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吗(今天网上又把朱之文推上了热门,你认为这是真的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今天网上又把朱之文推上了热门,你认为这是真的吗?
朱之文现象是社会的一种悲哀和失智,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祸害了广大年轻的一代人。让一个无赖懒庸的人充斥整个社会的舆论平台和网络世界,宣传一种不劳而获,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二流子农民,是世风的低下,欲望的贪婪,道德的沦落。整个社会和人们应该反思、觉醒、警醒了!朱之文现象宣扬了什么?是一种低俗低级趣味的文化现象,是对传统文化的渎赎和贬低。是鼓吹不劳而获,不劳而术,对金钱贪婪的人生价值观。是对年轻一代人的毒害和危害。应该深思我们的年轻人该走向何处?我们的社会该走向何处?我们的民族该走向何处?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了,否则会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2、网贷欠款后,有催收人员说要上门,这是真的吗?
看你欠多少了,欠的不多也就吓吓你而已。还上门费这些,完全就是吓唬你。我接的电话,我说没钱。他说上门搬东西。我说打开门让你搬,只要你敢,入室抢劫十年起步。你也吓吓他呗。还有吓我老婆说夫妻共同债务,老婆必须得还,我直接说你先把你老婆的还了,你老婆借20万在外面养汉子呢。
3、周围不少到过美国的朋友说,美国现还很落后,这是真的吗?
一、美国不如中国的地方:
1、铁路,美国铁路通车里程虽然多于中国,但高铁几乎没有。
2、工作效率,多数部门工作效率低,比如我在中国装宽带,一般两天搞定,在美国等了两个月。
3、政府不管的事情太多,政府救灾应对能力差。比如有年冬天我住的地方遭遇暴风雪,整个大区大面积停电,大约40万人在没电环境里生活了一个多星期,政府却袖手旁观,等电力公司解决。这种事情要发生在中国,肯定是政府第一时间牵头解决。再看看美国政府历年应对飓风、山火和此次新冠疫情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政府仅仅做到了维持灾区社会秩序不混乱。除此之外,如医保、基础设施维修、消防很多事政府不咋管,都交给企业或社会组织做,极大的诠释了“小政府,大社会”。
4、种族歧视确实客观存在,有些时候会激化。
5、美国的医疗保险都是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主导实施,不是中国这样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社会保险。虽然,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起步早,但难以做到全民医保,因为保险公司是企业,追求利润仍是经营目的。中国的社会保险虽然起步晚,但只要坚持发展下去,不断完善,覆盖率会大大高于商业保险。
二、美国优越的地方:
1、企业对职工权益的保障比较到位。
2、物价普遍低廉,而产品质量不错。
3、人际关系相对单纯,没有中国社会的那种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人活得比较轻松。(这是我留在美国的主要原因,本人很烦搞人情世故)
4、地大人少,物产丰富,除了工业区和城市商业区,其它地方尽量保持原生态的状态,自然环境好,人均生活质量高。
5、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高等教育水平高。产学研结合的很好,科研经费充足,学术环境好
三、至于自由民主,这是很唬人的东西,也被国内很多人津津乐道。以我在美国的经历看,要投票时把你当人看,票投完了你该干嘛干嘛去,也就说,对于普通老百姓,如果不有意从政,差别不大。美国也讲所谓“政治正确“,那就种族歧视问题,很敏感。美国的媒体也有倾向,新闻节目多数聚焦于自身选举活动、财经热点、或对政治人物的讽刺(往往都是政治观点对立双方相互攻击),对其它事情几乎不感兴趣,对于国外的新闻有选择性的报道,比如美国好几次严重的枪击案,我都是最先从国内亲友那里得知的,美国媒体上几乎没有。
这是我在美国多年的感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4、有的人说家用净水器一定程度是个骗局,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十几年前,我为工厂安装了一个过滤水系统,初步认识了滤水设备的基本结构。
几年前,我发现家中自来水有些问题,用自来水喷洒植物,水珠蒸发后叶面会出现白色的斑点,喷洒次数多了,叶面会被这些白斑全部封盖,严重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厨房里,广州人喜欢做蒸菜,蒸鱼、蒸肉、蒸排骨甚至蒸蔬菜等等,家里用作蒸锅的不粘锅使用一段时间后,锅里结下一层厚厚的白色水垢,清除起来很困难,因为不粘塗层不允许野蛮对待。我把这问题发在朋友圈里问大家都有什么解决之道,得到的答案是可以装滤水啊!
