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好(发动机的供油方式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更好,各自的优缺点都是啥?)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发动机的供油方式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更好,各自的优缺点都是啥?
发动机按照供油方式有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两种,这是现在发动机最多使用的,而且技术和运用越来越多使用的是缸内直喷,相对多点电喷的发动机,直喷的喷油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动力。下面来分析下这两种供油方式的特点。
多点电喷技术如下图所示是多点电喷组成,可以看到喷油器是安装在进气歧管上,在发动机压缩行程的末端,喷油器喷油与空气形成混合气,在气门打开的时候就进入燃烧室燃烧做功。由于这种喷射方式在直接在进气门前方喷射,所以会容易在进气门上产生积碳,而且混合气形成的空燃比混合也不是很好。
缸内直喷技术如下图所示是缸内直喷喷油系统原理图,主要是将喷油器安装在缸盖上直接向缸内喷油,这种喷油方式的优点就是喷入的燃油压力高,有利于燃油雾化,可以减少油耗和提高发动机功率,缺点就是这个喷油系统对燃油的要求高,否则很容易出现喷油器拥堵的情况;另一方面维修保养的成本更高,比如像本田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在每次保养的时候需要添加一瓶燃油添加剂(100多),不然喷油器很容易损坏。
如下图所示是缸内直喷喷油系统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到,主要由油箱、低压油泵、油管、高压油泵和喷油器等组成,该高压油泵由凸轮轴驱动,凸轮轴转一圈高压油泵来回工作4次,高压油泵产生的压力可以达到10兆帕以上,喷油器的喷油时间在千分之一秒内,在喷油的时候,火花塞周围的地方可以有较浓的混合气,在其他区域是较稀的混合气,这也就是稀薄燃烧。
总结:直喷和多点电喷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直喷的发动机更好一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对燃油的品质要求高。希望以上的知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汽车发动机多点电喷和直喷有什么区别?哪个好点,请大神们指导指导?
多点电喷、缸内直喷,两种发动机技术属于两代产物,合格的量产机一定是直喷发动机更出色。
多点电喷技术
发动机从化油器时代升级为电子控制喷射后并不是直接到多点电喷,第一种电控喷油为单点电喷,结构如下。
A图显示在进气歧管根部布局喷油嘴,喷油嘴在这一位置虽然通过能够通过空气流量传感器来分析调整喷油量以控制空燃比,但结构模拟图也能很清晰的反映出缺陷。进气歧管针对不同气缸的长途是不同的,空气与燃油在根部混合之后进入到各个气缸会出现混合比例误差,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不同气缸内的爆燃状态不同,产生的有效功也会有较大区别。这会导致发动机运行的不稳定以及增加不完全燃烧的排放量,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升级为B图的多点电喷。
多点电喷在每个气缸的进气口之前的位置布局喷油嘴,进气量通过歧管根部达到各个进气管之后才会按照进气量调整喷油量;精准的空燃比控制不仅降低了排放物而且降低了油耗,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也有极大进步。
缸内直喷技术
多点电喷相比单点电喷进步明显是事实,不过多点电喷仍会受到进气环境的影响,而且分别计算喷油量精准也只是相对而言,为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则出现了缸内直喷技术。
缸内直喷是把布局在歧管上的多个喷油嘴集成为单个直接插入到气缸内部,空气流量传感器直接将进气总量的数据反馈给ECU最终计算出总喷油量,总量计算后分别喷入气缸可以实现“绝对”精准的空燃比。
重点是直喷技术在发动机低负荷运行时喷出的雾化燃油是集中在火花塞周围的,气体进入气缸内后环绕包裹住汽油可以减少燃烧后热量往缸体的传导,热能可以更多的转化为机械能提升热效率,所以直喷发动机的动力往往更强而且油耗更低。
两代喷油技术的对比缸内直喷发动机是有明显优势的,为数不多的缺点是喷油嘴布局在气缸内更容易产生积碳,所以在使用直喷发动机的过程中应养成高转带档滑行的习惯,在每一次的驾驶行为中通过高压排气可以有效的清理出浅附着的积碳。
直喷发动机可以理解为驾驶者之车,得到性能降低油耗的同时则需要用“驾驶者”的方式去预防,积碳问题一旦不是问题缸内直喷发动机也就没有明显缺点了。
上文为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3、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好?
目前来说汽车发动机上的多点电喷是要比直喷要好。直喷是最早和最简单的燃油喷射类型,虽然有很好的动力,但不如多点电喷精确。通俗讲,多点电喷就像是直喷的进化级吧,自然比电喷要高级很多了。多点电喷喷油把握准确,燃烧的也很充分,油耗也比直喷少很多。多点电喷的技术比直喷技术更加成熟。但即便如此,直喷的动力是要比多点电喷高的,也正是因为直喷动力大,所以非常容易积碳,而且一旦积碳的,清理也是非常的麻烦。而如果不及时清理,发动机老化严重,更加的耗油。
4、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好?
直喷好点 多点电喷和直喷都属于汽油电子喷射发动机。 只是喷射控制截然不同,多点喷射属于普通型控制,油气在汽缸外混合后进入燃烧室。 而燃油直喷属于近几年新的技术,是把燃油直接喷入汽缸,在燃烧室形成混合气。这样燃油控制更加精准动力损失少。但对油品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配合添加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