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乐视危机(乐视危机:贾跃亭到底错在哪儿?)

乐视危机(乐视危机:贾跃亭到底错在哪儿?)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乐视危机:贾跃亭到底错在哪儿?
  • 2、造成乐视现在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 3、孙宏斌当选乐视网董事长,能带领乐视走出危机吗?
  • 4、乐视为什么会亏损,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5、乐视危机的根源在于顶层设计就错了?
  • 6、世界五百强海航债务危机爆发,它会成为下一个乐视吗?
  • 7、乐视金融旗下的多家子公司集体换法人,能不能解决乐视的危机?
  • 8、贾跃亭回应乐视危机,90亿不够解决资金问题,你怎么看?
  • 9、贾跃亭在乐视危机浮出水面之前,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 10、乐视4个月还款150多亿,大部分给了金融机构,这是触发资金危机的诱因么?
  • 正文

    1、乐视危机:贾跃亭到底错在哪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当然,有人勇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人永远只把梦想当成梦想。贾跃亭显然是一个勇于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不过显然贾跃亭的梦想确实大了一些,与一般创业者专注于自己领域,先在一个领域内获得成功不同,贾跃亭在乐视网刚刚有些成型的时候就开始玩跨界,如果说从一个视频网站跨到影视可以理解,甚至跨到做电视可以理解,那后来做汽车、做手机、做体育显然跨的就有些远了。

    这些领域单独拿出每个领域都值得一个公司深耕很久,投入很大。而贾跃亭涉猎这些领域,不绝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想成为该领域内的老大,甚至形成垄断地位。

    被贾跃亭引以为傲的乐视生态,业内人也有两个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只要这些业务都能跑通,会起到协同效应,将每个业务块的能量放大。但反对者认为,这几个业务块其实并没有太大联系,牵强附会放到一起,起了个叫“生态”的名字,甚至有些生接硬套的感觉。

    至于哪个方向是对的,其实没有结论,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没有一个项目可以提供稳定、大量的现金流的情况下,这种无限制的扩张,对资金压力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乐视体系最近6年融资额应该不低于700亿人民币。700亿呀!给哪个公司也不是小数目,这700亿还不包括融创中国最近给的150亿。当然还不包括乐视的外债,这么算下来,乐视体系平均每年亏的钱得有150亿吧?

    要说每年烧150亿,连续烧6年,怎么着也烧出点东西吧?

    可惜乐视铺的摊子太大,这些钱分摊到乐视几大子生态上就没有多少钱了,并不足以支撑乐视几大业务块良性发展。

    所以可以理解为,贾跃亭错了梦想太大而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当然这是外部表现出来的情况,至于有没有内幕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2、造成乐视现在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乐视在贾跃亭辞去董事长之后,又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次的原因还是很简单:钱不够了。根据新京报报道,6月7日乐视20亿公司债终止发行。同时,根据凤凰新闻的报道,6月2日上午,20多名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手机供应商在乐视大厦前一字排开,高呼“乐视还钱”的口号,一直到下午5点,乐视手机方面无人出面安抚供应商。而就在前一日,据新京报报道,有25家供应商联合向乐视发出催款函。催款函中显示的乐视移动对这25家供应商共有4654万元未结款,其中较高的未结款余额达583万元、475万元、348万元、317万元,较低的为60万元、12万元。

    好像从去年开始乐视就在资金链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对外有贾跃亭的商学院好友解囊相助,有融创不断给乐视融资,对内乐视卖大楼、裁员自救求生,然而问题似乎还是没能解决,易到用车提现危机,供货商围堵大楼,连国际知名体育赛事的转播权都弄丢了,可以说是满城风雨。我们不禁想问,乐视在转型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战略转型的关键。

    一、乐视转型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什么?

    回顾乐视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不得不说其实乐视还是一家非常有想法的公司,乐视最早的业务乐视网作为中国视频网站的第一批翘楚,无论是其服务质量还是版权的品质都是高于一般的竞争对手的,所以乐视网在视频领域虽然没能像优酷、土豆那样成为霸主,但是小而精却是能够做得到的,也拥有了一大批自己稳定的粉丝和客群,在视频业务上面乐视的做法可谓是并没有问题。

