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平城是今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
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
扩展资料:
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即是郭城的北墙遗迹。
2、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山西大同市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今奈良)。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而以“平”命之。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一系列的首都建设,宫殿苑囿、楼台观堂等重大工程上百处。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从城北引如浑水,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首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确实是“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当时平城由皇城、京城、郭城组成。北面为皇城,皇城南是周回20里的京城,其外是周回32里的郭城。
3、运城和大同哪个是山西第二大城市?
运城和大同一直被拿来比较,尤其是哪个属于山西第二大城市的问题,或者哪个城市更好一些。当然这两个城市在山西的影响力也是非常的大,两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竞争。
大同是九朝古城,也是著名的煤都,煤炭经济一路走高的年代,大同的煤炭可以输送到全国各地,自然大同的经济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那时候的大同绝对是山西的第二大城市。现在的大同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扩大旅游业的影响力,环境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运城,有着“古中国大运城”的美誉,如果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那主要看的就是以运城、临汾为代表的晋南文化。运城,地市平坦,属于平原地区,所以农业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运城市也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上古文化、关公文化一直是运城的代表。
运城和大同,两个城市各有特点,尤其是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之大不大于面积之大,而在于影响力有多大,这两个城市在山西来讲应该是不分伯仲。
4、北魏都城平城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大同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具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特点,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北魏帝都”、“辽金京华”、“明清重镇”,大同,这座低调的城市,却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当古老的气息和异域般的塞外风情在此交汇之时,大同的面纱被逐渐揭开,从北魏时期气势恢宏的云冈石窟到辽金时期的华严寺和善化寺,从神秘而佛道儒交融的悬空寺再到先至今仍仙气缭绕的道教名山恒山,这座塞外之城将多民族的文化完美地杂糅到自己的血液中,造出了一个新的却毫无违和的“大同”。
来到大同,处处可见当年北魏都城的痕迹。市区有魏都大道、魏都国际酒店,当年的北魏城墙也全面重建完成,屹立在大同街头,彰显着曾经的都城风范。到了大同,不得不去的地方有很多:
1、 大同古城大同城筑邑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了,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因此洪武五年(公元1372 年)大将军徐达在旧城基础上增筑,形成今天世人所看到的大同镇城。最后完工的大同镇诚呈大致正方形。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极大的毁损,现存城墙极少保存较好,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了,保存较好的城墙段有四处:即城墙的四角,东北角是全市保存最好的地段。 虽然现在的古城墙是新修的,但是气势足够宏伟,登上城墙亦能一览大同全景。
2、 华严寺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分上下两院,一般称为上华严和下华严,两院同在一寺之中,有月门相通。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最值得看的是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宝殿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代遗存,未经修缮,初入时,从斑驳而破旧的宝殿大门和殿内色迹深沉微醺的壁画就能看出,下华严寺内有众多的辽代塑像,“合掌露齿菩萨”是最为有名的一尊,汉人寺庙中的菩萨像多偏传统,而这做菩萨则露齿,露脚、露背、颠覆传统,被郭沫若称赞为“东方维娜斯”。
3、 法华寺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
4、 恒山恒山是道教圣地,自古为兵家据险以守之地,以丰富的景观特色著称于世。恒山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天峰岭与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东西两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 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充满了神话色彩。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迹。四千年前舜就来过,把恒山封为北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来过,不仅如此,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也来过。可见恒山的的地位。
5、 悬空寺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有殿琮楼阁40 间,其实悬空寺不大,最值得惊叹的是它依靠榫接结构,嵌入崖内而不倒,登上悬空寺,楼窄,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地震各种灾害侵袭,悬空寺依然巍峨不倒。楼阁间以栈道相通,寺不大,但巧夺天工,诗仙李白观后醉书壮观,徐霞客赞为天下巨观。
6、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冈石窟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
云冈石窟一共有20窟,其中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第五六窟为双窟,窟内壁画精美绝伦,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的石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第十八、十九、二十窟为一组,第十九窟是中心窟,开凿时间最早。第二十窟为露天造像,据传早年窟顶坍塌但是佛像丝毫未毁,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结禅定印,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气势雄浑的神情,突出表现了鲜卑游牧民族的强大,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与象征。景区内还有石窟博物馆,展出石窟残件,介绍石窟大历史。7、 大同土林
大同土林,当地人叫" 石板沟",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杜庄村的一处自然风景区,当地人称之为“石板沟”或“狐仙庙”,是目前华北地区唯一已知的土林景点。土林处在东西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三公里的区域内,土林中的土柱、土壁天然而成各种造型,宛如一尊尊雕塑,确实壮观。图片来源网络!
