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如何判断油温(如何判断油温是几成热?)

如何判断油温(如何判断油温是几成热?)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如何判断油温是几成热?
  • 2、炒菜的时候怎么判断油温呢?
  • 3、炒菜最适合的油温是几成?不同的菜肴到底如何把控油温?
  • 4、火候,油温到底该如何鉴别?
  • 5、如何判断油温?
  • 6、油温怎么判断几成?
  • 7、油温几成热是如何区分的?
  • 8、怎么在炒菜时判断温度上了180度了?
  • 9、油温170怎么判断?
  • 正文

    1、如何判断油温是几成热?

    谢谢邀请。您好,我是馋食记。高级中式烹饪师;美食领域专业答题人;手打干货,不搞虚头,敬请关注。

    您好,作为后厨工作者,我可以很明确的跟您说,油温虽然可以判断,但需要经验。一个有着几年从业经验的厨师,才算能判断的比较准确。

    如果只是家常来判断的油温的话,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经常看到有美食节目教人看油温,拿个手放在油锅上面感知温度。

    然后跟旁边的美女主播说,来你感受一下,这个就是4成油温,这个就是6成温。真的有用吗?没用的。

    你大老爷们的手,皮糙肉厚,放开水里一时半会都烫不透。人家一个女孩子,娇滴滴的,手指嫩的像葱白,能跟你感知的温度一致吗?大厨经验是足的,但是对于居家新手,这种判断方法,有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一般这样感知油温:

    当油平静,无声响无油烟,为3-4成热,也就是90-120度。

    当油面起波纹,开始有油烟,这个时候就是5-6成热了。温度在140-180度。这时可以将一根筷子插入油中,筷子周围有细密的气泡,就在这个温度区间了。

    当油面又回复平静,大量冒油烟,这个时候基本就是7-8成热了。温度在200-250度。此时可以将一根葱放入油内,有噼啪的爆破声,这时候你才可以用手去感知油温,如果热浪特别明显,那温度就在这个区间。

    行了,不要加热了,再加热油温到300度左右就要着了,这就是所谓的10成热。

    以上就是最常用的感知油温的方法。

    我的师傅曾经还跟我说过一种比较恶心的暗黑系测油温方法,这是以前做流水席,大锅饭时常用的,现在应该没人用了。我这里说一下,但是谁也不许用啊。

    3-4成油温就不说了,但凡有点经验一眼就能看出。

    当往锅里吐口唾沫,唾沫在锅内运动速度不快,没有响声,这个时候就是5-6成热油温。

    当往锅内吐口唾沫,唾沫在锅内快速运动,并发出唧唧的声音,并快速缩小最终消失。这个时候就是7-8成热油温了。

    是不是很恶心?虽然真的很实用,但真的不建议用。

    所以,我还是权大家买一个测油温的探针温度计,某宝有售,几十块钱一个。多少油温尽在掌握。我记得有一期地狱厨神里,有个新手问狗蛋辣母鸡,怎么看油温。

    狗蛋霸气回答:我个傻X不知道TMD买个温度计吗?

    只有有了温度计,你才能够精准的控制油温,才能更好的控制烹饪火候。

    举个例子:油泼辣子。你怎么控制油温高低,全凭感觉?但是如果你有了温度计呢?那么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

    1、当你把菜籽油的油温升高到260度时,就可以去除生味,关火。

    2、当测量油温降低到175度时,第一次泼油。

    3、当测量油温降低到135度时,第二次泼油。

    4、到测量油温降低到105度时,第三次泼油。

    引入温度计标准化以后,你每次制作出的油泼辣子都是完美的。

    快去买一个吧。

    –––

    我是馋食记,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也请您关注我,了解美食的点点滴滴。

    2、炒菜的时候怎么判断油温呢?

    关于油温,可以从油面状态、油烟大小、声音三个方面判断:

    (1)冷油温(一二成)

    油面:平静

    烟:无

    声音:无

    适合:做油酥花生,腰果等。

    (2)低油温(三四成)

    油面:略有涌动

    烟:无

    声音:略有响声

    适合:溜肉

    (3)中油温(五六成)

    油面:涌动

    烟:少许

    声音:搅动有响声

    适合:炒、炝、炸

    (4)高油温(七八成)

    油面:转为平静

    烟:大量

    声音:搅动有响声

    适合:爆、重油炸

    3、炒菜最适合的油温是几成?不同的菜肴到底如何把控油温?

