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机枪射击视频(二战时期,德国人发明的机枪超越射击在实战中有什么作用?)

机枪射击视频(二战时期,德国人发明的机枪超越射击在实战中有什么作用?)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二战时期,德国人发明的机枪超越射击在实战中有什么作用?
  • 2、很好奇,机枪能够连续不断射击多少发,枪就承受不住了?
  • 3、机枪的1000发子弹能打多久,如何保证火力持续?
  • 4、真实的轻机枪能连发多久时间?
  • 5、机枪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发,为何实际上一分钟才能打80发?
  • 6、抗日神剧中的机枪、冲锋枪射击速度那么快,现实中的枪械真有那么神奇的射击速度吗?
  • 7、抗战剧里的士兵端着捷克轻机枪一边前进一边战斗,现实中有没有这个可能?
  • 8、二战时的机枪弹幕能通过风骚的走位躲开吗?
  • 9、多管机枪射击为什么声音很小?
  • 10、抗战时,捷克式轻机枪的弹夹在上面,射击手是如何瞄准敌人的?
  • 正文

    1、二战时期,德国人发明的机枪超越射击在实战中有什么作用?

    作用:远距离跨射,进行远距离火力打击。也可以在己方步兵冲锋时提供正面重火力支援。远距离打击给敌方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从心理上瓦解对方的士气。

    超越式射击这是德国人发明的一种打法,但时间并不是在二战而是在一战时期。也就是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所有重机枪都能实施超越射击。大家应该知道,子弹打出去之后是一条弧线。而在弧线飞行的前期是直线的飞行的这一段距离叫有效射程,而子弹发射出去之后从拆迁到陆地这一段距离叫最大射程。所以全威力的7.92mm步枪弹最远可能打到2000米,而它的有效射程可能只有800左右。这一做法的好处就是只要有提前预定的坐标标尺。就能对敌人进行出其不意的远距离超越式打击。但是这样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子弹的消耗量特别大,加重了后勤补给的难度。但是要是敌人,刚刚集结,人员很密集的时候进行超越式打击。就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以及会给士兵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毕竟听不到声音,子弹就来了,而当你听到声音的时候也许你就倒地了。

    2、很好奇,机枪能够连续不断射击多少发,枪就承受不住了?

    所谓的枪承受不住就是说的枪管严重发热现象,再射击下去就会枪管爆裂了,因为子弹在枪管内与枪管紧密接触不断快速摩擦,而且发射药产生的高温高压热膨胀气体也是通过枪管发泄出去的,因此枪管很快就会发热,导致变形不能使用。

    早期的重机枪都是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来延长机枪的持续射击能力,比如最著名的马克沁急抢救室典型的水冷降温方式,机枪上接有水管和水箱。即使这样,枪管也会抑制不住的发热,不过他的帆布弹链是333发,打完一个弹链以后,就要停止,更换弹链等一些操作之后,枪管也就降温了,毕竟水冷降温速度快。但是水冷机枪有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太重,因此后来被气冷替代,气冷可不是想象那样吹气降温,而是增大散热面积,比如大量使用散热片结构。

    气冷的效果比水冷还是差了很多,因此气冷机枪也要配合更换枪管来保证机枪的持续射击能力。二战时期的德国的MG–42机枪就是采用换强管冷却的典范,大约是100-125左右换一次枪管,具体看弹链的子弹数量,换下来的枪管放在一旁自然冷却,还能继续使用,要是射击时间过长,换下来的枪管就不能重复使用了,需要经过修复才能使用。现代的重机枪比如美国M2重机枪也是要不断更换枪管,大约200-300发就要换枪管,这个要看具体使用的射速情况了。M2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因为弹链是50发的,因此更换弹链频繁期间有终止射击得到冷却的时间,但是依旧要不断的更换枪管。

    不过有个好玩的例子可以明显知道机枪的连续射击能力是怎么样的,美国有枪械爱好者就真的做过实验,使用的是FN公司的M249轻机枪,这也是美军的主力班用机枪,这款机枪能够持续射击多少发子弹呢?打到700发的时候,枪口消焰器直接融化了,枪管也是通红,虽然还能持续射击,但是距离枪管报废也是不远了,而且此时射出的子弹已经没有啥精度可言了,而且该机枪还是具有很好气冷降温效果。因为M249最大的弹链盒是200发,因此这700发应当中间还有3次更换弹链盒的冷区时间,而且现在的冶金技术比起二战时期强多了,因此二战时期的气冷机枪,估计最多打到400发枪管应当就报废了。

    现代战争已经基本上不会出现机枪手长时间持续射击的情况了,因此枪管发热变形问题已经不是那么严重了,现在机枪手都是采用连打几个点射的方式了,不会有扣住扳机不放手,机枪不间断射击的情况了。

    3、机枪的1000发子弹能打多久,如何保证火力持续?

