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红色战斗机(有些战斗机的尾焰分为黄、红、蓝三种颜色,不同的尾焰颜色和战机的性能有关系吗?为什么?)

红色战斗机(有些战斗机的尾焰分为黄、红、蓝三种颜色,不同的尾焰颜色和战机的性能有关系吗?为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有些战斗机的尾焰分为黄、红、蓝三种颜色,不同的尾焰颜色和战机的性能有关系吗?为什么?
  • 2、冷战红色阵营有什么变后掠翼战斗机?性能怎么样?
  • 3、战斗机上挂的红布条是干什么的?
  • 4、喷气式战斗机喷出的不同焰色,会对发动机的效能产生影响吗?
  • 5、战机发动机喷蓝色尾焰好,还是红黄色尾焰好?
  • 6、有哪些高颜值的战斗机?
  • 正文

    1、有些战斗机的尾焰分为黄、红、蓝三种颜色,不同的尾焰颜色和战机的性能有关系吗?为什么?

    最多影响起飞性能,这主要是起飞阶段进气量不足,燃烧不充分导致,外加部分的燃料原因。

    实验室中有一样设备叫做本生灯(Bunsen burner),可以调整空气与煤气比例,控制燃烧温度,在不同比例下,由于燃烧充分程度不同,火焰形状和颜色都不同,在空气与煤气3:1情况下燃烧最为充分,此时火焰呈淡蓝色,温度可以达到1500摄氏度。

    本生灯样子,正下方可以调节空气门让燃气与空气混合

    不同空气门情况下本生灯的火焰形状,1为本生灯的空气孔关闭,大量燃气在火焰外焰处燃烧;2为空气孔微微打开的火焰;3为空气孔半开的状态;4为空气孔几乎全开,燃烧最为充分是四种状态下温度最高的。

    同样为什么欧美战斗机起飞时屁股火焰为黄色道理也是如此,飞机起飞时速度慢,空气吸入量少,这个时候启用加力燃烧室后,大量燃料并没有燃烧充分,自然火焰颜色偏红偏黄。而当飞机进入高速飞行状态后,空气吸入量加大,这个时候使用加力的话,火焰燃烧自然也呈淡黄色。

    美军F-15战斗机开加力起飞,尾部火焰偏红、偏黄

    而F-15在空中正常飞行时候使用加力后,是正常的淡蓝色。

    F-22起飞时,F119发动机加力火焰也是金黄色

    而F119发动机地面测试时,前方使用大功率吸气机保障足够的氧气供应,尾焰也是非常漂亮的淡蓝色。所以,发动机尾焰颜色跟发动机性能无关,跟发动机工作时空气吸入量有关!

    俄式战机起飞时,尾焰就呈淡蓝色,原因就在于低速状态就保证了足够的进气量,这样飞机起飞阶段就可以高推力工作,缩短滑跑距离,这方面辅助进气门设计功不可没。苏-27的辅助进气门在进气道下方,起飞和低速时开启,保障足够的空气吸入量进气道侧壁也设计有辅助进气门在这些帮助下,苏-27系列起飞加力就呈蓝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57同样继承了苏-27系列的这种风格的辅助进气门设计,所以苏-57也开蓝火很正常(但他喵的,这样与机首方向垂直的开工,完全是破坏隐身啊)前线战斗机米格-29的辅助进气门开在上方,因为需要在前线野战机场降落,设在下方容易吸入砂石。

    至于歼-20,他进气口实在是太大了,其是为了更大推力的涡扇-15发动机而准备的,现在给涡扇-10用完全是绰绰有余,个人觉得即使是低速状态,巨大的进气口也足以保证涡扇-10充分燃烧工作。另一个原因在于燃料,我国现在使用的航空煤油标准GB6537(军用/民用3号喷气燃料标准),基本上沿用以前苏式航空煤油标准,传统石油产品提炼而成,杂质和添加剂含量较少。

