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属于哪个市(贵州省龙里县属于哪个市区?)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贵州省龙里县属于哪个市区?
龙里县属于贵州省黔南州,州府是都匀市。但是,龙里离贵阳很近,只有二十多公里。
2、贵州省龙里县属于哪个市区?
贵州省龙里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位于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南北相间排列,县城海拔1080米。 东邻贵定县、福泉县,南接惠水县,西面与北面紧邻贵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2012年末全县的总人口为224266人,其中包含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数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91754人,县内的著名景点有龙架山森林公园和冠山。
3、贵州龙里县属于哪个市?
贵州省龙里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南北相间排列,县城海拔1080米。东邻贵定县、福泉县,南接惠水县,西面与北面紧邻贵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2012年末全县的总人口为224266人,其中包含汉族、布依族、苗族等数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91754人,县内的著名景点有龙架山森林公园和冠山。扩展资料:龙里县的人文景观1、巴江平坡苗族农民画:苗族同胞在沿袭传承蜡染、刺绣的基础上进行的农民画创作,平坡村苗族农民画作品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色彩,于稚拙中透出灵秀,于质朴中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审美效果;因其历史悠久、色彩绚丽、想象大胆、造型夸张,被美术界誉为东方的“毕加索”、“马谛斯”。在数百人的绘画队伍中,有不识字老妇,也有教师、学生,多为女性,最大的90多岁,小的7、8岁。她们一手拿锄头、镰刀,一手拿画笔,每当农闲她们聚集在一起“画山、画水、画自己,画天、画地、画生活”;把她们的生活劳作、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融入画中,展现她们熟悉而幸福的生活场景。2011年,平坡近百名苗族女同胞自发组织起来,集体创作了90米长卷《锦绣苗乡》向党的生日献礼。有人说《锦绣苗乡》是新时代苗族同胞的一部《诗经》,有人说它是少数民族的《清明上河图》,更有人说它是少数民族绘画史上的“吉尼斯”,它无疑是苗族艺术史上的奇迹,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2、草原苗族同胞跳月:龙里县草原乡城兴村及相邻村寨的苗族同胞自古沿袭的一项重要节庆活动。每年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二,草原乡及周边乡镇的苗族同胞身着传统节日盛装依序在草原乡前进村、幸福村、高峰村,最后齐聚城兴村跳月场举行跳月活动,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该活动历史悠久、风情浓郁、场面壮观,已被载入《中华现代节庆大辞典》和“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贵州96项主题节庆活动”之一的,每年春节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看、参与,同时也吸引着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镜头。3、摆省果里洞棺葬:位于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梅洞,为高20多米,宽50余米,长两公里多的巨大洞穴,洞内有序摆放着四百来具该村吴、唐、张等五姓苗族家族列祖列宗的棺材。据村里老人介绍,最后放进去的一具棺材距今已有百年之久。洞内有宽敞平坦的大厅,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门和石窗,洞口至今还保留着人工砌成的掩体石墙,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垛口,是古代苗族同胞们抵御入侵者的军事设施。在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苗族同胞都要在洞外举行庄重的杀牛祭祖仪式,在宽敞的洞内大厅举行别具一格的跳洞,村寨的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格。据权威专家考证:果里洞葬俨然就是一个生态苗族博物馆,该洞葬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推出之时,将震撼中外。
4、请问下贵阳周边未来哪个地方比较有优势发展,适合购房居住?
如果你只是考虑贵阳周边,而且是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购房居住,那么我觉得首先是双龙,其次是花溪,再次是清镇。
贵安新区也算,但是贵安新区的距离毕竟比较远,除非你买在贵安新区,然后在贵安新区工作,这样你的出勤成本才能控制得比较低。如果贵阳往贵安新区的地铁S1号线路开通了,那每天两地来回奔波的可能性还大一些,但现在距离S1号线开通还有点早。
双龙航空经济区,现在是贵阳比较火热的地方之一,未来的配套基本都已经可以看见了,比如它现在已经有很多楼盘开发出来了,距离贵阳市区也比较近。轨道交通2号线的二期工程经过这块地方,而且这条线路正在修建当中,通车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了。
花溪这方面,我推荐经开区那一块。现在经开区的开发大道、花冠路这边有个楼盘正在开发,而且规模比较大,学校、商场这些配套都是齐全的。
这个片区的优点在于距离贵阳市区非常之近,走花冠路、嘉润路,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贵阳市中心,而且几百米旁边就是环城高速的出入口,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在也在那边。
清镇这个地方的优势一直都存在。在贵阳的三县一市中,清镇市中心是距离贵阳最近的,其经济实力也是最强的,甚至贵阳有好几个行政区的经济实力都比不过清镇。
清镇来往贵阳可以选择贵黄高速、金清大道、沪昆高速等,交通这一块还是非常便利的。
5、黔南的龙里县,会成为贵阳的一个区吗?