    啪啪啪地不停地射,貌似玩机枪非常爽快,但战时,机枪射手是最早被对手的迫击炮、掷弹筒和狙击枪干掉的家伙,所以战时机枪射手的战损率非常高,比步枪手的存活要低许多。

    1000发子弹,以100发一箱弹箱计需要10箱,200发一箱弹箱也有5箱,因此,1000发子弹已经不少了。

    尽管机枪射速很高,比自动步枪要高许多,不知道比栓动和半自动步枪要高多少倍,但机枪的射速和火力持续性,永远却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二战时期,在突尼斯战役一举成名,打得美国大兵毫无脾气的MG-42通用机枪,率先被美国大兵称为“希特勒电锯”,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200-1500发,实际射速也能达到每分钟1000分,但事实上,在战斗的时候,是不能有如此高的射速的,作为战场上的吞子弹巨兽MG-42同用机枪,如果不假思索地突突突地射个不停,子弹是供应不上的,管后勤的兵还不是累死。

    由于MG-42通用机枪没有射速调节器,德军培育培养一名合格的机枪射手非常不容易,只有当射手每分钟能将射速控制在500发左右,才算是真正出师,能独立操控MG-42通用机枪了。

    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战斗时射速每分钟仅100发左右,马克沁重机枪理论射速600发,战斗时也仅100余发,当然马克沁可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每分钟100发,一般机枪还真没有射速调节器可用。

    因此,对一挺高射速的机枪来说,1000发子弹理论上不停地射击,可能也就一分多钟到二分钟也就射光了,坚持不到三分钟。机枪是压制火力,为了保持火力的持续性能,一般训练有素的射手,不会像个新兵蛋子那样,一搂火就突突突地射个不停,那样的话多少子弹都是供应不够的。

    射手会选择3-5发的短点射,从而确保一箱100发或200发弹链供弹的机枪,有持续不断的火了,保证步兵班排战斗单位,有足够的火力输出。

    4、真实的轻机枪能连发多久时间?

    这个问题不大好回答,通常来说限制“轻机枪一次可以连发多久时间的条件一般有两个,一个是供弹装置一次可以提供多少子弹,另一个是枪械本身的机械寿命(通常考虑枪管寿命)。目前现役的机枪的供弹方式主要有弹鼓和弹链,弹箱的话事实上就是弹链放在箱子里,不算数了,偶尔也有轻机枪用普通弹夹的,比如美制M249机枪就可以使用大多数AR步枪通用的弹匣。目前的弹鼓容量通常有75发,100发和200发几种,弹链通常是100,150,200几种,当然很有可能还有很多种其他不同数量的弹鼓弹链,不过主要就是这么几种。一般机枪枪管寿命在大概3万发到10万发之间,也有一些奇葩枪管有超级牛的原材料,超级牛的锻造工艺,超级牛的机加工工艺,超级牛的热处理工艺,可能有些突破,当然还有垃圾存在。枪管寿命和食品保质期类似,不一定是一个非得确定的数值,只是一个大概参考,多少发报废(到什么时候就不建议食用,其实很多东西过期一两天无关紧要,枪管也是类似的)。

    5、机枪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发,为何实际上一分钟才能打80发?

    在很多人心目中,机枪就是啪啪啪的不挺扫射,压制敌人不敢抬头,看起来非常爽。但是在战场上并不是这样,一般训练有素的机枪手为了保持火力的持续性,可不会像个新兵蛋子那样,一搂火就突突突地射个不停,爽个痛快,那样的话多少子弹都是供应不够的。机枪手也就一般选择3~5发短点射,从而确保一箱100发或200发弹链,为战友提供持续不断的火力支援,保证步兵班排战斗单元,有足够的火力输出,在高强度的持续火力压制的时候,每分钟能打80~100就非常不错了。而且战场上,机枪手也会是对手狙击手、迫击炮、掷弹筒第一照顾对象,因此机枪手的战损率也是非常高的,比步枪手的存活要低的多,优秀的机枪手在不断压制敌人的时候,还得学会不断的机动,不断的隐蔽和保护自己!