    大家好,我是英子,今天很高兴能回答这个测试油温小窍门:扔一小片葱花到锅里,如果葱花周围冒出大量的泡泡,就说明温度可以炒菜了;如果葱花变色了甚至变焦了,则说明温度过高。当油温过高,把火关小一点。

    判断油温情况:

    冷油温,1—2成热。把筷子放入油中没有反应,这时候适合炸制坚果类食物,如油炸花生米,也适合炒酱料等。

    低油温,3—4成热。筷子置于油中,周围会出现细小的气泡,一般用于滑炒、滑熘、油爆等类型菜肴。

    中油温,5—6成热。细看油表面会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变得密集,但没响声,适合炝锅和炒菜等。

    高油温,7—8成热。筷子周围有大量气泡,并且有噼里啪啦的响声,适合油炸或者煎肉类、鱼类。

    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烹调时,油的温度最好控制在中油温,如果超过该温度,油脂易产生过氧化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油着火,带来安全隐患。

    4、火候,油温到底该如何鉴别?

    一、 什么叫火候?

    烹调时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的变化情状叫火候

    二:火力分为,旺火,中火,小火,微火

    三:掌握火候的要点

    1·要根据原料的性质定火候

    各种原料性质不同,质地有老有嫩,就是同一类原料,也有区别,如当年鸡与隔年鸡,蔬菜的根与茎等。

    2·要根据原料的形态定火候

    原料经切配后,有的形薄,有的形厚;有的整块,有的碎小,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定火候,一般地说,小、薄的原料应用旺火速成;大、厚、整的原料应用小火慢成。

    3·要按不同性质菜肴确定火候。

    土豆烧肉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原料,如同锅烹调的话,不可能酥烂一致。一般应将土豆炸后备用,待肉烧到即烂时,再将炸过的土豆同烧,这样才能在最后成菜时恰到好处。又如爆三样中的猪肝、腰花、鸡肫虽都是动物内脏,但成熟程度有相当大的区别,必须用不同的火候分别烹 调至半熟或断生状态,然后再放入同一锅内烹制,统一调味出锅。

    在烹调方法上,用水、气传热慢的蒸、煮、炖、焖、卤、酱、熬、烩等烹调的菜肴,掌握火候的难度相比之下较小,只要稍加注意即可。最难掌握的是用油传热旺火速成的菜肴烹制的火候。因为火候稍差一点,菜品质量差别就很大。如炒虾仁、爆肚仁等,只有火候准确,动作敏捷,手法利落,菜品才能鲜、嫩、脆、软。所以,要反复实践,抢准火候。

    4、掌握火候的一般原则

    由于烹制菜肴的过程中,可变因素很多而且复杂,所以很难提出掌握火候的一成不变的程式,而只能根据原料性状、制品要求、传热介质、投料数量、烹调方法等可变因素,提出掌握火候的最一般的原则,如下表

    可变因素

    火力 加热时间 原料性状质老或形大小长 质嫩或形小旺短 制品要求脆嫩旺短 酥烂小长 制汤取汁旺(奶白汤)小(清汤)长 投料多少多旺(中、小)长 少旺(中、小)短 加热方法以油为介质旺(中、小)短(长) 以水为介质中、小(旺)长(短) 以蒸汽为介质旺→中长 烹调方法煸炒、滑炒、爆旺短 炸旺较长 烧旺→中→旺较长 焖、(炖)旺→中→旺长

    四、 油温的识别

    油温,是指食油下锅后加热达到的温度。用油传热在菜烹调中运用得最广泛,用油的温度一般

    在60~220℃之间,大致分为旺油(高温)、热油(中温)、温油(低温)。

    1:油温

    在170~220℃之间,油面平静,冒青烟,搅动时有炸响声。

    适宜于火爆杂拌、干烧岩鲤、凤尾腰花等炝爆、重油炸、炒的菜肴,有脆皮、凝结原料表层、不易碎烂等作用。

    2:热油锅

    五至六成

    油温在110~170℃之间,四周有少量青烟向锅中间翻动。油面泡沫消失。搅动时有微响声。

    适用于干煸牛肉丝、软炸虾糕、小煎等炸、炒、煎、干煸的菜肴,有酥皮增香,不易碎烂的作用。

    3:温油锅

    三至四成

    油温在60~110℃之间,油面微动,有泡沫,无青烟,无响声。

    适宜于熘鸡丝、鸡火白菜、三鲜鸡糕等熘、滑和浸炸的菜肴,有保鲜嫩,除水分等作用。

    五、 油温的掌握

    油温的掌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一般只能凭实践经验来鉴别。例如许多烹调师习惯用温油锅下料,油温始终保持二成热以上、五成热以下,因为二成热以下的油温,会使原料上的糊浆脱落,成菜变老,失去码芡时挂糊上浆的意义;而超过五成的油温,则会使原料粘结成块,使原料表面发硬变老。因而除了正确识别油温以外,在具体烹制菜肴时,还要结合火力大小、原料质地、投料多少,以及菜肴对烹制技法与用油量的要求等来灵活掌握适当的油温。

    (1)根据火力大小掌握油温 原料旺火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旺火可使油温迅速升高,容易造成原料粘结散不开、外焦内不熟的现象。原料中火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为用中火加热,油温上升较慢,原料下锅后油温下降会造成脱糊、脱浆现象。如果火力太旺,油温上升太快,应即将锅端离火口或部分离火,或者不离火冲入凉油降温即可。

    (2)根据投料多少掌握油温 投料多的,原料上锅时,原料下锅时油温应高一些。因原料多,下锅后油温必然迅速下降,回升慢,故应油温高些下料。投料少的,原料下锅时油温应低一些。因为原料少,油温降低的幅度小,回升又快,所以应在油温较低时下锅。此外,油温还要根据原料的老嫩和形状大小,适当把握。

    5、如何判断油温?

