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安全性能好的国产车(国产车内,哪款车算是真正的安全?)

安全性能好的国产车(国产车内,哪款车算是真正的安全?)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国产车内,哪款车算是真正的安全?
  • 2、国产车中哪几个品牌,质量安全口碑比较好?
  • 3、现在的国产车可以买吗?性能怎么样?
  • 4、想买车代步,听说日系车性能好但安全性差,不如国产车,究竟选啥车好呢?
  • 5、汽车哪个品牌的安全性能好,价格又不贵?
  • 6、日本汽车比国产车质量可靠,这是公认的事实。为什么不能尽弃前嫌购买质量更佳的产品?
  • 7、国产车安全性能怎么样?
  • 8、什么国产车安全性能好?
  • 9、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 正文

    1、国产车内,哪款车算是真正的安全?

    国产汽车哪款车安全等级最高?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实测与CNCAP的碰撞测试成绩总会有些差异,且C榜的排名也有很多漏洞;因为CNCAP测试车辆是抽检或送检,很多车辆并未参与检测。所有以目前的数据没有任何机构可以准确的定义哪台车是安全标杆,能作为参考的是最“业余”的参数:整备质量。

    很多人认为以整备质量(重量)评价一台车的被动安全水平非常业余,宏观的分析确实可以如此定义;但如果将车辆按照指导价划分出几个等级的话,至少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中低端汽车可以“称重”分析其被动安全水平,这是为什么呢?

    汽车重量与安全的关系解析

    汽车使用的轻量化材料成本极其高,曾经获得的详细数据说明了入门级的所谓高强度铝合金,在屈服强度在600兆帕左右的级别其成本约为4.5~5万元一吨。用600级的铝合金打造车辆的主体框架与底盘悬架等结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仅仅车辆的结构物料成本就要四五万元,在加上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以及传动系等零部件之后,这台车的制造成本会是多少呢?

    一台燃油动力汽车的制造成本约为指导价为40%左右,剩下的是税费以及利润。那么一台十万元的汽车用以结构物料成本的比例注定很低,这类车毫无疑问是用不起高强度轻量化合金材料的;至于碳纤维更是不可能,很多车辆的车内碳纤维饰板大多都是水转印的工程塑料,因为这种材料的成本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大部分中低端汽车能够使用的金属材料仍为钢材,以这种高密度的材料打造承载式车身,如全面加强的话怎么可能会很轻呢?

    所以汽车的整备质量是可以作为判断其被动安全水平标准的,而国产汽车大多都在30万以下,销量支撑车型均在15万以下,这些车只有可能使用普通的高强度钢或热成型钢。优秀的自主品牌汽车一定会保证车辆的被动安全足够高,原因不单纯是中企面对国人汽车消费者应有的负责任态度,同时也有自主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并不足够大,这些车企一旦出现产品在安全碰撞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后果往往会是致命打击。所以为了自我保护,这些车企也会在这一方面做足功夫,最终结果则是这些车很重。

    在自主品牌中有这种特点的汽车有两大品牌,第一个是被视为高油耗代名词的长城哈弗SUV,这一品牌的量产车基本每一台都能在CNCAP中获得好成绩。且在经过多年的热销,单一品牌的某款车保有量数百万的前提下,至今尚未出现过因车身结构强度差导致的恶性案例,所以哈弗汽车值得信任也值得推荐。至于油耗偏高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其油耗高的同时是获得了足够全面的被动保护,同时也获得了高性能体验,能量守恒决定了重车没有节油车,不论是合资还是进口车都不例外。

    第二大品牌是被戏称为公路坦克比亚迪汽车。这一品牌能够令人信服是敢于公布的数据,以及该车企自行投建的碰撞实验室,量产车要经过碰撞测试合格后才会上市销售。该品牌的10万级轿车会使用超73.5%的高强度钢,同级SUV比例高达76.5%,这都是同级车的最高水平;剩下的混合动力汽车在碰撞保护方面的评价也普遍良好,基本为“十战九胜一平”的水平。关于品牌中的宋max这台MPV的是有些争议的,因为在中保研的测试中评分很低;然而可以负责任的说任何MPV都撞不出好成绩,这是车身结构特点导致的通病,中端的GL8与威霆包括进口的迈特威与埃尔法也不例外。

    总结:选择国产汽车在意碰撞安全的话,对于普通汽车用户而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一看整备质量,材料的验证与测试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具备的能力。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2、国产车中哪几个品牌,质量安全口碑比较好?

