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喷气式发动机原理(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喷气式发动机原理(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2、我一直搞不懂,没有反作用力的真空环境中是如何利用喷气式发动机来推动飞船或者宇航员的?
  • 3、喷气式飞机用的引擎的原理是什么?
  • 4、喷气发动机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 5、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
  • 6、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原理?
  • 正文

    1、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原理具体如下:

    现在的喷气发动机从结构分三大部分。前面是压缩机,有轴流和离心之分,一般都是轴流的。把空气压缩,目的是使密度增大,在有限的容积内增加氧气的质量。

    然后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燃油在氧气帮助下燃烧,同时把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此时的燃烧是在等压状态下。然后高温高压的燃气进入到后面的涡轮部分。

    既然是喷气式飞机,那么涡轮的级数很少,只有一两级而已,能够带动一个发电机,给飞机设备供电即可。然后还具有较高压力和温度的燃气经过尾喷管加速,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出去。

    根据动量定理,飞机获得巨大的向前推力。如果涡轮级数多了,燃气的压力温度降低太多,就不会有太大的尾喷速度了。

    喷气式飞机(JetAircraft)是一种使用喷气发动机作为推进力来源的飞机。

    螺旋桨飞机是靠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力来使飞机向前飞行的。但是当螺旋桨的转速和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再靠加快螺旋桨转速使飞机更快了。而喷气式飞机所使用的喷气发动机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后高速喷射的反冲作用使飞机向前飞行,它可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推力,飞得更快。特别地在1万─2万米空气比较稀薄的高空,喷气发动机更有着螺旋桨活塞发动机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低空低速性能相比螺旋桨的要差,还有最致命的就是发动机了,喷气机的一切性能最根本还是发动机,高空高速情况下对发动机依赖很大。一旦发动机故障了就失去动力,而飞机本身比螺旋桨飞机重多了,滑翔性能差,考验飞行员的时候到了,弄不好就得死。

    喷气式战机,单指战机,空中缠斗变成是更困难的一种任务,因为开火的最佳时机变得只在一瞬之间。虽然现在又有了制导导弹,但是制导导弹会被干扰啊,机炮打击也很重要。

    2、我一直搞不懂,没有反作用力的真空环境中是如何利用喷气式发动机来推动飞船或者宇航员的?

    首先厘清一个概念,“喷气式发动机”一般指用于大气层的航空发动机,但题目中明显指的是用于太空的发动机,用于太空的发动机通常称为“火箭发动机”。两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不同的,不过两者都是借助反作用力,都向外喷气。为了顺应题目,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用“喷气发动机”这一名词粗略地指代火箭发动机,有时也指航空发动机。

    反作用力的实质和产生条件,反作用力的产生与是否真空无关。

    的确,反作用力必须产生于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一个物体是产生不了反作用力的(当然也不会产生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如果不借助外物外力,一个物体内部的力再大,也不会使物体相对外部运动。除非有物质脱离物体,这些物质就会成为另一个独立的物体,可以对原来物体施加反作用力。

    真空中确实没有实物粒子可供借力,但处于真空中的物体可以自己不断向外抛射物质,这些被拋射的物质就会对物体施加反作用力。真空就是空间,本身并不提供反作用力,提供反用力的是这些处于真空中的物质,而不是真空本身,这些物质才是最重要的。

    喷气发动机就是利用向外喷射燃烧后的尾气物质提供的反作用力,来推动飞船前进。

    当然,处于地球大气层的喷气式客机,除了借助向外喷射的尾气产生的反作用力,还借助大气层中空气的反作用力。我们不妨把地球的大气层看作是存在着气体分子的“真空”,或者看作是真空中存在着气体分子等物质。不论是喷气式发动机向外喷射的尾气物质,还是空气分子,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放置在真空中的物质。因此处于没有空气的太空中的飞船与处于大气层的喷气飞机一样,照样能利用反作用力,只不过太空中不能依靠空气,只能依靠火箭发动机喷射的尾气物质。这些物质当然都是火箭飞船自己携带的燃料产生的。

    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之所以携带能够高效燃烧且释放高能的燃料,是因为必须通过燃烧才能最终产生向外喷射尾气的动力。在拋射尾气的同时,获得了尾气提供的反作用动力,最终推动飞船和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遨游。