    而北约国家使用的航空燃料,因为要照顾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使用需要,添加剂(防冰剂、抗氧化剂等)含量普遍比较高,1995年开始使用的JP-8标准航空煤油,更是增加了环保要求。这方面美国海军所使用的JP-5标准航空煤油,因为要求提高闪点温度,以增强航母使用的安全性,更是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剂,使得燃料本身为淡黄色,所以美国海军舰载机起降时,屁股火焰更是金黄金黄的。

    美国海军工程师检查JP-5航空煤油,呈现一种“土豪金”颜色

    F/A-18E超级大黄蜂开加力起飞,屁股一片金黄当年F-14开加力起飞

    2、冷战红色阵营有什么变后掠翼战斗机?性能怎么样?

    兔哥回答:变后掠翼战斗机是一种可改变战斗机机翼掠角的战斗机,我们印象中战斗机的机翼都是固定在一个角度上的,为什么要改变机翼的角度呢?其实变后掠翼战斗的机翼设计成可改变机翼后掠角度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是为了实现超音速飞行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音速内起降和飞行升力的要求。六七十年代的空气动力学的技术不像现在这么认识深刻,处于摸索探索阶段。⬇️现在的战斗攻击机都采用固定翼结构,同样能达成变后掠翼战斗的效果喷气发动机的诞生使战斗机的速度突破了音障,主要结构设计就是机翼后掠角,但这就有一个负面问题,起降和低速飞行时升力特性不足,起飞降落滑跑距离太长,通过改变机翼角度寻找一个平衡。这就是为什么标后掠翼战斗机都出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原因。世界上第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是F-111战斗轰炸机,绰号“土豚”。美苏二战后就成为东西对抗的两大阵营,武器装备也相互较劲,因此,苏联也发展了一系列变后掠翼战斗机,轰炸机,下图兔哥就介绍一下苏联的变后掠翼战斗机;⬇️苏-22标后掠角战斗轰炸机

    红色阵营的变后掠翼战斗机系列;

    (一)苏-17系列变后掠翼战斗攻击机:苏-17变后掠翼战斗机是苏联第一种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的战斗机,这款战斗机从机体就可以看出来是苏-7战斗机的机身上安装了可调角度的机翼,确实如此,这款战斗机就是由苏-7战斗机改进而来。苏-7采用了后掠翼设计,这款战斗的高速性能优秀,但低空低速性能并不好,特别是起降滑跑距离太长,而当时的苏军强调战斗机快速起飞和利用短距离起飞和战术要求,于是看美国搞出了变后掠翼设计的战斗机,苏联也开始尝试,这就是苏-17的由来。苏-17变后掠翼战斗是一个系列型号,B、C、D、E、H、UM、K等型号。除了自用也提供给红包阵营的其它成员国使用,其中的苏-17/20型为自用型,苏-22为出口型,苏-17北约代号“装配匠”,1971服役。 机长 19.02米翼展 13.68米(全展开),10.02米(全后掠),机翼后掠角度30度、45度、63度,速度1.7马赫,作战半径1150公里,升限14200米。

