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浮夸风是谁搞的(大家讨论讨论,饥荒是人祸还是天灾?)

浮夸风是谁搞的(大家讨论讨论,饥荒是人祸还是天灾?)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大家讨论讨论,饥荒是人祸还是天灾?
  • 2、什么是浮夸风?
  • 3、要集体有养老,要单干有自由!你认为农村是搞集体化好还是单干好?
  • 4、请问唐朝的高祖是谁?
  • 5、谁能给我讲讲浮夸风时代的故事?
  • 6、浮夸风造成了什么后果?
  • 正文

    1、大家讨论讨论,饥荒是人祸还是天灾?

    58至62年的大饥荒不是什天灾,是大跃进、大食堂引发的人为灾难。

    2、什么是浮夸风?

    浮夸风是中国特定时期的产物,当时正在大搞“大跃进”。1958年至1960年间大跃进时期的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首先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 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也是导致后来灾荒地主要原因。

    3、要集体有养老,要单干有自由!你认为农村是搞集体化好还是单干好?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南街村早已给出了答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没有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这才是农民需要的养老模式!

    4、请问唐朝的高祖是谁?

    一般来说太祖就是开国皇帝。刘邦是太祖高皇帝, 之所以称高祖是因为司马迁《高祖本纪》。按习惯应该称“汉高帝”,类似于汉文帝汉武帝, 这里的“高”,“文”,“武”是谥号。而“太祖”是庙号,只有功劳很大的皇帝才享有,比如刘邦的“太祖”,汉文帝的庙号是“太宗”, 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 而汉景帝就没有庙号。唐朝大搞浮夸风,追封李渊的爷爷虎子哥(唐朝以前马桶叫“虎子”,为了避讳李虎而改称)为太祖,到了李渊这里只能“高祖”了。 这风刮得太猛,顺便把谥号也给玩坏了,之前一直到隋朝都是用谥号称皇帝,“隋文帝”等, 唐朝给的谥号太j8长了,而这时庙号也变成了人人有份, 所以大家正好改称庙号XX祖,XX宗。 到了明清,因为皇帝一般都固定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开始用年号指代皇帝,比如“洪武”,“乾隆”等。 例外有明英宗有两个年号,清朝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好像是没有年号

    5、谁能给我讲讲浮夸风时代的故事?

    地能收十万斤水稻。

    乙:纯粹是胡说八道。

    甲:别看是胡说八道,楞有人相信。

    乙:谁信?

    甲:某些干部。

    乙:他们干嘛要信这个?

    甲:为了虚报数字往上爬。

    乙:净想着升官。

    甲:不但农业上搞浮夸风,工业上也搞浮夸风。

    乙:工业上怎么搞的?

    甲:有一位二轻局的局长到下面去视察。

    乙:检查工作。

    甲:先到了寿材加工厂。

    乙:这个寿材加工厂都生产些什么?

    甲:生产骨灰盒。

    乙:噢,殡葬用品。

    甲:局长转了一圈,问厂长说:“你们每天生产多少个骨灰盒?”

    乙:询问产量。

    甲:厂长汇报说:“多了不敢说,每天一百八十万个没问题。”

    乙:嗬,那得死多少人呀!

    甲:局长说:“你们光生产骨灰盒不行,要想办法增加新产品。”

    乙:厂长有办法吗

    甲:有。厂长请示局长说:“您看我们做音箱行不行?”

    乙:好嘛,骨灰盒式的音箱。

    甲:局长指示说,你不要老是在骨灰盒、音箱上打转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儿,要把胆子放大一点,要敢于想象,打破条条框框,做那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回去好好想一想,明天到局里汇报你的新思路。

    乙:这位局长还是个急性子。

    甲:出了寿材厂,局长来到了食品厂。

    乙:食品厂有什么产品?

    甲:专门生产元宵。局长转了一圈,问厂长说:“你们每天生产多少斤元宵?”

    乙:厂长怎么回答?