    高油温:油温约七八成熟,油面波动,有大量气泡,搅动时噼叭响,冒青烟。注意:尽量不要让油的温度过高。当锅子里的油开始冒烟了,那么你就要注意。油温过高会破坏蔬菜里的营养,还会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毒素,对健康不利。如果用大豆油,可以稍微偏高一点,温度过底会有豆子的腥味。

    6、油温怎么判断几成?

    1、一二成油温,油面是平静的,这时候把手置于油面之上,会感到微微发热。一两成热的油适用于做油酥花生、油酥腰果等容易糊的菜肴,不容易糊,但是吸油会比较多。

    2、三四成油温

    三四成油温大约在90°C~130°C,油面依旧是平静的,但是我们如果放入一根筷子,筷子周围会有微小的气泡,没有青烟。这种油温适合用来炒肉等。

    3、五六成油温

    烧到五六成油温(130°C~170°C)的时候,油面波动,气泡较多,有哗哗的声音,开始冒少量的青烟了,放入筷子的话,筷子周围会有密集的气泡产生。适用于炒、炝、炸等烹饪方法,具有酥皮增香、使食材不易破碎的作用。

    4、七八成油温(170°C~230°C)

    这时锅上方冒大量的青烟,筷子周围气泡变得非常的密集。适用于油炸或者煎制肉类、鱼类,使表皮酥脆不破碎。

    7、油温几成热是如何区分的?

      油靠对流作用传递热量,油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比水高得多,炸、油泡用的油,油量大,需从油受热后在锅中的状态与变化来判断油温的高低。一般认为:三四成热的低温油,油温为90-120℃,油面泛白泡,但未冒烟。五六成热的中温油,油温为150-180℃,油面翻动,青烟微起。七八成热的高温油,油温为200-240℃,油面转平静,青烟直冒。不同油类,其发烟点略有差异。  炒菜怎样掌握好油温  一般来说油温都用“成”来表示,一成油温约为23℃左右,常用的油温可分为3类:温油锅,俗称三四成热,温度为90℃至130℃,一般油面情况为无青烟,无响声,油面较平静,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少量气泡。热油锅,俗称五六成热,温度为130℃至170℃,油面情况为微有青烟,油从四周向中间翻动,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大量气泡,无爆声。旺油锅,俗称七八成热,温度为170℃至230℃,油面情况为有青烟大量上升,油面较平静,用手勺搅动时有响声,当原料下锅时,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爆炸声。  温油锅,三四成热的低温油,油温为90-120℃,油面泛白泡,无烟  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少量气泡  热油锅,五六成热的中温油,油温为150-180℃,油面翻动,青烟微起  原料周围出现大量气泡,无爆声  旺油锅,七八成热的高温油,油温为200-240℃,油面转平静,青烟直冒  当原料下锅时,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爆炸声

    8、怎么在炒菜时判断温度上了180度了?

    可用眼观耳闻的简便方法来推知。 如果油的表面稳定,无烟,无响声,那么可推知为低油温。如果油面四周各中间翻动,并冒出少量的烟,则属中油温。如果油面中间往外翻动,并有大量青烟,用勺搅动有声响,则可确定为高油温。 低油温在85~120℃,俗称三四成热。 中油温120~180℃,俗称六成热。 高油温一般在180~240℃,俗称八成热。 低油温适用于软炸、滑炒,中油温适用于干炸、酥炸,高油温适用于清炸(如炸鸡、炸鱼)。掌握好油温还要看原料大小而定。体积大的要用稍低的油温,较长时间的加热,才能使原料受热均匀。家庭烹制菜肴限于条件,一般火力较小,放油量较少,油温升高慢投影降低快,因此油温掌握可以略高一二成。

    9、油温170怎么判断?

    一般来说油温都用“成”来表示,一成油温约为23℃左右,常用的油温可分为4类:

    1、三四成热",约为90°C~130°C

    此时油面平静,无烟和声响,原料入锅后有少量气泡伴有沙沙声。

    2、“五六成热”,约为140°C~180°C

    此时油面波动,向四周翻动,微有青烟升起,原料下油后,其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伴有哗哗声。

    3、七八成热”,约190°C~240°C

    此时油面的翻动转向平静,有青烟,用勺搅动时有声响。原料下油锅后,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油爆声。

    4、九十成热”又称烈油,约为250°C~300°C

    此时油烟密、有灼热的热气,青烟四起并向上冲,即将到达燃点。原料入锅后有大泡翻腾,并伴有爆破声。