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怎么漂移(汽车是如何漂移的?)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汽车是如何漂移的?
我们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为大家分解漂移的技巧,让大家追寻那原始且附有驾驶乐趣的机械之美。但凡事我们要说在开头,一定要遵纪守法切莫危险驾驶。
在即将开启枯燥乏味的教学前,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领域下今天教学的前瞻精彩镜头。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 大家对漂移的兴趣来源于哪里?
提起“漂移”大家最先想起《头文字D》的那部电影,无论是动画中的藤原拓海,还是电影里的周杰伦,他们驾车在山路中起舞翩翩的漂移画面大家都并不陌生。也可以说很多人看后是热血沸腾,所以后期一提起“漂移”的字眼大家都会想起《头文字D》。但有一点,“漂移”对大家还是有些遥不可及的,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东西只是满足了大家的观看欲,而不能满足动手欲望。
“跑跑卡丁车”这个游戏的出现,可以说是让大家在电脑前开启了全民漂移运动,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玩过,当然我也不例外。要说《头文字D》是满足观看欲望,那“跑跑卡丁车”完全就是满足屌丝的动手欲望,很荣幸我就属于当年的屌丝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游戏,唤发了很多人想尝试一番真车漂移的念想。下面,我们就一同开启今天的漂移课程之旅。
● 什么是“漂移”?什么驱动形式的车可以进行“漂移”?
“漂移”是一种驾驶方式,又称“侧滑”。是以转向过度的姿态过弯,利用后轮滑动进行转向的动作,通常在拉力赛事上比较常见。但随着日本漂移文化的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举办自己的漂移比赛。
说起“漂移”动作,很多朋友都会说那是大马力后驱车或四驱车才可以进行的动作。这样的说法的确没有错,因为现在国内外的漂移比赛或者是漂移秀更多都是后驱车和四驱车。那前驱车就不能漂移了么?答案是并不然。
谁说前驱车不能做出“漂移”动作?今天我们由浅入深的为大家解析如何利用前驱车进行漂移,下面我们逐一进行讲解。
● 前驱车漂移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使用的是一辆拥有200马力的速腾GLI,它作为今天漂移的教学车辆。光有车辆还不行,我们还要找一块安全的空场进行训练。重中之重提醒大家,切忌在正常路面上进行危险的尝试。当然,可能有人会问,一定要使用钢炮车型么?答案依然是并不然。
大家不要进入车型选择的误区,只要是前驱车就可以。但拉柄式“机械手刹车”的车型才是前驱车漂移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拉柄式“机械手刹车”为最简单的操作方法。
在这里奉劝大家不要选用电子手刹的车型进行漂移,使用电子手刹不仅不能做出华丽的漂移动作,反而会因为强制拉起电动手刹拉柄而产生高昂的修车费用,因为驱动手刹车的是电机,在强大外力的负载下,很容易造成损坏。
现在正式进入准备工作,建议大家在车里准备一双手套。无论是收拾车内的杂物还是为漂移做其它的准备工作,都可以有效的保护双手,不会因为过热及过硬的物件让双手受伤。
出于节约轮胎的目的,在这里给您一个建议,将后轮的胎压升高,让轮胎的接地面相对减小。一定记住啊,只是相对减小。升高胎压的轮胎可以减小滚动阻力,有助于初学者提高完成漂移动作的机率。
通常建议您将轮胎的压力控制在3.5bar左右,这样可以相对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可能您会问,轮胎最大可以承载约5.0bar的压力,为什么只调整到3.5bar?因为漂移是让车辆滑行,轮胎横向移动的时候会因摩擦生热而升高胎压,为了避免爆胎,3.5bar的压力足矣。此时,车外的准备工作准备就绪,我们看看车内需要准备些什么?