    甲:不多,每天也就一亿多斤。

    乙:好家伙,比下冰雹还厉害。

    甲:局长说:“你们光生产元宵不行,要想办法增加新产品。”

    乙:那就想办法吧

    甲:厂长请示局长说:“您看我们生产煤球行不行?”

    乙:肯定不行!这是食品厂。

    甲:局长也是这么说的。局长还说:“你们不要老是在元宵、煤球上打转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儿,要把胆子放大一点,要敢于想象,打破条条框框,做那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明天到局里汇报你的新方案。”

    乙:也得去汇报。

    甲:出了食品厂,局长又来到了挂面厂。

    乙:挂面厂?

    甲:就是做面条的。

    乙:噢。

    甲:局长转了一圈,问厂长说:“你们每天生产多少斤面条?”

    乙:厂长肯定还得吹。

    甲:不多,够全世界人民吃十年的。

    乙:不上税也不能这么吹牛呀!

    甲:局长说:“光生产面条不行,你们要想办法增加新产品。”

    乙:面条厂的厂长有办法吗?

    甲:有。厂长向局长请示说:“您看我们生产墩布行不行?

    乙:墩布?就是拖地用的那个东西?

    甲:是呀。那玩意也是一条一条的。

    乙:哪跟哪呀!

    甲:局长说,你们不要老是在挂面、墩布上打转转,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儿,要把胆子放大一点,要敢于想象,打破条条框框,做那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回去好好想一想,明天到局里汇报你的新思路。

    乙:都得去汇报。

    甲:第二天,三位厂长来都到了二轻局。

    乙:向局长汇报新方案吧

    甲:寿材厂厂长说:“报告局长,昨天晚上我一宿没睁眼,抱着骨灰盒我想了一夜,直到天亮才想出了一个方案。”

    乙:什么方案?

    甲:我们可以做钢琴。

    乙:啊?骨灰盒能做钢琴!

    甲:局长点点头说:“不错,这个想法有档次,就这么定了。”

    乙:能行吗?

    甲:你管行不行的。轮到食品厂的厂长汇报了。

    乙:他怎么说的?

    甲:报告局长,昨天晚上我吃了三斤元宵,好不容易才憋出个主意。

    乙:吃撑了着吧?憋出什么馊主意了?

    甲:我准备生产人造卫星。

    乙:憋出人造卫星啦?

    甲:局长一挑大拇指:“好哇。正月十五之前一定要搞出来,放到锅里去。”

    乙:放到锅里去?

    甲:放到天上去。

    乙:别做美梦了。

    甲:最后是面条厂的厂长汇报。

    乙:他昨天晚上吃了几斤面条?

    甲:没吃面条,他说他昨天晚上整整三宿没睡觉。

    乙:真能编瞎话,他会数数吗?

    甲:面条厂厂长说:“我有个没煮熟的想法,请局长捞出来尝尝。”

    乙:满脑子面条。

    甲:我们厂的库房里有几台报废的面条机,我想利用休息时间把这几台报废的面条机好好修一修。

    乙:修面条机干什么?

    甲:建一个大型轧钢厂。

    乙:啊?

    甲:力争年产钢筋五千万吨

    6、浮夸风造成了什么后果?

    1958 年的“浮夸风”历时长,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浮夸程度大,而且危害极大,给党、国家和全国人民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损失.

      1958 年的“浮夸风”是我竞在指导思想上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而“浮夸风”的蔓延又使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直接导致了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失误.

      第一、“浮夸风”带来的高估产使我党误以为我国的粮食问题以至农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这一错觉直接导致我党出现了全民大炼钢铁、高征购,吃饭不要钱等决策失误.

      第二,浮夸风”起了误导作用,使我党和我国人民以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为期不远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夸风,是“共产风,的源头之一

      第三、由浮夸而来的一系列统计数字掩盖了事实真相,使我党难以觉察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及时刹住跃进战车,反而认为大跃进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从而作出了继续跃进、更大跃进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跃进标,出现了新的浮夸.

      此外,1958 年的“浮夸风,损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搞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