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是哪一年(四万亿要来了,房价要大涨了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四万亿要来了,房价要大涨了吗?
不管四万亿是真来还是假来,未来全国房价出现普遍性大涨的可能性都不大。
房价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期,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楼盘、不同户型的涨跌不再统一,而是显现出多样性,优质的、供不应求的房子房价仍旧会上涨,低质的、供过于求的房子房价不可避免的会下降,主要原因是投资性需求大幅下降。
同时,我国房市市场已经基本进入到了成熟期,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都比较理性,这样的话购房者对房价的助推作用将会非常的小,很难再出现大涨或大跌的情况。
同时,国家已经确立了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所以国家也不希望房价出现大涨。如果四万亿真的来了,国家会控制四万亿的流向,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些资金进入房市。
当然,虽然全国不出现普遍性的大涨,但是个别城市不排除出现房价大涨的情况,这主要集中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一线二线的部分城市,另外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也是有可能造成海南的房价大涨的。但是一旦出现大涨的苗头,国家肯定会出手进行调控,否则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房价上涨会给人们造成全国房价要大涨的预期,这是不利于全国的房价稳定的。
2、1年“吃”出4万亿,餐厨垃圾处理差钱吗?
您好,环保知识不了解。
3、美国一年狂砸4.6万亿军费,拥有4万架一流战机,为何始终都拖不垮?
我认为,美国如此庞大的军费,为何没有拖垮美国,反而美国越来越强。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最核心的是美元。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持全球霸权地位,主要是美国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也就是说美国没钱了,在家狂印货币,就可以得到世界的资源。现在全世界都在买美国国债。因此,军事领域也一样。美国的军费并不是美国在承担,其军费完全可以以美元的形式,转嫁给全球,所以4.6万亿算什么?
第二,军费推动经济。美国虽然每年投入如此多的军费,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用在打仗和武器消耗上。而大部分的钱主要用于军事科技的研发,军事武器的研发,以及武器的采购。这些钱不光直接用到了企业头上,而且实实在在推动了就业,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军事科技转化为民用科技,更加巩固美国的科技地位。
第三,工业体系。前苏联为何被拖垮,主要原因是其经济结构问题,大部分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而每年大量的钱也都放在军事上,逐步使得结构矛盾不可调和。而美国来看,军事工业占比不大,而且美国工业体系完善,不会因为军费的投入而造成压力。而且,这种军费投入反而会加快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可谓是相得益彰。
第四,军事的意义。美国现在霸权的基础是美元,而美元靠什么维护?那就是军事。美国现在国债高达20万亿美元,比美国GDP还要多,但是因为美元的地位,世界各国不得不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买单。因此,美国的军费投入只会多不会少,关乎全局。
第五,军火的出口,美国军火产业可是个支柱产业,是全球最大的军火出口国,而美国武器的受青睐,主要还是科技的投入,美国庞大军费支撑是不行的。而且,军费越多,卖出去的军火也就越多。而且美国经常利用一些过时的武器,打打小的战争,不仅使得外资流入美国,也会使得国际上购买美国武器的欲望和规模不断扩大。
4、25万亿基建计划,对于房价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2008年M2是47.5万亿,药量为十二分之一(4万亿)。
2020年M2是200万亿,暂定药量为八分之一(25万亿)。
2019年中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55万亿,2020年仅仅过去了两个月,7个省市的计划投资规模已经将近2019年的一半。