进入车内,方向盘的位置、驾驶员的坐姿、安全带佩戴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就详细多说了,总之,就要系好安全带、调整好座椅,一切以安全重要。当这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我们率先要关闭车身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如果开启它,我们车辆有一丝打滑,车辆都会被电控系统控制。所以要想完成“漂移”动作,这些电控系统都要关闭。
2漂移徒手分解动作● “漂移”的徒手动作。
说完准备工作我们还不能直接进行“漂移”体验,现在利用下面的时间为大家进行一些“漂移”分解动作的说明。
首先我们要将变速箱切换至手动模式下的1挡,因为这样可以保障充足的动力输出。还有就是对于初学者而言,1挡的车速相对较低,可以保障安全。此外,良好的动力输出对于后续漂移的衔接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步骤。
在加速的过程中,双手要紧握方向盘。左手处于钟表9点钟方向,右手处于钟表3点钟方向。此时只需要保持直线,油门到底享受加速的快感即可。
对于初学者,建议大家把车速控制在40km/h。这样相对而言比较安全,也容易控制。当我们准备进入漂移状态的时候,右手从方向盘的位置移至到手刹拉柄的位置。
握住手刹拉柄准备漂移的时候有一个小窍门要和大家分享,我们要用大拇指按住手刹拉柄上面的锁扣,防止漂移过程中手刹不能释放的尴尬局面。因为平日手刹锁扣是帮助我们驻车使用的,但在漂移过程中,它却是一个多余设计。
当车速到达可以“漂移”的状态时,果断拉起手刹拉柄。记住,拉手刹拉柄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大力、快速,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后车轮锁紧(抱死),您可以理解为拉手刹的用途是积攒力量让车尾顺利滑动。可能您会问为什么不在弯道中拉手刹呢?下图我们一起分享。
在这里先为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通常机械拉柄式手刹车都采用两根手刹拉线进行工作。如图所示,在直线的时候您可以理解为左右两边车轮的制动力是相等的,此时拉手刹,车轮锁紧的时间及力度都相等。如果在弯道里进行拉手刹的动作,会因重心的原因改变左右两边车轮的锁紧力度,换言之也就是不能保障两个车轮同时锁紧(抱死)。这种情况下,您可以理解为重心负载大的车轮,锁紧力度越小,车轮不能被锁紧(抱死),丢失了横向的惯性力,因此很难完成“漂移”动作。
当感觉后轮全部锁紧(抱死)后,果断转动方向盘从钟表9点钟方向转至6点钟方向,或者是从9点钟方向推至到12点钟方向,分别向左或向右完成“漂移”动作。此时在直线锁紧的后轮会给尾部一个惯性力,帮助车尾失去轮胎附着力。下面,我们转到车外视角继续为大家分解。
此时后轮失去抓地力让车尾滑行起来,这里并没有结束。我们要果断松开手刹车,让惯性带动车尾滑动起来。但滑行的角度和滑行的距离是通过方向盘反方向旋转的角度来控制,如果车辆滑行时,车尾角度过大车辆滑行阻力增大,滑行距离短。如果方向盘方向旋转角度大于车尾滑行角的话,车辆滑行也短。所以要用适当的车速、适当的角度来控制车辆的滑行。
前驱车要想从漂移状态改变到原有的行驶轨迹时,必须要通过加油门来完成。这里和后轮驱动的车辆驾驶方式不一样,后驱车反向旋转方向收油门时,车辆就可以继续按照原有的行驶轨迹继续行驶。但前驱车要利用前轮驱动的拉力抗衡车尾向外的惯性力,当拉力大于惯性力时,漂移动作结束。
在反向旋转方向盘加油门时,由于没有限滑差速器,动力过大的车辆会产生内侧轮胎打滑的现象。当车尾不再滑动且后轮胎有附着力的时候,此时就不要再继续反向旋转方向盘加油门了,因为那样会很危险,很可能会因出现车头重心转向而产生事故。此时就应该快速回正方向盘,让车辆继续向前行驶。
地上的轮胎印记就是漂移时最后的一个动作,回正方向盘加油门继续前行。但这样深深的轮胎印记会让很多车友心疼轮胎,毕竟,这都是要花钱去购买的。怎么样?上面文章的徒手练习掌握的怎样?如果还没理解,可以看一下我们为大家准备的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接下来,我们转场去一个低附着地面为大家演示,无论是降低使用成本还是对于操作的便利性都高于沥青路面及洋灰水泥路面。