5、大同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这座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投资与建设,城市绿化与园林覆盖取得明显效果。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如果从城市的渊源以及历史知名度来说,山西的11个城市中,大同恐怕是第一个要说话的,尽管从经济上来说,它现在只是个旁落的煤都。尽管在山西这11个城市中,大同除了城市规模,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黑色明珠早已没有了往昔的那个耀眼光环,连省内第二交椅也已经被其它城市取代,但这座已经历越数千年的塞外古城,依然有很多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
在山西这个内陆的省份,所有城市的颜色都是一种忧郁的深灰色,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滞后,这里大多是一片沉闷,包括山西人,在外界的眼中,也是缺乏激情和梦想的一个内陆人群。其实这是不了解山西,也更不了解山西人的一种看法。这要首先从大同说起。
大同其实是个充满梦想的城市,除了它本身的名称“大同”外,也许是历史上各个阶段都曾有过的辉煌造就了这种内陆独特的城市性格。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大同人,也自然成了山西11个城市中,最具梦想的市民。
如果说山西“土”的话,应该说这个人是没有来过大同的,站在大同城市的街上,可以看到街上穿行而过的大同美女们,身着时尚的华服,并不比沿海哪座时尚的城市相逊色,其实这也是大同一景,凡是在这里小住几天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大同的美女可真多!
其实大同姑娘的美是有原因的,除了这里水土适合美女生长发育外,这里的时尚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带有这样的疑惑:在山西这个封闭的内陆省份中,难道真有这样的好地方?
这要从山西的这个历史渊源极为深厚,其中更为深厚的大同说起。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在明末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蒙古部落的瓦剌大军掳走之后,当时随军的很多皇室女子和后宫嫔妃散落民间,嫁给了当地人做妻子,因为底胚好,自然下来美女就成了这里的一大特产了。
这只不过是个传说,但大同这个地方漂亮的女孩子确实不少。
如果从时尚的角度来对比的话,这里当之无愧的是山西11个城市中的最时尚的城市。
抛去时尚的因素,这里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北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当然,当时的名称不叫大同,北魏时期叫平城,辽金时期该称上京、中都,曾经的京华盛地,多少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在这里创造了历史上一段段的辉煌?而这种独特的人文优势,又是山西哪个城市堪与相比?
就是近代,这里也曾经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也一直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建国初期,这里就被定位为新中国的煤炭基地,当一列列装满煤炭的火车不断的开往首都,开往全国各地的时候,这时的大同人也许是从心底发出这样自豪的声音:咱大同可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当时,大同被称做是“黑色明珠”、“煤都”,本来暗淡的煤炭黑色,在50多年里的时间里,大同人把这种颜色赋予了一种鲜亮的光泽。也逐渐形成了大同这座城市和人民共有的性格。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起大同和大同人的都是一个字的评价:牛。因而也产生了对大同这座城市,以及大同人很多负面的猜测。
其实大同人是非常好处的。并不只是那种傲慢的神情。
也许是塞北千年的风沙的吹拂,造就了生活在大同这个城市人的另一种风情:豪爽、直性子。
但这种豪爽和直性子并没有给大同带来外界对它更好一点的印象,很多时候,不太了解大同的人,只是认为大同是个大腕喝酒,大块吃肉的地方,人们强悍好斗,处处透出的是一种胡人的习气。
其实这和大同的傲慢一样,都是地缘因素多年形成的结果。
时间从大同开始辉煌的北魏时代开始算到现在,已经是经过了一千多年了,现在的大同,显然不是千数年前那个辉煌的都城了,当岁月在逐渐磨平它曾经光彩的痕迹的时候,大同这个城市的性格却逐渐形成,尽管风光不在。
大同真的是没落了,昔日煤都黑色的光环,现在已是空具其名,原来山西经济的第二把交椅,也让其它城市取代。
但大同这个城市的性格没变,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人的性格没有变。
在说起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时,大同人会用一种自豪的语气这样说:我们大同过去怎么样怎么样等等之类的话,因为在他们眼中,是从来看不起包括太原在内的其它城市的。
这种深入到骨子里的傲慢,在今天已经旁落的煤都,显得尤为扎眼。
6、汉高祖时期的平城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大同,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北魏平城,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就在今大同北魏明堂。北魏孝文帝改革从平城迁都洛阳。辽金西京大同府,南院大王的萧峰,就是坐镇大同府,塞上牛羊空许约,过了雁门关就是辽金之地,说的就是这里。还有令狐冲做掌门人的恒山在大同,明九边之首,宣大总督,大明王朝第一防线。明英宗土木堡,明武宗应州大捷就是在这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昙花一谢,可以说每朝每代都在大同这里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历史传说。
7、古代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
平城位于现今山西大同,是北魏孝文帝建立的初始都城,后迁到洛阳
8、大同作为曾经的大城市,现在除了城区面积城区人口还说得过去,其他方面都拿不出手,你怎么看?
你是很久没有来大同了吗,我觉得大同能拿出手的东西很多。
旅游:大同的景点众多,且知名度都不低,还有城墙,全国也没几个城市有,九龙壁、华严寺、云冈石窟等等这么多的著名景点都集中在一个市,在山西也不多见。
文化: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可见大同的文化地位之高。
城建:近年来,大同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建方面大同也绝对拿得出手。
环境:这一点更是没的说,大同是整个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距离不远的太原北京常有雾霾,大同就是没有,大同蓝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名片。记得《奔跑吧》来大同录制的时候还专门提到。
展会:大同近年来的各种展会很多,雕塑展、电影展,今年还有面食节,其中不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还吸引来潘家园。
能源:这个更不用说了,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
美食:大同美食数不胜数,刀削面、大同烧麦、羊杂、兔头、铜火锅等,能拿得出手的美食太多了。
现在的大同已经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