    在国产车中,通过身边亲朋好友的实际口碑,和我开过试驾过的车型中,质量和安全做的都不错的,是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这5个企业,也是我比较信赖的,推荐最多的品牌,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现在不断的研发,这也品牌均已具备造出高质量、高性价比、甚至突破高端的车型,至少现在的进步,远了不说,放在前5年也是不敢想的,5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像长安的小型SUV和长安商用,长城的对SUV的专注,其中哈弗H8和H9都是国产SUV标杆,比亚迪的新能源,特别是唐,4.9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让人欲罢不能,吉利的家轿自主品牌中销量第一,并有博瑞这样的国产中级车代表车型,奇瑞的三大件让人放心,特别是在研发的发动机方面,代号为E4T15B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7.1%!不得了,就目前来讲,全中国汽车品牌就只有奇瑞这一款发动机做到这种境界。

    目前这5个品牌,至少现在的稳定性比以前有所提高,也都有了自己研发的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只是部分细节还需要做的更好,在安全性方面,也都各有千秋,新闻中常看见的事故真实案例,也让这些品牌屡屡为自主争光。

    长安CS75坠崖,车上3人无人受伤。哈弗小型SUV顶住10吨钢筋吉利轿车的抗压性让人欣慰比亚迪号称“公路坦克”奇瑞连环碰撞测试

    其实我个人感觉,同级别的这些国产车,比合资车,质量和稳定性不敢说完全超越,但是,在安全和配置上,绝对占据优势,至少比那些所谓的“吸能”强。

    说的安全,今天上午直播的哈弗H6最严翻滚实验发布会,全程1小时的直播,我全部看完,在场所有媒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完全及格,这更说明了,国产车不是造不出来好车,需要时间,我们已经看见在进步。

    从长城WEY正面25%的偏置碰撞,美规标准,这种小重叠碰撞,国内第一款敢做这个的,A柱不变型就数相当牛逼了。多少合资量产车都死在这了。看过科迈罗,野马,A柱都严重变型。合资20万以下的基本都惨不忍睹,结果WEY拿下了Good的成绩。再到今天哈弗H6史上最严翻滚实验,超美标,4车门和后尾门全部正常打开,安全气囊和气帘正常充气,A、B柱未见明显变形,全景天窗玻璃无破裂,最重要的部分,油箱和油管都没有出现漏油现象,车内假人坐姿良好…所以,这5个企业,我感觉买谁的车型都行,在安全上都差不多,质量上也就是部分细节问题,3大件还都算稳定,其实国产车的安全性能本身就做的非常好,但是油耗也略高一些,不过你反过来想,一个10几万的车,甚至10万以下,把安全性能做好,就要有大量高强度钢材,密封材料等,这就影响了自身车重问题,一个10几万的车,靠什么来减轻车重完成节油?难道要全铝车身、碳纤维?这是不可能的,安全和节油,我想,关键时刻,生命比节油更重要,虽说买车不是用来撞的,中国还有一句话,人有旦夕祸福,你技术好,你遵章驾驶,不代表你身边的人都和你一样!

    3、现在的国产车可以买吗?性能怎么样?

    我似乎聞到"洋奴"的味道,總是拿著30年前的眼鏡看著今天,說的不好聽的話,你看看新聞,國產的你不買外國人買,看看每年國產車銷量就知道。另外自己沒錢就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

    4、想买车代步,听说日系车性能好但安全性差,不如国产车,究竟选啥车好呢?

    还相信“日系车安全性差”这句话,说明要么是小白,要么就是日系车黑。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铁皮薄和安全性根本不着边,铁皮下边的那些东西和技术才决定着汽车的安全性高低。

    早期的人类只相信一个标准,那就是铁皮越厚车子越结实,理所当然的抗撞击能力越强。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实质性问题,当车速较快情况下,发生碰撞后再厚的铁皮也无济于事,而这时候,缓冲架构、发动机下沉技术、气囊等主被动安全设施就发挥作用了。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专业汽车安全评测机构对各类车型进行测试,而这其中,本田、丰田等品牌车型得分都很高,算是给日系正名了。

    反观国产车,给人印象就是自重大、铁皮厚,俗语叫“敦实”,我只能说在轻微力度撞击下,厚铁皮或许变形小一些,一旦遭受重创,真实情况就会让你失望。还有一点,如果国产车安全性高,那为什么从来没有拿过权威的认证或者奖项呢?

    综上所述,我不是国产车黑,也绝对不一味地看好日系,只是希望给题主一些中肯建议,日系能有如今的辉煌,靠的不仅仅是大空间、低油耗,还有越来越高的安全标准、更低的故障率,所以对于日常代步来说,日系确实是比国产车更合适。

    5、汽车哪个品牌的安全性能好,价格又不贵?

    感谢诚邀!

    叫这个即平民又安全性,

    有绝佳的,

    首推标致雪铁龙车型。

    已经代表着一种‘压不垮’的精神!

    还不值得信赖?

    知晓车市动态,关注良驹速递

    6、日本汽车比国产车质量可靠,这是公认的事实。为什么不能尽弃前嫌购买质量更佳的产品?