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患多烦忧昨日之事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行的货币都已远超历史平均水平,在这史无前例的印钞运动中,全球大部分国家资产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
有人将经济增长比喻成一个上升的电梯,不管你在电梯里是蹲着站着跳着,只要你在电梯里财富就会增长,进去的越早(楼层低的时候进入),下去的越晚(楼层高的时候出来),就能做到资产增值最大化,这就证明房价上涨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作用。
社会趋势一定要跟,顺势而为一定要做,努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
今日之患
适度的货币刺激必然带来经济繁荣,这是被世界货币发展史证明过多次的真理,但经济繁荣的本质是,生产能效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商品的价格应该不断下跌,才能是真正的经济增长模式,单纯靠法币(官方货币)刺激经济是没有实体支撑的空心住。
同时货币过度增发,导致资产泡沫膨胀过度,实体已然松动,投资大行其道,暴富变成梦想,贪婪反噬道德,巧取豪夺投机倒把成为热议话题,企业无心经营,个人没有定力,货币的洪水让整个社会都在随波逐流。
今天的25万亿会重现昨日4万亿对房地产的辉煌吗?昨天,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红利优势,有80后独生子女的买房高峰期,有在当时并不高的人均平米数。今天,这些往日的优势逐步消耗殆尽。
昨天,我们依靠货币的大水漫灌,经济不断上涨,今天,经济衰退已开始显现,GDP增速开始下行,之前保七,现在保六,疫情过后很可能会提出保五点五。
昨天,货币宽松导致资产倍数上涨,随即开始调控,开始去杠杆,今天,杠杆率不降反升,资产价格仍居高位,房价回落遥遥无期。
昨天,一至五线城市房价还未全面系统性上涨,今天,连五线下属县城,房价都至少涨了两轮。
昨天,各地政府严控基建扩容,基本没有什么债务,今天,截至到2019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072亿元。
昨天,通货膨胀属于很低的水平,感受不到物价的暴涨。今天,国人消费最多肉类价格涨了几轮。
昨天,我们需要解决的只是内需消费扩大问题,今天,外贸,投资,消费都需要解决。
综合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失去了再次爆发的基底。
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以房地产行业为核心,配以基建辅助投资,造成国内债务扩张,地方不断发债,房企融资不断,个人杠杆升高,直接导致地方为还钱靠卖地,开发商为还债靠卖房,最后个人加杠杆接下债务,妥妥的乾坤大挪移。
在这一循环中,依附房地产行业的各个产业都得到了债务转嫁的机会,但多数企业并未因无债一身轻发展本行业专业技能,反而加入了继续翻炒房价的队伍,使得债务已经被完全扭曲,并且周期不断拉长。
从某方面来说,如果25万亿基建造成房价再次大幅上涨(年增长超过5%),反而会对经济造成更大负担,又会走回房价刺激经济的老路,产能过剩,增加基层负担,拉大贫富差的社会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继续开动印钞机对于煎熬中的各大房企来说肯定算是个利好消息,对于各地区来说,继续保地价和房价的信号也异常明显。
以上的道理大家都懂,政府更明白,但是必须特事特办,新冠是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在这个事件所影响到的周期内,稳经济稳社会才是第一要务,投资基建恰恰能缓解这次新冠对经济的整体压力,债务拉升的副作用只能等疫情过后在补救。
一切为了城镇化有人判断基建大礼包会导致房价继续上涨,我倒不全是这么认为,基建无疑会让一些人对房价产生躁动心理,但重要的是这些钱不会直线落入买不起房子那些人的口袋里,也就是说短期内买不起房的还是没钱买,等基建逐步上马,各地投资基金逐步到位后,通过时间差让货币流向个体,利用差异化消费来避免资金直接进入房地产推高房价。
房地产虽然告别了黄金周期,进入了白银青铜时代,但从未来的整体发展来看,虽然暴涨的基底不在,但也不会将房价一棍子打到底。在白银青铜周期内,房产会明显趋于分化状态,核心城市会触底回调,过度透支地区会止步不前喘口气。
无疑这次25万亿基建大礼包,成因中少不了国民消费意愿及消费预期的双下调,在外贸受阻,投资低迷的情况下,拉动消费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从基建的个人收益方来看,农民工无疑将会占较大比例,为何如此?因为稳住了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也就稳住了城镇化继续发展的锚,农民工有钱赚才愿意留在城镇中继续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继续发展才能继续带动经济向上。
