通俗指的是资金流转次数,一清的是指个人直接与银行或取得银行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直接对接,例如银联、拉卡拉。二清指的是个人付款给第三方,第三方再通过银行这样的流转程序,一般风险较大,因为第三方很容易卷钱跑路,三清就是资金通过个人-张三-李四-银行,中间有两个第三方,风险更大。目前市场上的POS机一清二清机较多,一清机可以从它公司注册资金,和有效证书以及资金清算方式辨别。——拉卡拉支付
5、三清是哪三清?
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全称,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据道书记载,由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天宝,又称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故称玉清。由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为灵宝君,又称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故称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为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故称太清。三君各为教主,称为三洞尊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统御诸天神,宇宙万物都是它们所创造。古书说,三清尊神生于天地之先,其体常存不灭。三清之说初于六朝,极盛于唐末。又有人说,三清都是元始天尊的化身。说:“元元圣祖,八十一次化为老君,八十二次变玄武,故
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
三清道祖就是『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统称:「三清道祖」。
元始天尊生於宇宙混沌之时,那时宇宙无形、无气、无物,元始一气分真化气,以一气化而为三 ,在虚无自然之大罗天境,分化为元始、灵宝、道德三位天尊,此一气亦称元始祖气,也有尊称为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住在玉清圣境清微天,亦称『无形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居於上清真境禹余天,亦号『无始天尊灵宝君』,道德天尊居於太清仙境大赤天,亦号『梵形天尊神宝君』。三位天尊统称为「道」,亦称「三清」,是道教最高神只。而每位天尊相距,各历七千余劫四十一亿年,并各讲述经典十二部,分为洞真、洞玄、洞神,合称三十六部尊经,广传於人间点渡众世人,这就是道教的全部经典,故为道教的开教之神。
道祖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以知道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体。
民间举行道教仪式时,必将此三清的画像挂於祭坛正殿之上,以示遵守教规。 三清道祖的圣诞日有三:一、元始天尊为 农历正月初一 日,二、灵宝天尊为每年夏至日,三道德天尊为 农历二月十五日 (亦为道教节), 农历二月十五日 皆有道场科仪。
6、三清是哪三清?
三清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称。 这三位最高天神指:“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7、一气化三清是哪三人?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称;同时是唐明宫中一宫殿的名称;一种酒、茶的名称,也作人名。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 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1986年饶宗颐先生发表《盘古图考》,指出汉末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四川益州讲堂石室已有盘古像。饶先生的这一成果,不仅将盘古出现的时间上推到公元二世纪末,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提供了启迪:神话与宗教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体,语言与神像联系在一起,两方面的研究可以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