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什么是石油危机?)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什么是石油危机?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一场重要的世界能源危机。中东国家禁运石油,不仅让第四次中东战争战局险些扭转,更让西方国家尝到了苦头。能源危机的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在文章中来分析一下。
一、美国石油需求量大1920年,美国油田占全球石油产量的近三分之二。 1945年,美国的产量增加到三分之二以上。 1945年至1955年间,美国能够独立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但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每年进口3.5亿桶,主要来自委内瑞拉和加拿大。从1969年开始,美国石油产量无法跟上需求增长的步伐。1973年,美国的产量下降到全球产量的16.5%。当时在中东生产石油的成本足够低,尽管美国对石油进口征收关税,美国的石油公司仍可以获利。第一批利用中东低生产成本的美国公司是盖蒂公司、印第安纳州标准石油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和大西洋里奇菲尔德公司。1959年,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表示:“只要中东石油继续像现在一样便宜,我们就可以调整政策增加进口。”美国石油产量下降的同时,国内需求在增加,同时导致通货膨胀和1964年至1970年间消费物价指数稳步上升。二、中东石油产量大增1971年8月15日,美国单方面退出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国放弃了黄金交易所的标准,美元的价值被“浮动”(根据市场需求上涨和下跌)。此后不久,英国紧随其后,实行英镑浮动汇率。使得当时的货币预期价值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预测地波动,其结果是美元货币贬值。由于石油以美元计价,石油生产国的实际收入减少了。1963年至1970年间,美国的石油剩余产能从400万桶/天下降到100万桶/天,增加了美国对外国石油进口的依赖。尼克松在1971年对石油实行了价格上限,所以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增加,产量下降,增加了美国对外国石油进口的依赖,因为进口石油的低价格促进了消费。1970年至1973年间,美国原油进口量几乎翻了一番,1973年达到每天620万桶。三、中东国家利用石油对抗西方欧佩克(OPEC)在石油生产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欧佩克由五个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和科威特于1960年9月14日在巴格达会议上成立。欧佩克是在各大资本主义强国大幅削减石油价格后组织的。到1970年,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卡塔尔和尼日利亚进入欧佩克。有81家石油公司在中东开展业务,促成了中东国家石油生产业蓬勃发展。1971年9月,欧佩克发表联合公报,称从那时起,他们将以固定数量的黄金价格对石油进行定价。中东国家曾经考虑过运用石油“武器”来促使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妥协,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两次试图利用石油作为“武器”,第一次是1956年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入侵埃及时的苏伊士危机。在冲突期间,叙利亚人破坏了跨阿拉伯管道,中断了向西欧的石油供应。第二个例子是1967年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爆发战争,禁运持续了几个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给,中东国家再一次利用石油达到战略的机会,1973年10月6日,埃及袭击了西奈半岛附近地区,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发动了一次攻势,这两次攻击的范围都是在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的地区。 1973年10月17日,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减产5%,并对以色列的盟友美国、荷兰、南非和葡萄牙实施石油禁运。到12月份,产量已降至9月份的25%。这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和美国与欧洲盟友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这些盟友指责美国通过向以色列提供援助来挑起禁运。欧佩克要求以色列完全撤出1948年停战边界前的所有领土,来换取其取消禁运。这就是世界能源危机发生的前因后果。2、理论上讲,石油危机是如何引发滞胀的?
石油价格下跌,石油输出国内的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石油降价,财政收入减少了,经济不稳定,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就需要大量印钞票,钞票多了,货币就贬值了,购买力下降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
3、石油危机是哪些年发生的?
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至1974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至1980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4、石油危机产生的原因?
石油危机(Oil Crisis)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5、历史上爆发了哪些石油战争?