通过之前的分析得知如果不搞基建大礼包,这次疫情导致的诸多问题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缓解恢复,那么这段时间(很可能3-6个月)原先在城市中工作的农民工就会因为在城市中没有收入,而转回农村,上亿的农民工返乡农村怎样应对,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将农民工长期留在各个工地上。
从根本上讲,城镇化必须为进入城镇的人口提供岗位,如果按照预期的城镇化工作岗位要求,这些岗位大部分都要带有养老医疗保险的全职就业岗位,这样在这些岗位中的农村进城人口才算是真正的落户于城镇,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农村进城人口都在从事短期和临时性的工作,尤其以农民工大军为主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即使是一些侥幸进入民企或国企的全职就业人员,工作年限也都在3-7年之间。城镇化率不是以户口性质计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计算。就拿当年中科院《2012年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突破50%大关,达到51.3%(人到中年记忆力减退,数字可能不太准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镇常驻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常驻人口中将生活半年以上的农村户籍也统计在内,如果抛出这些农村户籍人口,实际城镇化率为35%左右。由城镇化率的统计结果可见,城镇中不能缺少农民工的身影。
总结从房价上涨的基底,和中央房住不炒的精神,以及各基层民众的消费能力,消费观来看,25万亿基建计划对于房价的刺激作用不会很大,但肯定会撩起一些房价震动的涟漪,可能会结合各地区债务及经济受创大小,顺势进行房价调整(还是以不超速5%为基准),所以千万不要产生一种房产黄金十年时的错觉,认为错过这波行情,房价未来还会大涨。
5、是什么推动房产经济15.16年翻倍的涨的?
为配合去库存第①是货币超发,第②是狗屁“金融砖家"与开发商合谋编造了“金融地产"投资新理念。开发商坐地起价,一天一个价,一年间房价涨了一倍多,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更富了那些站台的伪"专家"!只是害苦了刚需和榨干了他(她)们父辈的养命钱!
6、4万亿什么概念?
这就是想当于上海一年的gdp总量,可谓是非常巨大了,都比的上有些国家的gdp收入了。
7、德国GDP将超过4万亿美元,19年会超过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吗?
德国GDP已经突破4万亿美元!根据德国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2018年德国的GDP为33882.2亿欧元,按照18年欧元兑美元平均汇率换算,约为40018亿美元,这是德国GDP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
那么2019年德国GDP会不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小编看来,基本上不可能,三五年内也都没有什么可能。2017年日本的GDP为4.87万亿美元,IMF预计18年日本的GDP会达到5.07万亿美元,两国的差距依然有1万亿美元。以德国目前的不到2%的经济增速(2018年德国经济增速为1.5%),即使日本停止不发展,三五年之内德国GDP也不会超过日本。
当然了,这都是基于美元GDP来衡量的,所以两国的GDP难免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德国GDP想要在19年超过日本也未必不可能,只要欧元大幅升值或者日元大幅贬值,那么2019年德国GDP就有可能超过日本。比如2017年德国GDP为3.68万亿美元,到了18年的4万亿美元,增长了8.7%左右,但德国18年的实际经济增速只有1.5%,所以德国GDP能够突破4万亿美元,也要归功于汇率升值。不过德国和日本的GDP差距尚有1万亿美元,即意味着如果德国GDP想要在19年超过日本,那么它的GDP名义增长要超过25%,如果要依靠汇率升值来达成GDP超日,显然可能性极低。
其实,早在1968年日本的GDP就已经超过西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日本GDP几乎都是德国的两倍。不过由于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速低迷,两国的经济差距是在缩小的。但德国的发展速度并不比日本快多少,早在2006年德国GDP就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十多年之后的2018年才突破4万亿美元,由此可见,德国GDP想要超过日本,也并不容易。在小编看来,从长远来看,德国GDP会赶上日本,不过那也将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