    之后,由于单业经营容易出现问题,乐视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升级道路,2015年8月,乐视开始持有著名国产手机生产厂商宇龙酷派的股份,并在之后一年的时间之内通过30亿元的完成了对于酷派的掌控。但是,好景不长,乐视的手机之旅似乎一直都不太顺利,虽然也有过销量不错的机型,但是乐视的手机似乎一直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像小米、华为那样的旗舰机型,结果导致酷派不仅没能超过华为、小米这样的老对手,还被OPPO、VIVO这样的新对手一一超越,到了今年上半年连手机厂商前10名的地位都没能保住,不仅排名跌到了全国11位,财报还爆出了巨亏42亿港元的新闻。

    与酷派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易到用车,易到用车作为中国最早的网约车平台,可以说是借助了中国网约车的第一单红利,易到用车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也曾经一路飙升,然而在滴滴兼并了快的,干掉了优步之后,逐渐垄断了网约车市场,让易到用车逐渐陷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司机提现越来越难,逐渐用户发现根本用易到打不到车了,司机用易到无法提现了,结果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抵制示威浪潮。

    酷派和易到不过是乐视战略化转型的一部分,也是很小的一种缩影,包括乐视体育、乐视汽车等等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瀚哥认为,乐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在于转型的步伐迈的太快,摊子铺的太大,最终导致了企业发展出现了危机。

    二、企业战略转型到底该怎么转?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企业都提出要做战略转型,以摆脱过去业务单一,收入模式不够的老问题,但是具体的转型怎么转,其实很多的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乐视的这种转型就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发展使企业可以进行到发展的快车道上面。

    然而,问题就在于一个企业比如说乐视,其在做视频方面是一把好手,但是做手机,做电视,做网约车则就不一定是好手了,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没能意识到。根据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的著作《战略》中的论述: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面对转型,但是如何转型很多企业都会想到多元化,然而却没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内涵。对于企业而言,转型在选择多元化之后,其实需要真正掌握四点关键:

    一是流动性才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很多人说到企业转型的时候,往往会说,我们进行转型的那个方向有多少的热点,能够带来多少流量,甚至未来会产生多少利润。然而,先等等,公司第一个要控制的变量不是利润,而是流动性。什么叫流动性,就是随时能够完成必要支付的能力,你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能够付账才能够生存。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乐视,无论你的生态圈多么吸引人,无论你的战略多么宏大,但是你的供应商,你的平台参与方大家只看真金白银,如果不能够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那么即使你的业绩再优良一样也逃脱不了被取代的命运。

    二是利润才是支撑企业增长的时间变量。一个企业要判断说他能不能成功,那么利润就会显得非常的重要,的确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被教育的任务利润已经不再是一个关键变量了,因为企业可以通过烧钱来培育市场,通过培育市场来获得流量,通过流量和用户量实现融资。但是,问题就在于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这种玩法是一种将利润延后的模式,通过前期不赚钱来抢市场从而实现业务的发展。对于需要转型的企业来说,这种玩法就有很大的风险了,因为只有从利润的角度出发,才能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以乐视为例,虽然乐视汽车很有发展的前景,然而乐视汽车的盈利模式在哪?这个问题一直没办法回答,投资者可以短期为一家企业的潜力买单,却不能长期为这家企业当冤大头,这就是利润控制的必要性。

    三是市场地位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来说,我们在某个单独的领域已经进入了一种赢家通吃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只有市场份额或者说市场地位才是关键,如果我们问中国的社交软件第一个是谁?微信当之无愧。第二是谁?QQ是老牌霸主。然而第三个呢?很多人就难以回答了,这就是赢家通吃的可怕之处。对于企业转型而言,你转型到某个领域之后如何判断要不要开辟第二战场呢?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转型的这个领域有没有获得至少可防守的市场地位,什么叫可防守的市场地位,就是你在这个市场中至少拥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能够支配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举例来说,当乐视进入了手机市场的时候,宇龙酷派虽然是老牌手机生产商,但是其在手机市场中远没有取得足够的市场话语权,也没有可防守的市场地位,这个时候又去做其他的布局明显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从流动性到利润支撑再到市场地位,这是一个企业转型发展的进化论,在完成这种进化之前,轻易的开辟第二战场、第三战场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行为,而乐视似乎就有发展的太快,出现了内力虚浮,根基不稳的情况,希望贾跃亭可以及早的找到问题根源,解决现在的危机吧。

    3、孙宏斌当选乐视网董事长,能带领乐视走出危机吗?

