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车改方案(如何制定一套完美的汽车改装方案?)

车改方案(如何制定一套完美的汽车改装方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如何制定一套完美的汽车改装方案?
  • 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车补吗?
  • 3、全国的事业编车补有什么规定?
  • 正文

    1、如何制定一套完美的汽车改装方案?

    在我看来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改装。汽车改装的过程是以牺牲一样东西的代价而去换取另一样东西,所以这件事本身就和“完美”背道而驰。这就好比把一个圆形的东西捏出棱角,棱角越多越尖,离完美就越远,所以在改车之前你必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改它的目的是什么?

    若是为了兴趣,开心就是完美

    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改装车的概念都是在动漫、电影、游戏里。其实那时候我们对车压根没什么概念,也完全搞不懂汽车原理啥的,改装的意义在我们眼中就是“让车看上去更帅气”。大大的轮毂,造型犀利的包围,鲜红抢镜的刹车卡钳,闪闪发亮的排气管等等,每个细节都紧抓我们的眼球。

    虽然大多数改装玩家时常会把“操控”、“动力”、“成绩”等名词挂在嘴边,但他们的需求内核都是“我想与众不同”而已,所以在我看来观赏性反而是汽车改装文化最重要的意义,没有之一。我想提醒所有入坑汽车改装的朋友,改装是你们的兴趣,而不是职业,真正的职业玩家意味着他背后有一整支庞大的专业团队和实力雄厚的赞助商,他们所付出的金钱、时间、汗水、泪水乃至生命是你们无法想象的。而一旦走上职业这条路,你却又会变得无比痛苦和孤独,因为你永远走在一条离“完美”越来越远的道路上,但你不得不坚持走下去。

    若是为了性能,不改最完美

    改装这件事和中国的武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喜欢的是它的一招一式,而非真正的战斗力,后者只是一个旁观者眼中的美丽幻想罢了。

    汽车改装文化最早起源于赛车运动发达的欧美,后来渐渐蔓延到全球,在一些较早接触改装的国度里,玩家们对改装车的认知已经相当成熟。中国算是接触改装文化较晚的地区,因此不少入坑者的想法过于浪漫,它们很难把现实和幻想区分开,天真地认为自己刷了ECU,换了大轮毂和大卡钳,改了短簧和排气,加了大包围和尾翼,就可以爱车变战车了。可事实恰恰相反,99%的车改完之后不但没有表现出飙升的战斗力,相反变得特别难开,这和“完美”二字完全背道而驰。

    什么是完美?答案是平衡。其实每辆被我们从4S店提走的原厂车就是最完美的,那是成千上万名工程师经过四到五年的开发周期创作出的艺术品。在特定的成本、市场、定位等限制条件下,车辆的动力总成、悬架、转向、制动、车身、内饰、电子系统都已经是最完美的组合了,任何在此基础上的修改都将是画蛇添足,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让车变得不好开,甚至不安全。

    还记得我开头说的那个圆吗?如果你想把这个圆捏的更圆,要么不捏,要么就坚持捏出无数个棱角让它重新变成一个更大的圆。就单从氪金的层面你就做不到,除非你愿意花费至少十倍的车价去改装,就像WRC的赛车除了车标全都和原厂无关一样,即便那样,WRC的车仍然远远谈不上完美。

    改装是一种态度,没什么丢人的

    不要被那些来自“性能”玩家,以及那些自视清高的看客的嘲讽所吓倒,不要认为自己处于鄙视链的底端。站在鄙视链顶端的人都是自大的傻子,所以如果你认为在轮子上装跑马灯很炫酷,那就去装,如果你认为加一个大尾翼很风骚,那就去加。一辆车怎么去改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态度,一种把汽车从代步工具升级成文化的态度,文化不分高低贵贱,只分你自己喜不喜欢。改装不存在什么完美,那些所谓把车改得很完美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那是一种自卑,无法接受自己不完美的自卑,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缺陷。

    最后,向走在汽车改装这条路上所有“完美”和“不完美”的人致敬,你们赋予了汽车生命,中国的汽车文化发展需要你们!

    只讲真话的硬核系说车,关注“马头人车库”

    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车补吗?

    事业单位有车补,但绝大多数岗位都是实报实销。

    行政单位,包括公务员和行政工勤都有车补。

    公务员公车改革早已到位,从2016年开始,各级公务员(包括基层公务员)均已发放车补,具体标准各地不一,但基本上相差不大。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厅级干部车补上限为1690元,处级干部车补上限为1040元,科级以下干部车补上限为650元,并且,正厅、副厅,正处、副处以及正科、副科之间的车补也有所差距。就连行政工勤也按科员标准来发放车补。

    另外,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参公人员车补标准和公务员标准是一样的,而参公单位的工勤人员仍然是事业身份,是没有车补的。

    事业单位车补也基本改革到位,很多地方,原来配备公车的岗位可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其他岗位实报实销。

    不论公益一类还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当前公车改革已基本到位,绝大多数地方采取的措施是实报实销,也就是凭票据报销,比如,你打车到其他单位送文件花了20块钱,那么你就可以向单位报销这20块钱的打车费。

    当然也有的地方规定了部分事业岗位享受车补的情况,比如,有的地方规定,管理六级以上岗位可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车补,或者,原来配备公车的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取消公车后可享受车补。但是,对于广大普通的事业编干部来说,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得据实报销。

    事业编混岗是造成车补发放不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感觉,凭什么公务员发放车补,事业编不发放车补,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单位,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这样岂不是有失公平。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基层单位,特别是乡镇上,很多事业编干部都在行政单位工作,干的都是行政单位的活,那你说只给公务员发放车补,是不是有点不是很公平。

    总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车补一般都是实报实销,个别岗位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

    3、全国的事业编车补有什么规定?

    全国车改办原来要求的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全国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完成。从各地陆续开展的试点改革完成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在多省、市、县以多点推进的方式陆续完成,从已经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地方,其公车补贴发放情况主要有三种:

    1、参照公务员公车补贴发放形式:即按事业单位人员级别不同,发放标准不一样,科员办事员每人每月500元,副科600元,......,厅局级正职1690元。参照公务员发放的主要集中在省直事业单位,部分以管理职能为主的事业单位,或者是专业技术事业单位中15%的管理人员岗位。

    2、分层级减额发放:参照公务员公车补贴标准,结合实际,管理人员按照公务员公车补贴标准全额发放,其他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分别按每有每月200元、300元发放。目前执行这种发放标准的,主要是江浙等试点改革比较高的市县。

    3、只报销公车出行费用,不发放公车补贴。在已经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地方,这种报销制度已经成为主流模式。2017年底湖北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试点,取消一般公务性用车,以报销公车出行差旅费为主,2018年3月份完成试点改革之后,此后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公车改革,都基本按照湖北的改革试点经验推行:不发放公车补贴,只报销费用。

    4、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始末: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是在公务员公车改革的同时进行了安排,原计划是先进行公务员公车改革,改革结束后,紧接着梯次安排进行事业单位、国企公车改革。但公务员公车改革完成之后,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公车改革工作陷入了停顿。好不容易2018年3月底在兰州召开了全国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现场会,并安排改革启动,要求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工作(见国家发改委官网2018年4月7日消息),随后却不了了之,没有了具体安排,只是各地不断传来试点改革推进的消息。至此,已经有多个省、市、县以试点改革的方式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工作,公车补贴标准各不相同,但多数地区以湖北省试点经验为标准推广,相信全国的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其形式也基本成型——参照湖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