3低附着路面车外分解动作● 低附着路面车外分解动作。
由于高附着路面对于初级漂移体验的难度较大,所以我们来到了一块低附着路面为大家从车外全方面进行分解动作的指导。这样您可以很好的对“漂移”进行理解,帮助您完成体验。
以上就是车外视角的全部漂移动作解析,结合徒手教学和车外演示,大家是不是对“漂移”有了一些认知?如果看图片没有读懂,我们还为您准备了视频。下面,请欣赏。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通过以上的图文及视频教学,非常希望大家能学有所用,但一定不要进行危险驾驶。下面,我着重说一下在“漂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几个错误问题。
很多时候,大家不能接受或没有掌握大力拉手刹拉柄的习惯,所以还尝试慢慢拉起手刹车,这个动作是错误的。如果手刹车慢慢拉起来,逐渐施加的制动力不能将后轮锁紧(抱死)。车辆尾部不能利用惯性带动车尾滑动,此时车辆还是会按照原有的行驶轨迹继续行驶。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漂移”前要大力拉起手刹拉柄。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大家在弯道中拉起手刹拉柄,尝试让车尾滑动。这样的动作也是错误的,因为车身受到重心的影响,单侧压强大的车轮很难被制动力锁紧,所以才会出现单侧轮胎锁紧(抱死)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车辆也会继续按照原有的行驶轨迹继续行驶。
最后,请大家允许我自嗨犯二一下,心情实在激动,因为很开心能为大家制作详细的“漂移”教程选题。希望通过详细的分解动作及动作要领能让您有所收获。但还是要唠叨一下,一切以安全为主。同时也感谢团队其它的伙伴,在大热天和我一起为大家制作“漂移”选题。
2、如何学习漂移驾驶汽车?
我不想给打算学习漂移的朋友泼冷水,实在在中国玩漂移是件比较难的事情,看着那些漂移高手轮胎拉烟的高速精准漂移,不少汽车运动爱好者一定都跃跃欲试,而且漂移是观赏性极高而且并不以时间作为判定胜负的汽车运动赛事,让更多的人有可能上手参与,但这种有可能的确也让很多爱好者烧了不少钱入了坑,真正能玩出来去参赛的人是很少的。限制漂移的往往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教练指导和学习悟性来提高的,而最大的障碍还是持续不断的烧钱投入和汽车运动文化氛围。
漂移赛车培训机构三天的培训费用差不多要1.5-2万元之间,但其实学习的也只是一些基础知识,实际的漂移练习是很短暂的,效果也只相当于师傅领进门。
对于玩漂移的入门车型似乎买一辆4万元左右的二手A31再花一些钱改装就可以搞定了,但这只是刚刚开始,即便能找到郊外免费的平整铺装场地,练习一个小时很可能一箱汽油和两套后轮胎就消耗掉了,不算车辆的保养维修一个小时的投入往往就要以数千元的开销来计算,一个能参加比赛的漂移车手不知得用多少轮胎堆出来。所以我相信能看到这个问答的人几乎很难有可能经常玩汽车漂移的,挡住你的往往不是技术和操控方法,而是资金和持续投入的勇气与决心。
不过对于更大多数的工薪阶层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体验漂移所带来的乐趣。让后轮挣脱抓地力除了强悍的动力外也可以使用平庸的动力降低轮胎的摩擦系数来获得,这样花费就更经济,成本超低。卡丁车漂移不仅是汽车漂移很好的辅助练习手段,本身也可以获得非常好的驾控体验感,虽然后轮的摩擦系数降低让低速漂移更易操控,但高速的漂移轮胎抓地的宽容度更低更考验对车辆控制拿捏的技巧,在过弯卡丁车漂移不仅仅是平民阶层的漂移娱乐和消遣,也算是极限运动的一种细分。
最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漂移方式和预算控制,找到属于自己的汽车运动方式,然后持之以恒的参与能把它变成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3、汽车要怎么漂移?自动挡的汽车可以漂移吗?