    (二)苏-22系列变后掠翼战斗攻击机;苏-22战斗攻击机的前身就是苏-17/20攻击机的出口版本,主要的任务是对地打击,这也是这款战斗机采用变后掠翼的原因,低空飞行时需要有大升力比,机翼和机身越垂直升力效果越好,但空气阻力大,不利于高速度飞行。苏-22战斗机的前辈机型确切的说是苏-20攻击机,有众多的改进型号,如苏-22M3、M4、还有双座型的УM3和УM3K型等等。其实苏-22系列仍然属于苏-17/20系列,只不过是苏-17/20的出口型号而已,并不是一个新款战斗机,北约绰号依然是“装配匠”,性能和苏-20接近,好于苏-17。机长18.91,翼展(最大)13.66米,机高4.71米,最大时速达到了1.82马赫,作战半径1142公里,升限有所提高,达1.78万米,能够携带当时的R-60、R-13M空空导弹以及X-25L、X-29T空地导弹,载弹量4000公斤。(三)苏-24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苏-24是有别于苏17/20,以及苏-22战斗机的一款新机型,后掠角可在16、35、45、69度之间调节,采用了两种可变翼作战模式,满足1马赫速度低空突防能力,或者是1.3马赫高空突防能力。和苏-17/20/22系列攻击机比,苏-24看着更科幻,有现代感,北约给它起的绰号“击剑手”,也反映出这款战斗机的颜值还是不错的。苏-24战斗机于1974年装备苏联空军,属于重型双座超音速战斗轰炸机。机翼展开时17.64米,全后掠角度时10.37米,机长22.53米载弹量8000公斤,最大速度1.3马赫,具备强大的对地攻击轰炸和一定的空空格斗能力。

    (四)米格-23战斗机;苏联时期的战斗机龙头老大非米格战斗机莫属,苏霍伊是后来者,米格战斗机是当时苏联的招牌战斗机生产者,无奈现在米格战斗机已经被历史湮没。米格-23入役时间为1970年,北约绰号“鞭挞者”,这款战斗机也是米高扬最后亲自主持设计的一个战斗机。采取了三级变动后掠角度设计,16度、45度、72度,1970年装备苏联空军。米格-23又单座型和双座型,机长 15.88米,机翼全展开时13.97米,全后掠7.78米,这款战斗机的最大亮点就是速度,高空达成 2.35马赫,升限1.83万米,作战半径 1160千米,载弹量2000公斤以上。这款战斗机比较有争议,虽然速度快到机动性能并不突出,特别是中低空机动性能差,速度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但做为一款对地攻击机到是不错的一款机型。米格战斗机还有一种后掠翼设计的就是米格-27,这款战斗机由米格-23改进而来,性能有所提升。

    (五)图-22M“逆火”轰炸机;图-22M逆火轰炸机是一款即可以战略打击又可以战术打击的轰炸机,也叫图-26,“逆火”是北约代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研制的一款轰炸机,采用变后掠翼设计,机翼角度变化为四级可调,分别是20度、30度、50度、60度。20度主要是起飞和降落时使用,30度用来爬升,50度低空超音速突防用,60度超音速巡航用。采用4人乘务组,除了正副驾驶员还是领航员和武器操控官。图-22M长度达到了42.46米,翼展34.28米(全展开),23.30米(全后掠),最大飞行速度1.88-2.3马赫,是一款典型的超音速轰炸机,航程6800-7000千米,最大航程达12000千米以上?所以图-22M也被称为战略轰炸机,逆火轰炸机载弹量达到了24吨,性能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不过它的12000公里航程值得观察,可能是空载状态下,7000公里航程应该是可信的。图-22M轰炸机具备核打击能力,现在依然在服役。

    (六)图-160“白天鹅”战略轰炸机;这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战略轰炸机,也是全球最大的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海盗旗”。图-160也是俄罗斯现在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是俄三位一体核打击战略的空基部分,图-160采用4人乘员。长度达到了54.095米,翼展55.70米(20度角);翼展35.6米(全后掠65度角),最大速度2.05马赫,航程12300~16000公里,载弹量40吨?图-160服役时间1987年,研制时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所以它采用了可变后掠翼结构。图-160战略轰炸机无论是速度、航程、载弹量都成倍碾压美国的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图-160比美国的B-1B战略轰炸机大很多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退伍老兵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3、战斗机上挂的红布条是干什么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问同样的问题,结果下面有人回答这些“红布条”是大师开光过后用来保平安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这些“红布条”和新车上挂的保平安的红布条可不一样,这些颜色非常鲜艳的红色飘带是用来提醒地勤人员在战斗机起飞之前拔下保险销(民航客机为转弯销)的标记物。