    3、喷气式飞机用的引擎的原理是什么?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原理具体如下:现在的喷气发动机从结构分三大部分。前面是压缩机,有轴流和离心之分,一般都是轴流的。把空气压缩,目的是使密度增大,在有限的容积内增加氧气的质量。然后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燃油在氧气帮助下燃烧,同时把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此时的燃烧是在等压状态下。然后高温高压的燃气进入到后面的涡轮部分。既然是喷气式飞机,那么涡轮的级数很少,只有一两级而已,能够带动一个发电机,给飞机设备供电即可。然后还具有较高压力和温度的燃气经过尾喷管加速,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出去。根据动量定理,飞机获得巨大的向前推力。如果涡轮级数多了,燃气的压力温度降低太多,就不会有太大的尾喷速度了。

    4、喷气发动机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很遗憾,现代意义上的喷气发动机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普遍公认的航空喷气发动机之父是德国人“汉斯·冯·欧海茵”(Has·Von·Ohain)和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Franck·Whittle)。这两位青年,在那个时局紧张、硝烟弥漫的年代,在没有互通信息的情况下,分别完成了自己的喷气发动机设计,并且安装到飞机上试飞成功。其中,惠特尔比欧海茵开始研制的早,而欧海茵比惠特尔试飞成功的早,因此两个人都是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人。但是,我们想说的,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文明,在很早就使用了现代航空动力学的某些原理,并诞生了喷气发动机相关技术的一些“雏形”。然而,这些光辉的成就只属于古人,具体上与现代喷气发动机并无关系,只能说在理论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中国古人的智慧仍然令世人叹服。

    ▲1941年,英国人惠特尔发明的喷气发动机W.1型

    中国古代发明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关联

    1、燃气涡轮原理雏形

    也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100多年前的中国就发明了“类似现代燃气涡轮原理”的“走马灯”。经过学者的仔细研究论证,中国走马灯几乎就是现代燃气涡轮的雏形,这种供民间元宵灯会玩乐使用的道具,主要由中心轴、蜡烛和纸轮组成。走马灯底部孔洞可以视为进气道压气机-吸入空气、点燃的蜡烛则是燃烧室、被推动旋转做功的纸轮就是涡轮。这与涡轮喷气发动机通过进气道引气并在压气机内压缩、燃烧室燃烧空气和燃料混合物提供高温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旋转做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代走马灯的“燃气涡轮”原理

    2、喷射反作用力原理雏形

    喷气式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高温空气,通过喷气推进飞机飞行,这种航空动力学上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推力的技术,在中国北宋时期的“火箭”上就已经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而比“火箭”更早的名为“窜天猴”一类的爆竹,则应视为航空推进动力学的雏形。窜天猴和火箭都是燃料(火药)燃烧后产生高温高速燃气,通过喷射燃气达到飞天的目的。

    ▲类似窜天猴一类的爆竹

    当然,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技术发明与现代的航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上只是列举两个简单例子。但是,我们也不是说这些发明造就了现代喷气式发动机,只能说很多技术原理的雏形很早就在中国出现过,中国古文明还是充满了想象力的。

    现代航空喷气式发动机从何开始

    下面我们将正式进入喷气式发动机的诞生史: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一架装有“四缸水冷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进行了成功试飞,由此揭开了人类载人航空的序幕,也让美国人在航空工业上快人一步。但是,在喷气式发动机的开发史上,美国人则又远远落后于当时的欧洲,这也是军事需要促进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又促进军事进步的一种体现,毕竟那个时代的欧洲,常年弥漫着战争的阴影,各种新式兵器和技术层出不穷。