飘移有两种方法:档位飘移和手刹飘移。有手刹就可以飘移,手自一体变速箱也可以实现档位飘移。所以自动挡汽车也是可以漂移的。一、刹车漂移:入弯时重踩刹车并降档,让车重心前移。猛切方向盘使车尾甩出。打方向盘修正进弯角度。保持车速以滑行到可出弯的角度。配合方向盘,瞬时重踩油门出弯。特别提示:漂移驾驶会让水温迅速升高,为了保护发动机,一段时间后要让发动机及时散热,必要时可浇点水。二、动力漂移:进弯前减速并降档,放油门并小切方向盘.进弯后大脚油门,驱动轮会应马力抬大而抓不住地面,而让车尾甩出.此时用油门控制转向程度,油门愈重,转向角度愈多,车头对到出弯点后,再顺顺地出弯。特别提示:漂移时的场地不仅需要没有行人和车辆,更要小心漂移时撞上障碍物。扩展资料:漂移是一种驾驶技巧,又称“甩尾”,车手以过度转向的方式令车子侧滑行走。通常相对于咬地过弯(Grip,一种维持车辆轮胎抓地力,即不超出后轮侧偏角的过弯方式)。漂移主要用在表演或是路况变化较大的赛车活动,其中因路面摩擦特性,在越野拉力赛里应用频率较多,而其他竞速类的赛车则鲜少运用漂移技巧过弯,因为在一般柏油路面上漂移过弯时车速减损较多,再加上轮胎损耗较大,除非是特殊原因,车手并不会经常在竞赛过程中使用此技巧。漂移是一项刺激又烧钱的运动,不仅费油废轮胎,还具有一定危险性,但是相比较它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这些都能在我们进行漂移时随着后视镜的烟雾抛到脑后。危险,高成本,无与伦比的刺激,这就是汽车运动的魅力所在。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漂移
4、一般汽车怎么漂移?
漂移归咎到底就是一种: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便会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1,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漂移初状态的简单操作: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2.转弯中拉手刹 3.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4.转弯中猛踩刹车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1,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注意1和2,3和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路线弯曲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车手经常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车手所希望的路线行驶。 先说明一点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强调一次: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车轮的车,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赛车全都是我所说的情况)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车轮长距离侧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 车分为前驱、后驱、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如果驱动轮(即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漂移角度就减小,所以前驱车是不能做长距离漂移的。四驱的车很显然是可以的。后驱车呢?后驱车前轮没有驱动力,但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一个角度,所以后驱车也可以作长距离漂移。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上面说的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知道这些原理之后,再说-- 调整车身姿势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讲解: 最大漂移角度: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产生时。 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而是附图红色标志出的角度,弯越急,显得角度越大。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前驱车因为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门让前轮向外滑,所以前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为什么?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DRIIFT:反对意见出现,后驱车在完整的车架SETUP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较三种驱动形式的车,前驱车是最容易驾驶、最安全的。(DRIIFT:反对意见出现,呵呵我觉得FR最好开,停车的时候真是"感觉好极了") 漂移的出弯: 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前驱车, 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则不一定奏效。 对于后驱车,最主要*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驱动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中途、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后记: 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应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每个弯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赛季已经跑过这赛段,路面也不会与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赛中过弯都崇尚“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速度慢一点,看清楚弯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门出弯。用这个原则过弯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5、汽车怎么漂移?