    7月21日晚,乐视网(300104 .SZ)公告称,董事会全票通过,选举孙宏斌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以孙宏斌接手乐视网为开端,标志着贾跃亭时代的结束。接近贾跃亭和孙宏斌人士称,贾跃亭对交出控制权心有不甘,但孙宏斌承诺对投资业务持续支持,债务方面给出了债转股选项:“如果贾跃亭有钱还,那未来继续享受大股东利益,如果没钱彻底出局。”二股东成为董事长,现代版引狼入室?年初投资150亿的融创,也不过是个二股东,如今成为乐视网的董事长,其实也是贾跃亭的宿命,和孙宏斌的无奈。今年1月份,融创投资乐视,孙宏斌对贾跃亭惺惺相惜,一度稳住乐视股价。孙宏斌一开始对贾跃亭的喜爱溢于言表。也许,44岁的贾跃亭身上具备54岁的孙宏斌喜欢的特质:理想远大,敢想敢干,全情投入,不惧挑战,要做创造奇迹、改变格局的事。但是,半年过去了,孙宏斌发现情况可能并不那么美好。“管理混乱、不算账;调结构犹犹豫豫,进展太慢,这是贾跃亭的两大问题。”孙宏斌在投资乐视后,明确要求乐视生态中的七大业务板块必须调整结构,果断取舍,例如手机、体育业务要止损,但贾则“前几天开会还说七大板块一个都不能少”。“贾跃亭总有侥幸心理,觉得下次还会有人救他。” 为看住“钱袋子”,融创向三家投资标的公司乐视网、乐视影业、乐视致新派驻了董事和财务经理;对窟窿最大但并未投资的乐视手机也派驻了一名监事,看管资金不能随意进入。为了更大的决策权,如今孙宏斌甚至当上了他不愿意当的乐视网的董事长。这是套牢者的自救,是一种无奈之举。“乐视目前就是专心卖电视,业务简单,多卖电视,多拍电影。”孙宏斌指出,影业板块的版权成本越来越高,未来可能多走自制剧的模式,比如翻拍国外的好剧本。在孙宏斌的投资逻辑中,看重的是乐视大文化产业方向。在乐视的七大生态中,仅乐视网和内容生态中的乐视影业处于盈利状态,其他生态均属亏损。如今,孙宏斌最看好的就是乐视网,乐视影视,乐视电视。他还称未来融创的房子都要装上乐视电视。之前和万达的收购中,孙宏斌也和王健林谈及乐视影业和万达的合作。我相信,在孙宏斌入主后,会对乐视带来不一样的东西,会让乐视慢慢走上正轨。只是,现在得先把贾跃亭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好。几百亿的债务,的确是个麻烦事,不然贾跃亭也不至于现在都不敢回国了。

    4、乐视为什么会亏损,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乐视的模式就不对,什么都是围绕乐视网转的。

    首先是乐视网会员,乐视体育会员,这就要花费巨量的资金去买版权,买转播权。这一块的亏损参看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就知道了,这三家第一阵营的视频网站都在巨亏,乐视如何盈利呢?乐视体育是巨亏的,孙宏斌还说过,说买那些版权完全没有必要,买得太贵了。

    接下来乐视电视,乐视的电视就是和乐视网会员绑定的,买乐视电视送乐视网会员。贾跃亭说电视还是亏本卖的,他是只赚会员费。

    手机也是一样的,亏钱卖手机,以期望从乐视网的付费会员中赚回成本。

    乐视汽车也是。手机、电视你还有点说得通,但是汽车???你真把股民当傻子吗?

    乐视电子商务也亏了十多个亿,本来还绑定在乐视网里面的,乐视网出财报要把它带上,后来看亏十多个亿,财报被拖累,不好看了,乐视网就放弃了乐视电子商务的股权,把它剥离了上市公司体系。

    总之,卖硬件就是亏损,亏损卖,但是会员费却不是那么好赚的。他送会员,但是如果乐视网没有用户想看的节目的版权,那你不是白费吗?其次,手机、汽车与乐视网会员的关键性太弱了,太勉强。乐视不断地从其他公司挖人来研发电视、手机,其实他本质上不是想做硬件,本质上他是想卖乐视网会员,所以投入巨大却不赚钱,而会员费也收入惨淡,他能不亏损吗?

    5、乐视危机的根源在于顶层设计就错了?

    乐视汽车CEO丁磊离开,乐视生态陷“人财”困境?

    这几年乐视口口声声说要颠覆世界,但几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丁磊曾被贾跃亭誉为“汽车产业领袖级人物”,在汽车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而此次“分手”乐视真的是身体欠佳又或是另有隐情?难道当初加盟乐视汽车说过的那些豪言壮语只是三分钟热度?