    很多机枪的理论射速确实都在600发以上,比如大名鼎鼎的马克沁重机枪、还有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而更多的机枪的射速更快,最快的当属二战德国的MG-42通用机枪,理论射速达到了1300~1500发。但事实上,机枪手在战场上可不敢这样突突突的倾泻子弹,如果不加思索的射个痛快,子弹根本就供应不上来,即使给你1000发子弹,以100发一箱也需要10箱,200发一箱就是5箱,这个数目已经算携带不少了。如果不加思索的持续射击,1000发子弹2分钟不到就打出去了,后续怎么办呢?

    因此机枪手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培养一名优秀的机枪手也是很不容易的,机枪手的训练一般也都是3-5发的短点射,保证持续不断的火力压制,只有当机枪手将每分钟的战斗射速控制在了80~100发左右,才算真正的合格,才能保证在战场上提供持续的火力输出!

    当然机枪手也要学会自我保护,毕竟战场上的火力输出点都会是敌人重点照顾的目标,对方的狙击手、迫击炮等会对其进行重点照顾,打掉了对方火力点也是对手的首要目标!因此在战场上机枪手要根据战场形势不断的转移,即使这样,机枪手的上网率也是相当之高!

    综合来说,机枪是压制火力,为了保持火力的持续性能,一般训练有素的射手,那种一搂火就突突突地射个不停,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看到这样的强行,真是的情况其实都是向下图一样,我们不能只看到高性能机枪的高射速,还应该看看供弹链的子弹是否够用。

    高射速的机枪居然只能一次打3~5发,看着是不是很憋屈?

    6、抗日神剧中的机枪、冲锋枪射击速度那么快,现实中的枪械真有那么神奇的射击速度吗?

    直接先看两个视频对比把

    剧中这把是ZB26,但弹匣是前弯的。也就是后来咱们改用56冲的7.62x39口径弹和弹匣改的那批...我还是直接拿原版ZB26来对比感受一下

    是不是觉得差不多?ZB26本来就是一款500r/m射速的机枪,绝对算不上快,而抗日神剧如果用真货的话,得是空包弹+枪口助退器。但我觉得绝大多数神剧都是后期烟火特效+枪声录音...所以光听射速声音的话和世纪射击速率是差不多的。但是...第一个视频这四秒时间不带停的扫射...(其实我还少截了前边一段),弹匣不用换的么...

    不过抗日神剧嘛~ 不用太纠结 比如一个山头的ZB26...

    小日本都看蒙了

    7、抗战剧里的士兵端着捷克轻机枪一边前进一边战斗,现实中有没有这个可能?

    能行是能行,但是由于该枪的后坐力较大,所以士兵端着机枪开火的情况是很少的。除非是遇到特别紧急,一般还是使用两脚架支在地上进行射击。

    ZB26式轻机枪

    ZB26式轻机枪,是布拉格厂的两名波兰籍设计师设计,由捷克国营兵工厂生产的一款轻机枪。该枪外观上最大特色是就是弹容量为20发的弹匣装在枪身上方,和机匣左侧机械瞄准具的轮型表尺。

    上世纪20年代,由于欧美各武器制造厂没有与ZB26式轻机枪类似的武器,因此ZB26式轻机枪大量的进入中国,到1939年时,中国军队装备的,来自捷克的原装ZB26式轻机枪,约有32272挺。由于ZB26式轻机枪品质好,适合单兵操作,因此在国内有许多兵工厂对其进行仿造。在抗日战争时期,ZB26式轻机枪成为中国军队广泛采用的装备之一,中国士兵称其为捷克式轻机枪,简称捷克式或者捷克造。

    使用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中国士兵

    在许多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士兵们端着ZB26式轻机枪,狂扫敌人的画面,但是实际上,这种射击方式,除特别紧急的情况,一般是不会采用的。不采用的原因就是,由于该枪采用的是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这是一种全威力步枪弹。采用这种步枪弹的自动枪械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大到射手难以控制,精度会很差。