战争的发生,总是多因的,也就是有些战争,虽然明面上没说是为了石油,但实际上也是为了石油。当然更多的石油战争,并不是我们一般看到的打仗,这个就有些复杂了。
第一、二战中部分战役。二战肯定不是单纯为了石油,但是日美在太平洋上的争夺,苏德在苏联境内的斗争,很多次战役目的就是为了石油。因为日德要想称霸世界,这个时候的短板就是没有石油。
第二、中东地区的战争。中东发生了好多次战争,多数都与阿以冲突相关,涉及民族宗教这些,但是有些战役隐隐有石油的影子,包括两伊战争这些。
第三、贸易战。这个是很多的,当年欧佩克的成立,就是一些产油国对抗西方霸权所产生的。现在一些国家也在这么操作。
6、1973年石油危机各方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石油雅号“工业的血液”,是极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中东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区,但是在1973年10月份,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危机”,欧美工业强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中东产油国则大发了一笔横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背景和起因其实中东产油国原来的日子并不富裕,远未有如今的风光。1950~1973年这二十几年,石油贸易被七个国际石油大公司垄断,卖要找我们,买也要找我们,这帮石油寡头联手打压油价,那时原油价格只是煤炭的一半,只有1.8美元/桶,直到1973年才缓慢增到约3美元/桶。
随着石油需求量暴涨,油价却一直“维稳”。各产油国提价的要求,却始终得不到满足,早已是深怀怨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涨价的机会终于等到了。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宣布对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各国宣布石油禁运,不予出口。由于西欧和日本石油来源主要在中东,美国使用的石油也有相当部分来自中东,此举立竿见影,各工业强国一下子闹起了油荒,石油桶价从3美元飙升到最高13美元。
事件所造成的影响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工业值降14%,日本工业值降20%以上,各国经济出现负增长。但是产油国们实打实的富了起来,1973年中东产油国家出口为300亿美元,1974年暴增到1100亿美元。
中东产油国拿着大把的票子,兴高采烈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偿还债务,发放福利,把原来的荒漠家园变成了人间天堂。
而欧美工业国也认识到,单纯依赖国际大石油公司获得石油,是完全靠不住的。出于厉害关系,既不敢过于得罪产油国,出于利益考虑,也不能真心实意的为注册国提供稳定的油源。于是各国收紧了对石油产业链的管控,并且纷纷建立国家石油公司,以充分保证石油安全。后来还成立国际能源机构,以协调各国战略石油储备。
这对于中东产油国可不是个好消息,从此欧美工业强国再不单纯依赖中东石油国家,开发新的石油来源,建立储备,这使得他们占有的国际市场石油份额缩减。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解决这次突发事件给各工业强国造成巨大损失,大伙都慌了,只是到了1973年11月下旬,欧共体和日本就撑不住了,改变了立场,表示在中东问题上支持阿拉伯一方,于是欧佩克对这些国家恢复石油出口,坚持到底的只有美国、荷兰。
这场石油禁运事件在1974年3月18日结束。在后来的日子里,又爆发过两次全球性石油危机,不过一次是涨价,另一次确是暴跌了。
7、两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Ⅰ. 1936年7月18日——1939年4月1日。Ⅱ.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右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1980年),又称作1979年石油危机;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因海湾战争而爆发。Ⅲ. 1951年4月18日,最初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Ⅳ. 1947年7月,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Ⅴ. 1972年2月21日-28日。
8、沙特石油设施遇袭,会引发石油危机吗?
目前来看沙特的石油设施遇到袭击,对原油市场已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原油价格短期内的暴涨也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一点点产能受挫并不能引起石油危机。
首先,并不是说沙特的产油能力太小,沙特左右着世界上很大份额的原油供应,但是在页岩气革命之下,美国页岩油的产能潜力已经能弥补沙特在偶然然事件或者长期战略中出现的减产。事实上在今年上半年沙特做出的减产协议之后,可以看到油价迅速就被平抑了,这就是页岩油产能上升带来的影响。所以虽然这次产能回复需要时间,然而长期来说这不是什么太大的影响。
即使胡塞武装表现了自己能够威胁沙特石油主产区的能力,但是,即使沙特长期受到威胁,美国也有产能仍然可以弥补这个缺口,只是时间稍长一些。
另外在当前经济整体下行的趋势之下,原油的需求趋软预期仍然是主要原油市场的影响因素,因此,长期油价还是受到压制。可以看到上周虽然出现了油井遇袭的事件,然而美国的原油库存量反而是上升了,这意味着需求面的疲软,比供应链的收紧还要严重。
因此无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短期的因素,沙特这次事件不能说不严重,但是仍然是影响较小的事件。短期内可能会造成油价市场的上下波动,但是长期来说造成石油危机还太轻微了一些。
9、这次疫情和石油危机,能否把美国拉下世界主导地位?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能否拉得下是个未知数,但从今以后应该利用每一个可能“拉得下”的机会,迟早会把它拉下来。
遏制中国己成美国的核心战略,我们也就不必再遮遮掩掩、顾忌什么面子了,它能处处给我们设置人为障碍,凭什么我们不能利用疫情危机打压它一下?不用担心美国强大的军事,它既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大国开战靠的是“钱粮”一一一工业化基础一一一而这方面我们占据了优势的地位!
二战时美国拥有地域优势:和平、稳定的美国本土以及强大的制造业,而这两个优势如今都不复存在了,胆敢与中国全面开战,美国本土就不会像二战时那么幸运了,中国人会改变美国本土从未遭遇过外来炮火轰击的历史、而且是源源不断的!
我敢保证,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战略会成为载入美国历史的蠢事!
跑题了。
看看疫情下美国那帮小兄弟的无助的眼神、也看看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担当了什么?还有脸主导?
这次疫情能否把美国从世界主导地位上拉下来是个未知数,但通过这次疫情世界肯定会重新审视美国的能力和影响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媒体应抓住这个契机,让美国的本来面目昭示天下,让全世界都来认识一下这个自私自利又毫无担当的美国。
人家都撕破脸皮了我们凭什么还顾忌面子?对谈不拢的事,好像被迫反击也是唯一能做的事。
这次拉不下来,还有下次、再下次,直至把它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