经过反复甄选,用2000多元安装了一套知名厂家的滤水系统,用作厨房的食物洗滌和蒸菜用水。然而,这个系统根本不能过滤水垢,原来什么样子,后来也什么样子。幸好我的小区有安装大型的循环滤水系统,用这个系统的水就不会产生水垢。说到这里,读者会觉得奇怪,有现成的更好的不用而另外装差一级的?原因是我装修房子时切断了厨房的过滤水源,取用有点麻烦。
是什么决定了两种设备最终产品的质量不同呢?据我所知,是过滤介质的不同所致。深度过滤(可以直接饮用)系统过滤得更细,能够把细菌个体大小的物体分流出最终出口之外。但这种系统会产生浓水(或者简单说是废水),而浓水和净水的比例是3:1甚至更高。我工厂里安装的是这种系统,系统产生的浓水可以在其他生产环节的需要下被用掉,而这却是一般家庭使用难以接受的,除非你把滤水系统做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把浓水贮存在特定的容器里供洗衣机、厕所水箱甚至其他用途使用,否则非常浪费宝贵的水资源,极不环保,全民使用这种系统是不可想像的。这种系统最容易辨识的特点是必须使用电力驱动水泵工作。而我家里的使用要求不高,所以安装的是滤芯形式的系统,但我想不到这种价格的产品竟然不能达到过滤水垢的目的。
有人说水垢是营养物质,我觉得我们的身体可以不理会这种营养。我和身边的朋友们一样,煮饭煲汤全部用过滤水,因为我觉得自己健康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可以从食物里获得而无须依赖饮水。从纯净水现世至今已经有一定的年头,没有出现因为长期饮用纯净水而出现健康问题已经给出了答案。而自来水中的水垢的确是触目惊心,甚至宠物狗也受不了,长期喝自来水的小狗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的情况很普遍。或者说结石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饮用不经过滤的自来水。看水垢的严重程度只需要放一汤匙的水在锅里烧干,就能马上见到水垢的真面目。
有人说水垢并不影响人的健康,这个认知不大正确。水垢在热水中析出时会吸附水中的重金属,谁都不希望重金属进入自己的身体。而形成水垢的碳酸盐遇到胃酸会分解出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却是形成人体结石的主要物质,所以说清除水垢是有一定的健康意义。估计狗的胃酸能够催生更多的金属离子,因此它们喝自来水会出现更多的结石状况。
在这里就事论事,我不是专家,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问题予以讨论,但就自已的使用需要而言,滤水系统是没有用处的。所以,要安装滤水系统的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要求是什么。不过除了水垢,已经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城市自来水还有什么是要过滤的呢?如果自己地区的自来水质量很糟糕的话,在选购过滤系统时应该充分咨询滤水器销售业务人员,弄清楚使用什么类型的滤水器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会像我一样徒劳且白花钱。
以前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水龙头上装一个简单的滤水器后,电热水瓶的不锈钢内胆的水垢基本上消失了,这是我想装滤水系统清除水垢的基础认知。而为什么使用更大型的滤水系统反而结果会如此的出乎我的意料呢?我觉得这是因为不溶于水的水垢微粒被系统滤芯滤去,进入热水瓶的溶于水的水垢物质因为电热水瓶蒸发量小而浓度不足无法析出,所以热水瓶里不出现水垢附着。而蒸锅专门干的是高温蒸发的工作,锅里原来溶于水的物质遇高温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盐,并且由于高温加热迅速蒸发而达到了析出浓度,不断的蒸发令析出物质层不断增厚。这个沉积层有个特点,它处于水体中时是一种透明的状态,当把水倒掉后它才会显现白色的水垢层,估计是水垢中的金属离子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更多的碳酸盐而显露出白色,这样看来,能形成部分水垢的是水中存留的金属离子类物质。有评论说锅里的水就是碳酸盐溶液,我觉得这观点必须有一定量的碳酸存在于水里才能得到支持,毕竟碳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有限,而且碳酸盐过不了滤芯这一关。如果估计没错的话,清除水垢首先要清除水体中的金属离子。因为工厂里生产需要去离子水,我知道要清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可以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接触交换过滤除去水中的金属离子,但用失效了的树酯要用专门的方法予以酸洗复原,这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一位朋友评论提醒说,形成碳酸钙水垢的是溶解于水中的碳酸氢钙遇热后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碳,这个解释很合理,因为普通滤芯无法滤除溶于水的物质,被碳酸氢钙钻了个空子,来到热锅中才现出身来。
前些天,我把滤水系统拆了,连同9个未使用过的滤芯,放在了垃圾桶旁让保洁阿姨拿去换几个钱算了。因为使用频率不高,滤水器几年都未需要换芯,但我总感觉系统出来的水经过那么些脏了的滤芯不能放心使用。至于锅里的水垢,只好用柠檬酸、小苏打之类的东西对付对付。种多肉的朋友提醒说,喷洒叶面要用纯净水,以免多肉叶子表面出现丑陋的花斑。
新近在电视上推广的一个陶瓷滤芯净水器,不用电泵加压、没有废水、只需清洗而不用换芯,这看起来挺合理的,但估计这种靠自来水水压令水液通过陶瓷滤芯微孔的系统,供水量会成为问题,特别是在水压不足的环境中使用时。
从西方国家的供水系统看,滤水的工作不应该由家庭用户完成,供水公司应该为民众提供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5、经常听说在腾讯阿里工作只能做到30多岁就会被淘汰,这是真的吗?