    自动枪械在发射全威力步枪弹后坐力大到难以控制,可以说是这种枪械的通病。例如德国的FG42伞兵步枪、美国的约翰逊M1941型轻机枪、勃朗宁M1918轻机枪,都有这个问题。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德军或者美军士兵在使用上面说的这三种枪时,绝大多数情况还是会用两脚架支起来使用。

    中国军队士兵使用捷克式轻机枪射击

    对于营养较好的德、美军士兵来说,都难以控制,更别说抗战时期营养较差的中国士兵了。所以说,端着捷克式轻机枪射击的情况,能行是能行,但是一般不会这么做。

    8、二战时的机枪弹幕能通过风骚的走位躲开吗?

    以MG42为例,发射7.92x57mm重尖弹时的枪口初速为740米/秒。按照二战普遍轻武器交战距离在400米内为例,子弹从扣发到击中你大约0.7秒左右(子弹初速会抵肩,0.7秒为大致估值)。而MG42射速为1200发/分,二战德军一般会在0.3秒的时间内打出个7发点射,然后这7枚子弹就像霰弹枪一样以一个小散布范围朝你糊过来。

    而且...打仗不是1V1,你要是一个人从掩体里跑出来蛇皮走位,对面一通集火只能能把你打成筛子。

    9、多管机枪射击为什么声音很小?

    讲真那声儿真不小。之所以很多人觉得声音小,原因是他们没有站在枪口的边上,而是在电视或者视频里听到那个枪声。 因为其实我们的收音系统没有办法完美的收下所有的枪支的噪音。并且就算完美收录所有播放器也没有办法完美播放。由于枪支的声音大概在160db左右,本身各种录音设备对于这种超高分贝的声音的收录都是捉襟见肘的,并且现代收录设备有有一个很厉害的能力,那就是可以增强小的声音减小大的声音以至于不会爆音。

    可是在有些视频中枪声会很大,原因是一声枪响和普通环境的枪声相差太大。

    这是我自己视屏的一个截图,这一幁是一个枪声,比起前面起伏的小波动,前面的小波动是我正常说话的声音。 相对的这个声音就会觉得很大。可是如果说全是一个这样的声音呢?那么自然这个声音就不再是那么突出一个波峰。自然在现代的播放器上听起来并没没有那么大声。并且由于人耳的分辨声音的问题,加特林的射速远高于这个,所以人听起来更是一个简单的“滋~~~~”的长音,更不会觉得吵了。

    其实录音收音不实这个问题不仅在加特林上会发生,在消音器上也会发生。在好莱坞电影里枪支带上消音器就可以做到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或者在人群中两个人互射人群不会发现?实际上就算加装了消音器可以降低30分贝的噪音,枪声依然还是高达130分贝,这比汽车排气合法的100分贝高出了整整30分贝。由于分贝是指数关系,那能量就高达1000倍啊。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炫酷的轻武器世界!

    10、抗战时,捷克式轻机枪的弹夹在上面,射击手是如何瞄准敌人的?

    捷克式机枪弹匣虽然在上面,但是也还是有准星和照门的,有准星有照门就可以瞄准射击了。

    在那个年代,很多自动武器的弹匣都在上面或者侧面,这个主要是受限于当时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在当时这样做也是尽善尽美了。不光捷克式,英军的布伦机枪、日军的九六式九九式、苏军的转盘机枪,弹匣都在上面。

    弹匣在上面,还是可以瞄准的,不过就是准星和照门偏一点而已。捷克式机枪照门下那个圆圆的,就是用来调节标尺的。标尺可以调节,准星还在,瞄准是不成问题的。

    其实对于机枪来说,这个偏移的准星和照门影响并不大,机枪并不是像步枪那样要精准射击。机枪本身打的也就是个概率射击,压制住最重要,至于打不打得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歪把子机枪准星也是偏移的,只不过他们的准星是向右偏移,因为枪管左侧是歪把子的弹斗,而枪管正上方是注油器,如果准星直接放在枪口正上方,视线则是完全被挡住了。

    这种弹匣在上方的枪几乎战后就淘汰了,也就我们旁边某个邻国还在用。下方供弹的枪的可靠性什么的远好于上方供弹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