    ▲惠特尔开发的第一台喷气发动机进行试验

    在喷气式发动机真正开始工程学意义上的实践研究之前,法国人洛林曾在1908年设想过“在活塞式发动机排气阀上安装一支喷管,使燃气通过喷管向后喷射,产生反作用推力”,这是欧洲最早关于喷气方案的设想;1910年,罗马尼亚人柯安达,利用活塞式发动机带动一支管道风扇旋转,驱动空气向后喷射,产生反作用推力,并且将这种“管道风扇”式发动机安装在一架飞机上在巴黎进行试飞。虽然飞机最终没能飞起来,只是在地面上进行了短暂的前进跳跃,但是仍然为人们带来了关于“喷气推进”的启发。这里说这两个例子,也是最接近喷气式发动机的两个原理雏形。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德国人研制的He-17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用活塞螺旋桨装备飞机的潜力基本上已经被挖尽了,欧洲各国想要寻求飞的更高、更快的航空器械,只能研究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英国人惠特尔在求学期间就已经预见到活塞螺旋桨飞机的局限,提出涡轮喷气推进的原理,并在1930年申请了专利。1936年3月,惠特尔在一家银行的资助下成立了喷气动力公司,开始研制燃气货轮发动机,并在不久后开发了WU型试验机,然而在1937年4月进行的发动机试车中,两台试验机均告失败,直到1939年10月,第3台试验机才在1770r/min的转速下,运行了20分钟,推力达到5300N。此时,看到希望的英国空军与惠特尔签订了研发合同,开发的W.1型喷气发动机,可惜W.1性能不足,并且运行极不稳定,并没有被采用。1941年5月5日,W.1B改进型喷气发动机终于安装在E28/39飞机上试飞成功。要知道,此时距离惠特尔申请喷气发动机专利已经过去了11年,而德国人的喷气式飞机也已经试飞成功1年有余了。

    ▲英国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E28/39

    同一个时代,德国的“青年才俊”欧海茵也在着手研发喷气式发动机。1933年还在哥廷根大学读书的欧海茵,开始探索喷气式发动机,这比惠特尔要晚了几年。1934年,他开始初步设计试验机,结构方案为双面离心式压气机、环形燃烧室、径流式涡轮,设计时速为804.5km/h。大学毕业后的欧海茵在老师的推荐下,与大名鼎鼎的的亨克尔公司取得联系,双方对喷气式飞机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并于1936年4月15日签订研制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合同,发动机代号为Hes-1,前后不过1年的时候就研发成功,此后经过改进终于制造出试飞用的Hes-3发动机。1939年春,为喷气发动机配套的He-178飞机制造完毕,8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安装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喷气式飞机He-178首飞成功,宣告人类正式进入喷气时代,这比英国的喷气机要早1年多。

    ▲He-178喷气机模型

    关于英、德两国开发喷气式飞机的历史,我们就暂且讲到这里,有关问题可以关注留言。此外,二战结束后,欧海茵被美国海军接收,后来转入美国空军“莱特-帕特森空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后来惠特尔也来到美国,并且1992年两人同时获得有“工程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查尔斯·德拉佩奖。所以,美国后来在喷气时代的霸主地位,是建立在英德两国的技术基础上,也不为过。

    5、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组成,战斗机的涡轮和尾喷管间还有加力燃烧室。涡轮喷气发动机仍属于热机的一种,就必须遵循热机的做功原则:在高压下输入能量,低压下释放能量。

    因此,从产生输出能量的原理上讲,喷气式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是相同的,都需要有进气、加压、燃烧和排气这四个阶段。

    不同的是,在活塞式发动机中这4个阶段是分时依次进行的,但在喷气发动机中则是连续进行的,气体依次流经喷气发动机的各个部分,就对应着活塞式发动机的四个工作位置。

    6、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原理?

    涡轮喷气发动机是燃气轮机的一种,其工作原理简单归纳起来如下:

    1、用压气机把空气从进气口吸进去,压缩到燃烧室里;

    2、喷油嘴向燃烧室喷出雾化的油料;

    3、点火装置将高压空气和油雾混合气点燃;

    4、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蜗轮旋转,旋转的蜗轮带动压气机(这是一个反馈)

    5、混合气燃烧膨胀,经过蜗轮后,从喷气口喷出作功(气体向后喷出,反作用力推动发动机及飞机向前)。

    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其它燃气轮机(例如蜗轮风扇发动机、蜗轮轴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1、与冲压喷气发动机比较,涡轮喷气发动机具有蜗轮和蜗轮带动的压气机,而冲压喷气发动机没有蜗轮和压气机;

    2、与蜗轮风扇发动机和蜗轮轴发动机相比,其蜗轮仅用于带动压气机,对外作功靠气体从喷气口喷出,而蜗轮风扇发动机和蜗轮轴发动机不靠喷气作功,而是靠蜗轮带动风扇(蜗轮风扇发动机)作功或者蜗轮带动动力输出轴(蜗轮轴发动机)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