    乐视汽车

    而且就在几个月前,贾总还信誓旦旦的称乐视汽车运转良好,很快启动A轮融资。并且仅需同业公司三分之一的资金规模就能够支撑运营。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丁磊的悄然出走显然不合常理,“人财”双重困境让信心不足的投资者更加担忧。

    更有知情人士称,乐视汽车的资金大幅超出预算,是拖垮乐视生态的“罪魁祸首”。合伙君认为,目前乐视当务之急是需要开源节流,互联网造车需要量力而行和循序渐进,如果继续造车,必须要找到强有力的资方和汽车产商合作,否则就暂时停止乐视汽车研发及时”止血“,先将必要的资金投入已有的现金奶牛业务中去,度过资金的难关,再来考虑乐视汽车梦。

    颠覆传统汽车产业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个成熟的传统行业不是短短几年时间喊喊口号就能颠覆的,这需要扎实的功底,稳定的现金流,顶尖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当然还需要满足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才有可能做到的,无论最终乐视汽车走向何方,互联网大佬都必须清楚认识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颠覆“这个词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6、世界五百强海航债务危机爆发,它会成为下一个乐视吗?

    乐视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想做生态了,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目前生态做的最好的其实可以说是腾讯了,但腾讯从没有说过自己要做生态,而是从单点突破之后再渐渐的由点到面,这也是一个公司成长为一个集团的过程。而乐视在自己的视频、影视等业务尚未发展健全,市场占有率还没有答到垄断地位时就开始为下一步做准备,开展线下店,造车等等,这个步子扯的有些大了,说汽车是导致乐视资金链断裂的最大原因也并不为过。

    而海航也是一个体量很大,涉及多行业的集团,但是他们的航空业务做的非常好,他们如果出现危机对于民生的影响将会非常大,所以海航的债务危机即使爆发,也不会像乐视一样整个业务接近于停摆状态,只会把不挣钱的地产业务渐渐抛售,来保证集团当中的流动性,目前就判断海航会渐渐倒台为时尚早。他们的核心业务仍在继续进展当中。

    7、乐视金融旗下的多家子公司集体换法人,能不能解决乐视的危机?

    不能!

    乐视的今天,是制度的问题,不是某个人能力的问题。

    乐视没有科研,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些或许都不是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乐视汽车!

    市场上戏称贾布斯,苹果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曾经想造苹果汽车,但是无果,原因就是汽车是属于重工业,需要各方面的吻合,协调,磨合。苹果尚且做不到的事情,乐视能做到吗?

    有梦想是好的,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做超过了自己能力的事情,注定会艰难!

    8、贾跃亭回应乐视危机,90亿不够解决资金问题,你怎么看?

    乐视仍然缺钱的背后,是贾跃亭追涨杀跌的结果

    今天比较重磅的消息一个是美股科技股的回调,纳斯达克暴跌,导致今天港股A股均出现了回调。另一个就是乐视网股东大会,贾跃亭公开承认乐视资金仍然很紧张,之前孙宏斌等投资者注入的168亿元远远不够,这可能也会给市场一定的压力。贾跃亭:非上市体系的资金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贾跃亭在乐视网2016年度股东大会上称,非上市体系的资金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在这几个月我们看到资金问题比去年更严重,原以为90亿元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结果还是犯了一定错误,还是不够解决资金问题。贾跃亭称,我们收到97亿资金,事实上还款150多亿元。我们在归还金融机构的欠款之后,我们目前仍然没有获得金融机构的后续资金支持,多数还是观望态度。我们现在与金融机构交流之后获知,事实上我们应该把获得资金投入到业务之上,而不是直接归还金融机构的欠款。我们在回笼资金之后,会把资金放到业务之上,让非上市公司体系聚合,在未来两三个月让大家看到非上市体系的成果。乐视这件事教训很大,就连孙宏斌这样的老狐狸都被坑了,当然孙宏斌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如果乐视控股整体破产,那孙看上的那些地恐怕也保不住。所以,对投资而言,如何才能避免乐视这种悲剧呢?我认为买龙头,买低估值的公司可以规避。股市江湖险恶,作为一个曾经追涨杀跌多年的老司机,深知靠投机赚钱,实属不易。其实贾跃亭就是一个追逐概念的典型分子,如今,落得这般地步,除了老乡孙宏斌看中他的1万多亩地肯投资他外,恐怕真的没太多人感兴趣了,基本上已经名誉破产了。