    战斗机在地面停放时,为防止某些机械部件移动、异物进入传感器(如空速管)以及维护舱盖开口,经常会用到保险销以及防尘罩,而这些部件都需要在起飞之前取下,为了确保战机在上天之前所有的保险销以及防尘罩都已取下,地勤人员通常会在保险销的一端挂上一条非常醒目的红色飘带,上面一般印有“Remove before flight”(起飞前请取下)字样,国内战机使用的标记飘带上一般印的是“起飞前卸下xx”字样,意在提醒地勤人员及时取下机身上所有的保险销/防尘罩,确保飞行安全。

    上图为美国空军地勤人员在起飞准备前检查F-16战机翼尖挂架挂载的AIM-9空空格斗弹弹体上的保险销,注意红色飘带上的“Remove before flight”字样。

    2016年珠海航展,中国空军歼-10B战机挂架上插着保险销,保险销连接的飘带上印有“起飞前卸下扳手保险销!!”警示语。

    千万别小看这条小小的红色飘带,人类航空史上曾经发生过因地勤未正确使用红飘带导致的严重空难。1996年10月2日,秘鲁航空603号班机在秘鲁首都利马附近水域坠毁,造成包括9名机组人员在内共计70人死亡的严重空难。事故调查组公布的事故原因显示,这起飞行事故是由于机场地勤在起飞前没有去除贴在静压孔(飞行信息传感器开口)表面的胶带导致的。按照正规程序,机务在进行机身清洁时应当在所有封堵机身开口的防护盖上系上印有“Remove before flight”的红色飘带,以便在起飞之前取下所有的防护盖,但是维护这架波音757客机的地勤并没有按规定使用红飘带,而使用了胶带,最终导致的惨剧的发生。

    如今,原本用于机场勤务的红色飘带已经成为航空文化的一部分,各式印有“Remove before flight”的航空文化周边不断推出,深受广大航空爱好者的喜爱。只要心向蓝天,邮差包也可以挂上Remove before flight哦!

    4、喷气式战斗机喷出的不同焰色,会对发动机的效能产生影响吗?

    实际上,发动机喷什么颜色的火焰,跟美式苏式没啥关系。美式=红火,苏式=蓝火,这明显是一种误区。不信我们就来看看几张图:

    米格-21喷出来的,这是红火还是蓝火?

    米格-29度尾焰,这是红火还是蓝火?

    米格-25,这火焰红的不能再红了吧

    F-22 F119发动机试车照片,蓝的不能再蓝了

    F-35开启加力释放出的尾焰,明显是蓝色的

    B-1B喷出来的,还是蓝火:)

    蓝火红火到底是什么决定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我们看到的发动机尾焰其实都是加力燃烧室喷油燃烧形成的,如果不开启加力,那么发动机是没有尾焰的。发动机的尾焰颜色代表的是色温(注意,不是温度)的差异,蓝色的火光色温是高于橙色的。对于航空煤油这种碳氢燃料而言,火焰发红光还是蓝光主要取决于富氧程度。氧气足够多的情况下,油料属于富氧燃烧,充分放热,此时的火焰是CH分子基团的本征色——蓝色。橙红色火焰的情况稍微特殊一点,如果氧气不充足,雾化的燃油燃烧的不够充分,此时属于富油燃烧,火焰的颜色就会变橙红,而一些无法继续燃烧的碳氢物受到火焰的炙烤后吸热后热辐射发光,产生白炽的颜色。虽然发动机的蓝色尾焰色温较高,但是其实总放热量并没有发出橙黄色的尾焰时高。

    F100开启加力推力,颜色是从蓝变橙红的一个过程

    由此可以知道一点,那就是当战斗机开启少量加力的时候,由于喷油量少,氧气富余,所以战机喷出来的火焰就是细长苗条的蓝色火焰;而当战机开启全加力的时候,比如在航母上起降的战斗机,喷出的火焰就是非常粗而且是橙黄色的火焰,我们以下图飞行中的F-14和起降状态的F-18对比就可以看到这个差别:

    F-14加力火焰呈蓝色

    歼20起飞时喷出的蓝火

    F-18全加力火焰呈红色,而且十分粗壮,外焰不稳定,属于扩散燃烧

    要说为什么给大家一种苏式战机就是蓝火,美式战机就是红(橙)火的印象,其实主要还是美国发动机允许富油燃烧的工况较多,而俄式相对较少。这主要还是和美国发动机寿命更高有一定关系,加力燃烧室和尾喷管的耐高温材料上美国显然是遥遥领先的;F-22和其他战机上已经应用了阻燃钛合金,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树脂复合材料。而俄式发动机由于本身寿命就比较低,平时训练如果经常开启大加力,就会使得发动机使用寿命更低。所以发动机的设计和工艺水平,也决定了飞行员的操作习惯。所以我们在俄罗斯及中国Su27系列战斗机的日常作训中,更多看到的还是飞机冒蓝火的情况。

    F-119的尾喷口用上了阻燃钛合金材料

    5、战机发动机喷蓝色尾焰好,还是红黄色尾焰好?

    当然是蓝色火焰好啦。

    世界上的航空发动机厂商,比如著名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他们在每开发一种新型噴气发动机时,有一个明确的测试方法指标。即测试尾噴口的温度值。

    同等压力体积的空气,同質、量级的燃料注入燃烧室后,尾噴口的温度值越高,气体膨胀系数越大,说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大。功效比更接近设计理想。

    中国有句古话云:炉火纯青。

    其中亦包含着物理原理。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当燃烧的温度越高,火焰的颜色倒反越接近冷色调。

    所以说,当噴气式飞机的尾噴管口的火焰颜色呈青色时,说明发动机处于工作最佳状态。燃烧充分,推力最大。

    此时的飞机已属满功率运行状态。如果是民用航班飞机,此时飞机肯定处于起飞爬升阶段,需要加最大油门来加速。进入巡航阶段时,不会如此全速进近。

    发动机在此时承受的温度也最高,压气机叶片的材料、制作工艺正在接受严峻考核哪。

    蓝色的火焰,正将飞机推动得更快更高,向着远方翱翔。

    6、有哪些高颜值的战斗机?

    排名第一应该没有悬念,歼八II,“空中美男子”。入选理由:毕竟是第一型自主研发的尖脑袋战斗机,总算是没有以前山寨的歼5歼6歼7的机头大鼻孔。而且必须是绿头歼八才最美。

    图一:绿帽子歼八II,人见人爱。

    后面的排名见仁见智了。

    第二名:歼十。一步步抄着走的路,突然蹦出个国产鸭翅膀,太邪恶了。感动到流泪,不用再羡慕双风和鹰狮了。歼十的小翘臀也是百看不厌。

    第三名:歼二十。太科幻了,将邪恶进行到底。刚出来那阵,科幻到被网友称为银河战舰。

    第四名:F-22。中规中距,大家闺秀,精致到极点。算是战斗机中的薛宝钗。哪都挑不出来错,一个字,稳。

    图二:惊到妖艳的YF-23,造型太浪了。

    第五名:YF-23。惊艳一枪。V尾兼具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目前独一份。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没有量产才成就了传说。

    第六名:苏27。红色帝国惟一一款重型战斗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堪称战斗机中的愚公。

    第七名:米格31。完成了狐蝠的究级进化。这货个头真是大,太巨大了。简直就是个轻型轰炸机。

    第八名:阵风。巴黎小萝莉,一个字,萌。

    第九名:鹰狮。这货就是个小刺猬,虽然小,但有刺。不正眼看它会吃亏的。

    图三:大奶瓶P-47,飞行员上天后能活着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第十名:P-47,大奶瓶。没错,大就是美,大就是力量。皮糙肉厚,飞行员坐上去生存率高,不太容易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