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新疆的首府之前叫迪化,后来为何要改成乌鲁木齐?)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新疆的首府之前叫迪化,后来为何要改成乌鲁木齐?
迪化改名乌鲁木齐,其实这里有中华数千年的统治智慧
每当到达少数民族自治区,总会听到看到很多音译的地名,这些地名,其实很多都是汉语地名专门改过来的。其实这里面,代表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统治智慧。
以乌鲁木齐为例,在乾隆38年(1773年)到1954年的200多年时间中,迪化都是它的正式名称。可是,为何要把迪化改名为“乌鲁木齐”呢?
原来,乌鲁木齐的名字的历史,可比迪化长多了!
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车师国的地盘,唐朝时,这里成为了中央直辖地,唐朝政府设立了庭州进行管理,而乌鲁木齐现在的地方,在当时就是轮台县。
唐朝中后期,整个西域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明朝虽然后来完成了大一统,但是在西域的存在感很低。这里成了回纥人后裔维吾尔人的天下,并且逐渐皈依了伊斯兰教。元朝时,这里属于窝阔台汗国,也不属于中原。
清朝,中原王朝军力再次扩张,清准战争后,漠西蒙古被击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域,成了清王朝的新疆土,所以有了新疆的地名。
蒙古人在新疆地区统治了数百年,乌鲁木齐这个蒙古名字开始出现,意思是“水草丰美的牧场”。直到清准战争结束,这里才有了“迪化”这样的名字。
迪化,本身含有的意思是“启迪教化”,这样的称谓,等于是说这里是蛮夷之地,需要中原王朝进行启迪教化才能天下归心。1954年废除“迪化”改回“乌鲁木齐”,其实是向清朝民族压迫和剥削进行彻底的告别。
类似的事情,在内蒙古自治区更多。
内蒙首府归绥,改名为呼和浩特。
内蒙的“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空中三峡风电之都”、“吉祥草原 神舟家园”、“中国马铃薯之都”、“草原皮都”、“中国燕麦之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集宁,改名为”乌兰察布”。
这些改名,其实说白了是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平等的方式。这里面体现了中国境内56个少数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
有朋友问了,这民族平等的方式,那里有数千年统治智慧?
其实,你不知道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早就进行了类似的统治。比如汉唐等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大都采用当地名字音译过来,我们至今比较熟悉的和田、鄯善等地名,都是那个时候就有的。不仅如此,在给当地进行取名时,也会有意识尊重当地的语言和风俗,取一个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名字。比如唐初名将李靖曾讲:“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充分体现了唐人的民族观。
2、《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周莹去的迪化到底在哪里?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周莹千辛万苦去的迪化,其实很明显,一听迪化人说话,就有浓浓的羊肉串的味道,肯定是在新疆区域。
那么迪化指的是一个城市呢,还是新疆整个区域呢?
迪化,的本意是“启迪教化”。
新疆与中原相比,自然落后,少数民族在古代也得不到应有尊重,受到歧视很常见。
据考证,迪化是今天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旧称。
这个名称是清乾隆皇帝征服回疆的准格尔汗国叛乱后,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定名的。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根据各民族人民的意愿,自1954年2月1日起,废除“迪化”名称,恢复“乌鲁木齐”,意为“好大的牧场”,近人翻译为“优美的牧场”。目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
解放前,迪化的人口在10万人左右,《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所处的晚清,估计人口也不多,那么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做生意值得吗?
古人用词多意指,迪化在居中指的就是新疆及西域大区域,而不仅仅现在的乌鲁木齐一个城市。
3、你认为乌鲁木齐的市中心在哪个位置?
市中心的评判标准决定了你的答案。
以地形为中心:乌鲁木齐市是一个不规则的长形城市。
以消费商圈为中心:乌鲁木齐有几个商圈,相互之间都有距离。
以金融为中心:乌鲁木齐目前还没有。
其它:忽略不计。
4、清代称口外古城子是现在什么地方?
“古城子”指的是今天新疆奇台县。清代通往内地的草原商路从迪化(乌鲁木齐)出发,经古城(奇台)、巴里坤、内蒙古到绥远。这条商路长达4000华里,沿线的一些城镇成为物资集散地,如古城,是北疆商贸总汇之地,生意极兴隆。史载,“地方极大,极热闹,北路通蒙古台站,由张家口到京者,从此直北去,蒙古食路,全仗此间。口内人商贾聚集,与蒙古人交利极厚,口外茶商自归化城出来,到此销售,即将米面各物贩回北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地,关系最重,茶叶又运至南路回疆八城,获利尤重。”
5、有哪些台湾日常词汇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沿用,但在1949年后较少用于大陆?
传统文化应该是台湾继承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