有很大的可能,准确来说,不是因为年龄而被淘汰,是因为由于年龄增加而导致的拼搏状态的流失从而被淘汰。
30多岁,可以说是很多行业中的黄金年龄,但是在互联网企业,基本算是日薄西山的阶段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很多的行业中,经验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例如:律师。你打过的官司越多,处理过的类似案件越多,那么你的成功率可能就越高,名气也就会越大,未来能够有的发展前景自然是越广阔。而法律虽然也会不断的变化,但是大致的内容是不会变的,变化的频率也不会太高,所以,经验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却不是这样,由于技术的迭代非常的迅速,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新技术的问世,而需要有人不断的去对新技术进行研究摸索,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当新技术成熟的时候,老的技术就会被淘汰,从而曾经的经验可能会你有些帮助,也可能就变得一文不值。因此,不断的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的花费时间去学习提高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30多岁为什么会面临淘汰呢?因为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没有家庭、父母尚且年轻,精力也确实很旺盛,所以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平时996,休息的时候还会自己研究一下技术,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识域。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这样的员工自然是最棒的财富,于是很多的程序员在30岁之前就达到了一个职业的瓶颈。
而30岁以后,很多的程序员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家庭对于自己的需要越来越重,因此不在可能和20多岁一样,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再加上随着年纪的增加确实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精力不济的情况。所以,很多的30多岁的程序员开始变成了职场老油条,有事没事就摸摸鱼。对于这样的员工,面临的将会是淘汰的局面。
当然,这并不是非常绝对的,如果能够持续的保持进取心,30岁也并不是终点我们首先要明白,被互联网公司淘汰的30多岁的员工,大多都是基层员工,这些员工有非常强的可替代性。一个30多岁的普通程序员和一个20多岁有着3-5年经验的普通程序员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可能20多岁程序员还有着更强的激情。在这种情况下,30多岁的员工自然就面临的是淘汰了。
想要不被淘汰,那么就需要让自己变得不同,30多岁的我能够完成20多岁的小家伙们不能完成的任务,我能够做得更深,能够懂的更多,并且,让自己的履历更加的丰富,各种头衔能够往自己的脑袋上放。这样,对于公司来说,你是有价值的,而且还有一定的不可取代性,那么自然就和裁员、淘汰距离很远了。
不过,互联网行业的人改行也是非常多的,往往很多人还没有坚持到公司淘汰你,就自己先淘汰自己了随时保持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让自己的时间大部分都消耗在工作上,这是很多的中年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毕竟人都是懒惰的,很多人也是受不了互联网的这种高强度压力,在30岁上下就选择了转行。
我也认识不少转行的程序员,有的去做了销售、有的去自己开了个小店、由于干程序员的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所以做一些小生意也能够过得不错,主要时间上自由。所以也就离开这个行业了。
真正能够一直坚持在这个行业里,感到40-50岁的,还是少之又少。
6、有人说,中国的文学已经死了,这是真的吗?