    所以,投资要想不亏损,一定要遵循敢为天下后的理念,就如巴菲特,段永平,只投资那些已经证明过自己的公司,已经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而乐视,当年不过就是一个泡沫罢了。

    今天开完股东大会,乐视就有重磅消息出来。

    6 月 28 日报道,易到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在近期变更控股股东,乐视不再作为易到的控股股东。

    易到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已有新的控股股东进入,原管理团队继续负责易到的管理、运营等事务。同时拟定 7 月 4 日举行媒体沟通会,就具体事宜进行公开说明。

    这意味着乐视已经把易到卖掉了。

    希望,乐视能卖的赶紧都卖了吧,这样还能多活几天,毕竟,那么多中小股东的乐视股票还停牌呢,复牌又面临暴跌的风险。多来些利好,让那些中小股东好过点吧。

    9、贾跃亭在乐视危机浮出水面之前,你对他的印象如何?

    从来就觉得他是在骗,因为没有看到乐视任何的核心技术,例如小米,只看到乐视在烧钱,这能长久吗?一个老板只在意疯狂扩张,上市,高位减持,这不是骗股民是什么?有谁看不出吗?投资人不是傻子,他们不是看不出,只是等着一同高位减持离场,剩下一地傻逼股民。

    10、乐视4个月还款150多亿,大部分给了金融机构,这是触发资金危机的诱因么?

    乐视还了金融机构的钱,却得不到后续资金支持?让资金危机更严重,这确实是原因之一。

    以银行为例,因银行抽贷、断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例子并不少见,有监管人士就曾调侃,“银行向来只会锦上添花,从来不会雪中送炭”。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多青睐资本雄厚、业务健康、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而这样的公司恰恰不缺钱,金融机构怂恿企业贷款扩大规模,从而为银行自己赢得利益。而陷入钱荒的企业,却被金融机构抛弃,抽贷、断贷现象频发。

    乐视生态蓬勃发展的时候,农行、建行、平安、招商等大银行,以及非常多的机构给乐视送来巨额的授信,支持乐视发展生态经济。而经济环境下行风险加剧,乐视生态因为急速扩张导致资金压力巨大,出现钱荒,最先出来抽血的还是银行。因为他们害怕企业的资金风险给自己带来麻烦。

    “从去年资金到账到现在,公司累计偿还的贷款约150亿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给金融机构的还款。当时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确保信用机构确保我们的信誉。但是,金融机构的态度是观望,最终出现了准挤兑这样不太好的情况。大量的资金偿还以后,业务线也在不断筹集资金偿还贷款,导致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这给更多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金融机构的钱不那么好用。

    贾跃亭痛定思痛,聚焦核心业务和处理资产

    近半年来,乐视的资金危机愈演愈烈,乐视同时面临来自金融机构、供应链、合作伙伴、投资人,以及员工工资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压力和信任危机。贾跃亭和乐视之前希望通过优先还款给金融机构,从而获得其进一步的资金支持,然而还款之后,金融机构却持观望态度,不再向乐视提供贷款,造成了挤兑的客观结果。

    诚如贾跃亭所说,乐视之前没有对资金没有做出很好的安排,作为互联网公司,乐视在硬件领域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时候,应对的经验还是不足。

    在股东大会上,贾跃亭透露,我们现在与金融机构交流之后获知,事实上我们应该把获得资金投入到业务之上,而不是直接归还金融机构的欠款。

    有了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在现在的危机面前,贾跃亭和乐视采取的办法是更加聚焦,甚至是英雄断臂,来寻求摆脱危局。贾跃亭指出,现在在4月份的第二次资金危机来临之后,会将非上市体系更加聚焦,也会处理一批固定资产、甚至是股权资产。

    放弃易到控股权 聚焦核心业务再次出发的信号

    贾跃亭说,从2016年以来,资本市场的环境下行,资本市场经营资金量开始紧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压力就非常大。怎么样能够彻底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彻底解决资金的问题,我们决定非上市公司板块的资产变得更加聚焦,非核心资产考虑尽快转让。

    28日下午,乐视出让易到控股权。易到官方声明称,公司已于近日变更控股股东,已有新的控股股东进入,乐视不再作为易到控股股东,原管理团队继续负责易到的管理、运营等事务。6月30日14时,线上提现全面开放,所有易到平台车主均可通过车主端APP完成提现。

    这对乐视、对易到都是一个好消息。乐视断臂求生,寻求快速摆脱危局,易到获得新的资本支持,获得再生。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有更多的资产和股权转让,乐视将通过聚焦,来聚拢资源,赢得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