    1.我去过日本学习,我觉得我有发言权。请解释一下,为什么日系汽车企业在新型号本土上市近两年之后才在中国上市该型号车型(其实不仅仅是汽车?),同时配备的发动机、变速箱一定要比日本本土该型号的车辆要低一个或两个水平线。2.不管有些人说不是日本人坑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坑中国人,但是说这句话的态度已经说明这些人已经认同日系品牌是在坑人了,为什么还推荐呢?3.不管日本在中国日系车企业占10%还是占50%,是不是可以认为是日本本土品牌企业联手中国汉奸企业在一起坑中国人,一部分钱?还是被日本本土企业赚走了。4.我之前开过进口蓝鸟,机器盖子必须用两个手才可以掀开,国产的机器盖子的屁轻这是为什么。5.我觉得我首先没有激动的站在民族情绪方面来讨论,只是简单站在客观的产品技术含量及人格平等角度阐述这个问题。6.最后这一点是我最最最不能接受与容忍的。他们在用同一个型号但是科技含量与日本本土相比低劣的产品销售给中国人,不仅赚取中国人的钱,并通过中国人??购买他们认为的劣等产品,让中国人自己确定你是劣等人、劣等民族,难道作为醒悟的人就不能说《我不想让日本人赚取我,一个中国人的钱,并通过购买日本人分类出的劣质品,再让我自己确认我比日本人劣等》。

    7、国产车安全性能怎么样?

    题主不用纠结,其实这几年随着国内汽车企业的不断发展,国产车无论是外观设计,整车品质还是整车的安全性能 都丝毫不输合资汽车。

    比如上汽的大通D90,在去年年底刚刚以35.05分(满分37分)的成绩获得澳洲ANCAP五星安全标准评级。这也是目前国产SUV获得的最高分。(要知道ANCAP是世界九大车辆碰撞安全评价体系最严苛的!)

    车辆安全最根本的是保证人员安全,DD90全车采用了超过70%高强度钢,可谓固若金汤。其中热成型钢比例达到9%,强度达到了1500Mpa超高强度的级别。

    另外D90还具备“双预紧安全带”,“全车六气囊”的被动安全系统以及ESP 9.1车身稳定系统,集成ABS(制动防抱死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HBA(液压制动辅助系统)、RMI(防侧翻辅助系统)等主动安全系统。

    最后D90还具有诸如ACC自适应巡航功能、LKA车道保持功能、LDW车辆偏离预警功能、FCW碰撞预警功能等的辅助安全系统。并且,TPMS胎压监测、360度全景倒车影像、盲区监测功能、自动防炫目后视镜等也是一应俱全,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所以题主是否对国产车的安全性能有了新的认识呢。支持国产,也祝愿题主最终买一辆自己满意的车。

    8、什么国产车安全性能好?

    长城,吉利,奇瑞都给人十足的信心。看看网上的一些车祸视频就知道了。我开的瑞虎5,出过两次小追尾,一次对方修车2500,我漆都没掉。一次对方屁股都烂了,我外面看着也就是保险杠脱落,但最后去修的时候还是换了水箱和大灯,整体车架屁事没有。记得追尾现场一堆人看着两车车况都啧啧赞叹瑞虎5真他妈够硬。

    9、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吉利、比亚迪都有自己的技术和王牌。长城当前销量最好,专注换壳技术,如果还这样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可能将来就会被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甩在后面。而且一条腿走路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虽然号称专业制造SUV,可是您那crv底盘也该换换了!目前专门生产制造SUV的车企有:路虎、JEEP、悍马、还有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只能是占据低端SUV市场,这次又把路虎设计师请来了!换壳技术越走越远!

    吉利:李书福纯粹是一个企业家,一个头脑灵活的企业家,一个能抓到机会就大干一场的企业家。典型特点:会赚钱!例如当年看进口踏板摩托车价格高,立刻就研发踏板摩托车。后来看汽车赚钱,开始在沙发下面装轮子……吉利汽车典型的造车企业。李书福脑袋很活跃,浙商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创业初期广告费都拿不起,于是每一次媒体对李书福的采访都是吉利做广告的机会,每次李书福都能把新闻变成吉利的免费广告!直到今天,网络上吉利的水军也是特别多的!谁要说帝豪不好,立刻有人跳出来喷你一顿!李书福造车过程中发现自己真的不具备造高端车的能力,怎么办!花钱买技术,上演一场蚂蚁吞大象的收购,成了沃尔沃乘用车的东家。有了沃尔沃站台,吉利日后只要没有偏离大方向,会越来越好的!燃油车冠军非吉利莫属!

    比亚迪:王传福,和李书福这个企业家不一样,船夫哥喜欢玩技术。吉利就像丰田,为了赚钱而造车。船夫哥就像本田,马自达等,喜欢玩科技,玩研发。在属于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例如比亚迪,专业造电池。进入汽车领域后以模仿秀的形势推出了F3,迅速走红。生产了一系列燃油车后,开始研究电动汽车。最初方向也是很迷茫的,例如F3DM双模,研发出来以后并没有投入使用。而后来上汽获奖的混动系统则和F3DM比较接近。比亚迪研发成功后并没有使用该系统,原因就是该系统没有亮点。在丰田混动面前讨不到任何便宜。后来者必须要有亮点才能混的好!所以船夫哥指定了新的计划:542技术!突出三个特征:百公里加速5秒、电动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这几个概念使比亚迪再次走红。典型的走出了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比亚迪混动无疑是很成功的。而后来这些混动汽车,在542面前都没有抗衡的实力。尽管比亚迪技术粗暴,直接,但是在特殊的环境里真正的成功了!未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继续风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