死倒未必,奄奄一息却是真的。
中国文学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能不令人感慨唏嘘,好端端的蒸蒸日上间,却出现了下世的光景。
死与不死之间,其实早已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先兆:
后繁荣时代的短暂风华中国文学确实有过风华正茂的岁月,也曾经取得过特别傲人的辉煌成果。
时光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风华就走到了烈火烹油的尽头,一方面是改革开放蒸蒸日上,一方面是文学事业江河日下。嘶嘶雪尽之时,中国文学也就陷入了潦倒与挣扎的窘境。
原本四平八稳、仪态万方的纯文学,一下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就暴露在了尘埃闹市,跌落到家道中途没落的地步。这个过程来得太猛,还没来得及适应,就迅速转换了角色和心情,被迫在繁荣和萧条之间游移挣扎。
快餐文学的致命一击与纯文学悬然殊途的快餐文学,就在纯文学行将落幕的刹那间,给了纯文学致命一击。
改开以后的生活,融入了世界速度,运行在了效率至上的经济平台上。而这种快速猛烈的冲击速度,顷刻之间就将安步当车的纯文学一下子冲击得七零八落,连那个曾经养育尊宠与华贵的老窝都被一遭端了。
人们也不再乐于从那些厚重的大部头里面寻求精神慰藉,而改成了步行之间的埋头低吸,快餐营养也就荡涤了纯文学的最后一块阵地,使得纯文学名存实亡。
自身存在的致命残陋纯文学之所以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大环境,还是由于自身久在深闺的原因。
虽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纯文学的品牌效应却在这个时代被直接无视。盖是文学创作与当下的热火朝天有些貌合神离,甚至格格不入。
高雅的纯文学看不上奴颜婢膝的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既得利益却耻于纯文学的相伴为伍,这就造成了文学和利益之间的天然违和,两者各不相容,势同水火,就产生了无法避免的价值悖离和精神脱节,直接导致两者之间各自鄙夷,老死不相往来。
文学作者成了趋之若鹜的弄潮儿,后备的成长力量青黄不接纯文学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谷,纯文学的作者就感到了前途无着。呕心沥血炮制出来的厚重文本,却凄凄惨惨败给了鸡汤文、快餐文,这心里落差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弥平的,纷纷哀告时不我与,其奈创作何?
眼见纯文学黯淡无光,既得利益金光闪闪,搞创作的食不果腹,攒经济的日进斗金,搁谁都难以平衡,下海经商也就成了造富的唯一选择。
敢于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得到了实惠,更让创作者人心不古,就扭转身形开始和快餐便捷迅即接轨。
而文学创作,就腾出了一大块儿空地,成了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带。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创作者的执着心发生了偏离,哀莫大于心死,对纯文学不抱任何希望了,也就宣告了心目中的文学创作寿终正寝。
这么说也不能否认那些一直坚持在创作一线的固守者,但蚍蜉撼树,大势所趋,仅剩的一点力量也就难以撼动泰山压顶的威势,灰溜溜的败下阵来也就自然而然。
没有了创作的激情,失却了创作的土壤,内心躁动而失据,表现浮浪而盲从,再要重回那个创作盛世,已然了无可期,自然就日暮途穷,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垂死边缘。我个人倒是坚持认为:文学的土壤并没有全部失守,文学的良心依然还在抵抗,只要人心不死,希望就不会破灭,只要心中有图腾,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身能擘两雕弧,一剑能当百万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图片来自网络)
7、感觉美国和日本都讳疾忌医,这是真的吗?他们不担心病毒大爆发吗?
谢邀!
我想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些国家和政府都不会故意拿本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即使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他们对外可忽悠蒙骗,可讹诈掠夺,可侵略蹂躏,但对本民族,还是保护的。你说的“讳疾忌医”,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他们的真实想法或用意,绝非是我们的臆想。一方面,他们可能是大意了。他们仗着医疗事业的发达,技术的先进,把这此疫情没当回事,而忙于国内国外更重要的事。对于这一点,我们硬愿信其无;另一方面,这是他们释放的烟幕。借以干扰和麻痹别国政府和人民,使其放弃或消极其对疫情的有效防控。让别国在无硝烟的战争中遭受损失,他们再火中取栗,——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阴谋,我们硬愿信其有。因为欺降、忽悠、出尔反尔,是他们的惯用手段。他们的行为告诫人们万万不可放松警惕。
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是善良的民族,但我们对历史的伤痛不能不记,对纷纭乱世不能不察。这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矣。
8、听说养狗的人都会得一些“病”?这是真的嘛?