漂移的产生 如果要尝试——1.只在宽敞的场地上练习;2.硬地上尽量不用未改装的轿车,绝对不用面包车、吉普车等车身高的车尝试,越野吉普只可以在平坦的砂石泥土路面上尝试;3.绝对不在凹凸不平的路面尝试;4.从低速做起;5.驾驶前务必先扣好安全带,驾驶座头枕高度与头顶相平。一点说明:轮胎与路面之间摩擦系数越大,越难漂移,而且翻车机 漂移的定义就是车头的指向与车身实际运动方向之间有一个教大的夹角(肉眼就能辨认出来的),为分析方便,把漂移分开三个阶段:产生、中途、结束。 漂移的产生的原理归咎到底就是一种: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即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A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A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A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A1、A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B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B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A1、B;猛踩刹车,就满足A1、A3、B2,不一定满足B1;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就可能满足A2、B。 说到最白了,产生漂移的方法有:C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C2、转弯中拉手刹;C3、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C4、转弯中猛踩刹车;C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C3、C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C1、C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 注意C1和C2,C3和C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沥青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包括我刚开始描述的先向右拐,再猛向左转的漂移方式。这是一种增加重量转移的方法,例如在他的情况里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右前轮正压力。为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右前轮压力?去复习一下重量转移啦。而又为什么要增加右前轮压力呢?因为利用C3或C4方式产生漂移时外侧前轮的压力是四个车轮中最大的,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增大它的压力,就可以使车身旋转得更快。 最高级的漂移产生方法 Scandinavian Flick 是一种拉力赛里面用到的特殊动作,也有人称其为Pendulum Turn。如果我没记错,那是由拉力车手 Carlo Sainz 创始的。 假设将要进入一个比较急的右弯。D1、如果从之前的弯出来后你的位置就在左侧,那么就直行,如果位置不是在左侧,那么不要马上靠向左,而是方向偏左一点行驶。D2、保证车行驶方向稳定、正确,把刹车踩到底,四个车轮很快就被抱死,车就会按原来的方向一直滑下去。D3、在将要进弯的地方,方向盘向右打一定角度。抱死的前轮的导向作用是很小的,车头不会很快向右偏。D4、到了该进弯的地方,迅速放开刹车。这样车头就会猛向右拉,车身旋转速度极快。 前面说的D1、D2是化简了的准备动作,做起来容易得多。完整的准备动作看起来不可思议——要让车身向前滑行的时候车头是指向左的!要产生这样的滑行,方法是先向右打一点方向,再向左打一点方向。因为车的运动从向右变为向左,中间必然有一个向前的时刻,就是在这个时刻马上把刹车踩到底,车身就向前滑了。又因为这个时刻到来时车头的指向一定是向左了,所以就产生了车身向前滑行、车头指向左的动作。 这个起始过程只在不足一秒的时间内完成,因为路面是很窄的,不容许大的左右偏移,所以这样的动作是一个危险的高难度动作。注意这里又是一个漂移哦!即是说完整的Scandinavian Flick是两个漂移的组合。这个完整动作不推荐在现实中尝试! Scandinavian Flick在拉力赛里面泥土、砂石、雪地上使用时具有很好的减少转向不足(即是前轮向外滑)的作用。比起普通的方法,这方法有两点优势:一、进弯之前,前轮向右摆了一定角度,那么两个前轮的左前方积聚起更多的泥土砂石或雪,增大了前轮的向右推力;二、进弯前前轮已经摆了一个角度,与进弯时才打方向盘让前轮慢慢摆方向相比较,可更快地产生大的向右推力,这时候车身仍然处于路面最外侧——最理想的进弯位置,其中第二点优势也适用于硬地上产生甩尾。 Scandinavian Flick作用不但是减小转向不足。进弯之前的抱死车轮的刹车方法还有更高的刹车效率。注意这里说的是泥土、砂石、雪地上的。抱死的车轮可以从路面上刮起泥土、砂石、雪,在车轮前垒起来,可以产生更大的阻力。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抱死车轮的刹车方法,因为这与轿车里提倡使用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背道而驰。如果你不相信抱死车轮也有好处,或者只相信泥土、砂石的作用而不相信雪也有这个作用的话,我也没有办法,我不会再给解释的。 因为拉力赛车的一些动作里面要求车轮能抱死,而且能迅速抱死,所以拉力赛车绝对不装ABS,而且刹车碟的直径是加大的,刹车的最大力度比公路版本大很多。 但这样的刹车方法只有赛车高手才会使用。因为抱死的车轮在硬地上几乎没有导向作用,在松散路面上的导向作用也很小,所以车身重心的运动方向将从起始的时刻大致保持到放开刹车的时刻,而且滑动过程中还有车身旋转的可能。这刹车动作起始前的准备、何时放开刹车、放开刹车时前轮的方向都极为重要,过程中也需要好的控制。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ABS是救命草。刹车技术无论在什么赛车中都占有极重要地位,也是很难精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