这个问题,你问到点子上了,我一直都在关注着贵阳的“双龙临空经济区”,也就是贵阳南明区龙洞堡机场、黔南州龙里县的一大片区域,规划面积一共是140多平方公里,属于地厅级。
最早是有“一核三板块”的说法,现在又是“一核四区、内外双环、绿网融城”的空间结构,无论如何,一核,主要就是指“空港核心区”,也就是以龙洞堡机场和周边的经济产业区为主导,辐射周边小碧、谷脚、醒狮等区域。
黔南州的龙里县,刚好有很大一部分,和贵阳接壤,现在路网也修通了,从贵阳开到龙里县城,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可以说是很近了,一小时经济圈,区位非常有优势。
如果说,今后贵阳城市建设,尤其是以南明区为主,向东面扩张、向东南延伸,那么,龙里县“撤县设区”,从黔南州划到贵阳市的可能性,并不是一点都没有。
但是,要考虑到贵阳自身,目前的城市建设进程,包括观山湖、花溪区、贵安等,贵阳和安顺要“同城化”,而且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往西边扩张的力度也很大,现在贵安新区的建设速度是很快的,经常过去走走就能发现。
龙里这面,如果从黔中城市群的层面来考察,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现在这一片,开发了“双龙镇”“多彩贵州城”等文化旅游的景点,还有一些房开的楼盘、别墅群等,建设得有声有色的,也能吸引不少人。
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贵阳的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主要是人口的增长,因为居住人口一增多,必然的刚需就是买房,而原先的城区面积如果不够用,就只能向外扩张,那么龙里这些版块,可能就有机会。
贵阳人口增长,一个是外来,一个是内部,外来的,就比如从外省市,或者省内市州,比如毕节、遵义、黔南等地方,就要看到贵阳买房置业的人口有多少。
贵阳内部,主要看老城区的人口疏解有多快,毕竟,现在贵阳主打的新城区,观山湖区的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都才20多万人,而老城区云岩和南明,都各有八九十万人,老城区的人口,如何尽快疏解到新城区来,充实到新城,也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无论怎样,还是很看好龙里的,潜力很大。毕竟,如果真能有一天,划到贵阳来,从“县民”,一下提升成为“省会城市的市民”,城市的级别比州府都匀都还更高,也算是一种运气,互利多赢的局面,谁会不乐意呢?所以,我还是很看好双龙这一片的发展的。
6、黔东南的凯里和黔南的龙里,哪个城市更有潜力?
黔东南的凯里是州府,而黔南的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县,但是,两者的前景和地理区位,确是大不相同。
首先说说龙里县,龙里虽然行政上隶属于黔南,但是地理位置却离着贵阳非常的近,而且贵龙大道开通之后,黔南的龙里,几乎快要类似于贵阳东面的一个市辖区了,从城市建设方面,几乎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区别,规划得比较现代化。
△龙里双龙镇
贵阳作为省会城市,以往也有向周边城区扩张、合并周边县市、带动发展的先例,因为城市人口在增加,就需要更多的城区面积来容纳更多的资源,比如清镇,就曾经隶属过安顺,1992年,从安顺改属于贵阳市。
龙里现在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房价等生活压力,比贵阳主城区小很多,对于有车的家庭,这点地理距离也并不算太远。
△龙里和凯里的区位
龙里最大的优势,来源于位于贵阳这个中心城市附近的区位,有句话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后的潜力和前景非常之大。在很多地方其实都有这种类似的情况,省会周边市州的一个县,发展到一定程度,不排除升格为省会城市一个辖区的可能性。
而且,从中长期的规划来看,龙里是纳入贵阳都市区(上图中红色部分)的范畴的,今后的地位可以说十分显赫,而凯里,在这方面看,就相对势弱一些。
△凯里俯瞰
再来说说凯里,虽然是一个县级市,凯里最近几年的发展比较显著,看得出来也是卯足了劲,但是,不能忽视交通因素对这座城市的提升,特别是高铁开通后,从贵阳到凯里,仅需40分钟左右,极大拉动了这个城市的旅游。
交通只是纽带,最根源的,还是通过高铁,把贵阳这个省城的资源,传送了一部分过来,所以,本质上还是要看与贵阳的“向心力”这一地理区位。
凯里作为黔东南的州府,“凯里”一词,是苗语的音译,意思是“木佬人的田”,少数民族风情很浓厚。凯里一共有50多万人口,但如果单靠着黔东南各县的人口,形成对州府的的聚集效应,还是不那么强大的,因为毕竟我国民族居住状况是:大杂居,小聚居。
△龙里夜景
所以,凯里虽然一直作为黔东南的州府,但对人口的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近几年的人口增长也不那么明显。除非依靠周边的大城市“哺育”或拉动。
其实,从数据就可以看出差距来,龙里县,2016年末总人口23.52万,2017年末25.10万人,增长的趋势可以相当明显看出来,倒不是因为龙里是黔南的州府(黔南州府是都匀),而是因为龙里可以分担一部分作为贵阳省会城市的承载力。
今后的各种城市资源,肯定会往人多的地方、城镇化率高的地方汇聚,而距离省会较远、处在边缘地带的非中心城市,不排除被边缘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