早几年看过央视十套“走进科学”栏目的一篇有关狂犬病和宠物病的节目。
主持人张岳腾向嘉宾说了一件事:青岛郊区一农民夫妇,女儿很懂事,学习很好,高考被北京外语学院录取。这天大的好事,让全家看到了希望。
谁知开学三个月后,这对夫妇收到校方电话,说他们孩子病了,要求他们将孩子接回来治病。夫妇俩急忙赶去,将孩子接回,送往青岛医院治疗。通过各项捡查始终查不出病因,又转入济南大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在绝望中又筹借资金又赶往北京求医,先后碾转北京各大名院,始终找不出病因。他们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又赶往上海。可是上海的诊断仍和北京一样~查不出病因。
最后的一丝希望破灭了,夫妇俩仍跪求专家,专家也被他们救女的心情给感动了,最后答应,介绍他们到北京传染病研究所去,去找XX专家看看。
北京专家根据病状,问及家中曾养有宠物?孩子有否被宠物伤害过,回答有养过,小时被抓过,专家惋惜的叹了一口气,病原找到了,可是己晚了。并告诉这夫妇俩,这病叫宠物病,目前无法治癒。
主持人问嘉宾,什么叫宠物病?嘉宾说就是宠物身上的病菌传染给人类,使人得的病,可以说是宠物病。并且还说人的免疫力和狗不一样。感染同样的病菌,狗不生病,人就有可能会生命。
主持人问宠物病怎么这么利害?回答是:宠物病和狂犬病一样可怕,死亡率都是100%,甚至比狂犬病更可怕,因为没有伤痛,容易被忽视。
主持人问:狗打疫苗能否杀死身上的狂犬病毒?回答:非也,疫苗只能提高狗自身的免疫力,并不能杀死身上的病毒。狂犬病毒主要藏于狗的唾液里,有大部分狗的唾液里都有狂犬病毒。最后还说现在有许多疑难杂症,查不出病因的病,都与宠物病有关。
宠物病,狂犬病是人类两大杀手,狗毛,身上的病菌,寄生虫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9、最近又出现了“赊刀人”,说玉米价格0.25元的时候再来收钱,这是真的吗?
“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一斤涨到一块钱,那个时候再收钱”,这是我们这里老一辈人关于神秘“赊刀人”的说法,七八十年代能够说出这样的预言,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那个时候后牛羊肉不过几毛钱一斤,玉米小麦也不过一两毛钱,谁也想不到这些在几十年后却全部应验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很多赊刀人却并没有过来收钱,所以让人们觉得会更加神秘!
小时候听到过“赊刀人”的传说,听村里的老辈人们讲,真正的赊刀人是很少讲话的,他们开口就是唱,夹杂着一些地方语言唱着“羊过千,牛过万,粮食涨到一块钱一斤来收钱的预言”,那个时候供销社一把刀卖两块钱,而赊刀人卖的价格却是十块钱一把,所以围观的人多,买刀赊刀的人并不多,因为那个时候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十块钱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记得当时赊刀人卖刀,不光自己会写一份欠条,而且还会让村里的会计作证盖章,以后凭条来收钱。老家隔壁邻居那个时候就赊了一把刀,刀的质量非常好,用了十多年都没有坏,等到2000年的时候玉米涨到一块钱一斤了,不过赊刀人却并没有来收钱。
有人说赊刀人其实就是一种超前的营销手法,利用预言故作神秘高价卖刀,虽然卖时分文不取,但是他们卖的刀价比较高,若干年后就能得到好几倍的利润。也有人说这些“赊刀人”都是以前南方五金行业的业务员,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有限,赊刀人利用人们的诚信,提前消费,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不过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很多赊刀人的信息已经丢失,无法找到了当事人,甚至一些老一辈的赊刀人已经过世,原企业倒闭或者转行,加上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口流动比较大,不像过去是定居的,几年后就能收到钱,现在不行了,几年来收钱连房都找不到,你找谁要钱,加上物价膨胀等等原因,很多以前赊刀人等到预言实现的时候,却并没有来收钱!
至于最近又出现了“赊刀人”,说玉米价格0.25元一斤再来收钱,我觉的是不可能的!当年“赊刀人”的出现是一种特定的产物,那个年代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们消费水平有限,赊账是一种常见现象!
不光是赊刀,还有赊卖小鸡,小鸭,小鹅的,就连日常生活很多也是靠赊欠为主,等到粮食收获换掉了钱再去还账,我记得我们这里直到90年代的时候,买西瓜,冰棍的时候还是以物换物,用粮食或者鸡蛋来换取相应的物资。而现在经济发展有目共睹,这种销售方式早已被淘汰掉了。
玉米作为国内三大主粮之一,价格走势一直比较稳定,很难出现大涨大跌的可能,随着这几年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用量也是逐年增加,加上农业成本的上涨,本来农民种地的利润就不高!
所以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玉米价格未来也会以上涨为主,想要跌到0.25元一斤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这件事很有可能就是一些人的杜撰和谣言,是不可信的!关于赊刀人的说法,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