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县属于哪个市(金川县属于哪个市?)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金川县属于哪个市?
金川县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
2、四川金川是哪个市?
金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缘,大渡河上游,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08个村,境内最低海拔1950米,最高海拔5068米,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总人口6.8万人,农业人口占80%,少数民族人口占69%,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山区县。
3、清朝的大小金川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大小金川是大金川和小金川的合称。大小金川之战分为两次,第一次清军作战对象只有大金川,第二次作战对象包括大金川和小金川。小小的大小金川之地,两次金川之战满清共花费军费超过一亿两白银
大金川在今天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县,小金川在今天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金县。08年汶川大地震所在的汶川,就紧挨着小金县。
(大小金川区位图)
两次大小金川之战的具体战争进程,本人以前写过一个回答,说的比较详细,具体请看下面链接里本人(仁勇校尉)的回答。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1240394649452814/
大小金川之地在今天依旧是人口稀少的地区,在乾隆时代两地总共加起来顶多也就万余男丁,大金川的兵力按乾隆的说法是三千余人,极限动员下是个人都拉过去会多点。而清军在金川前线,最多时兵力有8万多人。
大小金川难以平定,主要因素有清军战斗力低下、恶劣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金川军得当的碉楼防御体系。
清军战斗力的问题在两次金川之战中显现出很多,第一次金川之战,竟然出现了三千多清军被几十个金川兵大败的战争奇迹。几十个金川兵居高临下冲来,三千多清军大败溃散。第二次金川之战,清军2万多人在木果木惨败,主帅温福阵亡,如果不是金川兵力有限,2万多清军会全军覆没。金川兵太少,清军溃兵才有机会逃跑,只阵亡四千多。
汶川地震的时候,广泛的报道让全国人民了解了川西地区恶劣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大小金川就是位于这一地区,气候和地理条件对清军战斗力有一定影响。
金川地区的碉楼防御体系,在对付清军方面很成功,清军办法有限,极大的发挥了金川兵的战斗力。金川地区的碉楼现在依旧存世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去金川县或小金县的时候,可以去参观下这个战争遗迹。
(金川碉楼)
4、金川县有飞机场吗?
金川县有飞机场,金川机场位于甘肃省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金川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飞行区按照4C标准设计,跑道长3000米,可起降波音737和空客A320客机。
5、四川成都金川县海拔多少?
截至2016年9月份,金川县(原名靖化县)不属于成都市,而是归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 金川县位于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大渡河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塬地带,东南部为峡谷区, 金川县城海拔2165米。 金川县地理位置位于州境西南部,介于东经101°13'~102°19',北纬30°04'~31°58'之间。幅员面积5432平方公里,东邻小金县,西南与甘孜州的道孚县、丹巴县接壤,西北与壤塘县毗邻,东北与马尔康县相连。
6、呼和浩特市金川区怎么样?
呼和浩特金川资源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8月8日辟建, 1995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1999年8月5日被自治区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科技工业园区,2000年7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目前常住人口10万左右,周边生活配套基本完善,金川学校,工业大学,维多利超市等为代表的生活区、商贸金融区、科教区、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功能区。
为了更好的承接呼和浩特市西部城区的功能和发展,西部城区一体化将金川区纳入,将来金川区的发展会更合理,教育,医疗,卫生,规划等各项民生内容也将更加丰富。
7、汶川县隶属哪个市?
汶川县隶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是四川省的一个自治州,以少数民族为主要人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与青海省、甘肃省交界。全自治州以高海拔山区为主,其北部传统上属于安多地区,西部金川县、小金县传统上属于康区。幅员面积83,426平方公里,辖1市12县(马尔康市、九寨沟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壤塘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行政中心驻地马尔康市。阿坝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236米。南距省会成都146公里,北离州府马尔康20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辖威州、绵虒、映秀、漩口、水磨、卧龙、三江、耿达8镇,龙溪、克枯、雁门、银杏4乡。201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9949人,其中,男性51814人、女性48135人,藏族20081人、羌族37353人、汉族40971人、回族11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